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MRT
北捷世界第一藏6秘密!新加坡地鐵員逛台北「捷運大道」超驚喜
作者:蔡炆璇
攝影:蔡炆璇
日期:2025-04-23
對多數台北市民而言,或許人人都搭過捷運,卻鮮少人知道,「捷運大道」究竟藏身何處
?這條隱身於捷運地圖之外的神秘綠色通道,有著捷運界「9¾月台」的稱號,它不在地
圖上,旅客也無法隨意踏入,但卻真實存在,並肩負著維持台北捷運營運心跳的重要角色
。
平日一早,記者抵達位於捷運復興崗站南側的「北投機廠」,當時天氣晴朗,陽光灑落於
廠區外圍的綠地上,空氣裡彷彿瀰漫一股機械運轉與時間積累的沉穩感。而眼前這座廠區
,正是台北捷運營運背後最關鍵的基地之一。
北投機廠,不僅是台北捷運面積最大、等級最高(五級)的檢修廠,更曾是東南亞規模最
大的鐵路機廠之一。
因此,作為台北捷運系統的其一核心樞紐,廠內不僅匯聚了專業技術人員,日以繼夜地投
入列車保養工作,同時也設有捷運人員訓練中心、機廠調度塔台,以及台北市政府捷運工
程局第一區工程處等多個重要單位,構成穩定北捷營運的中樞網絡。
此外,廠區更用心規劃了一處「捷運逃生體驗營」,裡頭設有模擬列車逃生與緊急應變等
互動教學,可說是台北市推動交通安全教育最具代表性的親子共學場域之一。
而機廠旁,原本作為訓練學院員工宿舍的空間,如今也已蛻變成對外營運的「捷運北投會
館」,讓市民有更多機會「一親芳澤」,窺探台北捷運的日常運作與幕後樣貌。
延續這份與市民更貼近互動的心意,近年來,這座見證台北捷運邁入30周年的重要基地,
還誕生了一條具有象徵性的「捷運大道」。
據悉,這一條綠油油的長廊,不僅匯聚了北捷30年積累的營運智慧與維修技術結晶,更透
過展區六大主題,全面展現台北捷運在技術革新、服務升級、國際合作與城市願景上的多
角進化,堪稱是一座含金量爆表的台北捷運博物館。
現在,就讓《城市學》帶著民眾實地開箱,揭開捷運大道的謎樣面紗,一探串聯大台北交
通的綠色動脈吧!
台北捷運大道亮點一:公司願景|捷運不只是大眾運輸,還是城市未來的綠色動脈
台北捷運大道展區的第一大亮點,以「公司願景」為核心主題,揭示台北捷運不僅是城市
的運輸系統,目前還逐步朝「城市服務」的角色轉型。
如1990年起,台北捷運就曾因向新加坡地鐵SMRT取經學習,締造雙方良好的互動關係,並
在歷年頻繁互訪後,2017年正式締結為姊妹地鐵,持續深化專業人員的培訓與營運管理交
流,一同精進服務品質。
而且在「公司願景」展區中,牆面滿布北捷歷年獲頒的獎盃與獎牌,從營運績效、服務品
質到安全管理,處處展現北捷的卓越表現。此時,台北捷運公司車輛處副處長李文淵也小
聲透露,現場所展示的榮耀「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獲獎數量早已多到擺放不下了。
更令人注目的,展區內同步呈現北捷與多國鐵道機構與觀光單位簽署的多項合作備忘錄(
MOU),不僅體現北捷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跨界合作的企圖心,也展現出台灣大眾運輸第
一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的戰略思維。
像是北捷與日本東武鐵道、日本旅行株式會社(Nippon Travel Agency, NTA)就攜手推
動觀光票券與行銷合作,透過雙邊旅遊推廣與品牌交流,逐步拓展跨產業的事業版圖。
如同踏上捷運大道時,記者一抬頭,就能仰望高掛的三條願景掛布,上頭用斗大字體寫著
「安全第一」「品質至上」與「服務用心」,簡潔有力地道出北捷30年來不變的經營信念
與使命初衷。
