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捍衛戰士--幕後

看板 Military
作者 n0venblue (blue)
時間 2019-12-23 12:38:26
留言 53則留言 (18推 0噓 35→)

談到G力,這邊有幾件趣聞,還不敢稱上知識跟版上大家分享,手機排版請見諒: 1.G力對於空戰的作用 現今部隊對於G力和空戰,都是很直接的概念。當對手的9G只能帶10秒,我的9G可以帶到1 2秒,那兩秒鐘變足以讓我擁有切到內圈擊殺敵機的優勢。不用談若任一方lock那更不用 打了。想像馬桶沖水時一圈一圈的水花漣漪,你帶著飛機能飛在越小的水花漣漪上,你便 有優勢。 對於現在的戰法比較重要的是轉進圈內的時機,會影響到你所看到的戰場不同。 飛機的G力相對人體彷彿沒有上限,有上限的是你孱弱的身體。 現在國外、國內的戰精概念不談太深入,我還是喜歡以上一代的作戰概念來跟大家討論, 避免不經意談到敏感內容。 當我要進行攻擊,G力可以讓我取出足夠的前置角,光網槍線指向敵軌跡前方;當我要防 禦時,加大G力(MSL break)使飛彈高於G峰值脫鎖;與敵纏鬥我可以用Quarter G加速獲得 能量、我可以不計能量損失break turn使敵衝出、hard turn保持軌跡讓敵打不進來或是 攻擊時持續壓迫著他。 空中戰鬥的維度是立體的,彼此間不斷分裂平面、突進、防禦,或是等對手犯錯,這中間 要探討的問題很多,還包含戰場情況,論到G力它只是飛行員所掌握到諸多因素的其中一 環。 F16 clean外型9G還能夠持續加速,你們說這嗨不嗨? 2.G力對於對面作戰的作用 飛行線從來不是一個個轉折點,是一個曲線。簡單來說,當我對著地面俯衝在1000呎拉起 ,飛機並不會就在1000呎機頭朝上飛起來,它會漸漸地減低下降率、直至下降率到達零、 增加上升率,飛機才會朝上拉起。 問題來了,那我怎麼知道我在什麼時間點要做拉起的動作?這就是空軍看家本領的體現。 之前推文有說過,空中纏鬥時的光網、前置量、轉彎半徑甚至是空中各種戰術都是在學官 的時候繪圖、計算、無數次被撕爛再重畫直到烙印在腦中,那麼對面的炸射諸元也是如此 .. 4G拉升跟5G拉升情況下,350浬、400浬飛機從下墜直至向上拉起都有不一樣的高度消失, 這時候我們再配合使用的彈種爆炸範圍來計算我什麼時候要拉升是能投最準又安全的高度 。此時的G力就很重要了。 當多機對一地面目標做小隊攻擊,分裂戰術、戰術拉升進去的角度、速度、拉升反轉的G 力連帶影響的飛行半徑,都是地面要算過想過空中驗證出來的結果。 3.回到本文說的電影「幕後」 這邊就談幾個關於我們與G力訓練的趣聞 在我們做抗G訓練,主要是以「重量訓練」來達到效果,而訓練當中又以「腿部肌群」為 影響抗G的最大宗。沒有錯,小子沒事快去深蹲! 抗G時主要是用腿部肌肉將血液抑制從上肢、腦部被拉下來的量,甚至有餘力將他擠回去 。 我們在做離心機時,第一個課目都是看我們人體的鬆弛G,也就是完全沒有抗G衣的情況讓 你帶到9G,手一鬆桿機器便停止增G轉動。 沒有抗G衣是怎樣的感受? 根據研究,平常人的G力極限平均都落在4-5G,抗G衣可增加1-2G的抗G能力(幫你把血往 上擠),一個熟練標準的抗G動作可以幫你撐1-2G 沒有抗G衣,等於你除了身體本身承受外,有4G的力量是要自己用力抵抗用力擠上去的。 鬆弛G讓我們什麼都沒穿直接做到9G,說真的還蠻爽的。 空戰過程都是7-9G持續在拉在轉,誰的身體不行誰就打不進去,所以離心機的項目有一項 是空戰訓練的課目,持續約2分鐘的7-9G不斷逼著你,最低就是5G帶著然後轉。 2分鐘持續的感覺是怎樣?我們通常帶到大G打或防,都是電光石火的瞬間,大概持續8-9 秒勝負便出。此時2分鐘的感覺就是天上人間的時光差異。 4.抗G訓練需要訓練多久才能承受? 這問題這樣子分析,戰鬥機飛行員的每一批飛行都一定是帶著G力。平常轉彎都要帶G了, 遑論戰術動作。 身體素質平常就是以重訓為主,也說不出要多久,訓練、任務、萬惡的業務讓你沒辦法每 天泡在健身房,但體力素質的維持是最基本的。可是體力標準之上,肌肉大就代表抗G能 力強嗎?這個問題我沒辦法給肯定。 在空中操作時,你要轉頭看敵機,要判斷、操作、戰術通話,身體素質和操作經驗、技巧 都是要同時提升。黑視的產生或是身體無法負荷,並不是只有肌肉量不足的單一原因,複 合因素太多了。 像現在,飛機上都有攝影機,美軍與我們都一樣,歸詢時一秒一秒分隔講解,只要進入大 G課目沒有做抗G動作,不管你多壯、抗G衣多緊、操作的G力跟動作多有把握,一樣是列入 缺失。 這就好比一句老話「會溺水的大多是會游泳的」不會游泳的連水都怕,自然會萬分小心。 膽大心細才是平安落地的不二法門。 以上都是些小常識粗略大家分享,也歡迎大家討論指教。 --
飛機G限當然是有的,每一架對稱G側滾G正多少到負多少飛行員也是要滾瓜爛熟,避免超G ,文中比較開玩笑地與人體承受做比對可能會造成誤會這邊做修正一下 在超G昏迷的案例中有個情況很容易被輕忽但時常發生,也就是樓上有回到的狀況。所以 現在都會要求飛行員在大G動作操作完,G力減少的過程中仍要持續抗G動作,避免自己突 然鬆弛而瞬間昏迷。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3.33.6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577075908.A.5CC.html

