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影片] 重量分佈對於車輛動態的影響

看板 car
作者 Scape (缺鈣缺很大)
時間 2018-12-28 12:45:35
留言 21則留言 (3推 4噓 14→)

首先,你給的這兩篇論文跟我強調的是不同的東西 以第二篇論文為例 它的前提是想要研究當燃油系統換成電動系統時帶來的重量以及重心改變 會給操控帶來什麼影響 但他考慮到的變量就只有兩個:重心位置與前後軸承重 得到的結論是側傾增加這個不良影響這當然沒有問題(因為車重增加了) 但是這論文並沒有考慮到我想要講的重點:polar moment of inertia 假設有兩輛車重量一樣都是1600kg,前後配重也是50:50 A車長這樣:(假設方塊密度均勻一致,若其截面積只有一半則重量就只有一半) ▄▄██▄▄ ⊙ ⊙ B車長這樣: ▄█▄▄█▄ ⊙ ⊙ 這兩車的重心位置一致、前後軸承重也相同 但是由於A車的polar moment of inertia 比較小的原故 他的操控性會比B車要好而且會更不易失控 你給的論文明顯是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的 兩篇都是只考慮到重心位置的改變以及前後軸承重增加後帶來的影響 而你把影片的示範看成是兩個質量系統連結在一起去分析這當然也沒有問題 但若跟我一樣把這看成一個完整系統 系統的改變只有因為砝碼位置的改變而帶來的PMI變化 PMI小的系統就不易失控、PMI大的系統容易失控,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PMI小的車子操控性就會更好 當撞擊發生時,例如前方小面積碰撞,PMI小的車子也會更容易的偏向 讓衝擊不會那麼容易的傳遞到客艙裡面讓乘員受到傷害 所以一般來說,PMI小操控性會越好也會更安全,這才是我想講的 : 下面就有兩篇多體動力學的論文 : 1. Optimizatio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Using CAE : https://www.artc.org.tw/upfiles/ADUpload/knowledge/tw_knowledge_364209723.pdf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iginal engine car and original EV car is the weight : and the center-of-gravity position of sprung mass. After changing the power : system, the electric vehicle increased 20kg in the front axle and 140kg in : the rear axle. : 僅改變動力源的前提下,電動車質量中心改變,前後軸分別增加20kg、140kg : https://i.imgur.com/rwugpq1.jpg
: 模擬工況:時間2~2.2秒給予轉向60度 : https://i.imgur.com/aMzHJkN.jpg
: 動態響應:yaw減少0.5%,roll增加約3% : https://i.imgur.com/u7JgcdS.jpg
: 2. 傳統引擎車研改為電動車之車輛運動性能影響與底盤設計參數調整研究 : https://www.artc.org.tw/upfiles/ADUpload/knowledge/tw_knowledge_394238938.pdf : 總重增加 179kg,其中前軸負荷增加 55kg,後軸負荷增加 124kg : (1) Swept轉向:穩態轉向特性 : 60km/h 之等速行駛,以 1deg/s速度慢慢增加方向盤之轉角穩態轉向特性 : roll gradient增加約0.35deg/g : https://i.imgur.com/u5Z8JM9.jpg
: (2) 步階轉向(step steer):暫態到穩態之操控轉向 : 60km/h 之等速行駛,在 0.26 秒內將方向盤轉至固定的轉角 : yaw rate幾乎無影響,roll穩態和峰值角度都增加 : https://i.imgur.com/DCOpcjS.jpg
: https://i.imgur.com/JBFAz1K.png
: 當然電動車動力分配可以是前後馬達,甚至四輪獨立馬達輸出 : 因此可以藉由分配每一輪動力的方式,達到有更好的動態特性/操控 : 但在懸吊、驅動方式不變的前提 : 只是把內燃機&油箱換成馬達%電池而改變的重量和重心 : 對車輛本身的擺盪性(yaw)可能只有些微幫助甚至沒有,而在側傾(roll)方面則是不利的 : ※ 引述《Scape (缺鈣缺很大)》之銘言: : : 影片: : : https://twitter.com/universal_sci/status/1078011282413027328 : : Universal-Sci 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模型 : : 來說明重量分佈對於車輛動態的影響 : : 用一輛模型車拖著可加掛砝碼的裝置然後故意推動 : : 可以看到當砝碼在中心點也就是靠近質量中心時擺動很容易就被削除了 : : 但當砝碼在遠離質量中心的位置時擺動變的非常劇烈 : :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重量分佈對於車輛動態的影響 : : 就算前後重量比都為50:50 : : 重量分佈靠近中心的車會比較容易控制也不容易失控 : : 這也是電池分佈在中央的電動車天生比前置引擎的燃油車安全的地方之一 -- 火箭轉轉轉~ https://twitter.com/elonmusk/status/1070446975642812416 -- 那論文沒講到各部件重量分佈,更沒有去算PMI 它前提只有講車重增加 ---> 前後軸承重增加、電池多置於靠近後軸 ---> 重心位置改變 論文前提跟結果可以用這句話簡單表示: 車重增加 => 側傾增加 => 操控變差 但我想講的是: PMI變小 => 操控變好&更安全 而現況是: 車重增加&PMI變小 至於現實中的操控會變好或變差?這就要看各車廠的設計了 抱歉,那是我一時找不到更好的例子來講了 看到那影片就想到可以用這來解釋轉動慣量與PMI大小對車子操控的影響 請你先分清楚什麼是polar moment of inertia、什麼是moment of inertia 誰不知道軟體可以算慣量? 但你給的論文就是沒考慮到PMI 啊 哪裡有? 請指出來 你給的兩篇論文完全沒有提到PMI 只會噓文沒有用 連PMI 大小會影響yaw 都不知道 你給的論文連引擎、油箱、電池、馬達這幾個比較重的物體位置重量都沒講 是要怎麼算PMI? 兩篇都是只考慮重心位置與前後軸承重變重這兩個因素 就沒有考慮PMI呀,不懂你在爭什麼 只會提軟體 問你電池位置在哪又講不出來 你給的第二篇論文也只大略提到"重心後移" 根本沒有講到電池實際擺放狀況 我上面也用圖說明了,就算重心位置相同,其PMI也可能大大的不同 A車長這樣:(假設方塊密度均勻一致,若其截面積只有一半則重量就只有一半) ▄▄██▄▄ ⊙ ⊙ B車長這樣: ▄█▄▄█▄ ⊙ ⊙ 你給的兩篇論文就沒有考慮PMI呀,一直提軟體有何用? 噗 原來你真的不知道PMI 與yaw 的關係 幫你上一下課: 在The Physics of Racing, Part 13: Transients by Brian Beckman http://www.auto-ware.com/beckman/phors13.htm 這篇文章裡面花了很大的力氣介紹以及教人如何計算 這些可以略過不看 但結論是: Why would one design a car with a high PMI? Only to get a big, powerful engine into it that might have to be placed in the front or the rear, far from the CM. So, take your pick. Choose a car with a low PMI that yaws very quickly and give up on some engine power. Or, choose a car with colossal engine and give up on some handling quickness. 結論就是PMI 小操控性就好 你要噓文前,也請先搞清楚什麼是PMI 好嗎?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52.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45972339.A.014.html

