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聞天祥談 / 義大利電影的金童玉女(中)

看板 movie
作者 MyAll (靜岡玉露)
時間 2019-07-27 13:19:55
留言 1則留言 (1推 0噓 0→)

義大利電影中的金(筋)童玉(慾)女 中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724000817-260115?chdtv -- 談到義大利男星,馬斯楚安尼絕對是代表。 很多人喜歡把他與導演費里尼連在一起, 尤其是震古鑠今的《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1960) 和《八又二分之一》讓他成了名符其實的「義大利金童」與「拉丁情人」。 英格麗褒曼不僅是擁有萬千影迷愛戴的偶像,還曾經連續三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並以《煤氣燈下》(Gaslight,1945)首度封后。 然而此時,羅塞里尼的作品卻深深打動了她,不僅寫了情文並茂的書信, 表達渴望合作的心意,甚至在演出《聖女貞德》(Joan of Arc,1948) 第四度提名奧斯卡後,決定不顧一切與羅賽里尼合作《火山邊緣之戀》 (Stromboli,1950),甚至結為連理。別說在當時,即使發生在今日, 這場拋夫棄女的不倫戀,定會招致體無完膚的批判。 褒曼當時如同被好萊塢放逐,而為她量身打造新片的羅賽里尼,其風格遞變也被明顯低估。 時至今日,他們合作的幾部片終於獲得較公平的評價,褒曼細膩演繹的天人交戰, 在《火山邊緣之戀》除了所愛非人、還有來自群眾的排擠,彷彿成為一種自況; 《歐洲 51 年》(Europe’51,1952)則讓她在痛失愛子後, 經歷一場脫胎換骨而臻至聖徒般的境界,但她的淑世與救贖, 卻被家庭與階級當作精神失常;到了《義大利之旅》(Journey to Italy,1954), 一對貌合神離的夫妻透過異地所見,觀照自己內心的需要, 開啟了義大利電影在 60 年代風起雲湧的現代探索的先聲。 世事多巧合。當英格麗褒曼為羅賽里尼遷徙至義大利時, 傷心的安娜麥蘭妮卻以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為她而寫的 《玫瑰夢》(The Rose Tattoo,1955)拿下奧斯卡影后。你知道她下一屆得主是誰嗎? 正是以《真假公主》(Anastasia,1956)重回好萊塢懷抱的英格麗褒曼。 當然,這也意味她和羅賽里尼關係的終結。 》雅烈妲華莉的熱情與莫妮卡維蒂的冷漠 講到愛恨情仇,在這次影展裡表現最激烈的,當屬《戰國妖姬》(Senso,1954)。 雅烈妲華莉(Alida Valli)這位曾被好萊塢寄與厚望,也演過《黑獄亡魂》 (The Third Man,1949)等經典的義大利女星,在 1950 年代重返故鄉, 在維斯康提的首部彩色片裡,演活了一個為俊男拋家叛國的貴婦,愛慾讓她重生, 卻也令她玉石俱焚。雅烈妲華莉蠻能演這種爭議女子的,她在安東尼奧尼的《哭泣》 (Il Grido,1957)也遊走在悖德的邊緣,讓婚外情對象不得好死。 嚴格說來,她應該是這次銀幕上眾多義籍女星中,最「致命」的一個。 相反的,莫妮卡維蒂(Monica Vitti)則以「冷」出名。 她是安東尼奧尼全盛時期的繆思,即使在《情事》(L’Avventura,1960) 與閨蜜男友擦槍走火,也還能透出一股冷靜自持的淡漠。 而這份疏離感,到了《慾海含羞花》(L’Eclisse,1962), 即使對象換成有第一美男子之稱的亞蘭德倫(Alain Delon),也只剩縈繞的不安感, 侵蝕著彼此的信任。誰又想得到,離開安東尼奧尼之後的莫妮卡維蒂, 有一天會成為義大利著名的喜劇演員呢?反差也太大了。 莫妮卡維蒂卻說,就像劇院常掛著一笑一悲兩張面具,這才是她。 》誰才是拉丁情人 談到義大利男星,馬斯楚安尼絕對是代表。