KJK7: 推,分享12/23 12:46

vandervaal: 推 12/23 12:49

clover1211: 一邊承受高G力 一邊不能跟丟敵機 … 12/23 12:53

kuma660224: 記得F16有連閃多顆SAM的影片,Hud顯示12/23 12:55

kuma660224: 持續G好像在5-6G為主,可能是油彈影響G限12/23 12:55

kuma660224: 或是更高G不是這麼實際,影響能量... 12/23 12:55

huckerbying: 飛機不是沒有G力上限,只是上限數字遠比飛行員所能 12/23 12:56

huckerbying: 承受的還高12/23 12:56

ggeneration: 身體跟F1車手一樣要練到頸椎與肌肉不會因為一兩個高G12/23 13:00

ggeneration: 動作受傷才算拿到戰鬥機飛行員門檻 12/23 13:00

huckerbying: 要能做連續5G以上動作的引擎也是鬼神等級了,能夠快 12/23 13:05

huckerbying: 速的把損耗的動能給補回來也不是容易的事12/23 13:05

kuma660224: https://youtu.be/2uh4yMAx2UA12/23 13:13

kuma660224: 實際連續閃躲應是更依賴快速滾轉改變航向 12/23 13:15

kuma660224: 往不同方向拉G,騙幾秒燒完藥柱的飛彈一直轉向12/23 13:16

hjfreaks: 連續的5、6G應該就很讓人受不了了XD12/23 13:25

hjfreaks: 而且還要能轉頭盯著敵機 有點猛12/23 13:26

Piin: 飛機怎麼會沒有G限...12/23 13:54

PAULDAVID: 方便解說 那個摔死F20的無預警的失神嗎?說是易發於大G12/23 13:55

PAULDAVID: 之後接著做小G 這樣誰防得了啊?12/23 13:55

t72312: 持續G跟瞬間G還是有差 12/23 14:22

t72312: 持續G下還要能控制住飛機 有些事故是進入尾旋無法帶桿改出 12/23 14:23

kuma660224: 6代機可以克服G限大概是有人當無人用... 12/23 15:46

kuma660224: 夥計(AI):飛彈來了,老哥我要開始拉G了 12/23 15:46

kuma660224: 飛官:等會叫醒我...啊啊啊(昏倒) 12/23 15:47

kuma660224: 幾天後領戰功勳章...或死後晉陞 12/23 15:48

t72312: 這黃皮猴子沒用了 直接彈射省油 這叫愛護人類 12/23 15:49

kuma660224: 不行, 沒人怎麼降落到敵境用拳頭打爆敵頭目 12/23 15:50

kuma660224: 再抱著被俘虜的正妹在夕陽下飛離.. 12/23 15:51

t72312: 尿布記得包好 下面濕一片不好看 12/23 15:55

PAULDAVID: k大你那個橋段電影演過欸 雖然是在低軌道高度上啦 12/23 16:13

PAULDAVID: 然後男主有hold到完成機動才交給ai對接 沒被嘴炮噴就是 12/23 16:15

PAULDAVID: t大ai給商量嗎? 留下艙蓋保持氣動完整也能省油 不行? 12/23 16:22

PAULDAVID: 再問 這些抗g動作貌似都是無氧運動 加上高g撐頭 儘管桿 12/23 16:27

PAULDAVID: 踏舵力都已轉交機械代勞 是不是到今天戰機飛行員仍被要 12/23 16:27

PAULDAVID: 求有職業級運動員體能?至少方程式賽車手是這麼被要求的 12/23 16:27

jackchuang: 感謝專業回答! 12/23 16:39

Harrychou: 雪風表示:有看過原地迴轉的超大G力運動? 12/23 16:41

elguapo: 抗G動作重點在快速吸氣—閉氣用力—快速吐氣循環的技巧 12/23 18:42

MattOwl: 有趣 12/23 19:03

huckerbying: 我記得沒錯的話,某個雪風真的把駕駛員射出去擋飛彈 12/23 20:04

huckerbying: 了 12/23 20:04

pyrolith: https://youtu.be/0NH2mo9QxwQ 12/24 09:25

patrickleeee: 他太空船每分鐘轉68圈 離心力也夠大了 12/24 11:51

PAULDAVI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3lcGnMhvsA 12/24 18:04

PAULDAVID: https://reurl.cc/4gDqN3 網友算完 指以登陸1號尺碼看 12/24 18:09

PAULDAVID: 68rpmw太快了 達持續4~50g 會剩TARS一個自稱自讚自操作 12/24 18:10

PAULDAVID: 網友改用影片畫面計量僅15~20rpm 約持續4~5G 符合無抗G 12/24 18:12

PAULDAVID: 服常人婚(Brand博士)戰機駕駛未昏(Cooper)的結果 所以 12/24 18:14

PAULDAVID: 可能科學組沒去溝通修台詞 當然還很多變因如登陸1號大 12/24 18:15

PAULDAVID: 小也是概估(駕駛席距真軸心有小段距離..吧)駕駛席有抗G 12/24 18:16

PAULDAVID: 減搖座(貌似只能減瞬間G不能抗持續G)還有安海瑟威超正 12/24 18:17

lulalachan : 推強者文! 06/11 22:07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