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PI4llK2l.png?e=1682566812&s=IWedaR--Mq9WPJ8OPD6FiQ)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681402487.A.413.html
→ sonnyc: 槓桿那麼低 會不會買指數ETF就好 還可以配息?也不用補錢 04/14 02:12
推 yamakazi: 可能配息要扣稅的關係? 04/14 08:07
→ yamakazi: 不過同意一樓 04/14 08:08
推 pttccbbs: 用槓桿,最後扛不住的,往往是人性,我們往往高估自己 04/14 08:24
→ pttccbbs: 所能抗的壓力 04/14 08:24
推 darkMood: 別玩期貨,可能的風險大,獲利那麼少,不值得。 04/14 11:35
→ darkMood: 只想要抱住不放的,還是買現股啦。 04/14 11:36
→ darkMood: 想要年年獲利至少50%,再來玩期貨吧。 04/14 11:36
推 AssKisser: 請google 生命週期投資法 或買那本書來看 可以回答你 04/14 12:00
→ AssKisser: 的問題 04/14 12:00
推 daze: 你想要使用槓桿的理由是?你相信你有低於一般人的風險趨避 04/14 13:16
→ daze: ?你相信你有個在無槓桿下無法達成的財務目標?你相信你有 04/14 13:16
→ daze: 大量的未來人力資本可以折現? 04/14 13:16
→ flypenguin: 想得好複雜,我的無腦轉倉部位 就是期貨+定存而已 04/14 13:28
推 Gyin: 生命周期投資法大概就是你的第二個方法 避免被掃出市場 04/14 13:30
→ vincent1700: 再平衡頻率高低會影響到追蹤誤差,alpha可能不為0, 04/14 13:52
→ vincent1700: 但頻率太高會增加摩擦成本。而且假設你做的是美指期 04/14 13:52
→ vincent1700: 好了,用兩倍槓桿來做,你隱含成本一年就是10%,整 04/14 13:52
→ vincent1700: 年報酬指數平盤就是賠10%,就算你現金跟保證金管理 04/14 13:52
→ vincent1700: 得當一年也要吃7%的成本 04/14 13:52
推 abyssa1: 問就是all in 04/14 13:57
→ w901741: 用正二配到1.5倍槓桿,剩下的資金拿來加碼 04/14 14:07
→ vincent1700: 你123都是順勢策略,1.下跌時勉強算逆勢,如果實際 04/14 14:15
→ vincent1700: 上大盤真的長期上漲,逆勢策略較有可能獲得alpha, 04/14 14:15
→ vincent1700: 但前提是長期上漲幅度>融資成本跟不被斷頭 04/14 14:15
→ vincent1700: 你一倍槓桿做ES年化成本是5%,單買SPY就沒這個成本 04/14 14:32
→ vincent1700: 除非你保證金全部用國庫券抵押,但還是小於隱含融資 04/14 14:33
→ vincent1700: 利率許多 04/14 14:33
→ vincent1700: 全部抵押也有點麻煩,你損益一波動要嘛被迫賣出要嘛 04/14 14:34
→ vincent1700: 變國庫券融資 04/14 14:34
→ vincent1700: 兩倍就是10% 04/14 14:34
→ vincent1700: 現貨要超過100%才會開始算融資,期貨0%就開始算了 04/14 14:53
→ vincent1700: 持有成本理論 04/14 14:53
→ GooseLover: 樓上算錯了吧,我大概準備了27000去做2MES/1MNQ,這 04/14 15:00
→ GooseLover: 一年我也沒有花到10%的成本去轉倉啊,而且現在CME都 04/14 15:00
→ GooseLover: 可以幫你算成本了,沒有那麼誇張啦 04/14 15:00
→ vincent1700: 過去一年沒10%啦,現在有 04/14 15:04
→ vincent1700: 這利率是跟著SOFR走 04/14 15:05
→ vincent1700: 是的 04/14 15:15
→ vincent1700: 你這情境應該是2000usd的部位放1000usd的Tbills 04/14 15:19
→ vincent1700: 跌10%的話成本=1800*0.05-1000*0.045+200*0.055 04/14 15:20
→ vincent1700: 我文組數學不好,但應該沒算錯,你應該有懂我在說什 04/14 15:21
→ vincent1700: 麼了 04/14 15:21
→ foxishaonian: 啊 我表達的確實不太清楚 具體是這樣沒錯 04/14 16:05
→ seanidiot: 上漲時再投入資金不算是再”平衡”吧? 04/14 20:45
→ flypenguin: 同一標的是用加減碼,用「再平衡」很怪,平衡點在哪? 04/14 20:49
