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uddhism
誘餌經 中部.二十五
蕭式球 譯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馴鹿師放下誘餌來餵野鹿,他們不會這樣想: ‘這些
野鹿吃了我放下的誘餌,因此而得到長壽、好形體、長久活下去。
’他只會想: ‘這些野鹿吃了我放下的誘餌,牠們將會變得馴化、馴服,馴化、馴服便會
喪失 警覺,喪失警覺便會放逸,放逸我便可以利用誘餌來隨意控制牠們了。’
“比丘們,第一群野鹿吃了那些誘餌,牠們開始變得馴化、馴服,馴化、馴服便喪失警覺
,喪失警覺便放逸,放逸便被馴鹿師利用誘餌來隨意控制牠們。比丘們,第一群野鹿不能
解脫馴鹿師的掌控。
“比丘們,第二群野鹿這樣想: ‘第一群野鹿因為吃了那些誘餌,牠們開始變得馴化、馴
服,馴化、馴服便喪失警覺,喪失警覺便放逸,放逸便被馴鹿師 利用誘餌來隨意控制牠
們。第一群野鹿不能解脫馴鹿師的掌控。讓我們遠離誘餌, 遠離受用那些恐怖的東西,
進入森林裏生活吧。’
“牠們遠離誘餌,遠離受用那些恐怖的東西,進入森林裏生活。但是,到了 夏季最後的
一個月,草和水都吃盡喝盡,牠們的身體變得極為瘦弱,因為身體瘦弱而沒有體力。當牠
們沒有體力時,只好回到馴鹿師放下誘餌的地方,在那裏吃那些誘餌,因而開始變得馴化
、馴服,馴化、馴服便喪失警覺,喪失警覺便放逸,放逸便被馴鹿師利用誘餌來隨意控制
牠們。比丘們,第二群野鹿也不能解脫馴鹿師的掌控。
“比丘們,第三群野鹿這樣想: ‘第一群野鹿和第二群野鹿都因為如此這般的原因而不能
解脫馴鹿師的掌控。讓我們在誘餌附近造獸穴吧。我們居住在那個獸穴來吃那些誘餌,這
樣便不會被馴化、不會被馴服,不馴化、不馴服便不會喪失警覺,不喪失警覺便不會放逸
,不放逸便不會被馴鹿師利用誘餌來隨意控制我們 了。’
“牠們在誘餌附近造獸穴,居住在那個獸穴來吃那些誘餌,牠們不會被馴化、 不會被馴
服,不馴化、不馴服便不會喪失警覺,不喪失警覺便不會放逸,不放逸 便不會被馴鹿師
利用誘餌來隨意控制牠們。
“比丘們,這時馴鹿師及馴鹿師眾心想: ‘第三群野鹿真是聰明狡猾、神出鬼沒,牠們吃
了我們放下的誘餌,但我們竟然不知牠們的去向。讓我們到處放 下誘餌和大欄網,希望
能夠找得到牠們的獸穴、牠們的去向。’
“他們到處放下誘餌和大欄網,終於看見了第三群野鹿的獸穴、第三群野鹿的去向。比丘
們,第三群野鹿最終也不能解脫馴鹿師的掌控。
“比丘們,第四群野鹿這樣想: ‘第一群野鹿、第二群野鹿和第三群野鹿都因為如此這般
的原因而不能解脫馴鹿師的掌控。讓我們到一個馴鹿師及馴鹿師 眾去不到的地方造獸穴
吧。我們居住在那個獸穴來吃那些誘餌,這樣我們便不會 被馴化、不會被馴服,不馴化
、不馴服便不會喪失警覺,不喪失警覺便不會放逸, 不放逸便不會被馴鹿師利用誘餌來
隨意控制我們了。’
“牠們到一個馴鹿師及馴鹿師眾去不到的地方造獸穴,居住在那個獸穴來吃那些誘餌,牠
們不會被馴化、不會被馴服,不馴化、不馴服便不會喪失警覺,不喪失警覺便不會放逸,
不放逸便不會被馴鹿師利用誘餌來隨意控制牠們。
“比丘們,這時馴鹿師和馴鹿師眾心想: ‘第四群野鹿真是聰明狡猾、神出鬼沒,牠們吃
了我們放下的誘餌,但我們竟然不知牠們的去向。讓我們到處放下誘餌和大欄網,希望能
夠找得到牠們的獸穴、牠們的去向。’
“他們到處放下誘餌和大欄網,但始終看不見第四群野鹿的獸穴、第四群野鹿的去向。他
們這樣想: ‘如果我們驅趕第四群野鹿,其他野鹿看見這情形時 牠們也會跑掉,不會再
吃我們放下的誘餌。唯有不理會第四群野鹿吧。
’比丘們, 由於馴鹿師及馴鹿師眾不理會第四群野鹿,所以第四群野鹿能夠解脫馴鹿師
的掌控。
“比丘們,我說這個譬喻是要說明這個義理:
“比丘們,誘餌是指五欲。
