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二戰後台灣能走沖繩模式

看板 DummyHistory
作者 hips (hips)
時間 2023-05-03 02:50:36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其實這幾十年社會實驗下來,匿名網路不可能結成正常社群 : 因為使用者不會 skin in the game(沒有切膚之痛) : 嘲諷與亂入的成本太低,強者的回饋也太低,秩序一定會趨向崩壞 : 結論是PTT與DCARD的風氣都不會有救,這是根本性機制問題 : 反之,揭露本人訊息愈多,社群會愈正常 : 臉書與IG放照片的講話,就正常一個量級 : 不只放照片,還放本名的,又更正常一個量級 : 不只有照片,又放本名,面對的也是同樣認識的人,會無限接近正常 : 不只有照片有真名,還要本人出現的真實社交場合 : 由於還有走路姿態、體態、氣味更多訊息量可以揭露,這時社交就會變成完全正常了 : 人類在現實世界裡,可以結成win win的正和社群,是有幾十萬年演化的基礎的 : 比如人可以互相從表情、語氣取得很大的回饋,而不需要太多金錢利益交換 : 現實世界的人,由於都具有互相武力傷害的潛力,(你講得太過份可以直接扁對方) : 本身就會抑制低信任訊息和負面訊息 : 而現實世界裡的交談,可以直接暴露社會階級底牌 : 你若是有常識的社會人,當然能夠揣測:與對方的交談,可以達成多少合作的潛力 : 這些各種機制都更有利形成正和社群 : 所以網路社群很明顯的趨勢就是:誰能夠揭露更多的個人訊息,誰的凝聚力就強 : 真人露臉的網紅,現在是帶流量的主趨勢(可轉化為真正商品現金流) : 而匿名粉專、公司粉專,完全沒辦法轉化成真正商品現金流 : 匿名炎上的言論看起來很有傷害力,其實如果沒有達成精神攻擊真人的效果 : 會完全沒有影響力可言 : 這些發展趨勢都是完全一致的 就形成影響力這部分 網路社群似乎是有這種相關性 臉書真名帳號的大v比臉書匿名帳號的大v還更有人氣 但真名帳號是因為揭露真名才有人氣 還是因為原本就有社會地位或一定程度的名氣 社群網路只是幫他們錦上添花得到更多觸及呢? 比方龍應台, 于美人, 撲馬, 翁達瑞 原本在學術界或文化界都有一定基礎 在網路上般出自己頭銜才有人理會 王立則是完全匿名, 影響力似乎就不如上述 : PTT網路匿名社群最近幾年最指標性的事件就是八卦版看起來戰力很強,電苗博雅如狗 : 參與者幾乎沈浸在其中,有很多人誤會自己戰力真的比苗博雅強 : 結果某天苗博雅抓IP把人叫到現實世界,現實世界裡某公務員鄉民馬上逆轉 : 自己變成狗般吱吱嗚嗚 這比較像是議員剋公務員, 公務員剋老百姓, 老百姓剋議員的結果 : 這些現象都是有共同規律的 : 匿名社群其實只會產生負組織度,而不是正組織度 : 所以現在,匿名社群會只剩下幾種合理使用方法 : 1. 練筆 -- 當你學了某些框架,你需要輸出,當作一種練習,才會記憶深刻 : 這時有議題產生的匿名社群可以供你練習,一擊脫離就好 : 2. 威力偵察 -- 當出於情報需求或好奇心,需要了解某些社群的平均水準時 : 可故意丟一道困難題目,或是引戰題目,觀察反應,求取鑑別度,這是最快的 : 而以前有的 「辯論求進步」「對戰求練等」功能,基本上已經喪失且不可能回復了 ptt的功能跟FB等社群網路不太一樣 FB社群網路真名大V 本身是想成為教主 發文的目的是佈道 而不是跟人辯論 教主之間是很少互相交手 能夠隔空在自己的板回別人的文章已是頗有攻擊性的 (主要都是台派陣營 比方最近回傅大為 龍應台的) 幾乎沒看過就一個主題 教主之間親自辯論 因為自知不利的一方為了愛惜羽毛 躲起來裝沒看到才是上策 這多少也是FB本身設計上的問題 無法凸顯回文跟推文的不同比重 又會隱藏回文 所以很難進行比較長篇的討論 所以在Clubhouse開始流行的時候 我本來還期待這是可以讓不同教主同台切磋的很好的載體 結果也幾乎沒有發生這種事 反之ptt的設計 可以很簡易的逐行回文 加上使用者沒有當教主的包袱 更能夠進行好幾回合的拳拳到肉的討論 其實類似的情況在Clubhouse也有發生 但就像我說的 都是匿名用戶在針鋒相對 真名露臉的台通常就是教主佈道 不會讓敵對教主上台發言 總之, 一個能提供互相討論的平台 往往能把討論的主題講得很細 對於持中立立場且open minded的人 能夠獲得比看雙方佈道 更多的信息 至於發文者的目的 本就不是在聚眾吸引人氣 練筆 威力偵查 或純粹是打發時間 玩玩 這邊提供的互動模式(爽感)在別的社群也很難找到 經營的不好沒人理, 經營得太好變教主 : 這個功能一開始有,是因為在網路的黎明期 : 所有人都是用現實的語言習慣在網路上正常講話 : 而當愈來愈有人發現匿名網路是一個不需要負責任也沒有成本的場域時 : 匿名網路會發展成一個低素質的次文化圈,一定會固定在低素質的穩態上,不可能回復 : 這個時候,強者需要的是辦研討會,開讀書會 : 或者在那些完全公開揭露訊息的線上社群裡(例如直播會議平台)進行強連結 : 這樣進步才快 研討會 讀書會這些往往也流於佈道大會 因為沒人去踢館 比方最近台大教授吳聰敏辦了好幾場他新書台灣經濟四百年的演講 這書的一大目的是拆穿黨國的propaganda 卻沒有任何一個熱愛黨國的青年才俊去撥亂反正 而是變成粉絲簽書會 所以最後進步的只是信眾的數量 我原本期望參與成本很低的Clubhouse能做到直播強連結 結果也很少 但它的好處是可以跟中國人即時互動 還能看粉紅跟恨國黨內戰 這是連ptt都難以提供的經驗 : 這個心得一定要牢記,如果是政治活動與企業活動,你一定只能結交真人露臉露訊息的 : 匿名者完全沒有行為能力,自己目的達成後,直接當空氣就好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3.4.29.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683053438.A.443.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