推 daze: S&P期貨的融資成本大概是 risk free rate + 0.5%。 04/14 20:49
→ daze: 直接計算相對於總曝險的利息會比較容易。 04/14 20:51
→ daze: 股債再平衡的意思吧。只是60:40 portfolio是調回60%股票比重 04/14 20:52
→ daze: ,150:(-50) portfolio 是調回 150% 股票比重。 04/14 20:53
→ flypenguin: 我看不懂問題啊,上漲下跌要再平衡,是要平衡去哪 0.0 04/14 20:54
推 daze: 槓桿ETF也是要做"daily rebalancing"的。 04/14 20:58
推 SweetLee: 期貨會因為上漲下跌而造成整體部位/資金的槓桿率跑掉 04/14 22:05
→ SweetLee: 需要調整回復原設定比例 04/14 22:05
→ SweetLee: 例如調回兩倍槓桿 廣義來說用「再平衡」這個詞是合理的 04/14 22:06
→ flypenguin: 原來如此,我從來沒想過槓桿這件事需要平衡 XD 04/14 22:16
→ flypenguin: 與其拘泥這點小誤差,我會更著重在 SELL CALL 的時機 04/14 22:20
→ flypenguin: 所以完全看不懂原 PO 把無腦多搞得那麼複雜做啥 orz 04/14 22:20
→ Gyin: 你上漲不再平衡槓桿就會越來越低啦 要擇時就跟這篇要討論的 04/14 22:35
→ Gyin: 策略不太一樣了 04/14 22:35
→ w901741: 一開始股價100兩倍槓桿,當股價漲到150槓桿會降低為1.5 04/14 23:06
→ w901741: 倍,當股價漲到200槓桿會降低為1.33倍 04/14 23:06
推 seanidiot: 原來是指維持槓桿比率,受教了 04/14 23:34
→ man0428: 再平衡是風控核心。擇時就更難了。 04/14 23:37
推 soulism: 用etf 比較省事upro,spy tmf,tlt.配出你要的倍數,和比例 04/15 14:41
→ soulism: ,然後每季再平衡。 04/15 14:41
→ man0428: 比較擔心用擇時去極端降槓桿後,股市就反彈了。 04/15 16:30
推 daze: 如果你相信你能成功擇時,那槓桿應該開多少,主要取決於你的 04/15 16:44
→ daze: 擇時到底有多成功。 04/15 16:45
→ daze: 如果你不相信擇時,開槓桿的理由是因為你的風險趨避程度低於 04/15 16:46
→ daze: 平均值,那槓桿應該開多少,主要取決於你的風險趨避程度有多 04/15 16:48
→ daze: 低。 04/15 16:49
→ w901741: 看每個人的取捨了,期貨有瞬間爆倉的風險,而槓桿etf則是 04/15 17:08
→ w901741: 沒有瞬間爆倉的風險但有震盪耗損的風險。我自己選擇槓桿e 04/15 17:08
→ w901741: tf,不用擔心爆倉,每天睡得好 04/15 17:08
推 daze: 話說,如果你還是要再平衡回固定比例,每月再平衡的震盪耗損 04/15 17:28
→ daze: 未必會低於每日再平衡,除非你對股價波動的模式有特定假設。 04/15 17:29
推 Radiomir: 本板多人賤之的主動型基金, 可以做到再平衡0成本哦... 04/15 18:23
推 daze: 如果你相信在你設定的再平衡區間,股價有均值回歸特性,那每 04/15 19:22
→ daze: 日再平衡的震盪耗損就會超過更長時間再平衡。反之,如果股價 04/15 19:24
→ daze: 在你設定的再平衡區間是momentum為主,那每日再平衡的震盪耗 04/15 19:26
→ daze: 損,可能反而是比較低的。 04/15 19:26
推 daze: 如果你半信半疑,一個合理的想法是降低你擇時的規模。比如不 04/15 19:31
→ daze: 要在1倍跟2倍槓桿之間跳動,改成在1.4倍跟1.6倍之間跳動,這 04/15 19:32
→ daze: 樣如果你是錯的,至少損失會比較小。 04/15 19:33
→ daze: 預期報酬率當然也會影響理想的槓桿倍率。Mean-variance架構 04/15 19:35
→ daze: 下,all else equal,若預期報酬率較低,則槓桿倍率較低。 04/15 19:37
→ daze: mean-variance架構雖然不盡完美,但作為思考的起點還是有其 04/15 19:40
→ daze: 價值的。 04/15 19:40
推 daze: 這裡的預期報酬率是指 Equity risk premium,不是純報酬率。 04/15 19:47
推 daze: well...我覺得momentum似乎不是這個意思。 04/16 08:33
推 SweetLee: 如果你覺得以月的週期來看動能比回歸還明顯的話 你就更 04/17 00:41
→ SweetLee: 不應該使用月的再平衡週期了 04/17 00:41
推 daze: 澄清一下,ETF所用的momentum factor,UMD,是跟其他股票比 04/17 16:07
