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轉錄] 《戲戲品味王小棣:導演、家庭、情感》

看板 lesbian
作者 pbear6150 (沐小川)
時間 2015-05-28 16:19:15
留言 11則留言 (11推 0噓 0→)

作者: pbear6150 (沐小川) 看板: the_L_word 標題: [轉錄] 《戲戲品味王小棣:導演、家庭、情感》 時間: Thu May 28 16:18:42 2015 令人感動的一場分享,一補當天沒能出席的遺憾。 對不少六、七年級生來說,就是看王小棣老師的電視劇長大的 年紀稍長,也更懂得她在作品中想要傳達的台灣社會與土地的心情 並且她也挖掘、培養了不少台灣新生代的年輕演員 當然,她十分陽剛的打扮,也讓自己好奇,有一天她是否會正面碰觸同志議題? 沒想到真等到這一天。 《戲戲品味王小棣:導演、家庭、情感》側記 文字記錄:家新(同志諮詢熱線老年同志小組義工) 原文網址 http://hotline.org.tw/blog/634(內有照片) 104年5月24日,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老年同志小組舉辦《光陰的故事座 談會》,由呂欣潔(主持人/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瞿欣 怡(引言人/作家、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喀飛(引言人/同志諮詢 熱線協會理事)、鄭智偉(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邀請王小 棣導演,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 雨不停下著的週日下午,仍然來了將近九十位聽眾,大家想知道一向 關心社會,不斷藉著戲劇作品為弱勢議題發聲的小棣老師,將如何談 自己。小棣老師談話質樸幽默,說起故事來尤其生動,但大家在輕鬆 聽分享的同時,卻能感受到,她話語裡的重量。她用自己的生命,提 醒與勉勵台下的同志/非同志朋友,要勇敢為自己努力。 白目與困惑 交織熱血少年歲月 家中有三兄一弟的小棣老師,其實很早就自然展現自己中性的性別樣 貌。因為個性活潑,她戲稱自己小時候根本是「白目」狀態。小學擔 任糾察隊,竟專程翹課出來「巡視校園」,看見小朋友就說:「怎麼 不在教室,在幹什麼?」後來老師為了管理,每節下課都要她到辦公 室報到;她也曾調皮的站在家門口路燈下,想像正在進行演講比賽, 只要有人經過,就對著路人朗誦:「各位老師好…」 其實不知道是先天還是後天,但受到軍人家庭、居住環境影響,小棣 老師從小就生活在一個陽剛的世界,自然希望有溫柔阿姨出現在自己 的生活裡。她憶起國小時期,晚上自己跑去找學校的女老師,老師當 然嚇了一跳,卻也沒趕她走,搬了張小板凳說:「那妳就坐這邊,老 師要改作業了。」「好。」女老師在書桌前改作業,偶爾回頭跟她聊 聊天。回想起來,那晚回家路上一直很開心,覺得老師有跟自己聊天 ,感覺甜蜜。 不一樣的性別認同 心中情感暗湧 初中時期住校,青春期的小棣老師好玩又好動,可以一整個假日從早 到晚打籃球,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當時住校做了太多白目的事,後 來被下令不准住校,而和學校教官一家住在一起。可是生命進入青春 期,外型中性的小棣老師,生活中開始被投射的眼光與對自己的疑問 ,也在心中長出了少年的憂鬱,終於感到孤獨。 