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天正19年秀吉「御前帳」&太閤檢地

看板 WarringState
作者 Oswyn (Oswyn)
時間 2024-04-30 01:21:27
留言 0則留言

御前帳 廣義來說是貴人手上掌握的重要帳簿 狹義來說指的是天皇・將軍等級的貴人手上掌握的重要帳簿 戰国期也有地方大名將所領役帳稱為御前帳之例 其中最有名的是「天正御前帳」,豊臣秀吉在天正19年(1591) 時 以獻納朝廷為名目,向諸大名下令製作・提交国絵図御前帳 慶長9年(1604) 徳川家康也仿秀吉之例,下令徵收国絵図及郷帳 廣義的太閤檢地,將秀吉天正19年底辭去關白之前的檢地資料也包含在內 但天正期各大名為了確定石高,通常更傾向以獨自的方式檢地和處理數據 並不像文禄・慶長檢地使用與豊臣政權相似的方式來進行 [石井良助] 江戸時代土地法の体系中舉了數個例子 說明豊臣政權從過去戰国時代的中世體制,轉向近世統合政体的過程 文禄三年島津義弘朝鮮出陣時,石田三成受命對島津的領国進行檢地 翌年發給義弘的宛行状中寫道 薩摩国弐拾八万三千四百八拾八石、大隅国拾七万五千五拾七石、日向国之内 諸懸郡拾弐万百八拾七石、合五拾七万八千七百参拾参石内、今度以検地之上 、、五拾 五万九千五百計三石事[目録別/紙有之]令扶助訖、全可有領知者也、 「今度以検地之上……令扶助訖」意味著扶助是在這次檢地之後給與的 作為前提條件必需說明的是,義弘的所領在檢地前是没收的狀態 也就是說秀吉採取了没收諸侯所領,檢地後再交還的政策 這不僅限於大名領,還包括寺社領 秀吉向高野山寄進三千石,但後來調查發現,過去的舊領五萬石余仍然被當成高野山領 這讓秀吉一怒之下要停止三千石的寄進,但因木食上人応其的調解才取消 一、日本国中不残寸尺土地、為末代御前帳被相定付て、御検地被仰付処、高 野寺領三千石之外及伍万石在之事被驚思食候、旧領外三千石之御朱印と申 候哉、諸国之知行方御朱印被下候時、不限旧領新知、高辻書載被下候処、旧 領之外と申掠段重科之条曲事被思食候事、 『高野山文書』天正一九年一〇月二四日豊臣秀吉条 意思為,對日本國全境不漏寸尺地進行檢地建立御前帳是為了後世 向高野山進行宛行卻發現除了三千石外還另外有五萬石,感到驚訝萬分 在舊領之外收了三千石的御朱印嗎 在發給諸国之知行御朱印時,不限舊領還是新知行,都必需記載在高辻裏 對舊領做出不實申告是重罪 顯然「諸国之知行方御朱印被下候時」就是一般方針 順道說,秀吉發給大名的領知被認為是「当座に」宛行 據秀吉的天正一五年六月一八日切支丹取締の法度一、其国郡知行之儀給人二被下候事ハ、当座之儀候 根據此規定,一般那些被授與所領宛行的人,只是当座宛行而不是獲得永久領知的權利 換句話來說,他們是被「」的 荻生租練在『政談』中指出「土地ヲ被成御預、其土地ノ御預ケ置ル、上ハ」 在江戸時代也是如此,當大名接受所領宛行時,意味該土地人民被「当座」預 因此,該領知並不是被「宛行」者的「我物」 繼承秀吉制度的江戸幕府時代也是如此 這就是為什麼,岡山藩主『池田光政日記』慶安二年三月の覚中寫道 当国ヲ我等二被仰付候ハ、私ノ国と少しも不存候 大名的領知或領分並不是大名的「私の国」「我物」,所以不存在相続這種事 當親過世,該封祿就會歸還到將軍的手上 然而親可以在生前向幕府請願將封祿賜予某個繼承人,如果請求得到批准封祿將被繼承 盡管在大多數情況下請求會得到批准,但也有未獲得批准的情況 雖然幕府的法令等中使用了「相続」一詞,但這並不是原始意義上的繼承 雖然給大名的領分宛行狀中,如上述島津家文書的場合,沒有用当座措詞表明当座宛行 當然,還是被認為是当座宛行 丹後領知 丹後一国領知方、拾壱万七百石之事、対父子一職令扶助、内軍役之儀、少将 三千人、幽斉千人、都合四千之可為役儀、此外為無役、弐万四千七百石者少 