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陳良基、童子賢暢談台灣新創之路

看板 Tech_Job
作者 cielnoir (cielnoir)
時間 2019-05-28 14:54:16
留言 8則留言 (2推 1噓 5→)

https://bit.ly/2EyKgiA 2019-05-28 DIGITIMES電子時報 蔡騰輝 機會與挑戰並立 陳良基、童子賢暢談台灣新創之路 2019年5月29日至31日舉辦的InnoVEX,讓全球看見台灣資通訊產業的技術實力與新創團隊 的無限應用創意,同時也讓台灣成為亞洲新創的重要聚集基地。對於已經全面快速展開的 台灣創新創業風潮,科技部長陳良基特別以創新創業的四大構面、創業家精神、台灣資通 訊產業技術優勢與未來發展、創新生態鏈、軟硬整合、跨部會合作與人文素養融合人工智 慧等各面向來探討形塑台灣未來新創發展的關鍵;而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童子 賢則從資通訊產業的角度、跨國企業營運商的構面、日本科技三神器、東亞與全球市場經 濟與科技角力觀察的細微剖析,提出產業深刻建議與給予新創若干發揮的方向。 台灣新創蓬勃發展 陳良基、童子賢從「四大構面」剖析現狀 創業講求資金、人才、技術、市場四個構面的融合。陳良基分析,台灣創業資金市場過去 在2000年時受到網路泡沫以及中國大陸低成本製造磁吸效應的影響之下,使得創業投資資 金嚴重縮水而產生斷鏈狀態。不過近年來台灣的新創人才越來越多,無論是海外歸國,或 是在台灣集結優秀技術實力的團隊,加上政府積極橋接海外加速器與業師,都讓台灣的創 新創業風氣與力量逐漸壯大。 以四個桌腳來形容創業四構面,並以加速器來形容桌面的陳良基認為,就是要透過加速器 來融合這四個關鍵要素。此外,也要將現有的科技與各類產業帶進來,使得新創的創意與 發想能夠與既有產業接在一起。無論是規模較小的新創團隊,或是創業多年在找新機會與 新客戶的大企業,都能夠以更加符合產業生態與市場需求的方式推出一鳴驚人的解決方案 。 認為「人兩腳、錢四腳」,必須加快資金滾動,進以吸引更多資金來台投資創業團隊的陳 良基認為,創造生態鏈,使資金不斷投入與退場相當重要。此外,新創企業的前中後期投 資都很重要,從天使投資、A輪、B輪,以及最後由加速器來協助出場,能夠有效加速資金 滾動,也舉包括聚焦生醫、製藥、醫材投資的台矽基金,以及聚焦新藥與AB輪新創投資的 台杉投資基金為例,公私部門都積極營造與聚集讓新創長大的養分。 2019年台灣錢依舊淹腳目 童子賢相當認同資金能夠協助新創企業不斷發展技術與增加國際鏈結,然而也表示台灣其 實不缺資金,國際上其實已經有許多資金都停泊在台灣,下一步應該是要關注如何好好運 用這些資金,或是如何媒合這些資金來投資新創等對的產業。 有些人說,應該藉由法規修訂吸引資金進台,對此表示憂心與不認同的童子賢說,在沒有 完整配套措施的情況下,就大舉引入國際資金,只會讓土地與房地產價格無限制地上升。 沒有明確的科技產業投資標的,這些膨脹與氾濫的熱錢只會讓人民的日常失序、股市的漲 幅變得泡沫。 培育創業家精神與資通訊實力 在創新人才培育的議題上,陳良基提到過往台灣人才的培育與歐美國家有些不同。從過往 經驗觀察,美國有些中學生就開始創業;而在台灣,與其說創新創業,台灣傳統父母親比 較希望小孩擁有一技之長,也因此相對歐美國家來說,過往台灣的創業家精神培育與訓練 比較少。即便如此,台灣近幾年的青年創業風潮也因科技部帶領的許多計畫而遍地開花, 並且獲得許多國家的注意與合作。 針對台灣的優勢,陳良基認為台灣資通訊科技與廠商長年的發展基礎,仍舊讓台灣有能力 提供全球企業許多未來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技術。台灣人口僅2,358萬,佔全球 0.36%,卻依舊能夠發展多元且強大的資通訊科技,並且產品在各國都有相當良好的聲譽 ,對此,陳良基相當看好台灣各類人才的多元性與跨領域知識運用的能力,並認為在全球 絕對有很強的競爭力。 