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對美軍購M1A1戰車 2020年前返台防衛

看板 Military
作者 Okak (Okak)
時間 2015-05-23 19:54:17
留言 120則留言 (10推 13噓 97→)

要問要買什麼戰車前,要先問一個問題: 買戰車來要幹嘛? 如果只是要守點擋住對方進攻的話,多買一些戰防武器可能還比較實際一點 。一台M1的價錢可以買一二十套標槍飛彈;少買一個營的M1足夠讓陸軍所有 部隊都有一堆TOW 2 RF和標槍可用。既然如此,那為何要買戰車? 因為解放軍不是笨蛋,他們不會笨笨地上來就為了讓你殺。解放軍要打上來 ,不外乎就是大量的火力準備來軟化登陸區/空降區的防衛火力,之後再派 部隊進占和推進重要據點。 所以,台灣陸軍這種情況下可能會碰上兩件事: 1. 登陸區/空降區附近的台灣軍力被削弱大半 2. 台灣需要逆襲奪回重要據點 當然,有人看完以下的論述之後,一定會想推翻上面這兩個假設,但是如果 上面這兩個假設不成立,今天台灣就根本不需要戰車,所以也就沒討論的必 要。 如果同意上面兩個假設,那我們來分析一下會發生什麼事,由此才來倒推台 灣到底要什麼戰車。 如果台灣有需要逆襲奪回重要據點,那就需要裝甲部隊。而如果登陸區/空降 區附近的台灣軍力會被削弱大半,那就只能依賴其他地區增援。如果是這樣 ,又假定裝甲部隊需要戰車當矛頭,那麼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戰車? 1. 要有足夠的機動性,至少要能從別的地方增援 2. 要能夠防護力應付戰車炮和反戰車武器,而且要能有足夠的數量應付逆襲 的損失。 3. 火力夠用,可以在夠遠的距離外擊穿對方戰車,以達成還可接受的交換比 換句話說,評估戰車合不合用,在一般105或120MM炮還算夠用的情況下,應 該要評估使用該種戰車時的以下分數: 總分 = 能存活並即時到達戰場發動逆襲的數量 x 綜合防護力 以上總分最高者才是最合用的戰車 M1的問題在於:分區佈署又難以跨區增援,數量有限的情況下,一旦被解 放軍以火力準備摧毀大半(前面的假設一),防護力再高,整體分數還是會很 低;同時,既然是「綜合防護力」,那就要考慮對各種對戰車武器的防護力 :M1最主要的優勢是對戰車炮和非頂攻武器的防護,對頂攻武器的防護並沒 有那麼好;既然是要逆襲用的,考慮到頂攻武器(台灣會拿頂攻武器來防守 ,對方當然也會拿頂攻武器來反逆襲),M1的綜合防護力超過較低噸位戰車 的分數差距並不會如同帳面的數字那麼大。 所以,上面的總分要達到最大值,應該是要找一個噸位不超過50噸,對各種 對戰車武器的綜合防護力最佳化,而且能全軍都部署使用的戰車才對,而這 樣的戰車能夠自製,而且自製的總分會比採購M1來得高。 : 重戰並不是一開始就推到灘頭上的, : 事實上其他部隊也不怎麼建議這樣做,除非有工事可以依托. : 陸軍這些地面部隊最多就是用來拘束敵灘頭堡的擴張而已, : 真正要解決的其實是後面, : 甚至於反舟波這種,也稱不上多重要. : 真正的問題在於敵登陸艦隊,挫敗敵登陸部隊,挫敗敵舟波都是一時的小勝, : 但那並沒有解決什麼, : 除非海軍的雄風飛彈能夠真正的打擊敵登陸艦隊, : 否則陸軍很難直接推到灘頭. : 因為當陸軍這麼做時,很明顯,他們就曝露在海空的火力之下,缺乏掩護, : 很快就會蒸發, : 之後,敵登陸艦隊再次進行登陸,也不什麼稀奇的事, : 人家上門來戰,本就會準備幾招後手. : 陸軍灘頭決戰想定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 太監 ,下面沒有了. : 陸軍就算犧牲重大,鏟掉一個灘頭堡,也不代表戰爭結束, : 這種情況反而會讓陸軍過度出血,喪失在本土防禦的優勢地位. : 重戰的用途, : 譬如說,當灘頭失利時,我軍在第二線建立防線, : 這時,中壢與楊梅之間的缺口,要如何阻止敵裝步特遣隊的穿插, : 擋不下來,就會直接插到龍潭,然後就科科了. : M1最適合的戰場其實就是這兒, : 在內陸,避開敵海上砲火,有己方防空與砲兵掩護,地型物複雜,敵空軍難以察覺, : 守在楊梅與中壢之間,有中低密度建築物依托,但也有農田可發揮射程, : 正面夠硬,可以與96式(甚至於99式)對轟,也不怕步兵班的PF89或連級的PF98, : 沒有武直敵軍拿不下來,可是我軍可以在楊梅,中壢,與重戰營直後, : 以DMS,復仇者掩護之. : 這其實是第二道保險,用於所謂的灘頭決戰失敗後的情況下. : 同樣的狀況,拿CM11與M60A3,就是純粹的消耗戰, : 這兩種MBT都沒有裝甲優勢. : 這裡也建議,CM11與M60A3,其中之一,最好仿以色列的Magach加掛裝甲, : 底盤前方要求等效厚度達到400mm,砲塔則掛中空裝甲, : 總之要達到可以完全抵抗PF89的程度. -- 不然怎麼辦? 