青春期的小棣老師,平時在學校本來就不喜歡穿裙子,可是面對親友 聚會場合,還是要得換上裙子,家人所給的壓力,也讓小棣老師有著 滿滿的情緒,她說:「我就回自己的『獸籠』裡面,轉來轉去,又氣 又哭,可是也沒有辦法。」 家人曾試圖託付友人帶著自己去看心理醫師,結束之後,小棣老師反 而覺得這位醫師比自己還困惑。想想,幾十年前的社會,當時和你我 一樣的同志朋友,究竟面臨什麼樣的生活處境? 「那時候的『同志』,都是要反攻大陸的,並不是要來熱線的。沒有 同志朋友,也沒有奧援,都是要自己去經歷。」小棣老師說。 高中時期,小棣老師到西門町新生戲院(原址於火災後多次重建,目 前為錢櫃KTV),看一部美國電影,電影結束後,她走到中山堂旁巷子 裡,點了一杯飲料,想著電影情節,想著自己,眼淚就要掉下來。她 說:「喔,原來世界上也有別人是這樣子,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是怪咖 。」 小棣老師好生動地談自己的青春,彷彿經歷的每一個片段,在小棣老 師腦海中都會深刻的存放在腦海中,成為未來人生的養分,好面對生 活種種試煉。 欣潔問小棣老師,在威權時代下長大,小棣老師怎麼看自己如此身體 力行去衝撞體制?小棣老師覺得自己其實沒有太注意當時的體制與社 會氛圍,但比較明顯的是,當時就讀淡江中學的她,才從學校的詩歌 中,發現唱歌是可以有感情的,完全不像以前生活環境裡的軍歌。好 年輕的小棣老師覺得這樣很美好,雖然青春期的情感,往往讓自己無 法負荷,但是可以就想著喜歡的女生,很快地將富有感情的詩歌,改 成可愛的小情歌。 「性別認同只是所有奇怪元素之一而已,倒不見得會是一個問題,沒 有太特別覺得性別會比在學校發生的白目事情來得嚴重。」小棣老師 說。也由於小棣老師愛好交友,容易與人相處,她的閩南語也講得好 。她的伴侶黃黎明老師生前就笑稱,小棣老師的閩南語就像街上小流 氓一樣。 欣潔覺得,小棣老師的形象在電視上確實是特別的,尤其跳脫傳統性 別形象。對小時候的欣潔而言,有一個跟其他女生不一樣的人出現在 電視專訪裡,印象太深刻,對小時候的欣潔產生很大的影響。 小棣老師從來沒有與家人談過自己的性向,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困 惑,也沒有討論。直到多年後在美國,與大哥在說話,大哥才終於第 一次問她:「妳到底是怎麼回事衣服穿成這樣,不好好穿衣服。」小 棣老師說:「我沒有不好好穿衣服,我就是習慣穿這樣。」大哥回答 :「好啊,那就算妳喜歡穿褲子,妳也穿整齊一點啊,我也是個男的 ,我沒穿的跟你一樣啊。」這幾乎是第一次,身邊至親主動與小棣老 師聊到性別,並且接受了小棣老師。 伴侶的醫病經驗 呼籲尊重多元成家 多年前黎明老師因為疾病需要手術,在手術房外緊張的小棣老師與醫 師討論著,醫師冷不防一句:「你是誰?」曾讓小棣老師不知該如何 回答。現實生活中,同志伴侶可能遇見許多莫可奈何的狀況,是我們 需要關心的,「如果大家最後遇到生病、簽字、開刀等很實際的狀況 ,你會發現你很難選擇,像法律、醫療、財產…這些多元成家都會有 影響」,小棣老師想談談多元成家。去年,她正經歷伴侶黎明老師過 世的失落歷程,看見護家盟與多元成家的許多辯論,很嚴肅的覺得: 「這些其實並不是要妨害你們(指:反對多元成家的言論)的家庭,也 沒有要妨害這個社會,這些都是完全與你們無關的事情,是別人的家 庭、別人的生命選擇,別人要面對的難題,社會應該是要提供讓每個 人在面對人生的承諾時,可以有自己的處理方式。」她也有朋友曾經 處在這樣的狀態,但伴侶間共有的財產卻不被親人承認,只因為沒有 法律的認可。此刻小棣老師由衷地說:「連革命、連性向一起,大家 要做同志!」 同志在醫療過程曾遭受的不理解與歧視對待,欣潔提到有許多同志伴 侶,在醫療場域,大家總是對著陪伴的一方詢問:「你是誰?」,甚 至男同志被送進急診時,醫師知道其性傾向,竟馬上要這位朋友去驗 愛滋,這些都顯示醫療場域對於同志的疾病標籤化與不友善。