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敘反對派授權組建過渡政府 美以關注化武下落 分析憂亂局持續

看板 IA
作者 laptic (靜夜聖林彼岸花)
時間 2024-12-10 06:54:10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標題: 敘反對派授權組建過渡政府 美以關注化武下落 分析憂亂局持續成「利比亞2.0」 新聞來源: https://is.gd/3Gbm3J https://i.imgur.com/eAxu7k2.jpeg
https://i.imgur.com/bMybmm4.jpeg
【明報專訊】 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周日(8日)閃電倒台,外界關注該國局勢如何發展。據親敘利亞反對 派媒體周一報道,反對派授權「敘利亞救國政府」的總理巴希爾組建敘利亞過渡政府。惟 有分析認為,敘國「後巴沙爾時代」已成為中東一項緊迫挑戰,將來恐步伊拉克或利比亞 變天後的混亂局勢後塵。多國呼籲透過政治和平處理敘利亞問題,並由敘利亞人決定前途 ,美國總統拜登稱美國將與敘利亞各團體建立過渡方案,又表明關注敘國化武下落。以軍 則大舉轟炸數十個化武和伊朗導彈計劃地點,防止武器落入武裝分子手中,又乘機進入原 本敘軍進駐的戈蘭高地非軍事緩衝區。 中伊籲交人民決定未來 俄促聯國主導 支持巴沙爾政府的伊朗,外交部周日發表聲明指敘利亞命運和前途應完全由敘利亞人民決 定,不應受干預或外國意志強迫。另一親巴沙爾國家俄羅斯則表示,有必要在聯合國的主 導下恢復談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表示,敘利亞的前途和命運應由敘利亞人民決定 ,希望各方盡快找到政治解決方案。 美國總統拜登周日則表示,巴沙爾倒台是最「根本的正義」,他未來數天將與中東的領袖 對話,並派遣資深官員往該區討論局勢。他說,美國將與所有敘利亞團體接觸討論過渡方 案,強調敘利亞的未來應由敘國人民自行決定。 不過,《華盛頓郵報》外交專欄作家伊格納西斯(David Ignatius)指出,美國總統當選 人特朗普上周六(7日)一則社交媒體帖文已表明對美國在敘利亞的角色毫無興趣,寫道 「這不是我們的戰鬥……」伊格納西斯並以伊拉克為例,指中東政權更迭後常走向混亂。 武裝割據恐持續 憂ISIS回歸 英國《金融時報》稱,敘利亞各少數族裔現在擔心之後的情勢發展。沙姆解放組織(HTS )雖領導推翻巴沙爾政權,但能否成為未來共主仍是疑問。除不同反抗勢力間相互開打外 ,外界也擔心曾一度在敘國猖獗的伊斯蘭國(ISIS)恐趁機捲土重來。 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引述軍情六處(MI6)前處長索爾斯(John Sawers)稱 ,敘利亞下場最貼近的例子,恐怕是利比亞,這也是最壞的情境。利比亞在卡扎菲2011年 垮台後曾有過短暫民主,但隨後武裝派系彼此交火,至今仍分裂和混亂。 以炸化武導彈設施 稱防極端分子 敘利亞變天後的武器庫存問題引發關注。在巴沙爾治下,敘政府軍被指於2013年8月對大 馬士革東部反對派控制區的平民發射沙林毒氣火箭炮造成多達逾千人死亡,引發國際強烈 譴責。美國新聞網站Axios周日引述美國白宮國安會官員稱,拜登政府近日正與多個中東 國家合作,積極處理巴沙爾政權的武器庫存,防範落入「不當人物」手中。 Axios周日亦引述以色列官員報道,以軍過去48小時空襲敘利亞數十個軍事基地、軍火庫 和軍事設施,它們都涉及敘利亞化武和彈道導彈計劃。路透社亦引述兩名消息人士說,以 色列周日對大馬士革一處被指曾被伊朗用作研發導彈的安全設施和政府研究中心發動3次 空襲。 消息人士又說,以色列周日較早時轟炸敘西南部最少7個目標,包括空軍基地和彈藥庫。 以色列外長薩爾周一在記者會中證實,以軍空襲敘利亞的戰略武器,例如遺下的化武和遠 程導彈和火箭,以免它們落入極端分子之手。