“比丘們,馴鹿師是指邪惡者魔羅。
“比丘們,馴鹿師眾是指魔羅眾。
“比丘們,野鹿是指沙門婆羅門。
“比丘們,第一種沙門婆羅門受用魔羅放下的世間物質誘餌,他們因為受用世間 物質誘
餌而開始受蠶食、迷醉,受蠶食、迷醉便喪失警覺,喪失警覺便放逸,放逸便被魔羅利用
世間物質的誘餌來隨意控制他們。比丘們,就是這樣,第一種沙門婆羅門不能解脫魔羅的
掌控,就像我所說第一群野鹿的譬喻那樣。
“比丘們,第二種沙門婆羅門這樣想: ‘第一種沙門婆羅門受用魔羅放下的世間物質誘餌
,他們因為受用世間物質誘餌而開始受蠶食、迷醉,受蠶食、迷 醉便喪失警覺,喪失警
覺便放逸,放逸便被魔羅利用世間物質的誘餌來隨意控制他們。就是這樣,第一種沙門婆
羅門不能解脫魔羅的掌控。讓我們遠離世間物質的誘餌,遠離受用那些恐怖的東西,進入
森林裏生活吧。’
“他們遠離世間物質的誘餌,遠離受用那些恐怖的東西,進入森林裏生活。在那裏他們只
吃野菜、麥、生米、野米、水草、穀、米水渣、芝麻、草、牛糞, 只吃樹下的果子和野
果。但是,到了夏季最後的一個月,草和水都吃盡喝盡,他們的身體變得極為瘦弱,因為
身體瘦弱而沒有體力,當身體瘦弱、沒有體力時便沒有心解脫。當他們沒有心解脫時,只
好回到魔羅放下世間物質誘餌的地方,在 那裏受用世間物質誘餌而開始受蠶食、迷醉,
受蠶食、迷醉便喪失警覺,喪失警 覺便放逸,放逸便被魔羅利用世間物質的誘餌來隨意
控制他們。比丘們,就是這樣,第二種沙門婆羅門也不能解脫魔羅的掌控,就像我所說第
二群野鹿的譬喻那樣。
“比丘們,第三種沙門婆羅門這樣想: ‘第一種沙門婆羅門和第二種沙門 婆羅門都因為
如此這般的原因而不能解脫魔羅的掌控。讓我們在魔羅放下世間物 質誘餌的附近來居住
吧。我們居住在那裏來受用世間物質誘餌,這樣我們便不會受蠶食、不會迷醉,不受蠶食
、不迷醉便不會喪失警覺,不喪失警覺便不會放逸, 不放逸便不會被魔羅利用世間物質
的誘餌來隨意控制我們了。’
“他們在魔羅放下世間物質誘餌的附近來居住,居住在那裏來受用世間物質 誘餌,他們
不會受蠶食、不會迷醉,不受蠶食、不迷醉便不會喪失警覺,不喪失 警覺便不會放逸,
不放逸便不會被魔羅利用世間物質的誘餌來隨意控制他們。
“但是,他們的心裏有這些見: ‘世間是常’ 、‘世間是斷’ 、‘世間有邊’ 、‘世
間沒有邊’ 、‘生命和身體是同一樣東西’ 、‘生命是一樣東西,身體是另一樣東西’
、‘如來死後還存在’ 、‘如來死後不存在’ 、‘如來死後既存在也不存在’ 、‘如
來死後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 。就是這樣,第三種沙門婆羅門最終也不能解脫魔羅的
掌控,就像我所說第三群野鹿的譬喻那樣。
“比丘們,第四種沙門婆羅門這樣想: ‘第一種沙門婆羅門、第二種沙門婆羅門和第三種
沙門婆羅門都因為如此這般的原因而不能解脫魔羅的掌控。讓我們到一個魔羅及魔羅眾去
不到的地方來居住吧。我們居住在那裏來受用魔羅放下的世間物質誘餌,這樣我們便不會
受蠶食、不會迷醉,不受蠶食、不迷醉便不會喪失警覺,不喪失警覺便不會放逸,不放逸
便不會被魔羅利用世間物質的誘餌來 隨意控制我們了。’
“他們到一個魔羅及魔羅眾去不到的地方來居住,居住在那裏來受用魔羅放下的世間物質
誘餌,他們不會受蠶食、不會迷醉,不受蠶食、不迷醉便不會喪失警覺,不喪失警覺便不
會放逸,不放逸便不會被魔羅利用世間物質的誘餌來隨意控制他們。就是這樣,第四種沙
門婆羅門解脫魔羅的掌控,就像我所說第四群野鹿的譬喻那樣。
“比丘們,什麼是魔羅及魔羅眾去不到的地方呢?比丘們,就是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
、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