将分、六千石者玄旨分、被宛下之条全領知者也   天正十七年九月廿七日       羽柴丹後少将とのへ     幽斉 佐竹知行割之事 一、拾五万石 [此内五万石/御加増] 義宣 一、拾万石 無役[此内九万石/御加増] 義宣蔵入 一、五万石 無役[此内四万石/御加増] 義重 一、六万石 [此内壱万石無役/此内五万石御加増]佐竹中務太輔 一、拾六万八千八百石 [此内四万/石御加増] 与力家来 一、壱万石 一、千石 佐竹中務御代官徳分二被下 一、三千石 一、三千石  都合五十四万五千八百石  右今度、検地之上、被成御支配候也  文禄四年六月十九日 朱印       羽柴常陸待従とのへ 在這列出了幾份秀吉時代的的知行判物 秀吉時代的宛行大多有幾個共同點就是有無役的部分、太閤蔵入地及豊臣家奉行得分 據『勝山記』天文二十三年條,武田信玄的女兒嫁給北条氏康之子氏政時 出羽守之子弥三郎信有負責蟇目役 護送至後北条氏居城小田原,並於同所越年 在北条氏的『小田原衆所領役帳』中,小山田弥三郎・弥五郎名列「他国衆」 因為小山田氏被認為從屬武田氏很久了應該不是兩屬 被推論很可能作為作為平安護送信玄女兒恩賞,被北条氏康授予所領 故被歸類為「他国衆」,之間並沒有從屬關係 在戰国時代,外交指南・取次得分在戰国似乎不是沒慣例 依 [松下志朗] 薩摩藩初期の検地と石高 在秀吉發佈御前帳徵收前,石田三成・細川幽斎就已經有對島津家就檢地進行指導 從現存史料中可見島津義弘對家臣提出的檢地原稿進行調整修改 而島津氏的天正19年御前帳,據參與制作的新納旅庵在『新納旅庵自記』中記述 石田三成在收取天正19年御前帳時,稱為備日後所需追加了8萬石 以惣高38萬石作為島津領石高 可見在地方與上方都有介入,檢地帳的製作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 同年8月5日的島津義弘書狀中指出 在国元調整御前帳的分米高記錄是沒有用的 這可能表示在国元的檢地工作在優先掌握田畠面積與收納量 而石盛是京都考慮分配給島津氏的軍役量而決定的 御前帳上最後的數據受到怎麼抽的影響很大 而這個幻之天正惣高38萬石,與之後文禄・慶長檢地的薩摩藩石高也有不小差距
單純看這通慶長十九年三月,土佐藩向幕府提出的書狀內容大意 該年負担江戸城普請役的山內氏,向秀忠的年寄本多正信普請奉行報告為至今的役高 過去拝領土佐国的長曾我部,御前帳9萬8千石,既長曾我部負擔的御普請役分 其後,先代山內一豊拜領土佐,寅指慶長7?這句可能指當時負擔江戸造地 也同樣被要求負擔過去的9萬8千石之御役 之後我認真交出20萬2600石的指出,因此被要求20萬2600石的御役 先代土佐守拜領土佐国時,是榊原式部大輔殿擔任御取次,並沒拜領御朱印 去年諸国更新御朱印時,已上表前述內容,即上交土佐国高辻之帳時,以上 長曾我部御前帳9萬8千石=長曾我部惣高9萬8千石? 多半不是,而這份御前帳的年分與詳細也不明 在這只能確定長曾我部負擔的御普請役=9萬8千石 無役御蔵入應該不會算到御普請役中 當初先代一豊早早站對邊,是跟榊原康政談好報酬,由榊原取次被成下連朱印狀都免了 去年幕府更新朱印狀,之前沒拿現在要發就算了 但負擔的御役高也一切如新,9萬8千石變20萬2600石 這是對大功臣的態度嗎!? ↑打這麼多其實就只是想講這一句XD --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ω)\m/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194.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ringState/M.1714411293.A.BC4.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