另外,以色列軍隊周日「接管」連接敘利亞 的非軍事緩衝區,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這是要確保沒有敵對部隊身處以色列邊境。 (紐約時報、Axios、路透社、法新社、新華社) 路透:土耳其獲敘反對派通報 首肯進攻 路透社周一(9日)引述中東地區外交官和敘利亞反政府組織成員報道,敘國反對派約半 年前得知土耳其與巴沙爾政府之間出現不和,認為是反擊好時機,於是向土耳其通報反擊 大計,提出希望土耳其在反對派部隊進攻時不要插手,並相信獲首肯後發動攻勢。分析指 出,土耳其的取態是反對派閃電取勝的關鍵之一。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敘反政府武裝組織今次發動攻擊,正值政府軍士兵疲憊兼士氣低落 ,坦克、飛機燃料也因貪腐問題而缺乏。加上適逢巴沙爾的主要盟友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 皆因與以色列的衝突大大變弱,自顧不暇,作為主力軍事支持者的俄羅斯又受俄烏戰事影 響而無心插手。反之,伊斯蘭武裝組織「沙姆解放組織」(HTS)為首的聯盟就比政府軍 或內戰期間任何反政府武裝組織強大而團結,結果自11月27日起的12天內接連攻陷全國最 大4座城市。 土耳其在這場反擊戰中擔當的角色惹外界關注。在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初,土耳其就 在背後支持反政府勢力。2020年,它唯恐加劇難民湧入,與俄協定緩和敘西北部的戰鬥, 於該區駐紮部隊並支持反政府武裝組織,包括以喬拉尼領導的HTS為主要成員的「敘利亞 國民軍」(SNA)。土耳其一直反對敘利亞反對派發動大規模進攻,因為這可能會造成大 量難民湧入土耳其。 巴沙爾拒政治解決 土國變强硬 不過,消息人士說,敘反政府組織今年較早時察覺到,在土耳其屢次就敘利亞反政府武裝 力量割據局面而向巴沙爾政府提出政治解決辦法,卻接連遭巴沙爾政府拒絕,土耳其對巴 沙爾政府的立場開始變得強硬。消息人士稱,反政府組織向土耳其提出了反攻計劃細節, 信息大概是:「另一條路既然多年來都行不通,不如試試我們的。你毋須做什麼,只要不 干預就行。」同時,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因為以色列而減少支持敘利亞政府,也是重要因 素。 土否認黑手 稱沒向HTS下令 土耳其外長菲丹周日表示,該國「知道有些事要發生」,但總統埃爾多安數月來都聯絡不 上巴沙爾。土耳其副外長伊爾馬茲否認土耳其是反擊戰的幕後黑手。另一土耳其匿名官員 向路透社表示,土耳其沒有向HTS下達指示或方向,土耳其也沒與HTS協調行動。 (路透社、紐約時報) 巴沙爾獲俄庇護 總統府被搶名車曝光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周日推翻政府後,總統巴沙爾(圖)逃離敘國,有俄羅斯傳媒同日引述 克里姆林宮消息人士報道,巴沙爾及家人已抵達莫斯科並獲庇護,又指敘國反對派同意保 證俄國軍事基地及外交機構安全。反對派武裝進佔首都大馬士革後闖入巴沙爾的總統府, 發現車庫有逾40輛名車,總統府亦成為民眾搶掠及拍照打卡的地點。 俄媒:俄撐政治解決敘危機 有外國官員及人權組織指巴沙爾離開敘利亞後,巴沙爾盟友俄國的外交部周日確認他已離 國,並辭職和下令和平移交權力。其後,俄羅斯國際文傳通訊社及國營傳媒引述政府消息 人士指,政府出於人道主義給予巴沙爾一家庇護,又表示俄國政府支持以政治方案解決敘 利亞危機,在聯合國主持下恢復和談。 反對派保俄機構在敘安全 消息人士又表示,俄方跟敘反對派達成協議,同意保證俄國在敘國的軍事基地及外交機構 安全。路透社指,確保俄國在拉塔基亞省(Latakia)的赫梅敏(Hmeimim)空軍基地,及 在港口城市塔爾圖斯(Tartous)的海軍設施安全的協議,會令俄國鬆一口氣。 塔爾圖斯海軍設施是俄國唯一的地中海維修和補給中心,而俄國已將敘利亞視作其軍事承 包商進出非洲的中轉站。有分析指如失去塔爾圖斯,將嚴重打擊俄羅斯在中東、地中海和 非洲投放力量。