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lth/M.1746640850.A.246.html
認識大腸鏡檢查|中永和腸胃鏡 - 醫憲診所
看板 | Health |
---|---|
作者 | cooksocu (cooker) |
時間 | 2025-05-08 02:00:48 |
留言 |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https://i.imgur.com/CB7xiFg.jpeg
#醫憲診所 #肝膽腸胃科科 #內科 #三高慢箋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板橋院區
#永和腸胃科 #中和腸胃科 #板橋腸胃科 #台北腸胃科
#中和大腸鏡 #中永和腸胃鏡 #板橋腸胃鏡 #台北腸胃鏡
#無痛胃鏡 #無痛大腸鏡 #腹部超音波
#醫師陣容皆為台北醫學中心胃腸肝膽內科醫師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75.1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lth/M.1746640850.A.246.html
[ 認識大腸鏡檢查 ]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隨著國人大腸癌年輕化的趨勢,以「大腸鏡」做早期大腸瘜肉的檢查與切除,是當今醫學
上,預防大腸癌死亡發生率最有效的方式,究竟大腸鏡檢查會如何進行,今天就讓我們來
認識「大腸鏡檢查」:
1. 什麼是「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係指醫師將90-120公分的「大腸鏡(大腸內視鏡)」,深入受檢者的大腸
道直接做觀察。大腸道檢查的範圍,包含「直腸、乙狀結腸、橫結腸及左右兩側大腸」。
要完成「全大腸道」粘膜的健康檢查,大腸鏡通常會從盲腸的開口處,直達大小腸的交界
處(迴盲瓣)。
2. 大腸鏡檢查能同時處理「大腸瘜肉」嗎?
隨著醫學的日新月異,大腸瘜肉大小在2-3公分以下,已能藉由「大腸鏡檢查」的同時而
予以切除;然而,大腸瘜肉的切除還是要考慮其「生長型態」與「所在位置」,一切仰賴
腸胃科醫師的臨床經驗判斷。「從什麼角度切、需要切除多少、以何種方式切」,都不是
一門簡單的學問。所幸,大部分患者的大腸瘜肉(90%以上)可於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做
適當完整的處置,僅有少數患者需進一步轉介至外科開刀。
3. 「大腸鏡檢查」與「糞便潛血檢查」的差異?
「大腸鏡檢查」由於能「直接」對全腸道做完整的觀察,目前仍是醫學上公認最有效診斷
早期大腸癌的檢查方式;至於「糞便潛血檢查」,因為是以收集患者的糞便做為檢體,「
間接」偵測腸道是否有潛血反應,因此此種檢查方式的準確率有一定的限制(準確率在六
至七成),此外也有一些因素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偵測的準確率,例如患者瘜肉過小或患者
採集檢體時方式錯誤等,都有可能使大腸癌無法被即時偵測到。
4. 「多久」應做大腸鏡檢查?
(1)一般正常的情況:在無大腸瘜肉或僅是「增生型」瘜肉時,3至5年檢查一次即可。
(2)需特別留意的情況:瘜肉屬於「腺瘤型」時,建議2至3年檢查一次。
(3)需密切觀察的情況:若瘜肉已有高度分化不良的病變、瘜肉出現「絨毛狀不規則」
的生長情形、腺瘤型瘜肉數量在「3顆以上」、單一瘜肉的大小「大於1公分」,以上條件
只要符合「任一項」,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做積極的追蹤觀察。
5. 大腸鏡檢查的三要素
「醫療儀器的偵測能力」、「醫師臨床的專業判斷」與「患者檢查前的清腸情形」,是「
好的」大腸鏡檢查的三個重要元素;亦即要確實完成大腸鏡檢查,除了儀器本身所扮演的
角色外,「醫師」與「患者」也是關鍵,尤其是患者的清腸準備過程中若不夠扎實,即使
醫師專業能力再強,也可能影響醫師對患者的大腸道病情診斷。
隨著「大腸鏡檢查」技術的成熟與普及,越來越多的「大腸瘜肉(大腸癌前身)」及「大腸
癌(大腸瘜肉癌化)」,能夠在早期階段就被診斷出來,這對於始終在國人癌症好發前三名
的「大腸癌」,無疑是一大福音;最後建議,年齡在「40歲以上」,尤其是具有「家族史
」的患者,請認真思考執做大腸鏡檢查,以預防大腸癌末期的憾事發生。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lth/M.1746640850.A.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