→ daze: 較漲跌,又名cross-sectional momentum。跟自己的過去表現 04/17 16:07
→ daze: 比較的作法,叫做 time series momentum。 04/17 16:07
→ daze: 假設我跟你說,某股票今天如果漲,明天會繼續漲的機率有70% 04/17 16:24
→ daze: ,這叫做有momemtum。反之,如果某股票今天漲,明天跌的機率 04/17 16:25
→ daze: 是70%,這叫做mean reverting。 04/17 16:26
→ daze: 如果你得知了這隻股票的這個小秘密,今天漲了之後,你要不要 04/17 16:30
→ daze: 每日再平衡? 04/17 16:38
→ daze: 如果在2天的區間上,momemtum為主,那每日再平衡比較好。如 04/17 16:41
→ daze: 果在2天的區間上mean reverting,每2日再平衡也許會優於每日 04/17 16:43
→ daze: 再平衡。 04/17 16:43
→ daze: 不過實務上,每日再平衡跟每月再平衡,大部分empirical研究 04/17 16:45
→ daze: 的結論是"大概沒差"。每月再平衡長期來說,震盪耗損並沒有明 04/17 16:46
→ daze: 顯低於每日再平衡。 04/17 16:46
→ foxishaonian: 雖然難以相信槓桿ETF每天買高賣低竟然與每月買高賣 04/17 17:29
→ foxishaonian: 低,結果竟是相同的,也就是都會同樣的偏離指數的 04/17 17:29
→ foxishaonian: 倍數報酬,這結論還真是打破原先的認知 04/17 17:29
推 daze: 如果假設每日報酬是IID的,每日再平衡跟每月再平衡長期沒差 04/17 17:33
→ daze: 其實是數學上的合理結論。 04/17 17:33
→ daze: 但"每日報酬是IID的"是個很強的前提。從"每日報酬是IID的"可 04/17 17:36
→ foxishaonian: 既然再平衡頻率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04/17 17:36
→ foxishaonian: 在假設市場只有ES與SSO兩種槓桿標的以及ES嚴格遵守 04/17 17:36
→ foxishaonian: 設定好的再平衡倍數及頻率為前提,我可能就會更傾 04/17 17:36
→ foxishaonian: 向願以每年貴0.5%的代價使用SSO,而省去管理部位的 04/17 17:36
→ foxishaonian: 麻煩 04/17 17:36
→ daze: 以推論出"每日再平衡跟每月再平衡長期沒差"。但反過來說,從 04/17 17:36
→ daze: "每日再平衡跟每月再平衡長期沒差"不足以推論"每日報酬IID" 04/17 17:37
推 daze: 多付錢來省麻煩也未嘗不可啦。從基金經理人的觀點,把經理費 04/17 17:42
→ daze: 訂在大部分顧客願意"付出一點代價省麻煩"的水準也是很合理的 04/17 17:43
推 daze: 不過,SSO可能不只貴0.5%吧。 04/17 17:48
→ daze: 比如說,可以持有100%VOO+100%ES,不必一定要100% T-bills + 04/17 17:49
→ daze: 200% ES。 04/17 17:50
推 vincent1700: 請問d大有每月再平衡跟每日再平衡追蹤誤差的實證研 04/17 18:19
→ vincent1700: 究來源嗎?跟我認知的不太一樣 04/17 18:19
→ vincent1700: 另外我統計學不太好,請問可以解釋一下每日報酬符合 04/17 18:20
→ vincent1700: iid跟追蹤誤差有什麼關係?孤陋寡聞第一次聽到這種 04/17 18:20
→ vincent1700: 說法 04/17 18:20
推 daze: 你也可以把VOO換成VUAA.LSE或SPXS.LSE。margin requirement 04/17 18:23
→ daze: 會更高就是了。 04/17 18:24
推 daze: @vincent1700 其實上面說的是"震盪耗損"長期沒差。如果考慮 04/17 18:59
→ daze: 交易成本,可能是有差的。 reference的話,可能要等我回去再 04/17 18:59
→ daze: 找一下。 04/17 19:00
→ daze: 關於IID的部分,我試試看。一個想法是,再平衡相當於是 buy 04/17 19:00
→ daze: and hold加上一個option overlay。如果引入Black-Scholes定 04/17 19:01
→ daze: 價模型並假設波動度固定,daily option的價格期望值的和,會 04/17 19:01
→ daze: 等於monthly option的價格。 04/17 19:02
→ daze: 這個option的價格,會等於ex ante的volatility decay。 04/17 19:05
推 daze: @foxishanian IID是獨立同分布,每天都"52%漲48%跌"也可以是 04/17 19:10
