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DummyHistory
雖然在我預料之中,但是對牛彈琴真的很無趣
plamc自說自話,根本雞同鴨講,
從迦太基海外屬地時間,貨幣考古證據,北非人口,諸如此類,
基本沒有一個論點的反駁是顯示為有真的去看相關證據與理論
不過我還是要讚賞ZM和plamc點出傭兵定義的問題,
因為這樣定義下去,可以想見歷史上有多少個仰賴傭兵的軍隊
又有多少政權憑此獲取成果,標題能給他們都打上失敗者的烙印嗎
講白了這系列文什麼有德無德,到底證據是什麼,目標又是什麼
歷史上其中一個喜歡大談公民兵的人叫做馬基維利,
他不是只會推崇君王權謀,也特別愛倡議公民兵更勝傭兵的論述
然而他的這套武德理論的建構前提基本不符事實,
實際執行上也呈現破產,不要說他生前,就是他掛掉後200年也罕見成功案例
瑞典在17世紀末整練公民兵一度頗有成果,最後大北方戰爭還是輸掉
顯然這並非靈丹妙藥,人力物力劣勢就是更可能會輸
相對的,俄國連軍餉都不給的農奴兵只要人力物力優勢一樣有可能打到贏
這裡讓我引用研究明代軍事的李新峰教授受訪時的一段話:
中原漢地國家的武力強弱,關鍵不在武器是否精良、風氣是否剽悍,
而是國家榨取民力、調動資源的能力高低。
其實這論述其實不僅在中原漢地,對古今中外戰史有所觀察就可見其廣泛適用性
回顧標題的敘述,就是迦太基輸掉戰爭是因其未能籌獲充足的資源與羅馬抗衡,
然而此與其是否公民武德充沛(風氣是否剽悍),高度欠缺關聯性與證據
====
最後,單就fw190a推文提及迦太基內部政治議題
其實根本不需要Dummy,可以直接看A Companion to the Punic Wars (2011)
第20章,Punic Politics, Economy, and Alliances, 218–201
簡單說,迦太基原本當然沒有很想開戰,但是羅馬態度太強硬苛刻,
所以迦太基高層才會決定與羅馬硬幹下去,並做出戰略指導方針
此外,第二次布匿克戰爭的爆發主因是結構性問題,
最後是羅馬找藉口開戰,並不是因為漢尼拔特別做了什麼,
上面那本A Companion to the Punic Wars有一章在談這件事
而且這個解釋早在1967年就有學者提出了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52002772.A.266.html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1880583
認真建議大家多看書,這串之後不回了,太浪費我時間
--
Never give in. 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 never—in nothing, great
or small, large or petty—never give in, except to convictions of honour and
good sense. Never yield to force. Never yield to the apparently overwhelming
might of the enemy.
~ Winston Churchill, 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 1941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7.149.18.244 (美國)※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747392973.A.531.html
推 tucker: 推 05/16 20:25
推 gtfour: 推 05/17 17:17
推 Houei: 武力背後 是經濟力!壓榨民間資源 有沒運河的唐跟漢 差很大 05/17 17:49
推 wxes50608: 真正提供資料跟論證的好文 vs 先射再畫的廢文之海 05/18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