很多人喜歡把他與導演費里尼連在一起, 尤其是震古鑠今的《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1960)和《八又二分之一》 讓他成了名符其實的「義大利金童」與「拉丁情人」。 但費里尼卻笑說他第一次找馬斯楚安尼合作的時候告訴他:「是因為你很平凡。」 在費里尼電影無論演記者或者化身為導演, 馬斯楚安尼的形象通常都是現代、時髦、甚至羅馬的。事實上,演技精湛的他, 除了羅塞里尼,幾乎跟每一位重要的義大利導演都合作過,可塑性超強。 無論是狄西嘉的《義大利式結婚》或者傑米(Pietro Germi)的《義大利式離婚》 (Divorce Italian Style,1961),他把現下所謂的「渣男」詮釋得爐火純青。 可是到了維斯康提的《白夜》他卻成了咀嚼孤獨與為愛瘋狂的異鄉人, 幾乎沒有難得倒他的角色。 不僅在義大利家喻戶曉,他也在 60 年代成為首位以外語片入圍奧斯卡影帝的演員, 就連法國、俄國、希臘大師們也對他推崇備至。 把非職業演員琢磨出光芒的狄西嘉,在執導演筒之前, 也是擅長輕喜劇與通俗劇的偶像明星,難怪導起戲來往往點石成金。 即使在成為大師後,他偶而還會演出,過過戲癮。例如歐佛斯(Max Ophuls)導演的 通俗劇經典《某夫人》(Madame de...,1953,又名:伯爵夫人的耳環) 和羅塞里尼的《羅偉萊將軍》(General della Rovere,1959)。 不過最有趣的還是在他自己執導的《拿坡里黃金》其中一段,扮演好賭成性的伯爵, 被老婆、僕人嚴密的看管下,只能跟司機小孩賭撲克牌, 看他輸到吹鬍子瞪眼睛的模樣,真是好笑。 而在狄西嘉早期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中的演出者,後來真正成為明星的, 只有《擦鞋童》(Shoeshine,1946)的佛朗哥英特朗吉(Franco Interlenghi)。 他在 15 歲時演出本片,據說當時還有一個競爭對手, 兩人輪流跟另一個以定角的擦鞋童配戲,直到狄西嘉確定就是他為止。 長大後,他演出了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小牛》(I Vitelloni,1953), 在裡面成為導演的化身;另外在安東尼奧尼的《失敗者》(The Vanquished,1953), 則成了迷惘的犯罪青年。據說他 5、60 年代在義大利的名氣,並不下於馬斯楚安尼, 可惜在國際知名度上,就遠遠不如。 》維斯康提的美男計 講到男演員,導演維斯康提的「審美」絕對不能忽略。 他對各色美男子的拔擢與運用,在義大利電影史上應無出其右者。 改編美國小說《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的處女作 《對頭冤家》(Obsession,1943),便找了游泳與馬球選手出身的馬西莫吉洛提 (Massimo Girotti)扮演與老闆娘謀殺親夫的情人,展現了陽剛俊朗的魅力。 而他介入別人婚姻本領的本事,也延續到安東尼奧尼的《愛情編年史》, 只不過在這部片裡,窒重的大衣掩蓋住一些活力,一如影片節奏的沈鬱。 之後他和維斯康提又合作《戰國妖姬》,只是把激情轉向抗敵復國, 演出也獲得很好的評價。但他此生唯一一座大衛獎, 竟是在他過世後以遺作《外慾》(Facing Window,2003)獲得, 他在片中飾演一個被困在往日同志戀情與二戰回憶的老廚師, 而真正和女主角乾柴烈火的新猛男雷歐波瓦(Raoul Bova)竟也是泳將出身, 也像是一種傳承。 (待續) -- 原文結束。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212.20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64204798.A.49A.html

joey0602 : 馬斯楚安尼真心很會演。又超有魅力 07/27 21:55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