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747406743.A.193.html
Re: [討論] 為何說迦太基無「德」
看板 | DummyHistory |
---|---|
作者 | plamc (普蘭可) |
時間 | 2025-05-16 22:45:41 |
留言 |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 再來討論第一次布匿克戰爭,先談一下海軍的部分
: 所謂羅馬在對陣迦太基之前沒有海軍已經是落伍到不行的說詞
: 即使不論義大利南部的城邦,羅馬本身也在此之前也早已有海軍
: 羅馬海軍本身濫觴於394 BC,並於349 BC已有明確紀錄遂行海上作戰
: 315-310 BC前後也在南義大利征戰中頗多建功,更因作戰斬獲而有所擴充
: 擴張向南後另外當然也獲得南義大利的希臘化城邦之海事資源
: 至第一次布匿克戰爭前夕,羅馬完全已有籌措大規模海軍的基礎
: 絕對不是如部分古代史家誇稱的從零開始
: 僅僅是此前並未建造五槳座戰艦,只有輕型船艦的經驗
首先談羅馬海軍建軍,你跟我說349BC還在打拉丁戰爭根本沒看到有啥重要海戰
大概運補或小衝突,就算海上作戰?
以前有三列槳座戰船啦,所以早就有海軍?
要知道羅馬在皮洛士戰爭才真正對上希臘圈,所謂的南義大利爭戰
315-310BC那時羅馬還在打第二次薩人戰爭,還在中義大利搏鬥,哪來打到希臘圈
315BC知名的拉圖雷戰役大敗,拉圖雷在哪?今天的Terracina,你自己去看地圖在哪
到311BC塔人介入,羅馬一邊跟塔人交手一邊繼續打薩人,艦隊運兵前往攻打的是龐貝城
龐貝城就算南義大利?好吧你說拿波里現在被算在南義大利,可是當時不是那樣
南義大利指的是希臘圈,好不管,總之是有使用艦隊的紀錄
但是!
1.這些戰爭中根本就沒有啥咪重大海戰,運兵到龐貝沒打啥海戰
2.你自己說了,那時羅馬羅馬主力是希臘三列槳座戰船
面對迦太基擁有西地中海海優的征戰主力五列槳座戰船,基本上沒有對抗能力,
就是不要把裝甲運兵車當成戰車
所以才會有傳統說法說羅馬在一次戰的時候才大建海軍,因為那才是真正的海軍艦隊
之前的只是補給、運輸艦隊成分較高,也沒拿來打過啥大型海戰
羅馬沒有建造或水手操船五列槳座戰船來海戰的經驗,船規模不同,差別很大
後來就算相同五列船,光是沒有烏鴉吊橋,羅馬一開始就幾乎不知道怎樣打了
傳統說法說相當於從零開始,基本沒啥問題,你說之前就已經有船所以不是 0
說相當於從零開始的說法是「落伍」?
好,你有 1 塊錢就不是白手起家,你接受這種說法? 這根本就是在槓,不是翻案
: 羅馬海軍雖號稱以吊橋大破迦太基,海戰表現的操船亦甚成熟
: 否則過分青澀的船員絕無可能成功接舷
這說法的證據是,有實驗過嗎?人家其他主流的說法我看起來比較合理
烏鴉吊橋的構造上是能旋轉方向的,只要你靠近船前半部就可以接舷,下面有釘子
要成功接舷沒有很困難的原因是:本來古代海戰打衝角戰,對方自己就會靠過來
甚至本來對方就會用撞得撞上來接舷打登艦戰,這是本來那時代海戰就會這樣打
羅馬操艦力一開始不如迦太基,逆向工程蓋出來的船性能也不如迦太基(太笨重)
因為深知自己這樣的缺點,才會想出烏鴉吊橋歪招,趁迦太基船靠過來攻擊時釘住
後來羅海軍不用吊橋的原因看時間軸
: 所謂羅馬海軍發生海難,是255-253 BC之間的情況
: 迦太基當時的情勢與行動包含:
: 255 BC,羅馬海軍第一次海難,就是大破迦太基海軍之後發生
: 255 BC,所謂「好打的北非」是羅馬軍連戰皆捷,直逼迦太基城外
: 255 BC,迦太基海軍試圖邀擊陸戰大敗撤退中的羅馬遠征軍,但慘敗
你這邊整個時間軸亂七八糟一通,三件事順序根本寫相反
無法岬海戰 Battle of Cape Ecnomus 256BC
羅馬因烏鴉吊橋獲得最大海上戰術勝利,之後因而能直撲北非
負責的執政王子小戰本來應該進行騷擾作戰,他卻率領相對少數的部隊進攻內陸
這邊有了你說的連戰皆捷,其實也不過就是很小一段路就直撲突尼斯灣了
然後就有了我說過很多次的黃馬領軍的突尼斯戰役 Battle of Tunis 255BC
王子小戰大敗覆沒,所以羅馬要派艦隊撤出殘軍,才有了第一次被颱風吹掉
信使神岬海戰 Battle of Cape Hermaeum 255BC
羅馬海戰戰勝,卻因為回程碰到夏季風暴全軍覆沒,所謂第一次海難
羅馬這次馬上重建艦隊,254BC卻又因為風暴損失150艘
羅馬這時懷疑吊橋可能為抗風暴力弱原因,但烏鴉吊橋又是戰術重點,沒有怎麼打?