不過有俄國軍事博客指,俄軍在敘利亞軍基地周邊局勢極緊張,消息人士 亦沒透露安全保證協議會維持多久。 反對派武裝攻入首都大馬士革後亦闖入總統府,另有民眾入內搶掠及拍照。武裝成員在府 內的車庫發現數十輛名車,包括一輛紅色法拉利F50、一輛勞斯萊斯和一輛賓利等。另有 網傳影片顯示部分人到中央銀行,用袋裝着現金及其他貴重物離開。 (路透社、以色列時報、CNN、紐約郵報) 黑獄重光 暗室囚犯瘦骨嶙峋 敘利亞監獄之中最惡名昭彰、有「人類屠宰場」恐怖別稱的賽德納亞監獄(Saydnaya Prison)隨着巴沙爾倒台而曝光。人權報告指該獄有數以千計或萬計的囚犯被「人間蒸發 」,死於處決或酷刑、性虐等。多方擔心巴沙爾政權垮台後,由於監獄環境惡劣不通風, 又沒有人送遞飲食,在密室關押者可能死於飢渴或窒息等,惟苦於監獄結構複雜又重門深 鎖,阻礙營救。 賽德納亞監獄是位於大馬士革以北約30公里、山城賽德納亞市西面的軍事監獄,有一個5 層深的龐大地下建築群。《衛報》稱它宛若一座大迷宮,中心是一條從底層看似無盡頭的 螺旋樓梯,圍繞樓梯的是通往3棟翼樓的式樣一致金屬大門。狹窄的牢房不足幾米寬卻容 納了10多人,躺卧空間不足。 密不通風似迷宮 囚者包括婦孺 拯救囚犯人士周一(9日)穿梭其間,或是敲牆,或是向門鎖開槍;獲救者包括婦孺。部 分人因監倉不通風「幾乎窒息死亡」,或已瘦骨嶙峋。有不少人獲救時並不相信真的可以 自由離開。 敘利亞民防組織「白頭盔」志願工作者表示,他們有5組人在熟悉監獄佈局的人士帶領下 ,正在搜索該座監獄的密室或地牢,希望救出所有被秘密羈押的人,但周一暫沒發現地牢 囚犯。當局表示一時無法打開監倉門,呼籲知情者提供電子門密碼。 酷刑虐囚 文檔指曾關近14萬人 敘利亞阿薩德和巴沙爾父子執政逾50年間,以拘押異見者為鞏固政權手段。而自2011年爆 發內戰,被捕者更是數以十萬計。人權組織表示電擊等酷刑普遍,尤以賽德納亞監獄為甚 。其羈押人數不詳,文檔紀錄約13.6萬人。國際特赦組織估計同時間羈留者達兩萬。 「賽德納亞監獄」是巴沙爾政權暴政代名詞。領導反政府武裝組織的沙姆解放組織(HTS )周日攻入大馬士革後便宣布:「賽德納亞監獄暴政時代結束」。 (衛報、BBC) ─────────────────────────────────────── 後阿薩德時代:敘利亞國內外勢力誰與爭鋒 https://p.dw.com/p/4nw0z 作者:Monir Ghaedi 反叛武裝聯盟挺進,敘利亞內戰格局突變。目前有哪些敘利亞國內外勢力可能左右接下來 的局勢發展? (德國之聲中文網) 阿薩德下台,敘利亞內戰進入一個關鍵時刻。反對力量結成的聯盟打破了漫長的僵局。然 而,這樣一個聯盟仍是一個意識形態與長遠目標相互對立衝突的組合。 沙姆解放組織(HTS) 新近攻破大馬士革的帶頭力量是沙姆解放組織,這是一個由朱拉尼(Abu Mohammed al-Golani)領導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武裝,他本人真名是沙爾阿(Ahmad al-Sharaa)。 沙姆解放組織的歷史植根於敘利亞衝突中。2011年,該組織的前身努斯拉陣線成立,隸屬 於基地組織。後來領導伊斯蘭國(IS)的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也參與了其 成立。 努斯拉陣線的聖戰理念與其它反對力量發生衝突。2016年,朱拉尼切斷與基地組織關係, 將該組織更名為沙姆解放組織,後來與幾個較小的伊斯蘭極端主義組織合並。 沙姆解放組織的意識形態仍與基地組織有很大的一致性,但其焦點轉為在敘利亞國內建立 極端伊斯蘭統治,而不是伊斯蘭國(IS)建立全球哈里發的目標。 沙姆解放組織此後在西北部的伊德利卜省鞏固權力基礎,進行事實上的管轄。但該組織受 到侵犯人權的批評,削弱其合法性。 聯合國、美國、土耳其等將沙姆解放組織定為恐怖組織。然而,該組織新近發動的攻勢看 上去與安卡拉方面想要推翻阿薩德的長期目標相吻合,若沒有土耳其的協調支持,恐怕這 一攻勢也不會發生,儘管土耳其官方否認有直接參與。 