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Matt Perger: The EK43 Part Three

看板 Coffee
作者 gnimai (無所謂先生)
時間 2014-05-21 08:29:37
留言 3則留言 (2推 0噓 1→)

這幾天出了趟遠門,導致進度中斷,非常不好意思。首先要恭喜台灣選手劉邦禹,在 World Cup Taster Cup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不僅是台灣首位WCE冠軍,也是亞洲各國第一 個WCTC冠軍。其次則要恭喜本系列文章作者Matt Perger,贏得Coffe in Good Spirits冠 軍,抱回他的第二座WCE世界冠軍。可惜的是,他在澳洲咖啡師大賽居次,無緣問鼎WBC。 然而,EK43已經深植精品咖啡界,我們可以期待在今年的WBC中,看到更多選手用不同的 方式以EK43詮釋他們的咖啡。以下是本系列Part Three。 ------------------------------------------------------------------------------ 非常榮幸能夠得到Matt Perger先生首肯,翻譯EK43系列文章。Matt Perger服務於澳洲墨 爾本的St Ali Family,是2012年WBrC冠軍、2013年WBC亞軍、2014年CIGS冠軍。他的 EK43 routine在全球精品咖啡界掀起廣泛的討論。終於,他在2014年初發表同名網站 mattperger,無私分享對EK43的深入研究,非常值得所有咖啡人一讀。 本系列譯文經原作者許可,引用請附出處。 http://everydaylifepractice.com/2014/04/28/matt-perger-the-ek43-part-three/ 原文連結: http://mattperger.com/The-EK43-Part-Three ------------------------------------------------------------------------------ 在第三部份,我將就下圖解釋EK43的優異性(本實驗使用coffee burr) -1- 如前所述,中位數及眾數值最低的磨豆機是coffee burr的EK43。本實驗中EK43也不負眾 望地達成最高的萃取率。 -2- EK43同時也是製造最多細粉的磨豆機(峰值小於80um)。然而仔細想想,EK43的刻度遠細 於其他磨豆機,竟然只多這麼點細粉。追根究柢,也就是說即便EK43切割咖啡豆的次數遠 高於其他磨豆機,依然不會大幅增加細粉的數量。所以EK43才能夠使咖啡的萃取率更高, 卻能夠免於令人難以忍受的干、苦。 -3- 如果從「均勻萃取」的角度來思考,粒徑分布圖中最低的平均數與眾數值,也反映在EK43 的風味表現上。萃取率只是一種平均值,實際上每顆咖啡粉萃取的狀況都略有不同,我們 只是把不同萃取狀況的咖啡全部混在一起測量。可能有半數的咖啡粉過度萃取、其餘的則 遠遠萃取不足,萃取率的數值卻剛好介於在兩者之間。這不是科學化的瑕疵,應該說咖啡 就是如此。如果磨豆機的粒徑分布極寬,萃取的狀況也會極不均勻,但萃取率的數值仍然 只有一個。反之,粒徑分布越集中,便能夠在「變難喝」之前,達到越高的萃取率。 如果有很多粒徑較粗的顆粒,就會造成萃取的困難,要從這些粗粉萃出太多物質並不容易 。主要的癥結在於,最細的咖啡粉已經過度萃取,次細的咖啡粉卻還萃取不足,結果就是 同時酸/生、苦/干。 上圖可以解釋沖煮咖啡時,不同粒徑的顆粒對同一杯咖啡風味的影響。如圖所示,較粗的 顆粒萃取得較少,較細的顆粒則萃取得較多。所有的萃取狀況都對咖啡的風味產生一定的 影響,但我們卻只能得到混合過後的TDS讀數。 Theoretical Extraction Yield(理想萃取率),是假定一般狀況下,不同粒徑「分級」 的咖啡粉萃出物質的比例。下面兩列則表示EK43及Robur不同「等級」粒徑(0-90um, 90-200um, 400-800um, 800-2000um)的萃出物質佔總量的百分比,也可以稱之為「樣本 組成百分比」。 如果稍微計算以上的數據,會發現加總後EK43的萃取率為23.3%,Robur的萃取率是20%( 與本實驗的實際萃取狀況相同),證明理想萃取率的假說與現實相去不遠! -4- 如果粒徑分布曲線非常窄,就能夠達到更高的萃取率。最粗的顆粒(相對來說仍然算細) 使平均萃取率提高,而非依賴過度萃取最細的顆粒達到該萃取率。正因為絕大多數的粒徑 發生在接近於適合理想萃取率的刻度,咖啡的風味才得以更加清楚、集中。 -5- 較之其他磨豆機,EK43整體的粒徑非常細,幾乎就要細過頭了。這也是EK43為什麼能萃出 更多物質的另一個(看似有悖常理的)原因:因為細粉與其餘顆粒的粒徑相近。與其和細 粉奮戰,努力從中等粗細的咖啡粉裡萃取足夠的物質,不如利用細粉,適當地萃取出好喝 的咖啡。為了更詳細的說明,我會稍微誇大一點,並且導入「萃取譜」的概念:咖啡的萃 取率,是由一範圍的萃取率所混合、平均得來的。 假設你有一組能夠確實把不同粗細的咖啡粉分離的篩網,分別是50um, 250um 和600um( 細粉、EK43和Robur的眾數值)。然後用相同的沖煮手法萃取這三個樣本,假設50um會萃 取出26%,250um萃取出21%,600um則會萃取出16%。這些樣本的「萃取譜」都非常窄,喝 到的集中風味就是該萃取率水準,未經混合的結果。 現在,讓我們透過混合這些樣本,來重建、模擬本實驗中磨豆機的狀況。混合1份50um、9 份250um的萃取液,模擬EK43。混合1份50um,9份600um,模擬Robur。[這是非常簡化、 不精確的例子,但能夠證明我的觀點,請海涵。 EK43樣本的萃取率應該是22%。 Robur樣本的萃取率則應該是18%。 EK43的萃取譜分布是5%(21-26%),Robur則為11%(16-26%)。EK43樣本的風味會非常集 中,而Robur的樣本則相對模糊。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提高Robur的萃取率,你可以從600um的咖啡粉萃出更多物質,然而同 時,50um咖啡粉的萃取率也會上升,轉而變成刺激的苦、干。EK43的萃取率本來就高了4% ,所以可以喝到更多的甜度與透明度,而沒有50um咖啡粉過度萃取的干擾。 比起其他磨豆機,EK43的細粉其實不成問題。對沖煮來說,反而是有正面幫助的。 在St Ali,大部份的咖啡都是用EK43研磨。我們的barista拒絕再用其他的磨豆機,也不 再像以前一樣喜歡別間咖啡店的咖啡。這也已經徹底改變我們的烘焙方式(往更好的方向 ),並且完全免除之前因為誤判烘焙/生豆的瑕疵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對於EK43,我不能 再推薦更多。 本系列的四和五(尚未發表),將會詳細揭露我們在現場如何使用EK43,以及如何才能夠 將EK43發揮得淋漓盡致。 -- 慣習:Everyday Life Practice http://everydaylifepractice.com/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LifePractice -- 修改:網址誤植。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2.45.250.1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400632180.A.5ED.html

efh9595:這篇很重要,也說明了平錐的差異 05/21 17:16

majolicass:感謝翻譯 05/21 21:50

Qedosh:push 05/23 21:07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