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 手沖入門 (1)器材篇

看板 Coffee
作者 SpenW (阿我)
時間 2024-12-17 12:46:51
留言 74則留言 (61推 0噓 13→)

這篇文章是給 還在觀望 準備入門手沖、尚未購買器材的你 看完之後有一個清楚的方向 知道要買什麼 需要什麼功能 也盼望藉此拋磚引玉 讓更多版友一起交流討論 提出見解 徵求資深版友協助推文/私訊 補完此表"?"部分 => https://shorturl.at/Rhlul 讓新手能有更充足的資訊做出選擇 好引入(陷害)新的同好入坑 作為潛水已久的版友 也默默受到許多前輩的文章啟發 希望透過這個系列文作為回饋的開始 最後 希望大家都能喝到自己喜歡的咖啡 本文開始 --------------------------------------------------- 概要 一. 隨意手沖 ‧ 所需器材 ‧ 購買建議 濾杯 濾紙 ‧ 倒水壺測試方法 二. 穩定手沖所需器材 (含跨品牌比較表) ‧ 磨豆機 必備原因、常見產品、功能分類、購買建議 ‧ 咖啡秤 必備原因、常見產品、功能分類、購買建議 ‧ 溫控壺 必備原因、常見產品、功能分類、購買建議 三. 給直接end的重點整理 四. 下期預告 --------------------------------------------------- 一.隨意手沖 所需器材 想要手沖,你只需要咖啡粉、濾杯、濾紙、倒水壺。 濾杯按照形狀 主要分為三種 錐形濾杯 倒圓錐 梯形濾杯 倒橢圓錐 平底濾杯 較接近圓柱體 底部頂部直徑差異較小 基於以下原因 請優先考慮已經普及的款式 1.方便參考別人的參數 溝通也較容易 2.已有諸多前輩用鈔票證明設計可行、合理 不要跟自己的錢過不去 購買建議 濾杯 Hario V60 01(錐形)、Hario Switch 200(錐形 有閥門)、蛋糕濾杯155(平底) 喜歡喝大杯/需要一次沖兩杯/用的粉超過20克 =>買02錐型或185蛋糕濾杯 現階段不管是塑膠/玻璃/陶瓷/金屬 只要你看了順眼就好 各種材質的保溫性 肋骨差異現階段可以忽略不計 購買建議 濾紙 濾杯多大 濾紙就買多大 濾杯什麼形狀 濾紙就買什麼形狀 你家附近咖啡器材販賣店有什麼牌子就買什麼 錐型濾紙 CAFEC三洋 Hario Kono 星芒 蛋糕濾紙 Kalita 以上都是常見品牌 容易取得 倒水壺測試方法 五分鐘確認現有的倒水壺是否能拿來手沖 兩個要點 容量、流速 *請在水槽旁邊進行 準備抹布 1.找一個你喝咖啡用的馬克杯(通常容量大約在250 - 300mL) 2.馬克杯裝滿水 倒入你想測試的倒水壺 3.重複步驟2 直到水壺八分滿 理想容量:倒水壺能裝入2-3杯馬克杯的水量 容量太小 壺身會太傾斜 低水位水柱會太小 容量太大 滿水沖你的手會斷掉 出水量也不好控制 如果容量合適 接著測試壺的流速 4.手機設定好1分鐘倒數計時 5.用最慢的速度把水倒回進馬克杯 同時開始計時 6.時間到如果可以把馬克杯接近倒滿 表示這支壺可控制流速在4-6g/s 恭喜你 這支壺可以拿來手沖 tips. 直接將煮滾的熱水倒入壺內 水溫大概會落在90 - 94度之間 這是大家常用的萃取溫度 放心直接沖吧 咖啡粉、濾紙、濾杯、倒水壺,這就是全部你所需要的工具了, 如果你想要 穩定沖出自己喜歡的咖啡、不好喝時知道怎麼調整 那接下來提到的三種器材就必不可少。 --------------------------------------------------- 二.穩定手沖 所需器材 1. 磨豆機 2. 咖啡秤 = 秤+計時器 3. 溫控壺 = 溫度計+加熱裝置+手沖壺 以下內容建議搭配 手沖器材比較表https://shorturl.at/Rhlul 比較表使用說明 *『比較表』的下拉選單可自選同時橫向比較五款產品的功能/產品參數 *基本功能最重要 會大幅影響使用體驗 額外功能請當作加價購 *好看也很重要 這些器材會長時間出現在你的生活空間 如果單從功能決定 就選好看的 至少你看到會想使用它 *『總表』部分欄位為"?" 