台北捷運大道亮點二:資產管理|首創「同心圓」生命週期管理法,精準掌握設備重置時
程
台北捷運大道的第二大亮點,則展示了北捷在資產管理上的創新突破,藉由「同心圓」的
概念,精準管理設備的使用時程生命週期與重置節奏。
而展區中最吸睛的,莫過於一面可視化的儀表板,其呈現出北捷罕見公開,也非常引以為
傲的「預測性軌道營運維修資料系統」(Metro PROMIS),讓眾人當場大開眼界。
此時,透過李文淵的細細解說可知,Metro PROMIS是國內運輸業界首見的整合型預測維修
系統,不僅以「同心圓」為主視覺架構,更將維修邏輯、感測回傳與數據分析三者緊密整
合,成功打造出異常預警、設備監控與維修排程「三合一」的智慧化維護流程。
換言之,只要透過軟硬體整合的生命週期分析,北捷就能非常精準地預測設備損耗時機,
從早期傳統透過定期保養與檢修的「預防式維修」方式,演進至以感測元件(IoT)與資
料分析為核心的「預測式維修」模式,有效預測設備可能出現故障的時間點,從而在異常
發生前即時介入,大幅提升營運安全與維修效率。
然而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精密的預測系統固然重要,但若硬體
設備無法及時更新、成本無法有效控管,也終將成為營運負擔。因此,北捷並未止步於採
購,而是選擇走上一條更具挑戰、更有未來性的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道路。
撐起北捷列車新高度:次懸吊系統「氣囊裝置」(Airbag)的隱藏任務
像是你可曾好奇,台北捷運車廂內人來人往,為何上下車時,地板總能與月台齊平?原來
關鍵就藏在列車底部默默運作的「次懸吊系統」,其中的「氣囊裝置」(Airbag)正是維
持車身高度的幕後功臣。
有了氣囊裝置,北捷列車不僅能隨著乘客重量而自動調節車身高度,還能將即時壓力數據
,同步回傳給剎車系統,兩系統聯手以進行精準的車速控制,並作為後續維修與穩定性分
析的關鍵依據。
一顆車門滾輪的革命:從原廠進口6600元到改良國產化280元技術奇蹟
除了列車的大型裝置外,列車設備中的「小角色」同樣關鍵。以車門滾輪為例,雖然只是
控制滑軌開合的細部零件,卻需承受每日數百次開關、每年滑動總次數高達近20萬次,高
居不下的耗損率。
於是考量到車門滾輪單一個就價格不菲,又得仰賴國外原廠進口,導致維修成本居高不下
,所以北捷便決定與本地廠商攜手改良,展開車門滾輪國產化的計畫。
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經歷多次實測與結構優化後,北捷最終成功打造出耐用性更高、成
本更低的MIT車門滾輪,價格直接從一顆6600元大幅壓低至280元,使用年限也從1年拉長
至最長12年,一口氣省下全年上千萬的支出,讓一顆滾輪的進化,成為北捷穩健節流、精
實管理的最佳實例。
電路板也靠自己修!自研、自測、自管理,北捷硬體成本年省5.8億超驚人
而若說車門滾輪國產化是「小兵立大功」,那麼北捷對於電路板的維修革命,堪稱是國產
硬體升級的代表作。
長年來,北捷也頻繁面臨電路板維修價格高昂、零件停產無替代等棘手困境。為擺脫對海
外原廠的依賴,歷任董事長帶領團隊大膽啟動自主維修機制,從建立替代料件清單、建構
元件資料庫,到組織專責維修團隊,全面展開自研、自測、自管理的技術體系。
而這套系統化管理架構的啟動,不僅成功降低北捷成本,也展現出驚人效益,讓一片原價
高達12萬元的電路板,維修成本大幅壓低至3萬元,外加其他零件的自研、自測與自管理
,總共讓北捷年省約5.8億元的驚人金額,同時打造出專屬於北捷的龐大零件資料庫,彰
顯出技術自主化的推動,讓北捷節流之餘,充分掌握住營運主導權。