葡萄酒與新創培育 針對形塑台灣新創產業的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童子賢以種植葡萄與釀葡萄酒為比喻 。大家看到的豐碩果實與葡萄酒只是最後的成品,然而陽光、雨水、土壤等環境滋養元素 相當重要,此外也不可忘記,想要有高品質的成品產出,葡萄的品種更是重要。 形塑重點特色也是發展新創時需要留心且確實執行的一點。提高新創附加價值,也才有辦 法提高產業發展多元性。童子賢舉例,像是世界各國也在搶進葡萄酒生意,但法國勃根地 紅酒產業也沒有此而凋零,這就是因為特色、定位、主題明確的緣故。此外,許多相類似 的產品從300元到3萬元都有,這就是定位與特色所形塑出來的不同價值。 另外也舉機械鐘錶為例,即便多功能電子錶不斷推陳出新,甚至是Apple Watch都已經推 出了好幾代,但由於特色與定位,仍舊讓機械錶深受高階市場的青睞。 新創人才培育不易 陳良基:讓交換學者成為創新種子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陳良基認為科學研究不斷突破的發展下,也會帶來人類的思維改變 ,同時這些改變都會在人類心中種下種子。像是已經邁入第10年的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 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Fellowship Program;STB)以及 第2年的台灣-柏克萊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Berkeley-Taiwan Biomedical Fellowship Program;BTB),都能夠打開台灣優秀人才的國際視野與全球資源聯結。 陳良基將這些參與STB與BTB計畫後回台的交換學者,比喻為極富創新量能的潛力種子。這 些種子有些回台灣自己創業長成大樹,有些則是變成新創團隊的經驗傳承業師。陳良基認 為,這樣交叉滾動的經驗傳承與團隊之間的互相激盪,能夠讓創意有更多不同的樣態。 另一方面,陳良基也提到,透過一些計畫,讓已經創立公司的新創團隊到矽谷去「交換」 與「體驗」兩三個月,從過往1年2到3位交換學者,到未來可能可以變成1年20到30個團隊 的交換與交流學習,陳良基認為這樣不僅能夠讓團隊快速瞭解國外創業生態與資源的應用 法則,同時間也能連結台灣與國外的創意概念與人際社群。 企業回台投資關鍵:人才管理與居留簽證 而在法規和科技基礎建設逐步改革與升級後,童子賢看好各式產業回台投資數量一定會增 加,就業機會也會同步增加,進而無論是既有產業或是新創事業的工作品質、附加價值、 生活品質都會提高,而當就業環境變好時,工作者就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可以選擇更符合自 己興趣的職業。 對於在台灣的外國人才管理與居留簽證等問題,童子賢說,如果政府希望企業回台投資與 營運,卻不支持部分國家的高級幹部長期駐台,使得企業內部無法順利營運,那麼就等於 是將優質且有發展性的企業擋在門外,這樣其實挺可惜。也舉例,過去有一個金屬加工廠 商要回台投資,但就卡在中高階幹部的國籍問題,讓企業無法順利將事業遷回台灣,也就 讓原先可能的兩億美元投資因此沒了結果。 其實東亞與東南亞部分地區的工資已經不斷上升,童子賢觀察,有些企業已經自主遷回台 灣,然而過去在當地的事業基礎,也都是與當地幹部共同打拼起來,要將企業搬回台灣, 人才管理與流程系統轉移的配套措施,將會是未來產業發的關鍵之一。 硬體概念融合軟體思維 以全球科技市場來說,台灣產業供應鏈對全球的掌握度很高,超過50%的全球產業脈動都 掌握在台灣資通訊企業手上。針對各產業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應用物聯網科技部分,陳 良基認為,台灣如果想推動創新力量與輔導新創團隊,就是要好好利用既有的資通訊供應 鏈產業技術,讓「硬體概念與軟體思維」巧妙融合,才能創造新的一波數位轉型。 