敘利亞國民軍(SNA) 除沙姆解放組織之外,還有多個敘利亞武裝有各自的議程。 參加對阿勒頗攻勢的一支主要力量是敘利亞國民軍。這是一個2017年成立的聯盟,包括數 十個意識形態不同的派系。 與沙姆解放組織更為集中的組織形式不同,敘利亞國民軍內部各自為戰,時而發生衝突。 儘管存在內部紛爭,但敘利亞國民軍許多派系均與土耳其關係緊密。例如蘇丹蘇萊曼沙旅 、哈姆扎師、蘇丹穆拉德旅,這些名稱意在紀念奧斯曼人物,由此反映出土耳其的支持。 不過,敘利亞國民軍也並非所有派系都與土耳其利益完全吻合。一些派系一方面與安卡拉 合作,一方面尋求自身目標。如自由沙姆人伊斯蘭運動,其目標是「推翻阿薩德政權」和 「建立沙里亞法治下的伊斯蘭國家」。 過去一段時間,敘利亞國民軍力量在北部省份與庫爾德力量發生衝突,並奪取數個有戰略 地位的村鎮。此舉也符合土耳其在敘利亞的主要目標之一:阻止庫爾德武裝在土敘邊界壯 大。 敘利亞民主力量(SDF) 敘利亞民主力量主要由庫爾德武裝組成,也包括阿拉伯和其它族裔,在敘利亞內戰中逐漸 形成。 2015年成立的敘利亞民主力量由庫爾德人民保衛軍(YPG)領導,從美國獲得顯著支持, 特別是打擊「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大致被擊敗後,庫爾德領導的力量在東北部城鎮鞏固力量,擴大了在那裡建 立的自治區域。 然而,庫爾德武裝仍在與其長期的敵人土耳其抗衡。安卡拉將前者視為庫爾德分離主義叛 亂和庫爾德工人黨(PKK)的延申。 土耳其 與該地區其它國家一樣,土耳其通過支持像沙姆解放組織、敘利亞國民軍這樣的武裝在敘 利亞施加影響力。自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土耳其軍隊多次發起跨境軍事行動,主要是針 對敘利亞庫爾德武裝。 土耳其最近的行動是在2019年10月。安卡拉的目標是將庫爾德武裝從其邊界逼退至少30公 裡,在敘利亞部分地區建立所謂「安全區」,計劃安置難民。 此後,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邊界控制了一片區域,從而有能力開始協調反阿薩德力量。 俄羅斯 俄羅斯是阿薩德最可靠的盟友,在整個內戰期間為其提供軍事和運輸支持。莫斯科的空襲 和部隊幫助阿薩德維持權力多年,但隨著烏克蘭戰爭,其資源和干預能力消退。 伊朗 伊朗將敘利亞視為其「抵抗軸心」--在中東抵抗美國影響力和以色列的武裝聯盟的關鍵一 環。伊朗通過部署該國武裝以及真主黨民兵支持阿薩德,大馬士革則允許武器從伊朗和伊 拉克流入黎巴嫩。 不過,新近報告顯示,伊朗正在撤回其人員,顯示隨著阿薩德下台,該國所扮演的角色也 面臨挑戰。 美國 2010年代起義初期,美國對敘利亞反對力量予以支持,其後焦點轉向打擊「伊斯蘭國」。 如今,約900名美軍仍駐紮在敘利亞,主要是在庫爾德控制區以及東北部石油豐富的地區 ,以及敘利亞、伊拉克和約旦邊界地區的一個軍事哨所。 以色列 過去十年,以色列定期空襲在敘利亞的伊朗和真主黨目標,旨在擾亂對真主黨的武器運輸 ,清除對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附近的威脅。 近期,隨著武裝組織控制周邊地區,以色列軍隊進入戈蘭高地附近的邊界城鎮庫奈特拉。 以色列軍方宣布在戈蘭高地沿敘利亞邊界設立新的軍事區。 ─────────────────────────────────────── 中東局勢洗牌!敘利亞阿塞德垮台 重創伊朗「抵抗軸心」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88866 自由時報 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 在敘利亞掌權逾50年的阿塞德家族政權,在歷經逾13年造成數超過50萬人死傷的內戰後, 在反抗軍8日攻入首都大馬士革後宣告垮台。外媒引述專家學者分析,阿塞德政府崩盤不 但象徵中東局勢的新發展,也是對以伊朗為首的「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ence)一 次重大打擊。 