徵求擁有數據/器材的好心版友推文補充 藉此造福更多入門者 如數據部分有誤植的情形 也請不吝指教 --------------------------------------------------- 磨豆機 必備原因 第一個要提到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磨豆機, 當然你可以在買咖啡豆的店家請老闆幫你磨好豆,但 研磨成咖啡粉表面積會大幅增加,造成快速散逸香氣、 氧化變得不新鮮,所以如果你想要喝到咖啡豆最好的狀態就需要一台磨豆機。 磨豆機也是手沖器材中唯一會對風味有直接影響、價格區間最大、伴隨喜好變化 最有可能替換的產品,接下來提到的產品都很普及換機時也容易轉賣 常見產品($20,000以下) https://i.imgur.com/XrME97t.png
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 研磨均勻 (應該說是粒徑分佈 產品官網或者開箱影片會有相關資訊) 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 ‧ 清理難易度 (拆裝需不需要工具) ‧ 歸零難易度 (跟上一點相關 要清 就要拆 要拆 就要裝) ‧ 殘粉控制 (手沖磨豆機通道設計相對簡單 用拍拍大法殘粉也不會太嚴重) ‧ 外觀 可以具備的額外功能 ‧ 磁吸粉杯 ‧ 研磨完成自動停止 ‧ 轉速調整 不用具備的額外功能 ‧ 兼容義式 ‧ 支援義式手把 ‧ 定時或定量研磨(你家有十個人每天同時喝咖啡才需要考慮) 購買建議 預算在萬元以下建議選擇手磨,在少了電機的成本下,同價位的手磨研 磨成品通常會比電磨來得好,(有攜帶外出需求亦可考慮Femobook A3/A5/A4Z) 低殘粉、容易清潔的磨豆機能讓你更有意願時時關愛他,殘粉會影響風味,加上台灣天 氣濕熱,殘粉長時間不清會有赭麴毒素、黃麴毒素滋生風險。 部分機種雖標榜兼容義式,但在漫長的升級(敗金)道路上,最後大部分使用者還是會選擇 義式跟手沖各一台磨豆機,一是義式跟手沖刀盤幾何設計本就不同,二是因為來回調整兩 種研磨度、清潔、殘粉的使用體驗都不會太愉快,除非你已有現成義式萃取器材,否則義 式相關功能現在不需要考慮。 個人推薦 手磨 Mavo 幻刺Pro 低調好產品(去找小雨大大買) 1zpresso K系列、X系列、ZP6、Q系列 電磨 Femobook A68 桌面服役中 低殘粉 好拆好清好歸零 風味我也喜歡 Fellow Ode Gen2 萬元初頭平刀沒有對手 64刀盤選擇多 小飛馬 601N 它能做到一台磨豆機該做的事 價格實在 --------------------------------------------------- 咖啡秤 = 秤+計時器 必備原因 各品牌所提供的豆勺大小各異,縱使使用相同豆勺撈豆,也會因為豆種、焙度及豆子本身 大小就不一致,導致每一勺重量不同,使用咖啡秤可以讓你穩定控制沖煮變因。 常見產品 https://i.imgur.com/MFHIdpn.png
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 精準秤重(精度到0.1g) ‧ 計時 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 ‧ 能否邊充邊使用 ‧ 反應速度 (蝦皮秤沒保障、Hario舊版VST-2000就是慢 請避開) ‧ 電池容量 (關乎充電頻率) ‧ 供電方式 (電池、充電孔規格為Type C佳) ‧ 外觀 可以具備的額外功能 ‧ 附校正法瑪 ‧ 流速檢測 ‧ 粉水比計算 ‧ 可顯示下壺液重(Matrix M1 Pro獨有) 不用具備的額外功能 ‧ 自動歸零 ‧ 自動計時 ‧ 藍芽連線 沖煮指引 購買建議 合格的咖啡秤精度必須達到0.1g且能夠計時,只到個位數的精度測量結果可能導致0.9g的 誤差,邊充邊用能避免突發狀況破壞你早起的第一杯咖啡,秤要記得定時充電保持良好 循環,短期內不義式萃取就不用特別在意秤的大小。 個人推薦 聖岡 PT-V60 價格便宜 品牌在台灣能提供一年保固 Hero 靈智咖啡電子秤 有流量顯示功能的最便宜秤 反應靈敏 Difluid Microblance Ti 可搭配自家濃度儀 有進階需求可考慮 --------------------------------------------------- 溫控壺 = 溫度計+加熱裝置+手沖壺 預算有限可考慮數顯溫度計+手沖壺 必備原因 穩定的沖煮水溫、壺嘴設計本身就是方便上手的注水大小 除了煮咖啡 1.它會是你深夜充滿儀式感煮泡麵的好夥伴(Fellow可能要倒30秒) 2.如果你是新手爸媽 它能陪你度過泡奶地獄 常見產品 https://i.imgur.com/0wQ7GnV.png
