※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07694155.A.0C9.html
Re: [分享] 佛教的「戒」是什麼意思?
看板 | Buddhism |
---|---|
作者 | cool810 (silence) |
時間 | 2024-02-12 07:29:13 |
留言 |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1DCRArWv [法語] 三學(Trisiksa)──增上戒學 達賴喇嘛尊者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295102645.A.839.html
↑2011年從書本keyin上來,現在回顧可能譯者水平有些地方譯得不是那麼準確有待商榷。
達賴喇嘛尊者簡介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尊者提到這一切戒律的基礎在於十善業道
(註:如尊者傳授佛教密乘戒前,會先傳授菩薩戒,菩薩戒又稱三聚淨戒含攝別解脫戒。)
戒是戒除、遮止之意,總的來說,遮止身三語四意三的十不善業道,如《大智度論》
云︰「十善(十善業道)為總相戒。」
在十善業道的性戒上,佛制別解脫戒,所以別解脫戒是性戒、制戒雙具,如南山律說
:「戒(佛陀制戒)為聖道本基,軌成出離之道。」
又,外道也有戒定慧,但是,外道的戒定慧不能稱三增上學,佛教的戒定慧又稱三增
上學,冠以"增上"表示能獲解脫。
>>>>>
[1] 佛典當中,將十善業道稱作「非律儀非非律儀」。
「非律儀」指十善業道並非佛陀的制戒,然而,「非非律儀」指十善業道也並非不是
戒,十善業道也是一種戒,這樣的戒,雖然它不是佛陀制戒,但也是一種戒,屬於性戒。
何謂性戒?屬法性之理,就是說,無論佛出世、或不出世,此法性是法爾、法如、法
是的,所謂善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由十善、十不善而致善、惡趣,這樣的法性之理。
[2] 摘自:慈悲心與空性/達賴喇嘛尊者〈一九九七年蒞台弘法開示〉
正知與正念的訓練就來自於增上戒學。此中關於增上戒學,也就是別解脫戒,它有幾
項的分別,幾項的種類,可以分為出家的別解脫律儀與在家的別解脫律儀。在家的別解脫
律儀也就是在家戒,有八關齋戒與五戒;而出家戒有沙彌、沙彌尼戒,以及比丘、比丘尼
戒。我們的大悲善巧世尊,為了能夠救護、救拔他教化的眾生,觀待他所要教化眾生的能
力根器機宜而施予不同的教誡,這一切教誡的根本在於斷除十惡業,也就是行持十善業。
--
※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2/12/2024 07:39: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07694155.A.0C9.html
補充整理自己推文: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07694155.A.0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