現成的不合用,適合的無法外購 您的閱讀能力和邏輯能力應該都不太好 引擎必要可以買(就用AVDS1790),其他的也都做得了或買得到 雲豹才花十億元預算開發,十年做得出來也是奇蹟 當然做得出來。沒有日本那麼好,但也夠用了 主動防護是一條路,只是要燒錢就是 當年的情況和今天根本不能比,而且你的例子也有點問題 當年的情況是: 1. 動力系統根本不存在替代科技,電傳動不可能用,所以也不可能做得 出重型車輛的底盤; 2. 夜視科技和電子影像科技當年都只能完全依賴美國,CCD科技只有少數 國家有,CMOS影像元件幾乎不能用; 3. 電腦還有CAD的能力和今天差太多,今天可以做到的自動控制,還有車 體設計的能力和當年完全不一樣的 4. 裝甲和其他材料科技能力也不一樣 當年的情況如此,所以CM11是個除了炮塔的殼外其他次系統都新購現貨的 拼裝貨,所以很多時候都只能削足適履,而被削一筆也不意外。M60A3TTS 當年是未翻新的報廢品,當然比較便宜,但那和現在買M1是不一樣的:現 在M1是進工廠重製(rebuild)的二手貨,基本上是當新品在賣,所以不用 指望買M1會比較便宜。 所以,與其花330億買120輛根本不合用的現貨,而且還無法汰換現役的戰 車,還不如拿一半到三分之一的錢去自行開發,再逐步生產足夠的數量來 汰換還比較實際。 次系統的問題已經說明了,除非你有具體的問題,不然我覺得也沒必要再說明 用你這種態度,那就是什麼都不用自製,因為永遠不會有第一次 雲豹那有沒便宜?雲豹可比人家便宜了一半 這其實是個很奇怪的論點,明明研發費用就不及外購的零頭,卻老是在說資源有限 雲豹一共是516億買573輛,裝40遙控武器站的一輛七千多萬台票,30mm機炮的 每輛近一億 https://video.udn.com/news/255278 Stryker現在每輛至少四百萬鎂起跳(這是十年前左右的數字),而且還只有遙控 武器站而已 之前都說啦,如果沒有實質的問題,那我也怎麼實質回答 那有低?算起來一輛也要270萬鎂,而且還只有50槍的遙控武器站 再說了,你要不要看一下加拿大自己的案子?LAV III的昇級案動不動就是一輛 車一兩百萬加幣的費用 價錢多少前面都寫了 事實證明沒有花得比較多啊!雲豹案會走得那麼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發費 花得太少也太慢,而且陸軍也沒錢,這明明就是資源配置有問題。外購案隨 便都自研幾十倍的經費在花,然後自研的沒經費做得慢有些小問題,結果解 決的方案是更多外購? 用膝蓋想也知道有問題 你的「事實」我在網路上找不到,我只找到哥倫比亞花了$65.3M鎂買了24輛 LAV III,後來又追加了8輛。我是不知道你是那裡找到每輛2.2M數字啦,但 事實是,加拿大政府在2011-2012年花了平均一輛2M鎂的價錢昇級和更新現有 的LAV III,如果LAV III有那麼便宜,那乾脆直接生產新的算了,加拿大人 的腦袋是壞了不成? 少來,LAV不必然是LAV III好嗎? 老美是有LAV的FMS啦,只不過是LAV II: http://tinyurl.com/mq64758 22億鎂買724輛,平均一輛也要300萬鎂以上,那有你說的那麼便宜? 至於什麼神箭砲彈,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LAV III和Stryker差不多輕好嗎?Stryker會貴是因為老美的國防工業失控了, 才會做什麼都動不動那麼貴。 早就說過要多少性能了。那個性能大可自己做,貴不到那去的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1.1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432382060.A.D8F.html

