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MRT
機捷延伸中壢及A14站機電系統ME06A標後續擴充已在上月決標,為辦理A23站機電工程
所需,經費17.63億餘元,預計117年9月完成。
詳見:
https://tinyurl.com/mvkm28h7
綠線延伸中壢環評初審已過,若後續沒有爭議,也將列為確定興建、10年內有機會通
車的路網。受限於地理環境、A23站變更設計等因素,綠線延伸中壢(下簡稱GE)將與機
場線接軌,二者是否能直通運轉,也是這條線最受討論的話題,以下就幾個重點和面
向探討:
0. 懶人包:兩線號誌整合已OK,最關鍵是,這目前還未知。
1. 為何機場線要與GE接軌?這應該是每篇文章都會出現的推文~
A: A23站北側新興路路幅過窄,與台鐵地下站間空間除非大規模拆遷,否則不足以設
置原GE07站。故GE改行健行路進入中壢火車站區。
而A23站軌面雖有配合鐵路地下化降低高程,但除非再挖深,否則因南端緊鄰新街
溪,無法容納綠線進入。A23站區空間在無拆遷的前提下也不允許綠線月台與機場
線並列設置,只好將二條線聯通,縮短路線長、避免拆遷及降低風險。
2. 機場線與綠線如何整合號誌?
A: 綠線機電標GM01由德國西門子擔任號誌系統供應商,於107年得標。
機捷延伸機電標ME06A,由西門子等廠商於一年後的108年得標。
107~108年GE已在可研階段,確立與機場線接軌的規劃。
鑑此,桃市府介入,協調。
而GE與大溪延伸屬於GM01的後續擴充,原則上需採相容系統。
ME06A=GM01,GA=GE=GM01,故ME06A=GE=GM01,機捷延伸=綠線中壢=綠線。
即能夠達成兩線直通運轉的初步條件。
取自綠線延伸中壢可研報告附錄P8-93(審查意見回覆):
https://i.imgur.com/aJTfeGf.png
3. 機場線與綠線直通運轉有何限制?
土建:軸重 -機捷結構允許17tf、綠線僅12tf
Rmin -皆100m
Gmax -機捷5.0%、綠線4.5%
車長 -機捷普通車4輛約80m、綠線列車2輛約35m
車寬 -皆3030mm
月台距軌面-機捷1130mm、綠線1100mm
機電:號誌 -初期僅A21~A23~綠線為同系統
月台門-A1~A21~A22車門位置皆與綠線車輛不同
結論:機場線列車無法駛進綠線高架。
綠線列車可駛進A21(A21、A22無法上下客),但若辦客,最多僅能至A23。
4. 目前規劃到什麼地步?
初期:正在規劃中,標題底下的A23擴充如何設計是關鍵。
最受爭議的點就是「轉乘」,即使是同月臺轉乘......
