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752436075.A.1AA.html
Re: [問題] 明國的軍事工程與攻城術會落後荷蘭?
看板 | Warfare |
---|---|
作者 | jimmy5680 (還想飛的企鵝) |
時間 | 2025-07-14 03:47:52 |
留言 |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 明國的軍事工程與攻城術會落後荷蘭?
恕刪大部分
原po就日常問類似的老問題,不知道要問多少次
: 但明鄭事後顯然也沒有學習到人家的軍事知識
: 不然三藩之亂可能表現更好
: 至少在台灣也能撐久一點
三藩之亂後期的鄭軍情況,詳見Nomic大文章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4.html
鄭清雙方大量進行野戰、水戰,守城也多是相當積極的交鋒,
最終失敗主要是野戰和水戰失利,無法在長圍中坐困,
稜堡並沒有辦法幫助鄭軍爭取多少成果──清軍就不是靠強攻重奪海澄
講台灣更是莫名,鄭克塽在海戰失敗後就投降了,根本沒有城寨攻防
缺乏外援又內部動盪下,有無堅城根本不影響必敗的結局
: 請想益明國打了那麼多仗
: 損失那麼多人
: 人口面積更是比人家多了不少
: 軍事工程與攻城術還是落後人家?
: 甚至沒有想去學習的動力?
財政,需求,難度,考量因素太多了
鄂圖曼和西歐的對手(偶爾有盟友)的交流夠多了吧
遲至18世紀初,在大部分區域也仍是沿用老舊或簡陋的城堡設計
並且當時仍經常使用圓形和方形的堡壘而不是稜角設計
這卻不妨礙鄂圖曼在18世紀初都仍是一方強權
畢竟只要大致觀念到了,稜堡的設計也不過是更進一步
明清其實也是同理(印度也有類似情況)
何況很多時候據點位置就在草原邊陲
遊牧民族的火力與攻城能力相對有限,自是不必有特別應對火炮的設計
就連哈布斯堡統御下的匈牙利,在17世紀中葉其實也大半是老舊的城堡稍加增補,
真正推動星型堡壘更新的據點實際上僅為鳳毛麟角,畢竟就沒那麼多錢可以花
要求當時和西歐往來更少、軍事上環境也不同的東亞要積極師法,未免過度
都不要說有大兵駐紮的重鎮(i.e.錦州)
江陰81日的前半段就是只靠民兵也能扛二流正規軍好一段時間
明清鼎格之際,還真沒有多大的認知會需要去大規模改革城池設計
較大的可能需求是天啟到崇禎初年,以及南明一度有的喘息空檔
畢竟稜堡的重點是用較少的兵力堅守較久,
這無疑是需要配合防務體系、包含考慮援軍在內,
而不是單純討論一城一地
歐洲在工業革命以前的殖民,在南亞、西非也不是單靠城防,
還得仰仗海軍,就是如此也不過能鞏固港口,難以深入內陸
顯見稜堡絕對不是萬能的
--
Never give in. 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 never—in nothing, great
or small, large or petty—never give in, except to convictions of honour and
good sense. Never yield to force. Never yield to the apparently overwhelming
might of the enemy.
~ Winston Churchill, 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 1941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7.149.18.244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752436075.A.1AA.htm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752436075.A.1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