huckerbying : 果然又是要自製了....有人要舊飯重炒嗎? 05/23 19:57

t72312 : 恩 防護力綜合比M1強 比M1輕能過橋 要自製 05/23 19:58

t72312 : 還要可以防頂攻武器喔 要不要加一項防武直? 05/23 19:59

huckerbying : 引擎技術沒有,射控、砲管的關鍵技術也沒....談自製 05/23 20:00

huckerbying : 感覺像是天方夜譚 05/23 20:01

t72312 : CM11除了防護力以外都符合您的需求呢 05/23 20:05

jason748 : 連雲豹都要搞10年了 搞自製戰車要等多久? 05/23 20:06

leom1a210343: 引擎就用m60的 標槍飛彈取代砲管和射控好不好? 05/23 20:25

a25172366 : 最後一段也太扯 05/23 20:25

t72312 : 那裝甲怎麼辦 05/23 20:27

leom1a210343: 裝甲就不知道了 複合裝甲台灣做的出來嗎? 05/23 20:29

t72312 : 我是還沒看過有人搞防頂攻裝甲拉 05/23 20:30

leom1a210343: 可能要用反應裝甲或柵欄 或是主動防禦系統了 05/23 20:31

t72312 : 之前不是有一種會射飛鏢之類的 不然用雷射燒彈頭 05/23 20:34

Hfy0920 : 老美辦不到的事你要台灣自己生 05/23 20:40

t72312 : 要輕又要全方面防護只有走主動防禦了 05/23 20:46

Hfy0920 : 能做出來的證據在哪 就算有沒那麼好不就等於要更厚 05/23 20:59

Hfy0920 : 更重才有同等防護力 05/23 20:59

Hfy0920 : 主動防禦成熟的國家有幾個 你是打算要燒多久 而且主 05/23 21:00

Hfy0920 : 動大多防單兵反裝甲武器為主 05/23 21:00

F16V : 看台灣需要機動戰士 05/23 21:00

F16V : 來 05/23 21:00

huckerbying : AVDS1790....這不是M60在用的引擎?確定還有在產? 05/23 21:03

huckerbying : 總覺得你在推文的說明會跟你的本文有衝突,要輕又要 05/23 21:04

huckerbying : 防護,結果底下說沒日本的好.... 05/23 21:04

Okak : 當然還有在產。一堆卡車都在用。一點衝突也沒 05/23 21:30

t72312 : 這顆有很多衍生型 梅卡瓦系列也用這顆 05/23 21:38

Piin : 自製喔..當你同等級裝甲都做不出來,幾乎全車系統 05/23 21:47

Piin : 都要外購時,價格要怎麼樣才會比二手車便宜? 05/23 21:47

Piin : 價格一高就海不起來,結果就是花了數倍的錢卻買不到 05/23 21:48

Piin : 類似的數量級.. 05/23 21:48

Piin : CM11當年的拼裝價就是T90的3/8了..比M60A3TTS價格 05/23 21:49

Piin : 高上一個數量級, 你現在要新造車還是重新研發你可以 05/23 21:50

Piin : 算算最後一輛車的價格會落在哪個數量級? 05/23 21:50

Piin : 10式車日本在極度節省的狀態下只花了~US$447M 05/23 21:51

Piin : 就算兵整撿到藍圖,外購管道暢通,要拼一輛車出來的 05/23 21:52

Piin : 錢國防部也擠不出來..別忘了主戰車更新案現在在建軍 05/23 21:53

Piin : 的順序中被排到哪一個等級去... 05/23 21:53

juunuon : 看來還是認為日本那個真的可以250m檔下120非減裝藥? 05/23 22:14

versusvic : 你要不要先算一下50噸最大防護值重量夠分嗎 05/23 22:15

gametv : 主砲說買就買的到? 05/23 22:22

Piin : 你先去看看日本花了多少錢在10式車上面。這還不包括 05/23 22:52

Piin : 90式車已經花下去的學費..光這些花下去的錢就已經可 05/23 22:53

Piin : 以買多少輛二手車了, 你以為現在台灣的科技力可以 05/23 23:00

Piin : 讓你自己發展這些之前要外購的次系統嗎? 不.行. 05/23 23:00

t72312 : 台灣弄得出複合裝甲嗎 這東西算機密也 05/23 23:04

jason748 : 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 燒錢勿悔 05/23 23:08