此外,由於台灣已建構全球完整的資通訊產業生態系統,許多人都建議新創可以乘著台灣 過往硬體的優勢,來開發軟體新應用。對此童子賢認為,如果要培養台灣的新世代軟體人 才,必須從教育政策著手,同時也需要由政府領頭,從上而下的政策施行,才比較有可能 抵達成功升級的未來。 未來的開發,將以應用情境為重,不僅是硬體概念融合軟體思維,更是提供多元服務與跨 裝置之間的聯結與前端服務。對此陳良基舉例,台灣精密機械產業的發展,也不再只有提 升機械本體,而是採用越來越多的物聯網感測器,包括串連各生產步驟之間的精細感測儀 。 對於未來技術發展關鍵,陳良基強調,除了機器硬體以外,最珍貴的地方在於管理這些機 械運作、交互排程、串連流程的軟體才是真正最有價值的核心,舉例來說,企業編寫出能 夠控制與統計分析的專屬應用App就是最好的例子。 與軟體開發相比,硬體製造流程與產線建置都需要更多的成本,也因此現在許多新創都以 軟體開發為主,針對是否有可能推出或是形塑「硬體加速器」,也就是聚焦硬體製造的新 創型態,陳良基則是認為,單聚焦於硬體所產生出來的附加價值可能不夠高,不過同時也 呼籲軟體的開發,若是基於硬體的延伸應用,那麼一定會有很好的加乘發揮空間,並期許 台灣軟體產品化各點發光的未來。 從日本創新三神器經驗 童子賢看好台灣創新之路 日本天皇有八咫鏡、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等三樣神器,象徵著天皇的地位與力量。而童 子賢也以三神器來比喻19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科技產業三大發明,包括了洗 衣機、電冰箱、電視機,都帶來全球創新科技應用的熱潮。隔了10年,1960年代又再次推 出科技產業三大神器,包括汽車、彩色電視、冷氣。 童子賢表示,當時索尼(Sony)的彩色電視製造出來的科技狂潮,就像是現在的蘋果般的創 新與科技感一般;而冷氣的出現,也讓人類開始能改變環境溫度與狀態。童子賢認為,這 些能改變現況、提升價值、解決問題的科技就是新創。 認為營運管理技術對於新創發展的協助,與軟硬體技術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童子賢說,新加 坡與日本的科技發展盛況,歸功於許多跨國高素質人才、長年且具有配套措施的產業政策 ,也因為這樣成功吸引跨國資金、多元生態鏈進駐,進而讓技術落實與資源發揮加乘效果 。 歷史會重演:中美貿易戰與新創 日本也因為上述幾項重大科技與產品,在過往的數十年間,持續掌握新創科技進展與滿足 全球需求,進而得以拓展出口。然而在1985年9月22日簽訂的廣場協議後,不到3個月日圓 兌美元快速升值到1美元兌200日圓,升值幅度近20%。另外,以1988年與1985年相比,日 圓對美元的升值幅度高達86.1%。 對於這樣的狀況,童子賢認為這都是全球的經濟互動與推移,也表示中美貿易摩差的模式 ,並不是近年才有的故事,同樣的模式早在過去美日貿易與多國之間就不斷上演。 以發展機會形塑市場 吸引跨國新創與加速器進駐台灣 陳良基說,現在台北國際科技創業基地(Taiwan Tech Arena;TTA)一年預計要培育100家 新創團隊,其中一半希望是國際團隊,一半是台灣團隊,以期讓台灣的新創生態有更多的 國際鏈結、多元跨國資金注入、多國業師經驗傳承。 針對如何吸引他國新創來台創業,而不是去矽谷或是歐美等地,陳良基認為,關鍵在於讓 國外團隊在台灣可以擁有比在國外更多的產業鏈結與對等的競爭機會,同時在台灣的事業 發展也因為有了政府相關單位的計畫協助而更順利,也就是說,讓「進駐台灣」這件事, 替外國團隊創造更多事業發展優勢,自然能夠留住人才與吸引人才。 除了吸引新創團隊進駐台灣,讓台灣的新創生態更加完整,以及創意點子能夠有更多交流 的機會以外,引進跨國加速器也是陳良基認為相當重要的事。