→ daze: IID,並沒有說指數長期不可以上漲。 04/17 19:10
→ vincent1700: 期望值一樣,不代表沒有追蹤誤差啊,而且參數改變的 04/17 19:14
→ vincent1700: 話槓桿比例還是會變,還是得再平衡 04/17 19:14
→ vincent1700: 震盪損耗長期沒差那是因為假設上方波動=下方波動, 04/17 19:21
→ vincent1700: 實務上幾乎都是上方波動<下方波動 04/17 19:21
推 daze: 嗯...Lognormal distribution 是不是這個推論的必備條件,我 04/17 19:32
→ daze: 可能要再思考一下。初步的感覺覺得不是。 04/17 19:35
→ daze: @foxishanian 我並沒有說"股價實際上是IID的"。很可能不是。 04/17 19:37
→ daze: 只是"指數長期上漲"並不是否定IID的證據。 04/17 19:38
→ vincent1700: 我沒提到對數常態…. 04/17 19:39
推 daze: 上下對稱不需要是特定分布啦,只是我從最強的假設往下relax 04/17 19:42
→ daze: ,思考看看能relax到什麼程度。 04/17 19:42
推 daze: 嗯..我初步的想法是,如果distribution是已知且IID的,在no 04/17 20:46
→ daze: arbitrage條件下,option overlay的推論似乎是合理的。 04/17 20:46
→ daze: 不太確定如果distribution是IID但不是已知的話是否行得通。 04/17 20:47
→ daze: 但這比較偏向玄想啦。市場實際上大概不是IID的。 04/17 20:50
→ vincent1700: 我還是看不出來就算已知機率分配跟符合iid跟震盪損 04/17 21:15
→ vincent1700: 耗的關係是什麼?你可以舉一個例子嗎?就我經驗就算 04/17 21:15
→ vincent1700: 用選擇權模擬槓桿還是要再平衡,問題還是存在 04/17 21:15
推 daze: 是用選擇權模擬再平衡,不是模擬槓桿。 之前有寫過這個想法: 04/17 21:17
→ daze: #1YmzgvU7 04/17 21:17
→ vincent1700: 不管是全option或現貨加option,你還是都得要再平衡 04/17 21:27
→ vincent1700: 啊 04/17 21:27
推 daze: option到期時,如果價格上漲,long call會exercise買進,自 04/17 21:38
→ daze: 動再平衡。反之,價格下跌,long put會自動賣出。 04/17 21:38
→ daze: 但到期後,要花成本買下一期就是了。 04/17 21:39
推 daze: 一個想法是透過這個變換求volatility decay的理論價格。反過 04/17 21:46
→ daze: 來說,也可以從市場上的option實際價格,反推市場估計的未來 04/17 21:46
→ daze: volatility decay是多少。 04/17 21:47
→ vincent1700: 除非是深價內,不然參數值一動你槓桿比例就跑掉了, 04/17 21:47
→ vincent1700: 你還是得再平衡,而且即便深價內碰到升降息也有可能 04/17 21:47
→ vincent1700: 改變 04/17 21:47
推 daze: 一個60/40再平衡的例子: https://i.imgur.com/PI4llK2.png 04/17 22:11
→ daze: 這個例子中,結算日如果漲到101,會自動被call走237624股。 04/17 22:13
→ daze: 結算日如果是104,則會被call走923077股。股票比重會被推回 04/17 22:15
→ daze: 接近60%。 04/17 22:15
→ vincent1700: 看起來這個方法的盲點在波動度 04/17 22:44
→ vincent1700: 如果都符合假設的話日跟月平衡是沒差啦 04/17 22:47
→ vincent1700: 如果隱波變大或變小的話可能還是要調整上下界strike 04/17 22:49
→ vincent1700: 選擇權部位 04/17 22:49
推 daze: 用來當作理論推估的時候,不必考慮實際可行性,上下界可以設 04/17 23:01
→ daze: 0~無限大也無妨。AQR的這張圖是有考慮要實際操作的,所以會 04/17 23:03
→ daze: 有設定strike的上下界。 04/17 23:03
→ daze: 如果事前就能猜到隱波會變大,這個策略當然就不見得理想啦, 04/17 23:07
→ daze: 但猜不到的話,就按市場價格走吧。 04/17 23:09
→ vincent1700: 嗯對,理論上是0~無限大都要考慮進去 04/17 23:55
→ vincent1700: 真的要再探討就變波動度假設的討論了,但最後可能會 04/18 00:01
→ vincent1700: 變成形上學。 04/18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