「美聯社」報導,伊朗打造數十年的反美國、以色列同盟陣線「抵抗軸心」,自2023年10 月7日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後,因以國對加薩走廊和後續對黎巴嫩政 治與軍事組織「真主黨」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承受劇烈損害,就連伊朗本土也在此期間首度 遭以國空襲。 與黎巴嫩接壤的敘利亞在地理位置上舉足輕重,使伊朗能夠輸送武器給做為抵抗軸心主要 戰力的真主黨,讓德黑蘭藉由武裝黎巴嫩南部,直接對以色列發揮影響力。伊朗最高領袖 哈米尼的外交政策顧問維拉雅蒂(Ali Akbar Velayati)曾形容敘利亞是「區域抵抗鏈上 的黃金之環」,「缺少敘利亞政府,這條抵抗鏈將會破裂,對抗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反抗 力量將被削弱」。 做為阿塞德政權2大盟友,俄羅斯因侵略烏克蘭而分身乏術,伊朗則因國際制裁等問題自 顧不暇,難以及時對阿塞德伸出援手。2國在敘利亞投入的資源,也可能隨著阿塞德倒台 而一去不返。從未捨棄船艦的莫斯科,在敘利亞地中海沿岸塔爾圖斯(Tartus)的海軍基 地,以及赫梅敏(Khmeimim)的空軍基地皆前景不明,影響俄國對中東和非洲投射軍事力 量;德黑蘭不僅失去唯一一條與真主黨直接聯繫的通道,該國駐大馬士革使館也被洗劫一 空。 支持反抗勢力之一「敘利亞國民軍」的土耳其,被視為是阿塞德垮台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預料安卡拉將對敘利亞和整個黎凡特(東地中海地區)發揮更顯著的影響力。至於以削弱 區域內親伊朗勢力為重大目標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指稱阿塞德的陷落是「載入史冊的 一天」,強調這是「我軍對真主黨和伊朗行動的直接結果」。 儘管西方國家普遍樂見阿塞德殞落,但反抗軍主要力量「沙姆解放組織」(HTS)自2017 年遭美國認定為恐怖組織,也讓拜登政府權衡與反抗團體互動時應採取的立場。美國總統 拜登8日表示,反抗團體近日釋放的訊息尚屬正面,但「在他們承擔更大責任之際,我們 評估的不僅是他們的說詞,還有他們的行為」。反抗團體在接收到美國訊息後,透過土耳 其向華府保證,無意讓伊斯蘭國(IS)涉入反抗團體行動。 ─────────────────────────────────────── 敘利亞反抗軍領袖會晤總理 商議政權移交事宜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12100007.aspx 中央社 綜合大馬士革外電 敘利亞反抗軍昨天推翻總統阿塞德政權後,反抗軍「沙姆解放組織」今天指出,領袖喬拉 尼會見了即將卸任的敘國總理賈拉里,兩人商討「政權移交」事宜。 沙姆解放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透過社群平台Telegram發布聲明表示,喬拉尼( Abu Mohammed al-Jolani)會晤賈拉里(Mohammed al-Jalali),雙方「協調政權移交, 保證為敘利亞人民提供服務」。 一段影片顯示,「救世政府」」(Salvation Government)的領導人巴席爾(Mohammed Bashir)也參與了這場會議。 沙姆解放組織從2019年以來一直掌控敘國西北部伊德利布省(Idlib)廣大地區,並在當 地成立「救世政府」。 直到今年11月27日,沙姆解放組織聯合其他反抗軍團體一同發動攻勢,奪取政府軍掌控的 國內大片領土,並於昨天奪下首都大馬士革。 巴席爾一直被認為是阿塞德(Bashar al-Assad)垮台後的過渡政府中,最有可能出任總 理的人選。