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看板 Buddhism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時間 2024-12-08 07:59:08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宣化上人開示 兜率是梵語,譯為知足。此天的天人,非常知足;無論什麼,適可而止,絕不多求。所謂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 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層天,在夜摩天之上,在化樂天之下,此天有內院和外院。內院是候補 佛位諸菩薩所住之處。 現在彌勒菩薩(未來佛)住在內院,等待候補佛位。外院是天眾所住之處,彌勒菩薩現在 正為他們演說妙法。 人們為什麼不知足?因為多欲多貪,貪而無厭,貪求不已,所謂「慾望無止境」。白天醒 時在貪,夜間在夢中也貪。 為什麼要貪?因為不知足。如果知足,就不會貪求。我們起貪心,是因為有慾望的緣故。 若是沒有慾望,那就不貪了。不貪就知足,知足就快樂,快樂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不 執著,不執著就得到解脫。我們修道,就修不執著。想得開、放得下,就得解脫。 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忍耐,不能忍的也能忍。這時,天也安,不降災禍。地也安,不令震 動。所謂「忍為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事事都能好。」 人有很多煩惱,就因為沒有忍辱的功夫。若能學習彌勒菩薩那種忍耐的功夫,就沒有災禍 ,一切都平安。 彌勒菩薩說:「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這首偈頌的文詞,雖然很淺顯,可是有不可思議的哲理在裡邊。現在簡單的解釋: 「老拙穿衲襖」:老拙就是很愚笨的老人。他自己覺得自己很笨,為什麼?因為他有個大 肚子,又穿了一件破棉襖。衲襖就是棉襖破了又補,補了又破,前後皆是補釘,表示不著 穿衣的相。衣服雖破,能遮寒就可以了。 「淡飯腹中飽」:他所吃的飯,非常清淡,連鹽也沒有。只要填滿肚子就可以,不計較好 吃不好吃。這是不著吃的相。 我們金山寺也是不著吃的相,每天所吃的菜,是從市場菜販的垃圾堆撿回來的。可是我們 還有菜吃。這種位愚笨的老人,連菜也沒有吃,只吃淡而無味的飯,可是還吃個大肚子, 所謂「心寬體胖」。 他無憂無慮,笑口常開,故後人給他作了一幅對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事;開口便 笑,笑世上可笑人。」 我們的身體,好像機器一樣,時時要加點油,它才能做工。否則 ,就要罷工。 我們的身體,吃點飯才能活著,才能做工。若是不給它吃飯,它就要罷工,什麼也不做了 。 甚至向主人示威:「我要死啦!」主人受到威脅,便向它投降,給它點飯吃,來維持生命 。彌勒菩薩很瞭解這個四大假和合的臭皮囊,不是一個好東西,所以給它吃飽就算了。 「補破好遮寒」:為什麼要補呢?因為要遮寒。所以把一件破棉襖,補來補去,還要補千 釘萬綴還在補,準備在冬天的時候,能遮住寒風所襲。 「萬事隨緣了」:這位愚笨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隨緣而了。所謂「事來則映,事去則 淨。」 有這種胸襟,所以心寬體胖。他是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雖然隨緣,可是不變。不是 隨緣就變,而是隨緣不變。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他有一定的宗旨。是什麼?就 是不貪。 「有人罵老拙」:假設有人無緣無故來罵我,我也不發脾氣,當作唱歌來欣賞。或者當作 說外國話,聽不懂,無煩惱。 「老拙只說好」:遇到這種境界時,老拙說:「我要贊嘆他。罵得好、罵得對,你是我的 善知識,指導我、教導我,非常感謝你的罵。我應該被你罵,幸虧你來罵我。我真高興, 希望你常來罵我。」 好像常不輕菩薩,他給人家叩頭,還被人打罵,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笑哈哈。見人就頂禮 ,禮畢就跑掉。為什麼?怕人生煩惱。 我有這樣幾句話:「有人毀謗我,如得飽飯食;此是真佈施,何樂而不為?」如有人罵我 ,我絕對不發脾氣,而且說罵得對極了。你唱的歌,非常悅耳,我很愛聽。你在說英文吧 !我聽不懂。如是觀想,自然風平浪靜。 「有人打老拙」:假設有人無緣無故來打我,那時,我絕對不反抗,隨他的便,等他打夠 為止,我也不言語。 「老拙自睡倒」:我一點煩惱也沒有,我自己躺在地上,請他打吧!這時,他便出了氣, 自然無事了。這種功夫多麼妙!你們那一位能有這種功夫,就會升到兜率天宮去,聆聽彌 勒菩薩在龍華法會講妙法。 「涕唾在面上」:有人把口水吐在我面上,我也不理它,也不擦它。為什麼?因為不起煩 惱,不被境界所轉。他已修到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程度。 「隨它自乾了」:隨它自己乾吧!何必為它操心。口水在臉上,又有何妨?不要計較,自 然無事。人人有這種想法,世界怎能不太平? 「我也省力氣」:若能是這樣,無動於衷,當作無有其事。我就省了很多的力氣,不需要 用手巾去擦它。 「他也無煩惱」:他看我無所謂,也不去擦他所吐的口水,他自然心平氣和,沒有煩惱了 。這種忍耐的精神實在太偉大!我們應該向彌勒菩薩看齊,向他學習。所以人做事,要留 餘地,不可趕盡殺絕,要網開一面才對。 「這樣波羅蜜」:這是忍辱的法門。能忍辱便到彼岸,彼岸是不生不滅的地方,只有諸樂 ,沒有眾苦。人人皆知,可是不去。為什麼?因為捨不得五欲之享受。 「便是妙中寶」:這就是妙中之妙,寶中之寶,無價之寶,真正忍辱的妙寶。 「若知這消息」:如果知道忍辱的消息,若能明白忍辱的道理。那麼,一切無所障礙。 「何愁道不了」:這樣的情形,萬事亨通,圓融無礙。無論修什麼道,皆獲得成就。為何 不成道?皆因執著身體,認為可愛,時刻要保護它。 其實,身體是個臭皮囊。我常說:在肚中的東西是最骯髒的。吃時是香,排出是臭。 無論什麼人,都是這樣。那麼,身體有什麼可愛呢?有什麼可執著?如有人罵你,或者打 你,要忍受,不發脾氣。 要明白死的時候,這個可愛的身體又到什麼地方去了?我們修道,就是借假修真,千萬不 可得假忘真。要返本還原,要反迷歸覺。能這樣去修,就能知足。 兜率天的天眾,少欲知足。內院的菩薩,都是斷欲,一無所求。他們發菩提心,得菩薩道 。一切為眾生的幸福而奔走,為教化眾生,改惡向善,而不休息。雖然辛苦,但是快樂。 以度眾生為已任,這是菩薩的大願。 https://i.imgur.com/v3eDyDr.jpeg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91.1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33615950.A.74C.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