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美即將宣布M1戰車軍售 陸海空總價超過320

看板 Military
作者 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
時間 2019-03-24 12:59:45
留言 51則留言 (20推 0噓 31→)

: 推 newstyle: 那些路M1A2可不可以走,不是算機密嗎?! 03/20 03: 08 : → nanozako: 還有M1重量是70短噸,大概是63公噸,落在日本預設的海外 03/20 03: 13 : → nanozako: 主力戰車的區間內。網路上找到的M60接地壓是11.4psi,M1 03/20 03: 13 : → nanozako: 則是15.5,對於路面的損害程度大概相去不遠,一樣傷 03/20 03: 13 : → nanozako: 哪些路戰車能走可能是機敏資訊,但是全國幾%能走就還好 03/20 03: 17 : → nanozako: 更何況是要拿來說服國會買貴鬆鬆的國則戰車,當然要公開 03/20 03: 17 : → nanozako: 偽窸y戰車 03/20 03:1 7 好幾年前就有講過了,這次複習一下。 那些橋梁M1A2能不能走在台灣算不算機密我不知道, 但是在德國並不算是機密,而且是直接公布在橋梁旁邊。 如果有去過德國,就能在橋梁旁邊看到這黃色的告示牌 https://i.imgur.com/W2cwJLC.jpg
https://i.imgur.com/uRBrpEM.jpg
這是北約的Military Load Classification(軍事荷重等級,MLC) 下面的黃圈圈是履帶車的等級; 上面是輪型車的等級... 單一箭頭是車流單方向行進的荷重等級, 上下兩箭頭就是車流雙向行進的荷重。 履帶車比較簡單,一級就是一公噸, 輪行車就比較複雜,每級輪型車的軸距、軸數和輪荷重都有不同標準 https://i.imgur.com/1YWabyi.jpg
https://i.imgur.com/PsGC21o.jpg
所以我們回頭再看第一張圖的標示, https://i.imgur.com/W2cwJLC.jpg
這表示這座橋可以承受50噸(短噸)的履帶車輛。 輪型車就是34噸(短噸)、4軸、軸距26英尺的拖板車。 這時候你會發現履帶車荷重等級竟然比輪型車高, 因為這種小橋很適合履帶車, 履帶車輛幾乎是不會對橋梁產生太多負荷直接跨過... 反而是輪型車的車輪會確實壓在橋上,那就會受到橋梁荷重的限制。 最誇張當然就是這座橋 https://i.imgur.com/1Cp640z.jpg
你會發現你找不到橋,其實就只是一個小小的排水溝, 德國人還是很龜毛的給了MLC標示, 履帶荷重等級也到很誇張的上限150級... 另外車輛也都要貼上MLC等級的標示以方便指揮官規劃路線。 https://i.imgur.com/rehZBc8.jpg
像是這台豹二A7,右側擋泥板就有貼上70的數字, 表示他是MLC70的等級, (豹二A7重量是65公噸,會算成整數列為70級) 但是這幾年MLC標準有改,以前都是十位數為單位 現在出現了個位數... https://i.imgur.com/XnfJ0W0.jpg
豹二A7的等級也變成72級 https://i.imgur.com/CqUx9gt.jpg
(上面那座橋變成不能走了...) 可惜新的MLC分級方式是如何計算我就不清楚了。 -- 事實上我認為A片演員比絕大多數宗教徒更有道德。 她們努力工作、賺錢養活自己、愉悅觀眾,從來不說教,她們誠實。 而我接觸的許多教徒,咒詛絕大多數人進地獄的道德優越中,將自己變成虛偽的人 ——事實上,他們宣揚的道德戒律,他們可能一條都做不到 -- 抱歉照片太多昏頭了 蘇聯表示: 「同志們!無須擔心資本主義壓榨無產階級所建造出來的脆弱橋梁! 我們偉大的T-72坦克只有42噸!精銳的T-64更只有38噸!!! 前進!前進! 不要因前方飛起來的同志砲塔而畏懼! 想想西方慘遭萬惡資本主義虐待無產勞工們! 想想一旦祖國不再妻兒將遭階級制度壓迫的未來! 不要畏懼!前進!烏啦!!!!」 其實反而西方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才要煩惱坦克過重的問題, 2010年美軍在提出M1A3(或是M1E3)的概念時就有抱怨艾布蘭過重的問題。 到了2016年美軍再一次正式提出艾布蘭過重, 導致東歐軍事部屬受到限制。 https://goo.gl/e6XS8E https://goo.gl/UwPWMs 當然現在的坦克越來越重... 豹二A7和M1A2C都已經到「68公噸」的誇張重量, 但是實際上德國坦克數量卻在減少, 而美國對M1A2C最終採購數量也不明, (只知道第一批數量是174輛, 雖然曾經有美軍1500輛全面升級的新聞,但是現在來看似乎是假新聞) 在德國,主力已經交由重型IFV擔當... 反正就是沒錢嘛~~~ Puma重量已經到43噸,防護力也算很夠了, 反正打不過再叫坦克或是美軍過來嘛~~~ 美國目前也是「願景」這麼做, 就是下一代通用載具NCGV計畫, 希望2035年開始用同一種載具取代艾布蘭、布雷德、史崔克和MPF... 但是目前來看史崔克和MPF不太可能被取代 (因為空運需求,車體重量差太多) NCGV是否會真的取代艾布蘭美軍沒說死,只說未來沒有定論, 我是認為有可能只是取代部分艾布蘭 (數量由現有的1500輛再砍個500輛或1000輛)), 剩下用NCGV裝上120炮部屬在無法承受艾布蘭重量的地區、國家... (畢竟還是有些國家例如南韓、德國都能承受艾布蘭的體重, 不放重坦克實在太可惜...) 所以到底能承受多少重量?? 別想像了,官方公布的就是48噸, T-14的競爭對手T-90MS也是48噸, 因為俄羅斯軍方規定的上限就是50噸,不可能違反這規定...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58.24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553403588.A.EE2.html