目前擬於號誌細設階段,設計能使,八德民眾到壢車就不必強迫轉乘。就看A23站月台門要如何設計了。
至少A23站號誌(含月台門)還沒確定、做死,仍有彈性創新的設計空間。
綠線可能之進路:GE05→A23→橫渡線→號誌折返點→橫渡線→A23→GE05
機場線規劃進路:A23→中央避車線→GE05→中央避車線→A23
普通車班距15min條件下,綠線於隧道中折返應不至於干擾機場線運作。
中期:需待機捷既有號誌可報廢後才能重置。
ME06A標預定於後續擴充將既有機場線A1~A21號誌系統全線整合成與中壢延伸、綠線相
同的漏波電纜通訊、移動閉塞、GoA4全自動無人駕駛(UTO)號誌。不需軌道電路、無天
線死角及電磁干擾問題,營運風險降低,且能夠使。
遠期:評估中,尚未有消息。
(1) 充要條件:至少需重置機捷A17~A21的月台門,並微調部分車站軌道配置。若兩線
成環,G01-G17-A17-A24/GE05-G01的動線。
(2) 考量因素:由於綠線不會觸及A14a、A15、A16等3站,且A14僅允許於島式月台折
返,但島式已供直達車使用,故普通車勢必得行駛至桃機以南。
(3) 個人推測:為避免佔用路線容量,可重啟新增A18站第1月台股道(原屬於CM01區段
標的ME07標),使綠線列車於A18繞駛外側股道、機場線普通車截短於第2月台折返
。(考量機場以北跨區至高鐵以南旅次明顯較低)
(4) 據悉鐵道局有研議將在成環範圍內的機場以南車站(A19、20)擴建側線,讓綠線停
靠側線、機場線不拐道岔停靠正線,避免月台門特殊設計的麻煩。
(5) A18增建示意圖兼調度構想如下:
A18現狀
/ ▓▓▓▓ \
----------------------
\ →機場、臺北
----------------------
▓▓▓▓
未來(屬
ME07標)
--------------
/ ▓▓▓▓ \
----------------------
\ →機場、臺北
----------------------
▓▓▓▓
機場線普通車折返
--------------
/ ▓▓▓▓ \
------
|----2-→-----1---←
\3
-----------------
---4---→
▓▓▓▓
▓▓▓▓
----------------
\
----------------------
▓▓▓▓
5. 補充A23站設計變更內容(108年已定案):
(1) 地下2層改為地下3層,增加1設備層,機捷自台鐵下方穿越。
(2) 機捷月台層臺北端預留20m長備用空間,及末端一座貨物電梯井,或許保留直達車
駛入,甚至引進預辦登機的可能性。
(3) 新興路台鐵側的出入口A、B通車初期為臨時樓梯,待台鐵站體完工,台鐵與A23打
通,樓梯後的預留空間即成為轉乘聯通道,南側的A出口改為永久電扶梯*2、樓梯
*1的正式出入口。
(4) A23站南端預留可拆除式牆版,供綠線延伸工程的潛盾到達破鏡。
5. BTW,機場線延伸湖口的可能走線?
由車廂短、省土建的綠線南延較機場線合適。
綠線G18站西側有一段尾軌,預留未來延伸需求,不需大規模改建。
可經新屋區、富岡區至湖口與竹縣輕軌紫線銜接。
另,綠線中壢於GE05西南側中央避車線末端、轉彎段,亦有考慮做預留延伸接口。
若自GE05延伸,則經平鎮、龍潭、關西、新埔至竹北較合適,不會與台鐵重疊。
然而動線過繞,人口、社經活動低於楊梅、湖口、新豐。
https://i.imgur.com/IjYOTFW.png
備註:目前ME06A只做到A22後方隧道轉彎段的緊急駐車尾軌處,尾軌段之後屬於後續擴充
範疇,只有鋪軌,尚未安裝任何機電系統。
--
https://i.imgur.com/PvpJ3Hv.png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3.104 (臺灣)※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667838620.A.D5C.html
推 hayden218: 有些資訊室推論的還是確定的啊? 11/08 00:57
→ hayden218: 這變通性太高 我對台灣工程沒那麼高期待 11/08 00:58
推 hicker: 想問....中壢車站(A23)與體育園區(GE05)的綠線與機場線 11/08 02:58
→ hicker: 的直通運轉問題 為何A23到GE05間無法兩線共用"軌道"?? 11/08 02:58
→ hicker: 或者更確切的問 GE05站的折返機制是?? 11/08 03:00
→ hicker: 從文中來看 是指在GE05站西側有袋狀軌設置?? 11/08 03:02
推 fman: 看這篇才知道要接軌,感覺風險很高耶,不僅增加設計難度,還 11/08 03:05