陳良基表示,要營運一個加 速器,真的需要投入很多資金、時間、人力。台灣政府透過幫忙分散若干營運風險,也協 助輔導建立新創生態等方法,將在各國都有據點、人際、資金鏈結的加速器帶進台灣,能 夠讓加速器在台灣的發揮空間更大,使得加速器的發展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 針對國際交流與互相成長方面,有許多人認為台灣土地與市場都小,陳良基則舉腹地比台 灣小的新加坡為例,並且認為台灣可以當新加坡與各國許多新創的好夥伴,不僅可以在數 位轉型的過程中,提升台灣既有資通訊技術的應用面向,也可以促進跨國鏈結、加速技術 發展、形塑更加完整的生態圈。 同時也提及法國總統馬克宏也在極力輔導新創,未來也可將台灣的新創團隊與企業送到法 國、以色列、波士頓、新加坡、聖地牙哥等創新量能強大的地區交流3個月再回台繼續創 新。陳良基認為,團隊到各國去參訪,回台灣會有更多的創意與動力。 各國崛起 台灣的立足點:找出定位與特色 東南亞各國崛起,加工與代工人力優勢逐漸取代台灣,童子賢認為,台灣地狹人稠,這與 以色列、新加坡、荷蘭的先天條件都相當類似,台灣是時候該端出特色與聚焦特殊領域的 服務,才能夠在全球資訊紛雜與技術多元的科技新生態當中,以一鳴驚人與彈性多元的適 應力,在全球打出台灣品牌。童子賢相當看好聚焦特色的新台灣創新路,並認為過去台灣 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都可以創造出全球前22名左右的國民生產毛額(GDP),未來也一樣 很有機會再次成長。 政府跨部會合作成新助力 陳良基提倡新創、園區、大廠多向交流 在經濟與科技發展上,除了大陸近年來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以外,童子賢也舉例,日本跟新 加坡在制度與實際發展上,也都有許多頗為玩味的特點。新加坡的全球經濟自由度世界第 二,僅次於香港,然而政府對於政權的掌控程度相當高。從1950年代開始,憑藉著東南亞 豐富的天然資源,開始發展石油重工業,變成現在全球的高附加加值金融中心,童子賢認 為,這都是與政府政策有關。 新加坡的外來移工約莫佔人口的三分之一,大約是800萬的白領加藍領。而這些跨國人才 、家庭、教育、生活的食衣住行,都帶來了不同產業鏈與生態系在新加坡落地。新加坡土 地只有台北市3倍大,但是每年湧入約1,500萬名遊客,童子賢說,為了發展觀光,2011年 也逐步開放口香糖與酒吧等過往禁忌行為與行業,也就是說,產業發展與政策是有彈性與 配套措施。 在市場觀察上,童子賢發現亞洲越北邊的國家,接受外來工作者的比例與數量就越少,像 是東南亞人才與跨國交流頻繁,在比例上反觀日本就顯得較少。如果台灣希望藉由吸引國 外人才、營造環境來發展新創事業,那麼就應該思考是否更加開放外資、做好從上而下的 政策規劃、提出國際人才駐台的日常與生活簽證等配套措施,在新加坡的各種產業觀察中 ,新創只是各種計畫項目當中的一個分支,童子賢呼籲台灣的政策發展,應該效仿不偏食 的新加坡,不要太倚賴資訊通訊產業的出口產值,而是要平衡發展各產業。 新創也要打國家盃 為了讓全球看見台灣新創,科技部在法國 VivaTech新創展建置台灣館,以及在2019年1月 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上,在Eureka Park CES 2019 Taiwan Tech Arena台灣新創館中,陳良基帶領由40組新創菁英組成的國家新創代表隊, 向世界展現台灣新創的力量。這40組團隊都是經由科技部、矽谷專家初審及CES大會複審 後才遴選出的代表。 針對組建新創台灣隊與提倡「小國大戰略」概念的陳良基認為,台灣資通訊實力全球有目 共睹,但到了要形塑新創產業時,想要獲得國際青睞,打團體戰或許是更有效率的方式, 以台灣形象出發,國際團隊與資金也更容易與台灣新創產生交流。而童子賢也表示,即便 台灣國土不大,但頂尖科技、多方營運、管理人才濟濟,都是未來創新產業發展上,不可 或缺的重要元素。 