這位比丘可稱為是一位令魔羅眼盲,令邪惡者魔羅看不見自己蹤跡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
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這位比丘可稱為是一位令 魔羅眼盲,令邪惡者魔
羅看不見自己蹤跡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 體來體會樂
──聖者說: ‘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 ──他進入了三禪。這位比丘可稱
為是一位令魔羅眼盲,令邪惡者魔羅看不見自己蹤跡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
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這位比丘可稱為是一位令魔羅眼盲, 令邪惡者魔羅看不見
自己蹤跡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
維各種想,他進入了空無邊處。這位比丘可稱為是一位令魔羅眼盲, 令邪惡者魔羅看不
見自己蹤跡的比丘。
」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 他進入了識
無邊處。這位比丘可稱為是一位令魔羅眼盲,令邪惡者魔羅看不見自 己蹤跡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內心想著 ‘沒有任何東西’ ,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他進
入了無所有處。這位比丘可稱為是一位令魔羅眼盲,令邪惡者魔羅 看不見自己蹤跡的比
丘。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他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 這位比丘
可稱為是一位令魔羅眼盲,令邪惡者魔羅看不見自己蹤跡的比丘。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超越了所有的非想非非想處,他進入了想受滅盡定,有慧見而
得漏盡。這位比丘可稱為是一位令魔羅眼盲,令邪惡者魔羅看不見自己蹤跡的比丘。”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比丘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https://i.imgur.com/mVumsNk.jpeg
*中部.二十五.誘餌經 完
*中部.根本五十经.譬喻法品.五
*中部Majjhima Nikaya
*汉译南传上座部巴利文-经藏
*中部一共有152经,其章节安排及内容大致分为:
根本50经
根本法门品:1-10
师子吼品:11-20
譬喻法品:21-30
双大品:31-40
双小品:41-50
中分50经
居士品:51-60
比丘品:61-70
普行者品:71-80
王品:81-90
婆罗门品:91-100
后50经
天臂品:101-110
不断品:111-120
空品:121-130
分别品:131-140
六处分别品:141-1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47504225.A.D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