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年金改革的教訓--自己的退休金要自己救

看板 PublicServan
作者 justinXD (Justin)
時間 2017-06-28 05:34:00
留言 21則留言 (7推 1噓 13→)

我再呼應一下這篇 我也覺得以一般公務員收入來說 即使雙薪 不太可能創造這麼高的現金流 所以如果已經有不動產的 可以好好思考跟銀行低利融資 公務員好處就是融資利率很低 我當初借大概1.5%左右 換句話來說 只要你賺超過1.5%就是你的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財方式 因為我比較俗仔 不敢碰股票... 我當初是投資投報率5.5%左右的海外不動產 中間套的利 以我目前狀況  每年大概多25~30萬台幣的收入 兩種幣別的收入搭配兩種幣別之間的波動 又讓我多了一些隱形收入 總而言之要讓現金流大一點才會多一點可能 每種投資都有風險 跟各自該考量的部份 能控制風險的人就能多收入 不能控制風險就可能會虧錢 在旁邊喊危險不動作就維持現狀 這個都看個人 但重點就是你要有充分的資訊 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斷 : 年金改革已經到尾聲了,大方向早已定案,剩下只是支微末節的修改, : 那麼年金改革帶給我的教訓是什麼,我想還是自己的退休金要自己救。 : 我公職年資超過10年了,我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 其實這次年金改革在很早就有預兆了,我記得6年前(2010年)政府就把75制改成85制, : 將退休資格延後10年,並且設了10年過渡期(2020年才全面實行)。 : 當時我就判斷政府財政困難,退休制度一定會再延, : 果然10年過渡期才走了2年,政府又馬上說沒錢了,想要改成90制, : 那時我就開始擔心,如果這樣繼續改下去,難保將來不會改成「95制」、「100制」, : 甚至「撫卹制」──做到死才給遺族撫卹金。 : 雖然那次方案最後沒通過,但已讓我對政府開出的退休支票打上很大的問號, : 並且有了強烈的危機感,決定「自己的退休金自己救」。 : 不過公務員有兼職的限制,所以我主要是靠投資準備。 : 而這幾年隨著時間及經驗的累積,我的投資收入逐漸追上薪資所得, : 前年領到股息逾80萬,已超過未來「可能」領到的月退俸, : 目前這個被動收入仍持續成長,我認為這個才是可以真正養我一輩子的現金流。 : 我認為年改可分為兩個層次討論,首先是「合理性問題」,要打臉這次年改版本太容易了 : 比如當初年金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是「消弭職業差異」及「年金永續發展」, : 但改完的結果,各種職業年金制度依舊分歧,未來仍可操作職業間的對立。 : 而且這次版本也明顯不是朝永續發展設計,因為僅能維持「一個」世代的財務穩定, : 在臺灣人口老化日趨嚴重的社會下,這種方式只是延長破產年限,無法永續經營, : 只要你是35~40歲以下的年輕人,等到輪到你退休時, : 還是極有可能會面臨「多繳、晚退、領不到」的困境。 : 更別提當初年改會是把各行業13種年金都拿出來檢討, : 明明軍保2020年破產,勞保2027年破產,結果時間最急迫,或人數最多的年金不先改, : 反而優先改財務狀況較好,破產時間較晚的公教年金,輕重緩急明顯失衡。 : 既然當初年改目標都達不到,很明顯這次版本是有問題的。 : 比較理想的作法應該是先整合出一套全體適用的「社會保險制度」, : 而在各「職業退休金」上也要提出「確定提撥制、個人帳戶制」的改革, : 才能解決「職業不均」這個假議題,年金制度也才有永續發展的可能。 : 但政府為什麼不這麼做呢?這牽涉到第二個層次「利益問題」 : 因為對執政者的利益來說, 所謂「永續經營」的年金改革,並不是真的需要落實, : 只要短期達到足以宣傳政績及吸收選票的程度就夠了。 : 目前社會最嚴重的問題是低薪跟高房價,但政府已經講白了 : 「低薪問題短期很難解決」、「政府不會打房,房價最好別漲也別跌。」 : 畢竟背後利益團體勢力龐大,改革困難重重,相較之下「改革」自家員工簡單多了, : 在民調低迷之際,也沒有比這更划算的「投資」了。 : 這種作法當然不公平,但就像希臘歷史學家講過的一句話: : 「只有雙方實力相當時,才有對錯的問題 : 當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時,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 : 改革不管表面講再好聽,背後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分配的原則就是「弱肉強食」。 : 所以整件事關鍵還是在於公務員是不是弱者?有沒有跟對方談判的能力? : 如果沒有,就只能任對方宰割,就像股價一樣,永遠會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進。 : 我可以預見隨著國家財政困難,未來類似情況一定會再發生,大家處境也會越來越困難, : 所以假如是跟我一樣離退休還有20幾年以上的人,我建議你一定要有危機意識 : 因為在你退休前制度一定還會再改,而且一定會越改越爛, : 千萬不要把下輩子都賭在政府的承諾上 : 趕快努力培養第二專長或學習投資,趁早作好準備。 : 等到下次年金改革又來時,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4.6.238.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Servan/M.1498599242.A.317.html

Meloidogyne: 祖產去融資? 不然貸款中的房子怎麼可能 06/28 06:18

bbolivier: 這也是賭很大 06/28 06:32

bbolivier: 公務員消費信貸不用抵壓品的可以借來搏一下,但是我從 06/28 06:36

bbolivier: 當公務員到現在,都沒遇到金融海嘯的大低點 06/28 06:36

justinXD: 如我最後一段 有朋友跟我一起投資也是每年多30萬收入 也 06/28 06:44

justinXD: 有人沒了解就害怕 這真的看個人 06/28 06:44

vcLong: 海外不動產 風險比臺股高很多好嗎 06/28 06:57

justinXD: 這就我說的 你對我所說的內容了解嗎 06/28 07:03

famas2200: 記者:公務員炒房,綠委:應調高利率至150% 06/28 08:01

lovelydream9: 每種投資,懂了再投資都是好事! 06/28 08:51

octy: 所以投資只是個人行為之業外收入 不該跟年金改革扯在一起 06/28 10:31

octy: 原文作者一開始就開錯標題或PO錯版 打書才是目的 應該去股版 06/28 10:33

oldgung: 是REITS嗎?還是實體房產? 06/28 11:19

lowgflejd: 記得原po是在日本買房 風險應該比在台灣置產低多吧 06/28 12:40

inyo: 匯損? 06/28 12:41

nldwmg: 日本的租金收益雖然比台灣高,但他們的房價一直在跌耶﹗ 06/28 13:35

inyo: 還有管理費+折舊 06/28 13:36

inyo: 別以為跟台灣一樣越老越值錢 這樣好像又酸到老屁股了@@ 06/28 13:37

nldwmg: 李老先生聽了會傷心的 06/29 06:55

justinXD: 實體房產 樓上幾個概念都很好 所以買日本房產要把這些因 06/29 07:13

justinXD: 素都考慮進去 就可以控制風險 06/29 07:13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