leom1a210343: 其實120輛m1應該蠻嚇人的 05/23 23:11

huckerbying : 光是"現貨"兩個字就可以打爆一大疊還沒驗證過的開發 05/23 23:12

huckerbying : 企劃書了,原因無他,就是"立即可行" 05/23 23:13

huckerbying : 而且從CM11到現在,我們到底累積多少自製坦克的能量 05/23 23:18

huckerbying : 然後這個能量足不足夠讓我們製作出能夠相當於M1的坦 05/23 23:19

huckerbying : 克....? 05/23 23:19

Hfy0920 : 為何你還在幻想可以用更少錢開發出獨一無二的戰車 05/23 23:25

leom1a210343: 台灣要開發的話是拼裝車 05/23 23:34

t72312 : 阿囧就是搞砸了的例子 05/23 23:37

edison : 雲豹就是個例子,前後搞了10多年,平均單價也沒有比較 05/23 23:43

edison : 便宜,性能也沒長度,這還是有得抄的情況下弄的 05/23 23:45

kuma660224 : 問題就是底子不夠厚。輕甲車都還沒搞定就想跳關 05/24 00:02

BillHuang : 資源有限 那些值得自製 05/24 00:20

googleandapp: 雲豹是車體便宜,上面搭載的東西可不便宜 05/24 00:39

googleandapp: 看看鍊炮就知道,從技轉到最後直接買國外貨 05/24 00:40

googleandapp: 那砲塔和鍊炮就跟車體價格差不多 05/24 00:40

googleandapp: 台灣要自製戰車只能學南韓技轉大量技術, 05/24 00:43

googleandapp: 造出來絕對是天價。 05/24 00:44

Hfy0920 : 次系統哪有說明 那種有說個沒說一樣的都算說明你把 05/24 00:48

Hfy0920 : 專家當什麼 05/24 00:48

Piin : 雲豹比人家便宜一半? 你要不要跟LAV III比一下 05/24 00:55

Piin : 哥倫比亞買的LAV III價錢比雲豹量產價還低 05/24 00:58

kuma660224 : 單價很難直接比,雲豹便宜的是陽春版運兵車 05/24 01:43

kuma660224 : 後面戰鬥型若要裝砲裝飛彈裝感測器就不便宜了。 05/24 01:43

kuma660224 : 量太少的話,技轉不划算。產完就沒下一批。 05/24 01:46

cnchanel : 我們資源有限啊,韓國GDP比我們高,人口也超過ㄧ倍 05/24 01:46

kuma660224 : 只是花大錢留下一個曾經做過的歷史紀錄。 05/24 01:47

huckerbying : 我的態度?就只是實際說而已吧? 05/24 07:45

huckerbying : 先不管次系統如何,政府能自製戰機跟船艦原因為何? 05/24 07:47

huckerbying : 不就是常修常做,然後又從外購品獲取經驗? 05/24 07:49

huckerbying : 然而甲車坦克還沒累積這種經驗,今天你要說自製,時 05/24 07:52

huckerbying : 間跟金錢鐵定花的比人家多,然後成效? 05/24 07:53

huckerbying : 這裡不是說自製不好,但是要以長期目標來救短期問題 05/24 07:57

huckerbying : 這個只能說遠水救不了近火 05/24 07:58

Akagi : 我支持不買m1改買其他東西,但是要自制不可能 05/24 12:21

Swallow43 : 該輪到帕拉丁了 05/24 12:55

rtwodtwo : 自走砲比m1順序更前面才對 05/24 13:45

Piin : 雲豹量產價7000餘萬新台幣, 你算算看跟LAV III陽春 05/24 14:54