多向交流:新創、大廠、科學園區 過往都是新創上台展示自己的創新技術與構思,現在市場上也逐漸吹起一陣由學術機構、 科技大廠領頭與領投的炫風,藉由反向簡報(Reverse-Pitching)的方式,就是由資通訊大 廠、學術單位、加速器等單位告訴新創團隊這些單位中心的營運方向與創新發展目標,讓 新創團隊自己選擇是否加入共同努力開發。 在此同時,在新創與台灣發展數十年的科學園區企業合作上,陳良基表示,積極將新創介 紹給園區企業,能夠讓雙方企業共同成長的同時,也讓新創更加融入基礎科技領域的氛圍 ,進而讓台灣整體產業向上發展。 營造新創群聚效應 陳良基說,早期科技產業透過園區的群聚效應,讓研發、行銷、市場切入等合作變得快速 ,然而七八年前中部科學園區開發得太快,造成群聚效應的優勢暫時冷凍。對此,陳良基 認為「硬體概念加上軟體思維」的新式轉型,將有效替傳統科技產業與新創產業,共同創 造垂直整合的新契機。 包括竹北生醫園區、南港研究園區的小型育成與加速器、台南、高雄等全台各地科學園區 都不斷帶進軟體創新人才。此外,對於科學園區的成長,陳良基則表示要以「未來十年」 當作擴大計畫的目標,比方說十年內要向外拓展600公頃,而中部精密機械科學園區已經 朝這個方向發展。竹北生醫園區也即將要蓋第三棟大樓,創造更多創意交談的環境,讓科 技研發有更多元的發展。 文化讓科技更有溫度 科技的升級與創新是現在各界努力的方向,於此同時,陳良基也認為科技的發展過程中, 文化的元素也不可忘,尤其在數位轉型的發展,更是要結合人文素養,才能讓科技顯得更 有溫度。比方說,透過數位影像重現技術,能夠讓有些已經不復存在的古老建築物再次栩 栩如生出現。 對於這些看不到硬體的軟體應用,陳良基提醒,軟體應用的效果都是要基於硬體基礎架構 ,才有辦法達成。此外,也舉未來應用與商機無限的5G技術為例,新創團隊可以在應用端 ,透過許多新一代AI晶片等邊緣運算裝置,進行很多數據傳輸、運算、視覺呈現的創新應 用,而資料儲存與伺服器就由像是廣達等資通訊大廠來營運,這樣的產業合作也能讓新創 與既有產業沒有距離。 創新創業接力賽 科技部與跨部會合作 科技部大部分資金與資源聚焦於前瞻基礎研究,對於各大學產出許多新想法和創意感到興 奮的陳良基說,科技部作為各部會的前瞻領導者,在部會分工之下,共同投資與輔導不同 領域的創新創業。比方說,2017年跟農委會合作智慧農業,就是藉由資金與技術,將新興 內容、園區營造起來之後,就由農委會來協助與接手。透過專責領域的各部會來承接,科 技部能夠不斷開拓新的題目。 在醫療創新部分,科技部領頭細胞治療研發,逐漸成熟後,就由衛福部來接手輔導。在創 新創業的資源輔導部分,陳良基認為不用過多的預先選題,讓各種創意與題目都有發揮機 會,給予較為平均機會與資源,能夠長得大的團隊,政府與單位就可以繼續培養,讓團隊 繼續長大。 科技部與各大專院校合作密切緊密合作,在大學內的創業有很大一部分有失敗的風險與重 新調整方向的可能,不過陳良基也說,現在的創業與投資圈,也都慢慢接受,只有少部分 的創業團隊有長成大樹的機會。 台灣新創技術重心如何發展? 陳良基鎖定三大方向 針對台灣近5到10年的科技發展,陳良基鎖定了3個方向,分別是:一、語音資料庫;二、 重中之重的資訊安全;三、自駕車與數位醫療。 語音資料庫應用將成台灣AI優勢 由於人工智慧厲害與特別之處在於能夠透過學習不斷提升能力,為了將來有更多跨領域的 應用,陳良基特別強調整合,以及和不同領域資料庫互通的重要,並且提到,講話還是人 類最直覺與快速的溝通方式,所以AI對話技術將日益重要。也因為這樣,現在科技部與公 視、教育電台等許多不同單位合作收集語音資料庫。 目前已經收集且有標記的華語資料庫,已將近2,000個小時,未來希望成長到5,000小時的 資料庫,這樣就可以將語言種類為數不少的台灣語言資料庫收集得更完整。資料庫的應用 方面,陳良基表示,可以讓資通訊大廠各認養一個領域,而這些語音分析與應用都可以直 接嵌入在晶片中,讓台灣未來的語音科技應用不用再跟Google等國際科技巨擘申請權利。 