ariete: 其實有提到,電車油車的Yaw rate幾乎沒變化,代表所謂iner 12/28 13:07

ariete: tia集中對於操控影響不如想像的高 12/28 13:07

Killercat: 不過我是真的覺得第一篇你貼的比較沒辦法反映普通小型 12/28 13:15

Killercat: 車的配重,比較像是聯結車... 12/28 13:15

supereva: 優質討論文啊推 12/28 13:57

smartjim: 清流 12/28 14:03

Jacky4939112: 廢文海中的優文 12/28 14:28

iamspy: 圖畫的很好耶 12/28 20:52

chandler0227: 多體動力學軟體會算慣量好嗎XD 12/29 00:06

chandler0227: 沒碰過別亂講話,沒慣量roll跟yaw rate怎麼計算出 12/29 00:10

chandler0227: 軟體有好嗎.....模擬動態行為的軟體怎麼會沒考慮 12/29 00:27

chandler0227: polar moment of inertia是截面積抵抗torsion能力, 12/29 00:34

chandler0227: 影片裡的動態行為是yaw欸大哥 12/29 00:34

chandler0227: 軟體模型裡就有幾何位置了啊.....怎麼會沒有算到 12/29 00:43

chandler0227: polar moment of inertia要算截面積抗彎矩,跟你影 12/29 00:46

chandler0227: 中的擺盪到底有何關係 12/29 00:46

chandler0227: 大概知道了,影片是講對拖車勾點的polar moment of 12/29 00:51

chandler0227: inertia,但這跟電動車yaw根本就不是同一情況啊 12/29 00:53

chandler0227: 你還是把polar moment of inertia跟moment of inert 12/29 09:05

chandler0227: ia搞清楚定義比較好,你列的文章一直提到的PMI實際 12/29 09:07

chandler0227: 上就是MI,PMI是指抗扭矩跟剛性有關 12/29 09:07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