欣潔有 感而發,其實疾病對年輕朋友們並不遠,應該要深思,有一天如果當 自己或伴侶有了病痛,我們的社會對同志是否仍然友善? 引言人小貓分享伴侶的醫療經驗,她和女友在一起同居十五年,之前 因為伴侶檢驗出罹患癌症,雖然疾病已無大礙,但憶起醫療過程,小 貓仍然憤慨。醫師詢問雙方過後,明知女友與小貓同住,可是報告上 卻是寫「獨居」,顯見即便像這樣長期的同志伴侶關係,仍然有許多 人是不願意接受的。 同志運動二十年 我們進步了什麼 小貓回憶二十年前在台大做同志/性別運動的景象:「我們大學時代 就已經在《女朋友》(台灣第一本女同志雜誌)、我們之間(台灣第一 個女同志團體,創立於1990年)做同志運動,二十年前是非常保守的 年代,辦活動根本不敢拍照,那時Lambda才剛創社也還沒有遊行,我 們以為二十年後社會已經改變。」小貓和女友為了療養身體,住在大 安森林公園旁,經常去公園運動,竟也遇上護家盟來發傳單。小貓直 接表明自己是女同志,但對方仍繼續發傳單給自己,有感於這些年在 自己和女友之間所經歷的事件,小貓說:「那些人根本不認識我,不 知道我們在過怎麼的人生,但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力站在大街上發傳單 ,跟我說我是錯的。後來就覺得,我們運動離成功還有一段路,生病 我們居然要問律師?應該是要問醫師怎麼會先問律師?然後為什麼那 個人可以在街上發傳單給我?為什麼我們要做這麼多的事情?」 一位民眾問到,到底什麼是同志運動的成功,是法律上的認可,還是 社會風氣的接受?小貓認為這些都是不同的進程。現在多元成家法案 還擋在立法院,我們其實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路,重要的是先讓法令通 過,接著大家從社會風氣面開始去談對每個人的尊重跟理解,將是下 階段更困難的事情。欣潔也說法律上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期待有一天 能夠讓同志議題完全融合於社會,大家尊重彼此的不同。與其談成功 ,不如身體力行去為社群努力,喀飛談到:「運動應該是一個生活的 態度,這件事情應該是要不斷地反省跟檢討,而且要從自己開始。」 如果運動是一種反省,則必須將自己置放在運動裡,不應該只是去重 複做前人做過的事情,或者只為了吸引媒體與社會大眾的目光。 激動中找回堅毅 陪摯愛最後一程 去年,與小棣老師常伴左右的黎明老師,因為癌症辭世,二人在一起 二十八年,在最後的告別,小棣老師說,這是非常難受的,可那樣的 難受不僅僅是面對失去,而更包括她意識到告別式的各種禮俗狀況, 將如何能讓自己好好的送伴侶走最後一程,陪伴在她身旁?「在一起 二十八年,一起工作,工作的夥伴、電視台的長官、同仁,都知道我 們的狀態。」小棣老師說。 實在傷腦筋,想不到辦法,小棣老師一如往常,習慣就問黎明老師。 就在告別式前,終於想到可以怎麼做。當天在告別式現場,黎明老師 的男女方親屬分站在前台兩側,小棣老師挑了一個在男方家屬座位第 一排的第一個位置。儀式開始了,親屬友人前來致意,只要是兩人認 識的,小棣老師就會與家屬一起站起來,深深鞠躬,自然地,大家也 會特別過來與小棣老師致意、擁抱。 事後回想,她認為雖然當時情緒激動,可是起碼沒有那麼難受。小棣 老師更建議伴侶之間,不要避諱,早早開始討論這些事情,為未來做 準備。她說:「那個時候為什麼覺得困擾,是你清楚感覺到,這不是 我一個人的事情。一起這麼多年,最後的那個位置,是什麼?」欣潔 也說,這其實很重要,無論是對已經過往的人或是生者,因為這是最 後一件能夠為對方做的事。 身為同志,我們對伴侶和親人的愛同樣深切,但也是因為身為同志, 在面對疾病、死亡、告別等人生重大時刻,我們卻總是費盡心力去想 ,我們的位置在哪裡? 