資訊安全已是國安問題 針對台灣創新創業以及接軌未來國際資訊發展,童子賢也認為資訊安全也變得比起以往更 重要,同時也點出在駭客與全球資訊戰頻繁的現在,資訊安全已經不僅是產業問題,更是 國家安全層級的重點發展之一。 比方說,現在藉由簡單的聊天機器人、假網址與網站,都可以刻意影響輿論和散佈政策、 資訊,而雖然政府針對假新聞、假資訊,意見調查風向操弄、網路議題主導,都已經有相 關政策與措施,但資訊的力量載舟覆舟,童子賢也表示如果是各級單位收到假的國家軍事 指令,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 台灣人工智慧將在智慧製造最先發光 許多企業希望增加事業價值、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已經積極導入創新技術。陳良基也觀 察到,不少傳統製造業都在採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及預測等新興技術,也認為未來5 到10年,AI的應用會以智慧製造先爆發與成型,包括藉由物聯網技術,雲端網路控制生產 與機械移動;對於智慧醫療的發展,陳良基則是認為醫療關乎人命與符合法規的緣故,因 此研發與實際應用時程,可能會相對之下需要等待比較久一些。 醫療人工智慧應用多 從影像與配藥流程切入 包括電腦輔助醫學影像分析的醫療人工智慧應用,陳良基表示,現在這些重複性高的任務 ,可以交由電腦系統來幫忙,像是腦部、心臟血管、肺部的影像判別,許多教學醫院和大 學研究單位都已經有很不錯的成效。此外,也提到研發時程更久一些的新藥研發與人工智 慧協同向前的契機,像是研發過程中,透過自動化與數據分析,都能夠協助開發人員更省 下時間,企劃更多元的研發計畫。 在醫療流程自動化的發展上,陳良基分享參訪時的經驗,許多跨國醫療體系與台灣高等的 醫院都還是會有分錯藥的狀況,目前台大醫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就導入配藥自動系統以及 QRCode等方式,來降低配藥錯誤。 科技部在臺大、清大、交大、成大四所大學,成立4個AI創新中心,其中臺大負責生醫技 術醫療和AI的核心技術;清大負責智慧製造;交大聚焦智慧服務;成大切入生技醫療研究 。認為智慧醫療與智慧醫院的發展是漸進式成長而非一蹴可及的陳良基說,人工智慧與人 類的日常關係已經日益密切,除了結合大學的人文社會素養,同時以「小國大戰略」、「 科技大擂台」等多元資源創新應用與收集創意發想等方式,讓有限的資源可以極致發揮。 智慧城市軟硬整合 成AI和5G最好應用情境 過往資通訊的產品製造出來,只要有客戶購買,廠商就可以賺到錢。在人工智慧(AI)與第 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研發與各種應用概念不斷湧出的現代,童子賢認為,智慧城市的基 礎建設建置與新式生活型態將會是AI與5G最好的應用情境,而城市的升級與建造,就需要 中央與地方政府等公部門提出的公共政策來執行。 童子賢認為5G、AI、雲端運算、邊緣運算都是台灣新創事業機會。同時,相較於地廣人稀 的美洲與澳洲大陸,由於台灣地狹人稠,反而很適合發展需要基地台緊密聯結的自駕車生 態。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系統建置成本,同時也能夠讓過去的4G技術共同加乘發展。不過以 現在中國大陸與南韓都提早建置且宣稱要在2020年商轉5G的狀況看來,童子賢預估台灣還 可能需要2到3年,才有可能追上。 針對5G的產業發展,童子賢認為基地台等資源共用與標金的高低設定,都將成為智慧城市 與自駕車的發展關鍵。如果廠商與企業的建置成本太高,那麼消費者就必須付出高昂的使 用費用,普及度也不會太高;又或是為了提升普及而不收取高額服務費用,但如此一來, 廠商就沒有資源能夠持續創新與建設,將不利於科技推動與革新。 