Piin : 板差多少錢 05/24 14:54

Piin : 陽春比陽春, 雲豹有便宜到一半以上嗎? 還是你要跟 05/24 15:01

Piin : 原型車比? 05/24 15:01

huckerbying : 資源配置就海島型國家,陸軍不比海空軍重要,在喊資 05/24 15:38

huckerbying : 源分配不均前先想想為什麼要這樣配置 05/24 15:38

huckerbying : 回過頭來你也還沒說就算投入大量的經費我們是否就能 05/24 15:40

huckerbying : 做出M1一樣的坦克來 05/24 15:41

Okak : 還是至少便宜一千多萬以上啊!LAV3沒法FMS, 要 05/24 16:48

Okak : 不商購就只能買Stryker, Stryker的確貴上一倍 05/24 16:49

Piin : 隨便你說吧,事實上哥國的LAV買的還比雲豹甲車便宜 05/24 20:08

Piin : 車價2.2M, 加上補保後才會到你講的金額..而雲豹是單 05/24 20:09

Piin : 車價就超過7000萬了..繼續去作MBT便宜大碗國造夢吧 05/24 20:10

Piin : 因為你在張飛打岳飛. 去查查第二批的價格吧 05/24 23:11

Piin : 另外USMC跟USArmy 2011年購入LAV平均價格是多少 05/24 23:13

Piin : 你也可以去看看美國有沒有去做過LAV的FMS 05/24 23:15

Piin : 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就要先多查資料再講話, 不然之前 05/24 23:16

Piin : 神箭砲彈的笑話還歷歷在目 05/24 23:16

kuma660224 : stryker會貴很大一部份是為了遠征要輕量。 05/24 23:19

kuma660224 : 雲豹沒有空運需求,過重也無所謂。 05/24 23:19

Piin : 我這邊扯東扯西的只是要跟你說:不要以為雲豹很便宜 05/24 23:19

kuma660224 : 要比人家輕又有足夠防禦,就是得燒錢在科技點數 05/24 23:20

kuma660224 : 有時多放寬幾噸反而是省錢之道。 05/24 23:21

Piin : 要輕要小又要維持性能達標 == 貴.. 05/24 23:29

huckerbying : 貴不到哪去的話,其他國也早該做出相同理念的東西吧 05/25 07:53

huckerbying : 再者,真的夠便宜,那同樣的技術難道不能做在M60上 05/25 07:57

huckerbying : 讓他變的像M1一樣夠硬? 05/25 07:58

Hfy0920 : 看到要啥技術可以自己做 不會花到哪去就笑了 05/25 09:03

kuma660224 : 道路極限重量其實上限很大,交通部運研所有研究 05/25 09:55

kuma660224 : 若開放軸重增加20%上限,鋪面年限降31% 05/25 09:55

kuma660224 : 政府道路養護費用會暴增。所以平時不准過重 05/25 09:57

Tachikoma88 : 與其花110億研發可能根本不合用的自製甲車,不如買 05/25 19:40

Tachikoma88 : 經過實戰驗證的現貨 05/25 19:40

skyhawkptt : 有人就是迷戀夢幻轉子引擎,一直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 05/25 23:25

QuentinHu : 看內容再看ID, 不意外 05/30 10:48

sneak: 不要以為雲豹很便宜 https://daxiv.com 01/04 21:45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