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何中國無法複製過去成功的歷史經驗?

看板 historia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時間 2025-04-18 04:38:58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發生了地理大發現 也如幾千年前的老希臘人 直接在各地設立殖民地開發生產商品 更積極主動賺取收入 而這模式延伸到現代 就成了全球代工生態 一帶一路曾經想複製的就是這模式 透過如美國一般 將底端產業向外轉移 騰籠換鳥讓更多人走向投資人階層 但其他人怎麼肯隨便放手 讓中國啃食自己抱住的餅 加上自身大量勞動人口 也不敢不能輕易放掉打工人的飯碗 代工勢必是投資人富戶大撈特撈 而原本佃農成為勞工失去租佃 現代模式與古代貿易模式大相逕庭。 古中國最成功的模式,莫過於朝貢貿易。 擁有天然資源、龐大人口,還有技藝超群的工匠。 茶葉、絲綢、布疋、陶瓷,紙張、書畫、藝術品—— 只要過個鹹水、跨個海域,就是暴利可圖。 向來都是外地客商更為積極往來, 也因此發展出以朝貢為名、實則撈錢的貿易體系。 基本上,朝廷不積極向外開拓, 商人對出海的熱情也遠不及後世。 那是一個坐在家中,就有大批外國人潮上門的好時代, 爭相送錢,只為求購一物。 反觀歐洲,為了主動上門交易、 不願再被異教徒擋在門口收保護費, 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進而誕生地理大發現。 這就像幾千年前的老希臘人, 直接在各地設立殖民地,開發、製造、販賣, 更加主動地賺取收入。 這套模式延續至今,演變為全球代工體系。 「一帶一路」曾想複製的,正是這一模式—— 如同美國將底層產業向外轉移, 騰籠換鳥,讓更多人步入投資階級。 但其他國家怎肯輕易放手, 讓中國啃食自己抱緊的那塊餅? 中國自身勞動人口龐大, 也不敢、不能輕易放棄打工人的飯碗。 代工模式的受益者,始終是投資人與富戶大撈特撈, 原本的佃農轉為勞工,卻失去了租佃的空間, 在全球貿易之下, 又一次錯過了「打螺絲」的機會。 為了滿足本國國民, 強迫殖民地吸收貨品、限制外國進口, 並傾銷自家產品的重商主義於焉出現。 如今,歷史的時間軸再度回歸—— 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為錢開戰、腥風血雨,也許不再只是歷史故事。 中國也希望再次擁有「朝貢貿易」時代那樣人人追求的聖品。 如昔日高嶺土製陶瓷備受追捧, 今之稀土,其地位與之類似。 而生產電子消費品所需的晶圓, 就如同昔日織造絲綢所需的蠶種—— 必須不惜代價,娶來西方的「文成公主」, 如當年修道士將蠶種偷帶至Nova Roma, 金銀才會如潮水般,主動湧向拜占庭的金庫。 這,就是中國現今欲尋求的契機。 ---- 此文本人著寫 只經Ai代為編輯修飾 ----- Sent from JPTT on my Xiaomi 2410FPCC5G.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131.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44922340.A.4DF.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