台灣國土不大,仍發展出舉世聞名的資通訊產業,看好端點AI晶片將成為發展關鍵的陳良 基表示,過往網際網路時代是贏者全拿,未來AI則是應用情境至上,所以不僅呼籲也認為 在AI的時代絕對要軟硬整合,這也是台灣希望要培植出未上市且市值達10億美元的獨角獸 企業的關鍵,並舉例電動車廠Gogoro;提供資料科學、行銷、廣播、顧問等AI應用的 Appier;以VR方式創建新興購物體驗的iStaging等都是在硬體科技上,發揮軟體功效。 找出商業模式為新創必經之路 童子賢用「電腦維修」談新商機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採用商業司商工登記資料及財政資料中心稅籍登記資料計算,2007年 至2014年台灣新創企業平均存活率,第1年至第5年平均存活率分別為89%、78%、69%、62% 、57%,與美國、德國等國際上主要國家之新創企業平均存活率差不多。 對此,童子賢表示亞洲新創不只生存不易、資金投資風險高、汰換速度更是快,能夠存活 10年真的是不容易。此外也提到,許多業界人士都希望可以扶植一隻獨角獸,也就是市值 估計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但童子賢提醒,以現在的市場狀況觀察下來,獨角獸通 常都沒有獲利,所以獨角獸的培育可能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技術與服務能夠替社會帶來 什麼價值。 破壞式創新:服務與商業模式 針對新創公司上市方面,童子賢表示,以前企業想要上市,都必須要先獲利一定的年數, 才有機會申請上市。但現在國際間的氛圍已經慢慢轉變,新思維是企業有未來營運的機會 ,還沒有獲利就有先上市的機會,讓市場的資金參與企業的成長。 童子賢舉出谷歌(Google)與臉書(Facebook)為例,像是Google地圖、Gmail電子信箱、社 群媒體、通訊介面都是免費的,一開始大家也都不知道這些免費服務最終要怎麼賺錢,然 而,現在這些網物巨擘的市值與營業額都在全球名列前茅。包括一開始沒有獲利的收費機 制、不斷變動中的商業模式、從所未見的科技服務等破壞式創新,不僅改變人類的行為模 式,更衝擊過往供給需求以及商業模式。 以「老電梯包袱」來形容過往科技進步卻跟不上現代新思維國家的童子賢說,到某些國家 旅遊,可以發現有些舊款電梯,還需要人工拉上鐵欄杆與確定是否鎖緊才上升與下降;從 相關出口事業發現,即便時光已經到了2019年,有些國家的政府機構仍舊持續要求採購能 夠讀取磁碟片的相關電腦硬體。這都是在環環相扣的科技革新過程中,童子賢對於各國政 府是否全面迎向新方向的細微觀察。 需要與時俱進的政策與法規 針對台灣是否能夠卸下「老電梯包袱」,進而在保有人文素養與歷史風貌的狀況下,大幅 度擁抱科技,童子賢表示,或許可以從台灣政策與法規著手處理。過去出差至中國大陸的 童子賢舉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為例,以前中國大陸民眾對於台灣在便利 商店就可以繳交政府規費感到相當驚訝,認為這實在是太進步與方便了,然而中國大陸現 在後發先至,在一定的規範之下,線上可以銷售醫療器材、藥品宅配到府、金融科技也因 此方興未艾。 每個國家的政府政策與民情都不相同,然而,童子賢認為,如果台灣希望在新一波的科技 浪潮中引領世界,就必須營造友善且多元的科技發展與技術應用環境,才能夠讓人盡其才 、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如此,才能讓台灣企業、新創團隊與跨國企業一樣有 競爭力。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將既有法規跟不上創新科技進展速度的責任全都歸咎於政府,就連美 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於像是醫療人工智慧這種會不斷自行進步與自行更新的 新興科技,也都還在研擬相關規範。