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歐盟教官協訓烏克蘭官兵的心得

看板 Military
作者 jimmy5680 (還想飛的企鵝)
時間 2024-06-13 14:24:42
留言 25則留言 (16推 0噓 9→)

https://x.com/shashj/status/1800818848930926700 https://t.co/jG7MXK03EW 這是一篇西點軍校現代戰爭研究所網站的學者投書 內文是三名作者走訪多處基地,訪問各國教官訓練烏克蘭官兵的心得 也討論了學者們關於北約歐洲各國的戰略處境的意見 內文有引述報導提及,歐美已經協助訓練了超過13萬人的烏克蘭官兵, 訓練場所包含全球各地超過80個地點 其中,「歐盟對烏軍事顧問團」自2022年11月以來,共訓練烏軍超過5.2萬人, 訓練來自歐盟的24個成員國 美國領導的「聯合多國對烏訓練集團」(2015-)則已經訓練烏軍超過1.9萬人 英國領導的「軌道作戰」(2015-2022)和「排序作戰」(2022-), 則已經訓練烏軍超過六萬人 歐盟與英國領導的計畫訓練較多烏軍,是因為美軍自身戰備任務較沉重 ==== 學者們拜訪德國的一些基地時,親眼觀察德軍訓練烏軍士兵掃蕩戰壕 掃蕩行動是緩慢而繁複的,每隔幾步路的每個角落都要投擲訓練手榴彈 德軍教官表示,他們認為每次攻堅戰壕都要攜帶十顆手榴彈 但是烏軍老兵則稱出戰時能帶上兩顆就不錯了, 他們反而是用無人機偵查是否有敵人,以便節省手榴彈 教官卻也坦承實際戰況更艱難,俄軍常常會設置陷阱炸彈來消滅進攻的烏軍 教官因此建議使用爆破筒,進入戰壕前就清一輪 此外,俄軍還會挖地道攻擊烏軍陣地 教官表示不知如何應對,北約完全沒有相關的訓練或教範 ==== 學者們訪問不少歐洲國家的訓練場地 看到烏軍訓練操作豹一A5,也有培訓步兵的塹壕和城鎮戰術等等 有遇到美軍國民兵的官兵來協助訓練 學者遇到的烏軍受訓人員從19歲到69歲都有 德軍教官說2023年開始協助訓練時,烏軍平均年齡約34歲 但是2024年來培訓的烏軍平均年齡已經在45歲左右 文中提到烏軍下調動員年齡並宣布新編四個步兵旅, 以應對俄軍擴大的攻勢 俄軍也在持續調整其軍隊組織和技術,烏軍不得不加強戰力相抗衡 近期也導致北約國家考慮派遣教官進入烏克蘭 文中稍微提到相關情事,包含歐美各國有顯露政治決心的疲態 以及有報導稱烏軍原本的百戰精銳已經折損七成以上 歐盟可部分取代不穩定的美國軍援,但歐盟先前的一年一百萬發炮彈承諾跳票 一年內只提供了約五十萬發炮彈 捷克主導的炮彈軍援也面臨困難,一個原因是部分歐洲國家不樂意出錢 歐盟新推出的國防工業計劃,都還沒獲得最低限度的預算 ==== 學者們訪問的各國教官坦承這是一場他們自己沒打過的戰爭 部分教官經常觀看烏軍拍攝的影片,以便理解戰場情況 另外有些教官則是跑博物館和圖書館,翻出一戰和二戰的資料以資參考 不少教官也說他們反而是從前來受訓的烏軍學習到現代戰場的樣貌 目前各國培訓烏軍面臨語言與文化等挑戰 英美語系國家的教官對此尤其棘手 反而有些德軍教官說他們對東德體制有所理解,因此也能對烏軍的蘇聯遺緒有認知 另一個問題是烏軍內部也不太透明,存在不合理的黑箱決策 像是有已經訓練一年半學習操作FPV無人機的烏軍士兵, 竟莫名被臨時派去西歐接受工兵課程訓練,轉調去工兵連 學者們訪查過程中,發現烏軍經常有類似並未善用人力的失誤 丹麥教官則指出丹麥和德國聯合培訓烏軍操作豹一A5坦克 但是烏軍希望能把無人機相關戰術列入課程 然而教官提供的六個禮拜訓練已經很短很緊湊,難以塞進無人機的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烏軍把豹一坦克開回烏克蘭之後, 卻並沒有如西歐教官所傳授的進行突擊 反而是把坦克充作火炮來用,大大的減低了坦克的發揮 學者們訪問烏克蘭後,也親自認知到烏軍已經很少用坦克衝擊 多半只是充當火炮來用,以免暴露在無人機的威脅下 畢竟烏軍都希望盡量避免軍援來的裝備被輕易毀損 ==== 文章還引述各國教官的說詞,顯示各國協助訓練烏軍也有代價 比如說英國教官就認為英國陸軍為了協助訓練烏克蘭官兵, 自身的訓練和戰備水準降低了高達75% 許多歐洲國家的教官都證實各國把協助訓練烏軍列為優先目標 因此犧牲了自身的戰備與訓練程度 這是因為歐洲各國認為自身能夠貢獻出訓練與顧問來協助烏軍防衛俄軍 俄軍全面侵攻烏克蘭的戰爭初期, 有些歐洲國家大力支持烏克蘭,貢獻出反應與戰備水準、訓練、武器、彈藥等等, 是因為相信北約第五條的保護傘之下,必要時美軍會出手相救 然而美國近期政治動盪,已經迫使許多歐洲國家三思和做出更多的應對手段 (後略) ==== 不知道美軍協助訓練國軍,有沒有什麼心得? 美軍知道國軍還有在練刺刀嗎? -- Never give in. 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 never—in nothing, great or small, large or petty—never give in, except to convictions of honour and good sense. Never yield to force. Never yield to the apparently overwhelming might of the enemy. ~ Winston Churchill, 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 1941 -- 地道攻堅其實是一戰英軍的絕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es_in_the_Battle_of_Messines_(1917) 原文明確說是每個人,不是八人小隊合計 The observing group of training officers share that each Ukrainian soldier should carry ten grenades for this type of an assault. 從善如流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86.254.121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18259886.A.A6F.html