→ fman: 可能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問題,覺得簡單在A23換車就好啊,有桃 11/08 03:06
→ fman: 園市民要求綠線對接機捷嗎?不然像南港展覽館那樣走遠一點的 11/08 03:08
→ fman: 轉乘就可以啦 11/08 03:08
→ hicker: 本來就是要接軌呀 從機捷要直通到體育園區這消息出來開始 11/08 03:09
→ hicker: 就是因為老街溪與台鐵地下化的地下高程問題容不下地下四軌 11/08 03:10
→ hicker: 才只能兩軌通過老街溪與台鐵地下化 也才需要接軌直通 11/08 03:11
→ fman: 好吧~那只能祝福桃捷了,感覺未來會是個燙手山芋做也不是不 11/08 03:25
→ fman: 做也不是 11/08 03:25
推 Kazamatsuri: 當初是說因為新街溪問題無法讓綠線跟機捷同時設站互 11/08 03:52
→ Kazamatsuri: 轉 只好把機捷多拉一站跟綠線直通互轉了.... 11/08 03:53
→ hicker: ...修正 前面說的老街溪 其實是新街溪 11/08 03:56
推 YellowWolf: 推推 11/08 09:31
→ l861128: 原來桃園捷運規劃這麼有可看性 11/08 11:22
→ hicker: 說好聽是有可看性 說難聽就是畫大餅 11/08 11:56
推 syba: 推清楚整理,要不然只靠現在的公開資料,光是列車車門對不上 11/08 12:29
→ syba: 的問題,真的是看不懂機場線跟綠線要怎麼直通運轉 11/08 12:29
→ hicker: 這問題應該是綠線車輛在設計時需要遷就機場線的吧 11/08 12:44
推 l861128: 有預留可能性就大很多了 11/08 12:48
推 Metro123Star: 車輛設計目前應該改不了 能改的是取消月台門 11/08 13:44
→ hicker: 那A22老街溪站 A23中壢車站 GE05體育園區站應該可以導入 11/08 13:56
→ hicker: 雙軌式月台門 就考慮機捷與綠線的車門位置不同而設計這樣 11/08 13:57
→ hicker: 修正 不含A22老街溪站 11/08 13:57
→ hicker: 然後A17領航站到A22老街溪站就視需求比照辦理更新 11/08 14:01
推 coffeemilk: 長遠計畫要改掉機場捷運四節車廂跑的A18以南變兩節硬 11/08 15:40
→ coffeemilk: 體 還蠻大膽的,雖然國外有不少例子,但台灣這樣改地 11/08 15:40
→ coffeemilk: 鐵捷運應該是第一次 11/08 15:40
推 assanges: 推原PO整理 11/08 19:06
推 hayden218: 只有我覺得台灣捷運局沒能力也不願意搞這麼複雜嗎?願 11/08 21:03
→ hayden218: 景先畫,最後階段就說不可行。不是沒人才,而是便宜行 11/08 21:03
→ hayden218: 事慣了。 11/08 21:03
推 shter: 這時候又覺得台鐵沒月台門隨便列車都能停很有彈性了 11/08 22:28
推 DJYOSHITAKA: 希望可以直通 至少路線可以開到高鐵應該差很多 11/08 22:40
→ DJYOSHITAKA: 彌補一下機場以南的班距 11/08 22:40
推 suitup: 對啊 沒月台門最有彈性 好像不學習就不會遇到問題 要多車 11/08 22:55
→ suitup: 種月台門可以看人家JR西日本怎麼玩的 11/08 22:55
→ Metro123Star: 近鐵阪神直通那種車廂大小完全不同的反而無解 11/08 23:53
→ Metro123Star: 除非改用升降式月台門 11/08 23:53
→ Metro123Star: JR西日本至少還都是20公尺的車 加上一些特急 11/08 23:54
→ Metro123Star: 台鐵倒是可以參考JR西的做法 狀況滿類似 11/08 23:54
→ ciswww: 推分享,然後建議綠線車輛變更設計 11/09 08:56
→ hicker: 收到圖了 體育園區站東側桃綠剪式轉轍軌 西側機捷袋狀軌 11/09 12:44
→ hicker: 兩線各停一邊的中端站兼平行轉乘站 11/09 12:44
→ hicker: 終端站 11/09 12:45
→ hayden218: 有圖嗎? 11/09 21:06
推 rovaniemi: 專業推,講的比一堆官員都詳細太多 11/12 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