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北方七年戰爭[上]

看板 Warfare
作者 Nomic ((Nomis))
時間 2025-06-30 05:08:27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5/06/blog-post_30.html -- 北方七年戰爭[上] 1530年代末,瑞典瓦薩王朝的開國君主古斯塔夫一世(Gustav I)正與呂北克海上交鋒 ;軍需孔亟,國內不免橫徵暴斂,叛亂的農民被弭平後又被課以加重的賦稅作為「懲罰」 ,乘機聚斂的貪官汙吏則成為起義者仇殺的對象;瑞典王室看重財產甚於人命,偷盜一頭 牛或一匹馬,死刑,但如果犯了謀殺,上繳財產可以免死──就算殺得是國王的官吏,40 頭牛足以償命。此外脫離羅馬教宗管轄的教會也令農民感到不安,人心浮動。南方斯莫蘭 (Småland)一名為戴克(Nils Dacke)的佃農1536年殺掉貪吏後逃入森林,後來就是這樣贖 回一條命。然而貪瀆是普遍現象,哪殺得完,1542年戴克拾起十字弩再度犯案,殺的還是 朝廷命官。起義的火苗熊熊燃起。同年6月,與戴克一同藏匿於森林中的夥伴才30人許, 再度將一名官吏綁縛於樹上全身射滿箭;一周後起義者便發展到千餘人規模,兩周後超過 了三千人,開始攻城掠地。 古斯塔夫一世很快就出兵南下平叛。但先頭部隊約1,000至1,500名來自日耳曼的傭兵 卻在森林中中了埋伏,全軍覆沒──起義者將林木砍伐至一推就倒的粗細,待敵人過去, 便推倒斷其後路,接著以瑞典農民行獵時善用的鋼弩、角弩亂射。到了1542年9月,戴克 的隊伍已有14,000人之眾,威脅到首都斯德哥爾摩。國外強敵饒有興致地看戲助威,神聖 羅馬帝國皇帝且號召瑞典人推翻篡位的暴君;古斯塔夫一世見起義者勢大難敵,又有外敵 環伺,遂以嚴懲貪官並減輕稅收做保證,換得戴克向國王宣示忠誠。戴克實質控制了斯莫 蘭,以為他以後就是古斯塔夫一世的封臣了;然而古斯塔夫其實只是在爭取組建兵力需要 的時間。整個冬天古斯塔夫都在動員貴族的騎兵;到了次年(1543年)2月,還有6,000名日 耳曼傭兵來到瑞典助陣。戴克察覺不對,然而他針對卡爾馬(Kalmar)的圍攻因為缺乏重砲 ,始終拿不下;適合森林伏擊的持弩農民兵則在平原上被古斯塔夫一世的重騎兵擊潰。 1543年3月,戴克背靠湖泊結陣,沒料到湖冰尚未融化,古斯塔夫的別動隊踏著冰凍湖面 發動奇襲,奇正兩面包夾,起義者再度大敗。戴克雖然逃得一命,過沒多久便遭逮捕,大 卸四塊示眾。這就結束了瑞典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叛亂、所謂的戴克起義。 之所以沒有第二次大起義,也是因為古斯塔夫一世看懂了造反背後的邏輯;古斯塔夫 本來就痛恨腐敗,藉此機會大力整肅了貪墨的官場。他也知道重稅、宗教改革不得人心, 減輕賦稅的同時也暫緩了新教的改宗。國家自身也得有更靠譜的部隊。古斯塔夫在農民中 召集志願兵,組成最低限度的常備兵力,換發了國外進口的鋼弩,所謂的fanikor(每單位 500人)成為日後瑞典步兵團的基礎。依賴國外傭兵可不行,1545年斯德哥爾摩的衛隊有 45%是日耳曼人,但到了1553年削減到僅剩10%。 1560年,古斯塔夫一世謝世,王位由嫡長子埃里克十四世(Erik XIV)繼承。儘管有父 王留下的基業,他卻有四大困擾互相交織的煩惱。首先,古斯塔夫一世有四個兒子,除了 埃里克之外,其他兄弟也各自分得一處封地、待以公爵(Duke)之遇,比如說芬蘭就在公爵 約翰(Johan)統治之下;雖然理論上這些公國對內對外的權力都受限制,實際上公爵們卻 常常越權。第二,古斯塔夫的時代就曾為了芬蘭灣附近的領地與周遭的俄羅斯、波蘭以及 漢薩同盟的城邦等勢力折衝樽俎;到了埃里克即位,原來佔有一席之地的利伏尼亞騎士團 (Livonian Knights)趨於瓦解,權力真空擴大、區域局勢更不穩定。1559年,騎士團團長 (Grand Master)將南邊疆土割讓給波蘭,1561年乾脆解散,餘地全併入波蘭;不願跟隨的 其他城市或主教領地則分別尋求瑞典、丹麥的保護。不但漢薩同盟親丹麥的城市雷瓦 (Reval)被瑞典奪佔,瑞典艦隊還強迫呂北克在內的商船到雷瓦貿易,若是光顧其他港口 便會被扣押。為此丹麥、呂北克、波蘭與瑞典關係大幅惡化,而芬蘭公爵與波蘭間卻又是 貸款又是換地,彷彿獨立──公爵約翰因此被控叛國,遭到囚禁。