欣潔真切地分享幾年前妹妹的後事,她的伴侶也和妹妹很要好,卻因 為沒有名份得以一起送妹妹離開家門,只能守在樓下等著妹妹,受到 禮儀公司不解的眼光,連告別式也無法出席,無法陪伴著一起走這最 後的路程。 喀飛分享自己多年前參與拉子好友伴侶的喪禮,當時協助喪禮的朋友 ,由於和伴侶的媽媽已有深刻感情,遂成為媽媽的乾女兒,以此名義 ,協助辦理整場儀式,這位好友得以捧著女友的骨灰罈,寫的悼念文 也在喪禮上公開。經歷這樣一場特別的儀式,喀飛覺得這一切沒有一 個標準流程或答案,當然也不會有來自異性戀的建議,當大家經歷過 這些非傳統的告別式經驗,可以試著分享,因為只有社群去交流更多 經驗,大家才可以參考,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牽掛伴侶至親 彼此家人情感綿長 真情酷兒廣播節目主持人Vincent分享,自己也曾因為昏迷送急診室 ,人都在醫院裡了,但伴侶卻無法為自己簽名。他也問小棣老師,想 了解辦完喪事後,與黎明老師的父母或家人的相處情況。小棣老師回 應,在伴侶生病的早些日子,和家屬間比較有張力的,往往來自於對 醫療的判斷,選擇哪家醫院,對醫師的看法。不過漸漸地,大家從小 棣老師與伴侶間互動裡建立了信任,那樣的張力就消失了。 黎明老師過世後,小棣老師才開始想起實質上的財產等問題,不過雖 然家屬對兩人的關係沒有討論,但因著對彼此的信任,也都像彼此的 家人了,所以後來是很平和的處理。她特別提到,哥哥們在事情發生 後,給了自己鼓勵和安慰。小棣老師提醒大家,不光是性別議題,早 些年在許多家庭中,不同省籍也造成很大的衝突,這些狀況,也許家 人還是存有排斥,也許不能接受,但是家人總在那裡,就算敵對,但 愛還是在那裡,她勉勵在座同志朋友,在可以的範圍,盡量去爭取家 人的信任與理解。 誠然,試著了解伴侶的家人,需要很多的耐心跟毅力。小貓說:「在 黃老師離開後,其實每一次朋友間的聚會,小棣老師還是會接黃媽媽 一起前來,小棣老師做了那麼多,中間很辛苦,但還是嘗試讓兩家人 變成一家人,即便伴侶已經不在了,這很讓人感動。」小棣老師最放 心不下的是黃媽媽,這也是黎明老師所掛心的。 熱線義工綺綺分享自己已經試著寫了遺囑,會希望家人可以把自己的 伴侶同樣當成家人般照顧,可是對於父母的感受而言,會是比較難的 ,詢問小棣老師,以什麼方式去拉近與黎明老師家人的關係?小棣老 師說:「整個的努力,是自然形成,要謝謝雙方的家人。」她並表示 ,家人間彼此都很熟悉,黎明老師也會陪著小棣老師的家人去聚會吃 飯。到後來都是哥哥們在與黎明老師說話,自己反而比較沒有和哥哥 們彼此溝通、直接接觸的機會。她認為,讓兩方家人彼此有自己相處 的時間,也是一種拉近的方式,「完全不能討論,但是默默接受,這 其實是上一代家長能做的好大的努力了。」小棣老師說。 大學結交同志朋友 發現多元性別生命價值 熱線政策推廣部主任小杜詢問小棣老師,以前年輕的時候,生活周遭 有沒有女同志的交友據點?小棣老師回應,大學的時候,在林森北路 的巷子裡,因為有朋友,所以會去光顧一些店家,但是基本上,以前 是沒有場所的。 此時欣潔請小棣老師分享在美國念書的日子,小棣老師說,那時才真 正碰到第一個男同志,當時也在劇場認識了大量的同志朋友,開啟了 自己性別多元的視野,她說:「那時去gay bar簡直要停止呼吸,還 被捏屁股。」,晚上男同志朋友各自找人回家,小棣老師心中冒出好 多擔心:「天哪,半夜找不認識的人回家,萬一被偷東西怎麼辦?所 以我就在客廳幫忙照顧整夜沒睡覺。」 戲劇系的Miss Mark,是小棣老師在美國讀戲劇時的室友。一次Miss Mark回到家,細心穿上從劇場借來的女生服裝,跑來敲小棣老師的門 ,「Can I come in? (我可以進來嗎?)」