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747500023.A.894.html
Re: [討論] 為何說迦太基無「德」
看板 | DummyHistory |
---|---|
作者 | fw190a (las) |
時間 | 2025-05-18 00:40:21 |
留言 |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 最後,單就fw190a推文提及迦太基內部政治議題
: 其實根本不需要Dummy,可以直接看A Companion to the Punic Wars (2011)
: 第20章,Punic Politics, Economy, and Alliances, 218–201
: 簡單說,迦太基原本當然沒有很想開戰,但是羅馬態度太強硬苛刻,
: 所以迦太基高層才會決定與羅馬硬幹下去,並做出戰略指導方針
原本歡樂吃瓜,既然被點名就出來聊聊XD
推 fw190a: 這串真歡樂,其實蠻想dummy推測一下迦太基內部政治 05/14 17:56
→ fw190a: 脈絡的,作為內核的公民是習慣穩定的,作為菁英的 05/14 17:56
→ fw190a: 高層是分裂的,所以決策自然是保守多頭馬車。這種 05/14 17:56
→ fw190a: 背景下,靠傭兵/靠主動出擊羅馬,有可能已經是迦太 05/14 17:56
→ fw190a: 基“憂國志士”最佳策略選擇了,更多力量不是智慧 05/14 17:56
→ fw190a: 不足調不動,而是結構不允許調動。那當然另一種策 05/14 17:56
→ fw190a: 略是不要挑釁引戰羅馬,but這就是看法分裂之所在 05/14 17:56
→ fw190a: 武裝殖民派/拓墾商貿派可能從腦子結構到專長/訴求 05/14 18:00
→ fw190a: 都不同 05/14 18:0
我的推文長這樣,也去看了你說的第20章,
老實說不覺得裡面說法有涵蓋到我這裡要表達的全部脈絡,
這涉及到的是各自派系特性上延展出來的策略偏好與底線差異,
背後又基本要分析迦太基的政治經濟更底層基礎的模式,
然而沒史料只能靠其他史例去推理,所以這些展開來講是比較麻煩就是。
我主要看到裡面趣味的說內部分裂沒想像嚴重,有各種盡力支援,
然而怎樣叫盡力其實是很沒標準的事,
比如若是打仗沒錢但賠款很快能籌出來,
這在一般看法中就會覺得,還沒有到拼命那種程度的盡力。
我說的主動出擊其實跟具體開戰也不需要有密切關聯性,
而是包括漢尼拔本身策略侵入羅馬腹地這個選擇。
再說裡面的推論根據核心也是羅馬的史料,
照你一開始說法,也不能太全信才對,
總不能想要的就信,不想要的就高度質疑。
所以我說dummy一下,緩解氣氛。
: 此外,第二次布匿克戰爭的爆發主因是結構性問題,
: 最後是羅馬找藉口開戰,並不是因為漢尼拔特別做了什麼,
: 上面那本A Companion to the Punic Wars有一章在談這件事
: 而且這個解釋早在1967年就有學者提出了
: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52002772.A.266.html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1880583
: 認真建議大家多看書,這串之後不回了,太浪費我時間
再來你說結構問題,但實際上這篇文主要只是在翻案一個點,
就是拿薩貢圖其實不包含在條約內,作為羅馬沒有開戰的完全合理性依據。
即使接受這事實,但根本上漢尼拔在動羅馬想保的人這就也是明確的挑釁,
用外交常識應該也看得出來,這個基本的互動關係,
如果你的個"結構問題"因而其實包含漢尼拔的舉動,
這樣理解外交就有點奇妙了。
如果用更結構的看法,我會推理說,羅馬有結構性因素再開戰端,
但迦太基也有慢慢割肉妥協的辦法,而不是玩成後面那個死鬥模式。
羅馬做為強勢方在現實外交下搞小動作,
不代表迦太基就能明確還手而主張公平。
再說看看那篇舊文,你自己說著,
"當然Astin自己在論文中也提到因為現存文獻的不足,
這也只是一種可能的狀況,不過我個人是很喜歡這個說法。"
現在不知道怎麼就變成很肯定了,我也不知道。
雖然這個圍繞薩貢圖的微妙外交處境也蠻呼應時事的。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6.42.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747500023.A.894.htm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747500023.A.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