台北捷運大道亮點三:一流服務|以搭乘旅客為中心,提供超越期待的交通服務體驗
尖峰時段的捷運通勤,對許多市民而言,總難避免擁擠車廂與上下車不便的情況。為提升
旅客體驗,北捷多年來也不斷優化乘車流程,並透過資料整合與科技應用,打造更智慧、
更貼心的搭乘環境。
首先,站在月台上的旅客,即能透過月台螢幕,以綠(最舒適)、黃、橘、紅(最擁擠)
四色標示,一目瞭然掌握各車廂的即時擁擠程度。此外,部分車站月台地面亦設有對應的
導引光條,協助旅客提前移動至人潮較鬆散的車廂位置,達到人流分散與提升搭乘體驗的
效果。
而這套貼心設計的背後,正來自北捷精心整合的「IT 資訊科技」與「OT 運營技術」資料
分析架構。由於早期車廂未內建人流感測器,故北捷工程團隊便靈活運用車廂底部的「氣
囊裝置」,藉由其壓力回饋數據來準確推算每一節車廂的載重與擁擠度,進而達到即時監
控的效果,還能即時反映給旅客。
對此,台北捷運公司數位發展處高級工程師邱顯明就自豪的指出,北捷已從單純的運輸功
能,轉向以乘客體驗為中心的「舒適度管理」新階段。如跨年、棒球賽或其他大型活動結
束後,應變中心可即時掌握各路線人流變化,迅速調度列車與人力,提升疏運效率與現場
引導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行控中心現在還已能每秒更新列車狀態,包括空調運轉、乘載量、車速
、煞車狀況與推進動力等多項細節,並透過高度圖像化的操作介面,幫助管理人員監控每
一列車的最新動態與異常狀況,大大提升營運應變的敏捷度與判讀的直覺性。
台北捷運大道亮點四:數位創新|多維度「時空圖」以AI導入物聯網(IoT)升級智慧與
高效
台北捷運大道亮點五:智慧營運|確保列車順暢運行!捷運列車零延誤動態與即時應變系
統
接下來的兩大亮點,則聚焦於北捷如何透過數據視覺化與AI技術,全面升級列車運行的智
慧化管理。此時,展區牆上一面超大型的可視化螢幕,瞬間吸引眾人目光,而手持伸縮指
揮棒的李文淵,當下也難掩神情間的自豪,細細分享他與團隊多年來傾注心力所打造出來
的成果。
原來這套資訊量驚人、不斷更新的系統名為「時空圖」,可整合多維度的龐大資料,透過
將時間作為橫軸、車站為縱軸,即時地呈現出列車移動的軌跡,並以色彩區別車廂當前的
載重度,幫助管理者得以同步掌握人流熱點與潛在異常風險,讓營運調度更具科學性與透
明度。
舉例而言,若某站出現列車異常停靠(如停留超過2分15秒),系統會自動跳出警示,提
醒現場人員即時排除問題,如車輪卡異物等狀況;又如「龍山寺站」與「江子翠站」的列
車,經常於上午7:40至8:45間呈現「紅色」狀態,即代表該時段為載重高峰,營運單位能
以預判方式調派車輛,有效紓緩上班人潮。反之於離峰時段,北捷亦可根據過去的數據資
料來減少車班,兼顧營運效率與節能。
同樣的原理,像是北捷紅線終點站「淡水站」,不少旅客會為了有座位可坐,選擇停滯於
月台上等候下一班車,導致週末假日,淡水站月台總是擠滿了乘客。此時,系統便能即時
回傳現場狀況,協助管理階層與基層人員迅速應對,視需求調派加班車,避免人流壅塞的
壓力。
當然,時空圖除了能顯示列車位置與停靠資訊外,亦納入了溫度等多項感測數據,使原本
平面呈現的資訊,升級轉化為涵蓋時間、空間、密度與環境等資訊的監控視覺圖。甚至連
高架段夜間的降速政策,都可透過時空圖的資訊變化,清楚比對實施前後的效果,以降低
夜間的行車噪音,平衡營運效率與居民生活品質。
最後,專家系統的導入,則進一步強化北捷的應變效能。過往仰賴人工查詢SOP、逐一報
修的流程,如今透過整合30年來的維修經驗與故障邏輯,當異常一發生,系統就能即刻彈
出最佳處置建議,並同步通知行控中心、司機與維修人員,形成即時、精準、高效的應對