tony121010 : 地道戰要不要請教越南? 06/13 14:26

MarchelKaton: 請教越南幹嘛?現在的兵又不是當年越戰那批 06/13 14:27

x86t : 現在最會打地鼠的是以色列吧 06/13 14:35

jobli : 一個600左右,10個6KG 06/13 14:36

tony121010 : 可是以色列的結論是派士兵進地道掃蕩最有效 06/13 14:38

tony121010 : https://www.dtmdatabase.com/News.aspx?id=569 06/13 14:38

tomhawkreal : 南韓常常應付北韓挖的地道 不過韓方只支援掃雷設備 06/13 14:45

IMGOODYES : 現代的M67也有400克,帶10顆是神經病吧 06/13 14:56

tony121010 : 應該是整個攻堅小隊要花十顆吧 06/13 14:56

hedgehogs : 沒達到承諾用跳票比破產合適 06/13 14:58

tony121010 : 每個人十顆就太扯了,整隊投手嗎? 06/13 15:00

jobli : https://i.imgur.com/UXY9lbS.jpeg 06/13 15:00

vandervaal : 豹一那種裝甲厚度拿來突擊損傷不會很高嗎? 06/13 15:12

iio : A:你是怎麼作戰負傷的? B:手榴彈扔太多韌帶發炎 06/13 15:15

jansan : 職業傷害:五十肩 原因:手榴彈丟太多 XDD 06/13 16:05

saccharomyce: 難怪德軍會把步兵單位改名為擲彈兵 06/13 16:10

saccharomyce: 步槍兵(X) 擲彈兵(O) 06/13 16:10

cangming : 可惜公評哥被桶了 不然他昨天才在吵手榴彈要不要練 06/13 18:03

cangming : 來護航刺槍術 06/13 18:03

frozenmoon : 推 06/13 20:40

weimr : 推 06/13 22:44

ja23072008 : 大量攜帶手榴彈因應壕溝戰攻擊這點在一戰就是如此了 06/14 04:12

ja23072008 : 。 06/14 04:12

overno : 舊北約戰術對烏克蘭效用有限,戰車突擊馬上變俄軍FP 06/14 07:52

overno : V的加菜金,教官應該多聽烏軍前線老兵的意見 06/14 07:52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