suntex01: 圈圈應該是上面是履帶下面才是輪車.03/24 13:01

hernest01: 有的位置不一樣,別糾結這個03/24 13:18

scotch: 看畫的是什麼車就對了03/24 13:19

aitela: 專業分享,推 03/24 13:50

user1120: 推 03/24 14:18

CentaurM83: 推 03/24 14:48

midas82539: 完全是自誇的明示等級wwwwww 03/24 15:06

zxbnm: 這篇很好 收藏 03/24 15:12

sunnydragon7: 推 03/24 15:17

cloud1138: 推 03/24 16:09

kuma660224: 這感覺對敵人也很方便 03/24 16:46

suitup: 不一定喔 說不定有抓幾%容許值 只有自己知道 03/24 16:57

suitup: 反而拖垮敵軍 前進速度 03/24 16:58

rommel1: 橋梁設計都有抓安全係數.折減係數.地震係數.... 03/24 17:14

rommel1: 實際的強度遠高於需要的強度..... 03/24 17:14

pttxo: 推 長知識了 03/24 17:16

rommel1: T-14的重量應該比想像中重 那麼大一台~~~ 03/24 17:45

kuma660224: 超重一點通常也能走,只是提早折損橋樑年限 03/24 18:17

c22748872: 這就是德國人阿wwwwww 03/24 18:22

traystien: 輪型跟履帶的差別是集中荷載跟均佈荷載的差別啦 :P 03/24 18:23

kynoko: 推上看到,到時候應該是這塗裝 03/24 18:55

kynoko: https://i.imgur.com/AEl8Umm.jpg 03/24 18:55

scotch: 寫在標準橋旁的指示是指在正常(normal)通行方式下的重量 03/24 19:36

scotch: 限制也就是以前後車相隔100呎速度25mph的狀況通行。在特殊 03/24 19:36

scotch: 狀況下戰區指揮官可以讓超重的車輛上去,而允許的重量是多 03/24 19:36

scotch: 少通常會保存在地方機關(地方如果沒存資料就沒用)。在過 03/24 19:36

scotch: 橋還有兩種通行方式,Caution方式前後間隔150呎速度8mph不 03/24 19:36

scotch: 可以加減速或停下。Risk方式一次一輛車速度3mph不可以減速 03/24 19:36

scotch: 或停下,每通過一輛車都要檢查。兩種通行方式的重量限制通 03/24 19:36

scotch: 常由當地機關保存。而非標準橋(如:倍力橋)在caution方 03/24 19:36

scotch: 式是一般的1.25倍重量,沒有Risk方式。 03/24 19:36

chenyeart: 推 03/24 21:05

WINONIA: 好仔細的德國人 長知識 03/24 23:11

kynoko: 其實仔細想想台灣多是荒溪型河川,大部分直接開過去就行 03/25 00:35

kynoko: 了啊,又不是長江黃河 03/25 00:35

patentshit: 別看台灣河川水淺,大多數都佈滿特大號鵝卵石,機動 03/25 00:53

patentshit: 車輛根本過不去,現在更要命的還有堤防(堤防外側可能 03/25 00:53

patentshit: 還會塞肉粽),真的能讓車輛直接走過去的都在很上游 03/25 00:53

kuma660224: 開過去是可以,但有些堤岸太高,沒地方下去 03/25 01:19

kuma660224: 台灣平時水淺,但因為偶有颱風暴雨 03/25 01:20

kuma660224: 所以河流兩岸往往防洪構造搞得很高, 03/25 01:20

kuma660224: 難的可能不是過河,而是剛好有地方下去上來 03/25 01:22

ggeneration: 大型河川反而比較容易溪底找到過河路徑 03/25 02:01

ggeneration: 有水利工程的施工維修路徑可走 03/25 02:02

ggeneration: 難搞的是那種兩側高聳水泥化的溪流 03/25 02:03

ggeneration: 至於壓壞地下管道或大型排水箱涵那些就管不著了 03/25 02:05

link16: 德國的標示我也看過 感覺這樣會洩密資敵 03/25 12:29

link16: 我是覺得在電子地圖上顯示數據比較好 至少規劃動線就有用 03/25 12:30

kuma660224: 德國精神就是一板一眼,敵我都方便 03/25 12:43

kuma660224: 不過當初可能是因為西德靠多國部隊進駐 03/25 12:44

kuma660224: 各家軍隊也都是外人,方便所有人 03/25 12:45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