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uddhism
覺止息經 中部.二十
蕭式球 譯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一位修習增上心的比丘,應要時常思維五相 *1。這五種相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一個事相上思維作意時,如果因此而生起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
善覺的話,他應離開這個事相,轉移到另一個能帶來善的事相上思維作意。
當轉移到另一個能帶來善的事相上思維作意時,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便會斷
除,便會消失。斷除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
“比丘們,就正如一位熟練的石匠或他的徒弟,用一個小楔子來敲走一個大楔子。比丘們
,同樣地,一位比丘在一個事相上思維作意時,如果因此而生起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
善覺的話,他應離開這個事相,轉移到另一個能帶來善的事相上思維作意。
當轉移到另一個能帶來善的事相上思維作意時,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便會斷
除,便會消失。斷除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
“比丘們,如果這位比丘在另一個能帶來善的事相上思維作意時,仍然生起貪欲、瞋恚、
愚癡等惡不善覺的話,他應探究那些惡不善覺的過患──那些覺是不善的,那些覺受譴責
,那些覺帶來不善果報。
當探究惡不善覺的過患時,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便會斷除,便會消失。斷除
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 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
“比丘們,就正如愛裝扮的男女老少,如果頸上繫著蛇的屍體、狗的屍體或人的屍體的話
,內心一定會產生不安、羞愧、厭惡。比丘們,同樣地,如果這位比丘在另一個能帶來善
的事相上思維作意時,仍然生起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的話,他應探究那些惡不善
覺的過患──那些覺是不善的,那些覺受譴責,那些覺帶來不善果報。
當探究惡不善覺的過患時,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便會斷除,便會消失。斷除
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 境、專注。
“比丘們,如果這位比丘在探究惡不善覺的過患時,仍然生起貪欲、瞋恚、 愚癡等惡不
善覺的話,他應不去念及那些惡不善覺,不對那些惡不善覺思維作意。
當不去念及那些惡不善覺,不對那些惡不善覺思維作意時,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
善覺便會斷除,便會消失。斷除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 平伏、安住一境
、專注。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有眼睛的人,不希望看見展現在面前的色境,他只須閉起眼睛或望
向別處地方。比丘們,同樣地,如果這位比丘在探究惡不善覺的過患時,仍然生起貪欲、
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的話,他應不去念及那些惡不善覺,不對那些惡不善覺思維作意。
當不去念及那些惡不善覺,不對那些惡不善覺思維作意時,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
善覺便會斷除,便會消失。斷除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
專注。
“比丘們,如果這位比丘在不去念及那些惡不善覺,不對那些惡不善覺思維作意時,仍然
生起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的話,他應思維作意去止息覺行。
當思維作意去止息覺行時,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便會斷除,便會消失。斷除
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在跑的人心想: ‘為什麼我要跑呢,不如緩慢地行走吧。’ 於是
他緩慢地行走。
之後他心想: ‘為什麼我要緩慢地行走呢,不如站立吧。’ 於是他站立。
之後他心想: ‘為什麼我要站立呢,不如坐下吧。’ 於是他坐下。
之後他心想: ‘為什麼我要坐下呢,不如躺臥吧。’ 於是他躺臥。
這人從動態的姿勢逐一轉移到止息的姿勢。比丘們,同樣地,如果這位比丘在不去念及那
些惡不善覺,不對那些惡不善覺思維作意時,仍然生起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的話
,他應思維作意去止息覺行。
當思維作意去止息覺行時,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便會斷除,便會消失。斷除
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
“比丘們,如果這位比丘在思維作意去止息覺行時,仍然生起貪欲、瞋恚、 愚癡等惡不
善覺的話,他應咬緊牙關,舌抵上顎,以堅毅心來制伏、制止、降伏內心。
當咬緊牙關,舌抵上顎,以堅毅心來制伏、制止、降伏內心時,那些貪欲、 瞋恚、愚癡
等惡不善覺便會斷除,便會消失。斷除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
一境、專注。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強壯的人捉著一個弱者的頭或肩膀,把他制伏、制止、降伏。比丘
們,同樣地,如果這位比丘在思維作意去止息覺行時,仍然生起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
善覺的話,他應咬緊牙關,舌抵上顎,以堅毅心來制伏、制止、降伏內心。
當咬緊牙關,舌抵上顎,以堅毅心來制伏、制止、降伏內心時,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
惡不善覺便會斷除,便會消失。斷除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 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
一境、專注。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一個事相上思維作意時,如果因此而生起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
善覺的話,便離開這個事相,轉移到另一個能帶來善的事相上思維作意,那些貪欲、瞋恚
、愚癡等惡不善覺便會斷除,便會消失。斷除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
、安住一境、專注。
“探究惡不善覺的過患,也可使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斷除、消失。斷除了那
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
“不去念及那些惡不善覺,不對那些惡不善覺思維作意,也可使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
惡不善覺斷除、消失。斷除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 平伏、安住一境、專
注。
“思維作意去止息覺行,也可使那些貪欲、瞋恚、愚癡等惡不善覺斷除、消失。斷除了那
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
“咬緊牙關,舌抵上顎,以堅毅心來制伏、制止、降伏內心,也可使那些貪欲、瞋恚、愚
癡等惡不善覺斷除、消失。斷除了那些惡不善覺之後,內心便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
專注。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果能夠做得到以上的方法的話,可稱為一位熟練掌握覺的比丘,他
可以想及那些需要想的覺,可以不去想及那些不需要想的覺。他截斷渴愛、解除結縛、徹
底看破我慢、將苦了結。”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比丘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中部.二十.覺止息經 完
*中部.根本五十经.獅子吼品.十
注:
*1 “相” (nimitta)一般是指外相,但這裏的 “五相” 是指 “五種對治不善覺的方法
” 。
https://i.imgur.com/NoQJhuL.jpeg
*中部Majjhima Nikaya
*汉译南传上座部巴利文-经藏
*中部一共有152经,其章节安排及内容大致分为:
根本50经
根本法门品:1-10
师子吼品:11-20
譬喻法品:21-30
双大品:31-40
双小品:41-50
中分50经
居士品:51-60
比丘品:61-70
普行者品:71-80
王品:81-90
婆罗门品:91-100
后50经
天臂品:101-110
不断品:111-120
空品:121-130
分别品:131-140
六处分别品:141-1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46403226.A.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