(譯者:陳彥鈞) ─────────────────────────────────────── 阿薩德倒台:歐洲各國紛紛暫停敘利亞難民庇護申請 https://is.gd/urbHCP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剛剛被推翻,關於接納敘利亞難民的討論周一開始在歐洲再次 升溫。德國等歐洲多國立即宣布暫停受理敘利亞避難者的庇護申請。英國宣布暫停敘利亞 難民庇護申請;奧地利周一宣布,“遣返和驅逐敘利亞難民計畫”。 作者:安娜(法廣) 法新社報道,暫停受理敘利亞難民申請的決定是在近期歐洲極右翼政黨勢力迅速崛起的背 景下作出的,各國政府迅速行動,僅在48小時內就紛紛出台相應政策。法國政府也正在研 究是否採取類似舉措。 作為歐盟內接收敘利亞難民最多的國家,德國目前約有近100萬敘利亞人生活在境內。德 國內政部長南希·費瑟表示,暫停敘利亞難民申請決定是根據“敘利亞局勢的不確定性” ,特別是大馬士革目前的動蕩局勢作出的。 費瑟稱,許多自2015至2016年難民危機以來在德國尋求避難的敘利亞人“終於重新燃起了 回歸故土、重建家園的希望”。儘管如此,她也強調,目前“敘利亞的具體回歸條件尚不 可預測”,因為當地局勢仍然“非常混亂”“動蕩不安”。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垮台後,德國政界開始討論是否推動敘利亞難民遣返回國 。德國目前接收了近百萬敘利亞難民,其中部分人在街頭慶祝阿薩德下台。然而,由於敘 利亞政局不穩,德國各方意見不一。 部分政界人士提議提供遣返激勵,例如包機服務和經濟補助,並呼籲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難 民返回與敘利亞重建問題。也有人建議暫緩評估,等敘利亞局勢穩定後再作決定,以確保 安全。 與此同時,德國綠黨和社民黨等呼籲謹慎處理,認為在敘利亞局勢未完全明朗前,難民遣 返仍存很大不確定性,尤其涉及在德國定居的家庭和兒童的權益。 奧地利內政部長卡納爾周一(12月09日)宣布,“遣返和驅逐敘利亞難民計畫”。卡納爾 表示,“敘利亞的政治局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奧地利政府有關決定將影響到奧地利約10萬敘利亞難民中正在處理的7300份庇護申請案件 ,同時已經獲得庇護的個案也將重新審核。此外,家庭團聚程序也將暫時中止。 歐洲各國的這些舉措反映了敘利亞局勢變化對國際難民政策帶來的深遠影響,同時也揭示 了各國在平衡國內政治壓力與國際人道責任之間的艱難抉擇。 英國暫停敘利亞難民庇護申請以評估新局勢 英國內政部周一宣布,由於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已“暫時擱置”對敘利亞避 難申請的審查,以便評估當前局勢。英國內政部在聲明中表示:“內政部已暫停對敘利亞 人庇護申請的決定,以評估當前形勢。” 根據英國議會下院公布的數據,從2011年到2021年,近31,000名敘利亞人獲得了英國庇護 。2023年,有超過3,000名敘利亞人申請在英國避難,較前一年減少了22%,內政部稱這一 趨勢反映了申請人數的下降。 這一政策變化反映了敘利亞局勢劇變對歐洲各國難民政策的深遠影響,同時也引發了對未 來敘利亞難民待遇的廣泛關注。 -- 我們的一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意外,有的意外,只會讓你變得頹廢,一蹶不振;有的意外 則會讓你找到另一個自己,重獲新生。……你要知道你是誰,你的拋棄和擁有,都是你自 己的選擇,患得患失只會讓你身陷囹圄。                     ——孫衍《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74.216.72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733784868.A.80E.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