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 煮滾水 ‧ 能設定保溫溫度 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 ‧ 適當容量(濾杯買01 600mL以下、濾杯買02 600mL以上) ‧ 能穩定注水(手感很主觀 能到實體店面摸過最好) 可以具備的額外功能 ‧ 計時(跟秤重複) ‧ 擋水片(避免水流暴衝 降低初期學習曲線) ‧ 乾燒偵測 ‧ 可設定定時開機排程 不用具備的額外功能 ‧ 玩遊戲(Fellow獨有) 購買建議 常常沖多杯、已選用02濾杯,建議直接買容量600mL以上,不然每沖一杯就要重新等加熱 剛入門不要選大壺嘴的款式,較不好控制(泰摩 魚Smart鶴嘴就不適合) 個人推薦 Cocinare B9 日亞美亞淘寶皆可比價 有機會買到$2,000以下 注水品質佳 Brewista Artisan 1000 溫控壺的老大哥了 注水的自由度較Fellow高 Fellow Stagg EKG 除最大流速較小 沒有其他明顯缺點 太貴?那是你的缺點 --------------------------------------------------- 三.給end的重點回顧 隨意手沖 你只需要 濾杯 濾紙 倒水壺 穩定手沖 磨豆機 咖啡秤 溫控壺 以上三樣必不可少 手沖器材比較表https://shorturl.at/Rhlul 磨豆機 關鍵功能 好拆 / 好清潔 / 低殘粉 推薦購買 手磨Mavo 幻刺Pro / 小飛馬601N / Fellow Ode Gen2 / Femobook A68 咖啡秤 關鍵功能 秤重精度0.1 / 計時 / 邊充邊使用 推薦購買 聖岡 PT-V60 / Hero 靈智電子秤 / Difluid Microbalance Ti 溫控壺 關鍵功能 對應濾杯大小挑選容量 / 剛入門建議細嘴 / 推薦購買 Cocinare Flow / Brewista Artisan / Fellow Stagg EKG --------------------------------------------------- 穩定手沖的三種道具 分別控制手沖不同面向(參數) 磨豆機 — 研磨粒徑(萃取時間) 咖啡秤 — 粉水比、萃取時間 溫控壺 — 萃取溫度 四.次回預告:觀念篇 討論這些參數的意義、提供基本參數框架 還有初步調整方向 手沖入門 器材篇√ 手沖入門 觀念篇 手沖入門 實作篇 我們下回見 -- 咖啡器材清單https://shorturl.at/Rhlul 補完計畫 如果你有相關數據 歡迎推文/私訊提供 -- 唉呀!是我的問題 修改 是Hario Switch 感謝提醒 因為它的手沖粒徑很出色 加上做工設計 這個價格帶罕有對手 義式純當送的都值得 +1 等濾杯篇時把它放進來!各個品類的推薦我都盡量控制在三個 希望可以聚焦 +2 你走好前面 主要考慮是這些器材還沒有那麼普及 我自己也還沒拿到凹V60 想玩 特地登入回你XD 如果太多資訊的話 建議先看三.重點整理 之後再配合連結https://shorturl.at/Rhlul 慢慢比較 應該可以比較順利找到適合的器材 感謝資訊提供 這樣你使用時會直接用手把罩住接粉杯再倒扣嗎? 對XD 我想像那個畫面很像在翻花手 感謝補充 但1分鐘 你有讓他做動過嗎? +3 +4 我自己有時也用梯濾 撰文時考慮的是普及度跟搜尋熱門程度 https://i.imgur.com/Ogdm7s3.jpeg 的確意外有這麼多回文推薦梯型濾杯
如果今天超過+5我來修改內文補充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184.1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734410822.A.C8F.html

