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uddhism
接替馬車經 中部.二十四
蕭式球 譯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一些與世尊同族*1 的比丘在迦毗羅衛雨季安居後,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
,然後坐在一邊。
世尊對他們說: “比丘們,在同族之中,有哪位比丘同修,他自己少欲,教其他比丘少欲
;自己知足,教其他比丘知足;自己遠離,教其他比丘遠離;自己不聯群結黨,教其他比丘
不聯群結黨;自己作出精進, 教其他比丘作出精進;自己具有戒,教其他比丘具有戒;自己
具有定,教其他比丘具有定;自己具有慧,教其他比丘具有慧;自己具有解脫,教其他比丘
具有解脫;自己具有解脫知見,教其他比丘具有解脫知見;他善於教導、善於指引、對人開
示、對人教導、使人景仰、使人歡喜;他最受你們敬重的呢?”
“大德,有一位同族名叫富那.滿慈子尊者,他自己少欲,教其他比丘少欲...... 他善於
教導、善於指引、對人開示、對人教導、使人景仰、使人歡喜;他最受我們敬重。”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坐在世尊附近,他心想: “富那尊者有得著,富那尊者有得益。他的
智者同修在導師面前稱讚他各種優點,導師對他很满意。如果有一天能夠遇見富那尊者,
跟他一起交談就好了。”
世尊在王舍城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啟程向舍衛城出發,途經多處地方之後便抵達舍衛城,
之後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富那尊者聽到世尊抵達舍衛城及住在祇樹給孤獨園的消息,便離開他的住處, 拿著大衣
和缽啟程向舍衛城出發,途經多處地方之後便抵達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再前往世尊那
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為富那尊者說法,對他開示,對他教導,使他景仰
,使他歡喜。富那尊者因世尊的說法而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他對
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啟程前往盲林午
休。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向他說: “舍利弗賢友,你時常提到的富那尊
者剛才探望世尊,現在前往盲林午休。”
於是舍利弗尊者立即拿起坐蓆,保持能看見富那尊者頭部的距離,在後面跟隨著他。富那
尊者進入盲林之後,坐在一棵樹底下午休。舍利弗尊者進入盲林之 後,坐在另一棵樹底
下午休。
到了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離開靜處去富那尊者那裏,和富那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
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富那尊者這樣說: “賢友,你是在世尊的指導
下修習梵行的嗎?”
“賢友,是的。”
“賢友,你是為了戒清淨,在世尊的指導下修習梵行的嗎?”
“賢友,不是。”
“賢友,你是為了心清淨,在世尊的指導下修習梵行的嗎?”
“賢友,不是。”
“賢友,你是為了見清淨,在世尊的指導下修習梵行的嗎?”
“賢友,不是。”
“賢友,你是為了度疑清淨,在世尊的指導下修習梵行的嗎?”
“賢友,不是。”
“賢友,你是為了道與非道知見清淨,在世尊的指導下修習梵行的嗎?”
“賢友,不是。”
“賢友,你是為了道跡知見清淨,在世尊的指導下修習梵行的嗎?”
“賢友,不是。”
“賢友,你是為了知見清淨,在世尊的指導下修習梵行的嗎?”
“賢友,不是。”
」
“賢友,為什麼問你是否為了戒清淨來修習梵行時,你答不是,再問你是否為了心清淨、
見清淨、度疑清淨、道與非道知見清淨、道跡知見清淨、知見清淨來修習梵行時,你都是
答不是的呢?賢友,你是為了什麼來修習梵行的呢?”
“賢友,我是為了無取湼槃,在世尊的指導下修習梵行的。”
“賢友,戒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嗎?”
“賢友,不是。”
“賢友,心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嗎?”
“賢友,不是。”
“賢友,見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嗎?”
“賢友,不是。”
“賢友,度疑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嗎?”
“賢友,不是。”
“賢友,道與非道知見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嗎?”
“賢友,不是。”
“賢友,道跡知見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嗎?”
“賢友,不是。”
“賢友,知見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嗎?”
“賢友,不是。”
“賢友,離開戒清淨以至知見清淨這些法不就是無取湼槃嗎?”
“賢友,不是。”
“賢友,為什麼問你戒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時,你答不是;問你心清淨、見清淨、度疑清
淨、道與非道知見清淨、道跡知見清淨、知見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時,你答不是;再問你
離開戒清淨以至知見清淨不就是無取湼槃時,你都是答不是的呢?賢友,應該怎樣去理解
這說話的義理呢?”
“賢友,如果世尊宣說戒清淨就是無取湼槃的話,那就是把有取的事物說成無取湼槃了。
“賢友,如果世尊宣說心清淨......
“賢友,如果世尊宣說見清淨......
“賢友,如果世尊宣說度疑清淨......
“賢友,如果世尊宣說道與非道知見清淨......
“賢友,如果世尊宣說道跡知見清淨......
