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近產學落差 再創技職教育榮耀

看板 Teacher
作者 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
時間 2013-06-02 22:21:00
留言 5則留言 (2推 0噓 3→)

文章出處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3060200294.html 六○年代以前的台灣屬於農業社會,到了六○─七○年代成為加工代工王國,在這兩個年 代中,經濟生產力幾乎依賴人力多寡,到了八○─九○由加工王國發展至電腦及精密加工 王國,此時生產力的強弱不再取決人數多寡,取而代之的是專業技術與自動化,產業型態 由勞力密集轉成技術與資金密集,家庭結構亦由傳統大家庭變小家庭,每個家庭小孩出生 數逐漸減少,對教育及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產生八大影響:  一、少子化問題衝擊各校招生來源,台灣人口出生率急遽下降,無論高中職或大專 校院,學校招不到學生問題已逐漸浮現,減班甚至關校退場在未來幾年勢必發生。高中職 及大專校院的生存堪慮。  二、高中及大專校院學校及招生人數擴充太快:現在國內大專校院錄取率超過百分 之百,很多學校招不到學生,教育素質管控標準下降,也造成大學文憑無用或低價論。  三、社會觀念長期重視高中輕忽技職教育,認為讀一般高中、大學才能有好工作及 待遇,因此一窩蜂往大學擠,大學生畢業後「學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的結構性 失業問題日趨嚴重,形成教育資源與人力的損失浪費。  四、國中教師對技職教育陌生,無法客觀提供學生正確的資訊與輔導,技職學校的 努力缺乏宣導的舞台,因此國中家長、學生無法得見。  五、產學落差,學校教導的知識技能與產業嚴重脫節,高職畢業生升學主義盛行, 忽略技能學習,產業難以聘到合適人才,弱化產業競爭力。  六、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下,過度強調小孩學業成就,忽略生活教育,小 孩成長過程缺少磨練,抗壓力差,欠缺職場積極態度與合作精神,降低職場適應力及競爭 力。  七、技職學校課程及學制彈性小,學校實習設備老舊,無法跟上產業發展腳步。  八、技職體系教師缺乏與產業互動交流關係,產學知能落差大。尤其科技大學缺乏 應有的技術專業特色,難以得到社會大眾與學生之認同。  因少子化與國際化因素,國內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逐年升高、薪資二十二K,諸多教 育問題引發社會大眾對教育政策與素質嚴厲批評。常言道危機即轉機,教育工作者正該趁 此時冷靜思索教育的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  國內經濟發展的輝煌時代,技職學生與有功焉,後因教育政策改變,技職由盛而衰 。如何再開創技職教育價值,尋找產業與科大合作,辦理如瑞士學徒制般的產學專班,為 學生找到一條能夠同時升學科大精進理論知識,又能到業界學習技能與管理,企業亦可培 養其所需要高級技術人才,為「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尋求解決之道 。  除了「點」的方針,仍需「線」、「面」的推展與配合,方能展現成效。謹提如下 四點供參考:  一、改變升學與就業觀念:行行出狀元,每一個人自有其長短優缺,啟發每個人發 揮其優點長處為教育最大目的,學校有不同形式與教育內涵,每個人應找適合的類科就讀 ,才是教育的目的與真義。  二、更新充實技職學校實習設備,以拉近學校學習與產業實務落差:在產業技術快 速變遷的今日,技職教育與產業實務落差越拉越大,培育學生無法為產業所用。更新實習 設備,學習新進知能,拉近產學落差,減少學生畢業後職前再訓練時間,共創學生與產業 雙贏。  三、擴大加強產業業師進入技職學校協同授課,引進產業最新實務技術,提升職校 教師專業知能外,並讓學生提早認識產業工作型態,調整適應未來就業準備。  四、高職、科大與產業攜手合作,以客製化課程培育產業所需技術人力,而業界以 培育中高級技術人才為目標,結合高職、科大,以現有人力並將現有課程做大幅調整,以 配合產業需求,產業訂定人才培育條款,積極協助合作學校各項設備,共同培育人才。 -- ◆ From: 219.81.192.50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370182864.A.B00.html

fred1541 :第四點非常的不認同,一堆血汗工廠行實習知名 06/02 22:22

fred1541 :卻給超低薪水,真的是把學生當徹底了勞工 06/02 22:23

fred1541 :況且現在除了服務業和龍頭科技幾家外,哪多來的產業 06/02 22:24

fred1541 :可以合作?,就只是拿來填補沒人要做的缺 附上低薪水 06/02 22:25

tcis :快戰普通科 06/02 22:54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