brighthao068: 好認真的一篇,先推 12/17 13:06

pehao: 推 12/17 13:19

kanbruce: 認真給推,但聰明濾杯應該算梯形吧? 12/17 13:19

kflesh: 優文推 12/17 13:45

AirKobe24: 1Zpresso的k系列不就是主打義式手沖兼容,好奇版大怎麼 12/17 13:56

AirKobe24: 還會推這台呀? 12/17 13:56

thinkher: 推!感謝分享! 12/17 14:13

sophia29: 推 ! 12/17 14:15

mono781010: 不列一下cafec三洋的梯形濾杯嗎?普及性也很高 12/17 14:16

mono781010: 價格也不貴,跟hario V60差不多 12/17 14:19

mc3308321: 推整理,好方便 12/17 14:56

laa325770: 好文推一個 12/17 15:01

ines: 優文推 12/17 15:28

shakemylife: 推個!清楚~ 12/17 16:16

notsmall: 分析清楚推 12/17 16:26

stonecold114: 推 12/17 16:29

altria27: 用心推 12/17 16:38

windblood: 認真給推~~ 12/17 16:49

photoless: 入門 個人覺得三洋梯濾>>>hario switch 12/17 17:28

z84326: 好文推推 12/17 17:50

WHLshy: 摺紙濾杯也很不錯 12/17 18:12

kikolo: 推推 12/17 18:27

YU0158: 1Z Kmax真的好讚 12/17 18:48

x05863a1: 好文推 12/17 18:49

q047774263: 用心推,A68真的好用+1 12/17 19:30

CJhang: 新時代了 產品都這兩三年內有不少人使用的了 12/17 19:52

jame2408: 濾杯的話,錐形推薦阿爾法v60 或星芒,平底推薦orea v4 12/17 20:13

jame2408: (fast 或 class 底) 或 flow,都適合新手,而且可以用 12/17 20:13

jame2408: 很久很久。 12/17 20:13

kevin3261: 仔細推 12/17 20:14

sjhs73307: 其實只在假日玩手沖的人來說,咖啡粉的部分可以考慮買 12/17 21:08

sjhs73307: 單品濾掛咖啡倒出來沖,還可以每次都喝不同口味 12/17 21:08

masala: 推優質好文 12/17 21:47

TGTplayer: 推!菜雞新手看得眼花繚亂。 12/18 00:03

altria27: 雕刻家粉杯可以直接倒手把,但不是剛好卡住,粉杯外直 12/18 05:14

altria27: 徑比一般58粉碗還小 12/18 05:14

Agustin666: 好文推推 12/18 07:30

jeaso: 推 12/18 08:27

HITTEN: 推 12/18 10:02

zyx12320: 推 12/18 10:51

cocytus39: Fellow居然可以玩遊戲ww 12/18 11:10

JAnusKinase: 推 12/18 11:31

josephpu: 推 12/18 12:13

kkreve: 優文推推 12/18 13:34

davidwu1111: 推 12/18 15:02

altria27: 不會...我還是會用接粉環,因為直接把粉杯拿起來要小心 12/18 17:21

altria27: 抽,不然還是有機會掉粉出來,加上我還是會WDT。 12/18 17:21

altria27: 然後我是78s,本身有1分鐘自動停機,不確定64系列有沒 12/18 17:22

altria27: 有自動停止。 12/18 17:22

fantasytim: 推薦的產品和想法跟大大一樣,好文推一個 12/18 19:16

Baozidian: 推用心~~~~! 12/18 19:50

martin0401: 梯形還有一個好處是濾紙便宜好買,日系家居幾乎都有賣 12/18 21:54

martin0401: ,單張價格也只要圓錐的一半,對入門來說體驗完要退坑 12/18 21:54

martin0401: 也比較不心疼XD 12/18 21:54

chewie: 我現在是用一般熱水壺加Hario大嘴鳥塑膠手沖壺 反正分次注 12/18 23:22

chewie: 水剛好可以再補水XD 12/18 23:22

chewie: 推整理 12/18 23:22

aeiou751120: 推推 12/19 02:56

lane34: 前一陣子把梯形再拿出來用 覺得甜感跟body 萃取都很高 12/19 05:39

zmink: 推心得,我用1z kultra手磨和義式都很好用 12/19 15:16

sky5186231: 推 12/19 17:47

altria27: 有...在折濾紙、拿濾杯或懶得再去按一下的時候 12/19 18:08

Mac3542: 超認真 好文推薦 12/19 20:08

a90030621: 推 12/19 23:17

AirKobe24: cafec三洋梯形濾杯很讚,在日本巴哈咖啡館專用濾杯很有 12/19 23:59

AirKobe24: 名的 12/19 23:59

MrYao: 推認真分享 12/20 10:15

claymath: 推一下 12/20 13:56

alex851203: 太猛了!推推 12/21 00:50

tienam: 推601N,應該也要推otfes減速豆倉 12/23 06:44

sahe0127: 你是我的超人 大感謝 12/25 00:41

littlehelen: 愛這系列 12/25 08:14

darkbreath: 優質文推 12/25 17:37

chopinn: 推 12/29 01:04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