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六和敬 - 判斷適合修行的道場

看板 Buddhism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時間 2025-01-24 17:03:50
留言 0則留言

自古以來,大德們大多很重視「人和」, 例如儒家主張「以和為貴」、「和氣致祥」、「和顏悅色」、「和而不流」 商家有「和氣生財」的說法 2023年有高達九成年輕人心目中的夢幻工作是「工作與生活平衡」 不同產業的企業文化也會影響內部員工的未來發展 心理學來說,原生家庭作為一個人成長的最初場所,影響是長期且深遠的,甚至可 以一代代傳下去。 佛門也有說:「叢林以無事為興隆。」人和,才能無事。 僧團裡,平時依「六和敬」來維繫人事的和諧、往來與運作。 所以出家人又稱「和尚」,即「以和為尚」。 以六和敬來看任何的組織文化,不難看得出來未來的發展。 不僅可以審視過去,打破現在的惡性循環,也可以幫助團體下的成員修出世間法 以下參考星雲法師的網站再加上自己的想法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9330 第一、見和同解:即思想的統一。就是大家的思想、見解要有共識,意見不同,相處、共 事會障礙重重,所以見解要和,要建立共識。 注:對於世間凡夫,真的沒什麼好計較的,太貪太嗔太癡其實自己都可以拒絕受到對方 的影響。對於只想修自己解脫道的同修,若自己是學菩薩道,需要小心那種獨善其身的 想法。 第二、戒和同修:即法制的平等。對於戒律、規矩,大家都是一樣平等的共同守持戒法, 沒有特權,也就是在法律上人人平等。 注:住世三寶不如白衣弟子,上位者沒什麼厲害的地方,建議別繼續待這個團體。 第三、利和同均:即經濟的均衡、共享。寺院僧團的生活所需都是平均分配,不分職務高 低,人人享有的權利是均等的。 注:有人貪污還繼續包容的話,這個團體無慚無愧,建議也別繼續待了。 第四、意和同悅:即心意的和諧。大家共同住在一起,要有禮貌、有威儀,相互和平、尊 重,和諧共處。 第五、口和無諍:即語言的喜悅。大家沒有爭論、吵架,人我之間說的都是叢林的語言, 比方說,「請問法師上下」、「請長老開示」、「學人不敢當」、「學人慚愧、苦惱,請 多賜教」,彼此有佛法就不會有爭論。 第六、身和同住:即居住的安樂。在寺院裡,大家都是共同生活,都為歡喜來修行,用歡 喜心和大家在一起。 ------- 破和合僧是佛陀制定的「五逆罪」之一 六和敬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評定的標準大概只有提婆達多的那種程度才是達標 不用自己嚇自己 佛陀十大弟子每一個聖者傑出的功德都不太一樣 找自己覺得相應的就好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9.43.1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37709433.A.2A3.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