因此接下來羅馬暫時把重心轉移到陸戰,艦隊使用方式改為運兵用來陸戰攻打獅鵬城
: 250 BC,迦太基試圖在西西里島發動大規模陸軍攻勢,又慘敗
獅鵬城戰役 Battle of Panormus 250 BC
迦太基為了打回被攻破的重要戰略據點獅鵬城大舉出兵,所以其實不是迦太基主動
是被動要奪回,這次也是下重本公民軍、戰象都上,但大敗,戰象還被帶去羅馬炫耀
之後迦太基僅剩下最西端的要塞利利堡
利利堡圍城戰 Siege of Lilybaeum 250~241BC
羅馬這時戰艦用來封鎖利利堡的補給,但操艦能力遠遜迦太基,無法封死
羅馬終於意識到終究需要以海戰決勝負,於是有了不用烏鴉吊橋的第一次海戰
: 249 BC,迦太基取得難得的海戰大勝
鐮港海戰 Battle of Drepana 249BC
這次不只是沒用烏鴉吊橋的問題,還包括艦隊是新招募的,所以水手都超菜鳥,
菜到啥程度,船都會搞到槳互撞,就曉得有多慘,領軍的就是俊蹇民扔雞得那個俊蹇民
士兵菜,將領白目,還不慘死嗎?因此羅馬大敗
但是羅馬還沒有因為這樣就放棄,而是稍後
河口城海戰 Battle of Phintias 249 BC
這次海戰雙方根本沒有交手,而是颱風來了各自躲,羅馬艦隊又被颱風摧毀
連打都沒有打就被颱風吹掉,拆了烏鴉吊橋也還是被吹掉,導致羅馬沮喪不蓋艦隊
: 到後來羅馬海軍也不用吊橋了,迦太基則調整為船艦載運更多兵員,
: 雙方在戰術上較無決定性後,作戰規畫與指揮成為致勝主因
歸納上述時間軸,羅馬海軍不用烏鴉吊橋以後只有兩次海戰失利都在同一年
你講的好像有一整個時期一樣
鐮港大敗算是有因為指揮+規劃,但87%也是因為士兵菜
但河口根本沒打,是被颱風吹掉,跟作戰指揮一點關係都沒有
接下來才進入我說的關鍵9年
: 換言之迦太基當時,一不是海軍坐以待斃
所以你根本搞不清楚我說的迦太基海軍坐以待斃是啥時
我說在羅馬灰心的249~241BC那9年,迦太基竟然把海軍收起來了,不是趁機恢復海優
結果你舉了一大堆249BC以前的事,你在雞同鴨講啥啊....
: 若再考慮到迦太基本土人口的規模,以及255 BC迦太基一度求和
: 可以知道迦太基確實已竭盡其國力
這邊更是胡扯,255BC王子小戰逼近的時候迦太基就求和了,完全是因為膝蓋軟
只因為王子小戰提出很嚴苛的條件,迦太基決定決戰
之後就是突尼斯戰爭,很輕鬆把羅馬打得全軍覆沒,這個時間點,哪來竭盡國力
甚至連我說的耍笨9年都還沒到,而且後面還有你自己都提到的獅鵬城決戰、好幾次海戰
你一邊跟我說後面打了這些大戰一邊要跟我說255BC就已經竭盡國力?
先搞清楚基本事件前後順序再來說好嗎?要是你的書這樣亂搞,建議丟掉
--
猶太人歷史,到以色列建國,最完整但最淺顯易懂,一本看足的入門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3742?sloc=main
作者部落格:https://plamc.pixnet.net/blog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53.2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747406743.A.193.htm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747406743.A.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