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Coffee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最近剛加入塞風行列二個月。
之前跟網友交易了一組TCA-5的塞風來煮,
因為喝的人,最後只剩下我自己一個人,
所以我之後又另購入了一組TCA-3。
因此分享一下這幾天煮咖啡的經驗和這兩組的差異,
順便和各位高手討教我對塞風的理解。
1.味道
使用同一批咖啡豆(曼特寧)
TCA-5(後文簡稱5)&TCA-3(後文簡稱3),
喝起來很明顯的不同。
5,比較多果香,酸度我覺得中等(這比較主觀)。
3,比較苦,酸味我也覺中等。但果香不見了。
我的想法是,可能是容量大小不同,
3在操作上因為水量少,加熱快,水溫也高5很多??
2.咖啡渣
在3和5的使用差異上,最後咖啡被吸入下壼時,
留在上壺的渣,5比較乾;而3比較濕。
我懷疑兩點:
1)是不是我在操作3時沒有把上下壺壓緊?
所以在吸進下壼時沒有5那樣完全?
2)是不是5和3的下壼容量不同,
因此產生的吸力不同?
*不知道這一點會不會也連帶的影響咖啡的味道?
3.自然下水
我不太喜歡用濕毛布去強制下水。
都是放著自然讓咖啡液流下去的。
我發現當5把火源移開後,下水的時間大概差3~5秒左右。
而3在把水源移開後,秒差大概15秒以上。
這個問題追逤到第1點(溫度),會不會是3的溫度比較高,
比較不容易下水呢??
在綜合上述3點後,今天在操作3時做了一些改變。
1.下咖啡粉時等上壼水的氣泡穩定後再下粉。
因為我覺得苦味應該是水溫高時帶出來的。
若是等氣泡穩定後再下粉,大概排除前段剛吸上水的高溫。
2.上下壼接合時用點力,栓緊一點。
主要是改善下壼的吸力。
3.悶蒸的秒數,從原本的50秒變成40秒。
也是因為溫度的關係,總覺得3的水比較少,水溫會高。
減少悶蒸的秒數的話,可以減少帶出的苦味。
4.使用濕布強制下水。
主要也是爭取秒差。也是如第3點,
可以減少咖啡粉和水交互作用的時間。
最後的口感,己經有慢慢接近原本用5煮時的口感了。
大概是這樣子了。
若是有理解錯誤的話請不吝指教。
謝謝
--
3跟5的架子差異應該是在高度。若是3要上5的話,可能要考慮原本火源的高度了。
的確耶~不過我也還沒有秤子~都只是用勺子量的...之前量一滿匙大概就13克~要多要少
時在最後一匙再抓個大概這樣。秤子之後再慢慢入手囉~^_^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6.49.231※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463561155.A.371.html
推 pythonmo: 請問是一樣都煮三杯份量嗎?05/18 19:43
→ dinosaur0702: tca-5煮三杯量;tca-3煮二杯量05/18 20:33
推 xform: 請問3與5能共用架子嗎?最近想升5,但若不用換的先不換05/18 21:59
推 armou: 應該是上壺水溫差異造成的,下壺同樣水溫,但水越多上壺溫度05/18 23:16
→ armou: 越高05/18 23:17
→ armou: 抱歉看錯了,我說得好像跟你的相反05/18 23:26
推 jyenhuang: 我現在放棄不同大小混用 只專心用tca-3煮 因為用tca-205/18 23:36
→ jyenhuang: tca-3和tca-5煮起來感覺完全不同 需要分開適應05/18 23:36
推 craighet: 推塞風玩家 我用MCA3 覺得粉量最好煮大概05/19 13:17
→ craighet: 是15克豆子 過多或過少都不好操控05/19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