其三,除了在芬蘭灣爭 搶,瑞典與丹麥的關係還因為更根本的主權問題鬧得不愉快。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 (Fedrik II)一直使用的是卡爾馬同盟(Kalmar Union)時代三座王冠的紋章,等於否定瑞 典「獨立」的合法性,為此埃里克十四世也把丹麥的獅子徽加到自己紋章上聊作報復。 丹麥與瑞典的議會仍在尋求同盟關係,但到了1563年1月,瑞典使節卻被丟入哥本哈 根大牢。這就得說到埃里克十四世的第四種煩惱:還沒結婚。雖然他不缺地下情婦與私生 子,但理想的繼承人,最好來自長相甜美且門當戶對的婚配。為此他先後要求波蘭、薩克 森(Saxony)的公主提供肖像畫與訪談簡報,還聯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 、蘇格蘭女王瑪莉一世(Mary I)論及婚嫁,政治聯姻都因為女方反應冷淡告吹,最後找上 赫塞公主克莉絲汀(Princess Kristina of Hesse),但為此派出的使節卻被腓特烈二世惡 意拘留──這也不是腓特烈二世第一次幹這種事;1563年丹麥軍艦截獲埃里克十四世寫給 英女王伊莉莎白的「情書」,彼時埃里克正與赫塞公主表面上濃情密意,腓特烈二世於是 將信轉交赫塞,埃里克腳踏兩條船被揭發,1564年赫塞公主便找其他人嫁了。4月,丹麥 議會通過了與瑞典作戰的決議,而在5月間,埃里克十四世決定派出艦隊武力迎娶新娘。 丹麥、瑞典兩造艦隊在海戰聖地波恩宏(Bornholm)碰頭,丹麥船艦還不確定瑞典人的意圖 ,試著打響三炮意思意思,沒想到瑞典動真格將三艘丹麥戰艦包圍起來,鏖戰4小時候三 艦被迫投降。1563年7月9日,在芬蘭灣被瑞典扣押太多船的呂北克首先向瑞典宣戰,同月 21日,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也跟進宣戰,丹麥、波蘭、呂北克共組同盟。所謂的北方七年 戰爭(The Nordic Seven Years War)於焉打響。 1563年8月,27艘戰艦的丹麥艦隊出航,與8艘來自呂北克的戰艦會合,艦隊提督為時 年72歲的老將斯克朗(Peder Skram);早年曾統率丹麥、瑞典聯合艦隊的他早已退休,此 刻卻被迫出馬領軍。丹麥與瑞典艦隊在9月間略有接觸,但沒有發生決定性的會戰。雙方 的國王都不太滿意艦隊的表現,腓特烈二世隨即將斯克朗撤換;埃里克十四世雖未換將, 大小軍官卻遭罰俸,一整年薪餉沒了。腓特烈二世的陸上攻勢則順利得多。憑藉他與日耳 曼諸鄰的密切關係,很快他便靠錢購買了多達27,000名傭兵的服務。1563年8月,由27艘 船艦護航的丹麥傭兵大軍登陸瑞典西側的阿福斯堡(Älvsborg),瑞典面向北海、西歐的 港口只這麼一個。雖然堡內大小銃炮有148門之多,但守軍僅700人,補給只夠2個月。丹 麥炮轟了三天城牆上打出了缺口,9月初瑞典的阿福斯堡守軍便束手投降。 另一廂埃里克十四世也沒閒著;雖然他沒有買傭兵的閒錢,但靠著徵召農民號召貴族 ,他也能齊集18,000步兵、4,000騎兵,揮軍便親征攻入瑞典南邊鄰接的丹麥屬地哈蘭德 (Halland)。儘管陸上補給與運送火炮的難題瑞典人勉強能對付,針對哈姆斯塔德 (Halmstad)的圍攻卻不順利,11月間的炮擊在城牆上轟開了缺口,然而連著兩次突擊都失 敗告終。埃里克將指揮權轉交後便丟下大軍走人。腓特烈二世的解圍部隊接著趕到,前衛 人數不多,僅有火銃手2,000外加一些騎兵,卻直接將瑞典騎兵趕跑;要不是丹麥的雇傭 步兵動作慢隔天才趕上,瑞典搞不好要完敗──瑞典人被迫連夜徹圍,主力逃是逃了,攻 城火炮則只好原地拋下。接連獲勝令腓特烈二世胃口大開。他派出麾下最得力的幹將蘭曹 (Daniel Rantzau),率兵直指卡爾馬;沿路上卻是瑞典持弩步兵伏擊的好所在,蘭曹此路 進軍被各種遲滯,眼看馬上要冬天了,大肆擄掠破壞一番後便返回冬營。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5.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751231310.A.CC6.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