小棣老師便迎接Miss Mark 進房聊天,聊完之後,Miss Mark回自己房裡。過不久又來敲門:「 Did you see my daughter? (妳有看見我的女兒嗎?)」原來Miss Mark換上一身貴婦裝,走進門,還跟小棣老師聊:「唉啊,我好煩惱 我的女兒。」這些可愛又驚奇的經歷,讓小棣老師無論是從劇場、 Gay Bar或生活裡,都發現男同志好旺盛的生命力。她說,認識這些 朋友,體會到應該要放下,上天給同志不同考驗的時候,同時也給了 同志許多不同的特質,應該好好發揮自己。 看見不同弱勢 從創作體現對土地的關懷 民眾提問,小棣老師的作品較少著墨同志,未來作品是否有做這方面 的可能?而小棣老師的性別身分或成長歷程,對創作有沒有什麼影響 ?小棣老師回應,自己曾在電視劇「酷馬」的人物設定裡,安排了一 位中性的女生,她覺得,青春的迷思,如果是一個極致的話,那是不 是在性別上找不到自己的自我認同。可是關於創作,小棣老師表示, 我們的社會如果一直退步,不光是同志議題需要大家關注,台灣社會 很多方面都是弱勢,是在退步的。這些社會中少數人的議題,不應該 等著別人來幫我們改變,我們要從自己開始做起。關鍵是你願不願意 站出來看見這些。所有運動都不容易成功,都是考驗。 小棣老師特別提及蔡明亮導演,認為他非常勇敢,不斷地去碰撞並處 理這些生命裡的考驗。她提到最近有朋友也和自己談同志方面的題材 ,或許之後會有吧,現場響起一陣掌聲。 最後,一位民眾回到小棣老師生命裡所經歷的孤單時期,她說,人們 在年輕的時候,通常對性傾向認同產生的焦慮,會在遇上喜歡的人時 跑出來,當時的小棣老師,怎麼置放這些困惑的情緒? 小棣老師回首過去,很忠實簡單地提出她的想法:「孤單是說我自己 ,這個不知道怎麼辦,可是我想,遇到喜歡的人,就勇敢吧!我其實 覺得,我從以前就覺得說,人生如果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就是一個福 氣,就是一個很大的幸福,不管他喜不喜歡你本身就幸福了,你可以 看到這個人,有你喜歡的樣子,有她的時刻就會有一種快樂啊,那如 果有幸剛好她也喜歡妳的,那是很快樂的,所以我覺得,大家就勇敢 吧。」 聽了小棣老師的分享很感動,也在心底長出力量,正如她所說,社會 需要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是力量。也許我們該向小棣老師學習的就是 她的豁達與友善,一直如此謙虛,卻努力貼近邊緣,提醒世人在主流 之外,還有許多需要關心的議題。面對生命可能發生的失去與困境, 得開始設想與準備,「你我都會老,關心要趁早」這份關心不僅是為 別人,也是為我們自己。 -- 一個人最大的成就,就是找到自己,並成為自己。 -- 12/24 16:35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sbian/M.1432801157.A.AE5.html

esasin: 推 05/28 18:08

greenpitcher: 推 05/28 18:52

withtime: 推 05/28 19:33

hopetomorrow: 謝謝分享 05/28 21:03

ssshturtle: 推文章也推簽名檔 05/28 22:00

autumn5252: 好感動 05/28 22:28

smilebobbie: 推 05/28 23:02

tey1949: 推 05/29 00:48

AJBJ: 感謝分享! 05/29 01:57

zanorit: 推! 05/30 21:06

hieiss: 謝謝分享 05/31 15:05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