“賢友,如果世尊宣說知見清淨就是無取湼槃的話,那就是把有取的事物說成無取湼槃了
。
“賢友,如果說離開戒清淨以至知見清淨就是無取湼槃的話,凡夫便會證入湼槃了,因為
凡夫是離開戒清淨以至知見清淨這些法的。
“賢友,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賢友,假如住在舍衛城
的拘薩羅王波斯匿在娑祇多有一些急事要辦,他吩咐人在舍衛城和娑祇多之間停放七輛接
替馬車。
之後,他登上第一輛接替馬車走出王宮大門離開舍衛城,乘第一輛接替馬車抵達第二輛接
替馬車那裏,他捨棄了第一輛接替馬車而登上第二輛接替馬車;
再乘第二輛接替馬車抵達第三輛接替馬車那裏,他捨棄了第二輛接替馬車而登上第三輛接
替馬車......再乘第六輛接替馬車抵達第七輛接替馬車那裏,他捨棄了第六輛接替馬車而
登上第七輛接替馬車,再乘第七輛接替馬車抵達娑祇多進入王宮大門。
“當他在王宮大門那裏時,親友這樣問他: ‘大王,你是以這輛接替馬車從舍衛城來到這
裏的嗎?’
“賢友,波斯匿王應該怎樣說才是正確的解釋呢?”
“賢友,波斯匿王應該這樣說才是正確的解釋: ‘我在娑祇多有一些急事要辦,於是吩咐
人在舍衛城和娑祇多之間停放七輛接替馬車。
之後,我登上第一輛接替馬車走出王宮大門離開舍衛城,乘第一輛接替馬車抵達第二輛接
替馬車那裏,我捨棄了第一輛接替馬車而登上第二輛接替馬車......再乘第七輛接替馬車
抵達這裏。’ 賢友,波斯匿王應該這樣說才是正確的解釋。”
“賢友,同樣地,戒清淨能帶來心清淨,心清淨能帶來見清淨,見清淨能帶來度疑清淨,
度疑清淨能帶來道與非道知見清淨,道與非道知見清淨能帶來道跡知見清淨,道跡知見清
淨能帶來知見清淨,知見清淨能帶來無取湼槃。賢友,我是為了無取湼槃,在世尊的指導
下修習梵行。”
富那尊者說了這番話後,舍利弗尊者對他說: “尊者,你的名字是什麼呢? 你的同修怎樣
稱呼尊者呢?”
“賢友,我的名字是富那.滿慈子。我的同修這樣稱呼我。”
“賢友,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富那尊者能逐一解說這深入的問題,一位多聞法義的弟子
這樣正確掌握導師的教導!能夠看見和侍奉富那尊者的同修有得著、 有得益。
同修即使戴上頭巾來頂抬富那尊者,藉此也會有一個機會能夠看見和侍奉富那尊者,因此
而有得著、有得益。我現在能夠看見和侍奉富那尊者,因此我有得著、有得益。”
舍利弗尊者說了這番話後,富那尊者對他說: “尊者,你的名字是什麼呢?你的同修怎樣
稱呼尊者呢?”
“賢友,我的名字是優婆提舍。我的同修稱呼我做舍利弗。”
“我剛才不知道一起切磋的竟是如導師那樣的舍利弗。如果我知道你是舍利弗的話,即使
少許說話也會說不出來。
“賢友,真是罕見!真是少有!舍利弗尊者能逐一提問這深入的問題,一位多聞法義的弟
子這樣正確掌握導師的教導!能夠看見和侍奉舍利弗尊者的同修有得著、有得益。
同修即使戴上頭巾來頂抬舍利弗尊者,藉此也會有一個機會能夠看見和侍奉舍利弗尊者,
因此而有得著、有得益。 我現在能夠看見和侍奉舍利弗尊者,因此我有得著、有得益。
”
就是這樣,兩位大龍對對方的說話感到悅意。
*中部.二十四.接替馬車經 完
*中部.根本五十经.譬喻法品.四
注:
*1 “與世尊同族” (jātibhūmi)傳統漢譯為 “生地” 。生地是 “在該地出生” 的
意思,尤指 “世尊在該地出生” ──即指迦毗羅衛。為了使譯文流暢,現把 “jātibh
ūmi” 這詞語按上文下理分別譯為 “與世尊同族” 、“同族” 、“迦毗羅衛” 。
https://i.imgur.com/ksJbM25.jpeg
*中部Majjhima Nikaya
*汉译南传上座部巴利文-经藏
*中部一共有152经,其章节安排及内容大致分为:
根本50经
根本法门品:1-10
师子吼品:11-20
譬喻法品:21-30
双大品:31-40
双小品:41-50
中分50经
居士品:51-60
比丘品:61-70
普行者品:71-80
王品:81-90
婆罗门品:91-100
后50经
天臂品:101-110
不断品:111-120
空品:121-130
分别品:131-140
六处分别品:141-1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47358670.A.1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