鏈,從此讓「看見每一列車的每一刻」不再只是科技夢想,而是每天真實發生於北捷列車
上的日常。
台北捷運大道亮點六:安全第一|以安全為核心,零事故環境保護員工、守護旅客每一趟
重要旅程
在所有影響運輸系統穩定運作的關鍵因素中,「人」始終扮演著關鍵角色。為此,北捷長
年致力建構一套完善的安全訓練制度,透過系統化教學與實地模擬,強化第一線人員面對
帶電設備或突發狀況時的判斷力與處置能力。
故展區內特別設置了實景模擬場域,重現維修人員在高壓電環境中,每道環節都不容忽視
的實際操作情境。
舉例來說,在鐵軌現場,設備「燈不亮就表示無電」是一種常見的危險迷思,容易導致人
員誤判,忽視燈泡可能故障的問題。因此,北捷特將「驗電棒」的正確操作納入人員基本
訓練流程,要求所有維修人員在每次檢修作業前,都必須進行電流確認,以杜絕任何潛藏
風險。
此外,在高壓短路等特殊情境中,操作人員的身體站位與動作細節,也極大程度影響著安
全性。由於多數人都會直覺地正面操作開關,忽視電流短路時,瞬間爆出的火光可能直擊
面部,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因此,北捷也制定明確流程,要求人員須背對設備來操作開關,降低意外波及的風險,希
望員工在日常維修中都能保持警覺,並經由反覆演練,實現台北捷運公司「零事故、零誤
判」的終極目標。
北捷世界第一技術淬鍊30年驚艷國際!台北捷運大道以大眾運輸之姿推動城市美好未來
作為全球少數將營運管理與城市願景深度整合的公共運輸體系,台北捷運正透過一條名為
「捷運大道」的綠色通道,完整展現30年來厚植的技術實力與創新能量。
從列車運行的秒級監控,到國際級場站疏運的縝密部署;從自主研發氣囊高度調節系統,
到以AI與IoT打造的智慧營運平台,捷運大道正全面體現北捷在工程技術、旅客服務、國
際合作與城市想像的持續進化。
而這樣的軌跡,不僅令國人耳目一新,也讓外國訪客大為驚艷,包括新加坡SMRT、國際公
共運輸協會(UITP)等多個國際團隊皆曾造訪捷運大道,都紛紛大讚,台北捷運早已走在
全球先進運輸城市的最前線。
其實,台北捷運早已多次登上世界舞台。正如台北捷運公司公共事務處副處長謝欣豫所言
,北捷曾6度登上國際地鐵聯盟「系統營運可靠度」的世界冠軍寶座;2023年,還以平均
故障間隔距離(MKBF)達1,911萬車廂公里,寫下歷史新高。
加上北捷系統準點率突破99%、年均運量飆破7億人次、單日運量上看260萬人次,種種數
字都證明,北捷不只是一套交通系統,還是台北穩健與進步的象徵。
在服務旅客方面,北捷更持續強化國際友善度,現已於全線117站導入日、韓語廣播與指
標,讓外籍旅客都能輕鬆搭乘、自在穿梭於台北街頭。這一點,還吸引知名韓國YouTuber
「挖系桑米西」拍片大讚,直呼「北捷是世界級的便利交通範本」。
而未來,隨著北捷士林站、劍潭站、劍南路站三大TOD(交通導向發展)商業開發案逐步
推進,結合原創市集、數位廣告與綠色交通政策的深化實踐,台北捷運正以大眾運輸為核
心,延伸出一條融合生活、產業與空間活化的新軌道。
這場轉變,不僅重塑了城市空間,也重新定義了捷運系統的角色。從串聯通勤的交通骨幹
,到驅動都市節奏的發動引擎,走過「捷運大道」的所見所感,都讓人深信這條路沒有盡
頭,而是北捷邁向下一個榮耀30年的新起點。
https://city.gvm.com.tw/article/120764#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6.102.199 (臺灣)※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745566197.A.F92.html