但童子賢依舊呼籲,政府決策者應該要更加吸納集體 智慧、積極參考國內外多方做法、與各界會同討論、找出屬於台灣的創新創業與新興科技 應用之路。 童子賢舉例,1992年美國總統柯林頓上任後,召集大學與各方專家協助制定未來的科技政 策與法規,進而替矽谷創造發展的環境。也因為如此,1996年開始各式軟體與網路應用快 速發展,新興商業模式與不同以往的創新消費行為如同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童子賢說,在 網路崛起的同時,政府依舊要定期檢視法規與現況是否合宜與搭配,當有讓產業窒礙難行 的舊法規與政策時,都要不斷修正。 創新制度與新事業商機 各界若是希望營造台灣矽谷,童子賢建議要蓋的不是工廠,而是創新、目標明確、能滿足 更廣需求的國際園區。童子賢以電腦維修為例,如果在機場方圓一公里的地區,形塑零關 稅的境外全球科技維修站,省去進出口報關與諸多繁瑣的行政流程,讓以往可能要半個月 甚至一個月的維修時間,大幅縮短至三天以內,是否就能夠提升價值與吸引國際企業進駐 ,進而形成科技新生態。 和碩在桃園、日本、加州、上海都有國際維修中心,人員加總超過2,000人。認為想賺服 務財,就必須將品質拉高的童子賢表示,雖然在部分工資較高的地區也建置維修中心,會 增加企業的營運和人力成本,但是為了爭取時間與提供高品質服務,還是建議企業如此執 行。而為了享受高品質服務的客戶,也都還是很願意付出相對應的金額來獲取服務。 上述的例子,不代表台灣一定要創建國際維修中心或是硬體更換站,而是透過上述的例子 點出台灣要將價值與品質的概念帶出來,才能夠將獲利提高,帶領產業投向新藍海的懷抱 。 耐心等新創長大 目標每年3,000家 由於事業正在營運,要經營得下去,企業的商業模式就必須快速且持續不斷,然而,投資 新創企業耗時,要等新創長大也要好幾年的時間,對此,從2007年起就在台大推動創新創 業的陳良基說,現在的投資資金與合作企業都逐漸接受「新創長大,需要時間」、「只有 一定比例的新創會成功」的概念。陳良基也希望未來新創的生態能夠更加蓬勃,每年能有 3,000家新創出現,讓資源、技術、人才、資金都可以互相有效交融。 時代的危機就是新創的轉機 針對現在紛雜的國際局勢、台灣產業升級與轉型、新創科技與商業模式的轉變,童子賢表 示,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發展機會與挑戰,像是19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機讓全球石油價 格暴漲,然而走過經濟震盪與科技成功轉型的亞洲四小龍就是最好的例證。 「改革要進三步退一步」,童子賢認為全世界的改革與創新都是相當不容易,不可能一次 到位,都是要在動態平衡中調整與慢慢前進。然而,高科技所帶來的高附加價值不僅是就 業機會與財富,更重要是整個社會的團結與競爭力。 --- 心得:兩個人都說得不錯啊,分別代表了政府跟產業界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0.69.2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59026460.A.5D8.html

sheepiscute: 皮卡最近開泳池的創新倒是不錯 05/28 16:42

m4vu0: 真的 陳的學生都去皮卡上班 05/28 18:56

cunankimo: 只會蓋工廠 跟傳產有什麼不一樣 05/28 20:31

windlll: 代工喊創新,一定有什麼誤會 05/28 21:08

wbw: 童子基 05/28 21:25

zorogto: 皮卡喊創新,應該有誤會吧 05/28 22:30

oil01: 老人談創? 05/29 08:39

winbabu6317: 怎麼老是這些人 05/29 19:42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