推 NaNaSe88: 語畢,哄堂大笑,先讓車站開冷氣不要悶死旅客好嗎 04/25 16:23
推 aa1477888: 樓上 北捷什麼時候關過冷氣了... 04/25 16:25
推 ms01096: 是高捷吧,高捷關冷氣,一進站就噴汗 04/25 16:35
推 hyscout: 跟高捷比北捷月台不遑多讓阿 等車等到流汗 04/25 16:42
推 MiaoXin: 1樓不懂。那個支微末節了。 04/25 16:45
→ MiaoXin: 材料開發那一塊很厲害。 04/25 16:45
→ MiaoXin: 同樣在採購法底下,我們這邊就算開發完也還是會出問題。 04/25 16:45
→ MiaoXin: 沒開發的會被低價搶標。更多的是等不到原廠料的。 04/25 16:45
→ MiaoXin: 解決材料等於解決大部分問題,只要做好預防性保養就不用 04/25 16:45
→ MiaoXin: 疲於奔命在處理所謂的故障事件。 04/25 16:45
推 coffeemilk: 維修維護材料精進也算是造福國內所有軌道營運吧!這算 04/25 17:29
→ coffeemilk: 是對台灣好事 04/25 17:29
推 hoyunxian: 我還記得幾年前新加坡地鐵頻頻出包,好像連新加坡媒體 04/25 17:33
→ hoyunxian: 都受不了狂噴新加坡地鐵怎麼比之前過來學的北捷還慘 04/25 17:34
推 saikyoci: 車內LCD螢幕設計輸日韓中與東南亞,還整天發公關文說自 04/25 18:16
→ saikyoci: 己第一… 04/25 18:16
→ saikyoci: 平常不會想特別批評北捷,可是看到這種文就想吐一下 04/25 18:17
噓 gary811111: 能吐槽的點太多了,不過對外宣傳的各項精美展示介面確 04/25 18:22
→ gary811111: 實沒話說呵呵 04/25 18:22
→ saikyoci: 買月票不能手機買、不能信用卡付錢,各種不行 04/25 18:27
→ chichi850828: 換市長之前冷氣確實像沒開一樣 夏天熱死 04/25 19:01
噓 singlesingle: 世界第一笑死人 04/25 22:58
推 Wooctor: 有印象柯第二任的時期車站很熱 04/25 23:27
→ Wooctor: 夏天會待到流汗 04/25 23:27
推 CavendishJr: 北捷有世界級水準哪裡有需要質疑的XD 04/26 06:27
→ hicker: 就是好還要更好 或說是沒有100分的完美 有也是99.999999分 04/26 07:41
推 robotcl: 夏天冷氣開28度等於沒開,北捷最近又濕又悶又臭 04/26 08:15
推 jmt1259: 月台真的超悶熱 04/26 11:44
→ jmt1259: 在夢裡第一啦 04/26 11:44
推 say29217074: 螢幕真的很復古 04/26 12:02
→ Chungli28: 車廂空調有節能,2023年的新聞有被市長下令調低溫度 04/27 01:12
→ Chungli28: https://moptt.tw/p/MRT.M.1691861206.A.9DD 04/27 01:12
推 whitefox: 柯把高捷關冷氣那個人挖角來北捷了 04/27 04:10
→ moluvi: 車門滾輪有SIL認證嗎? 還是能用就好? 04/27 13:41
推 jack0216: 全國資源蓋的捷運 酸別人沒有冷氣 笑死 04/27 20:47
推 jackred: 連這也在吹 04/29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