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神鬼獵人》:寫給厭世者的寓言

看板 movie
作者 zamkao ()
時間 2016-03-04 14:54:16
留言 13則留言 (3推 2噓 8→)

圖文網誌: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48832434 [心結] 生活好累,死了算了 近日,李奧那多終於獲得小金人的電影《神鬼獵人》(The Revenant),他飾演的皮草獵 人格拉斯,卻能在身受重傷、被同伴拋棄,在生死邊緣和大自然、人性爭鬥種種絕望的困 境下保持求生的意志,直至獲救。 對於一心想自殺的來談者,如此強烈的生存意志何以可能? § 從焦慮的妻子談起 尋求諮詢的來談者,他們面對生活的焦慮,雖看見焦慮,卻沒有從焦慮中看見自己。所以 焦慮被無限的放大,倘若生命如白紙,而白紙上明明只有一點墨汁,卻為了這一點墨汁抹 煞了其他生活未被污染——快樂的、有所成就的、飽含希望的——的部份。 有些人則在焦慮中看不見焦慮,只看見自己。他看見自己不斷的在受苦,那苦難永無止盡 ,他是世界上最需要關懷的人。但他看不見問題,也不願意處理問題。 前者會花很多時間處理問題,哪裡髒擦哪裡,卻忘了處理被問題困擾的自己;後者會花很 多時間滿足自己,卻不願意真正把精力投入於真實的問題上。 以戀愛的個案為例,前者就像一位先生老是結交小三的太太,她花了很大的工夫攻擊小三 ,卻花了很少的時間去檢視自己和先生的關係;後者則是不去處理先生外遇的問題,而是 將問題全部歸咎於自身,好像只要解決自己的問題,老公就不會繼續在外出軌。 面對前者,諮詢師盡可能幫助他看見生命的核心,是在自己看待外在事物的觀念上;面對 後者,諮詢師協助他找出與問題之間的連結。兩者殊途同歸,都是幫助來談者把視線展開 ,來回的檢視自身與問題,讓來談者瞭解問題不會因為自己的忽視而消失,也不會因為把 問題拋開,就讓問題和自己切斷了瓜葛。 當問題持續不加以處理,選擇就會隨著問題的擴大,提高痛苦。當痛苦提高到一個程度, 能夠解決的問題選擇貌似越來越少,直到只剩「結束生命」的選項。 § 生存意志哪裡來 實際上,不只婚戀的失意會讓人萌生死意,學業壓力、工作不順遂、親子間的矛盾、負債 累累的生意,許多事都可能將一個人的生存意志逼到死胡同。 對於一心想自殺的來談者,如此強烈的生存意志何以可能? 或許我們可以在另外一部作品中找到答案,1996年出版,2007年被拍成電影的《阿拉斯加 之死》(Into The Wild),此書是我和學生討論生命哲學時,我經常使用的讀物。 《阿拉斯加之死》的內容並非虛構,而是來自真實新聞的報導文學。記述美國一位對生活 有著遁世寄託,或者從哲學角度來說,「犬儒主義」的大學生克裡斯多夫,他為了實踐自 我追尋、脫離物質束縛的理想。選擇離開大學,隻身一人走進蠻荒的大地,最後因為誤食 有毒植物,孤獨的死在阿拉斯加深處。 §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當學生們對此書進行課堂討論,他們的反應大體呈現今日社會的三種生活意識:第一類是 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克裡斯多夫的遭遇並未使他們失去對理想生活的仰望,以及對物 質社會的鄙視。第二類是實事求是的現實主義者。在他們眼中,克裡斯多夫的死亡是他自 找的,因為他的想法不切實際。第三類學生是不聞不問的隱形大眾。這些學生佔多數,他 們內心有些想法,但始終處於萌芽階段,就像永遠開不了花、長不了果子的樹,他們對生 活沒有太多想法,只想隨波逐流。 學生的不同反應,無礙於我們解讀面對生死的態度。 生死抉擇無關乎一個人樂觀或悲觀,理想主義或現實主義,因為一切的核心都根源於與生 俱來的人性。 即使處在絕對的困境之中,即使命懸一線,生命的意義與人類的本性都不會因為我們意識 模糊變得不同,相反地,越是在沒有選擇的時刻,我們越能瞭解自己的美善及醜陋。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瞭解人性》(Menschenkenntnis)一書中揭示,「若要解決存在的焦 慮,必須重新讓『個人』與『人性』重新合一。」 當一般學生沒有真正面對生死訣別之境,沒有真正的在工作中翻攪,他們對理想與現實的 看法,其成份多為想像。而一個人能否堅持理想,或在現實中屈就,只有走出教室,走進 生活才能看見答案。 § 生存的想像練習 我曾聽聞一位醫生分享親身經歷,行醫早期碰到癌症末期的病人,他會先徵詢家屬的意見 ,以決定是否要直接告知病人來日無多的實情。他發現即使是家人,也不見得瞭解病人的 情況。有時家屬告訴他病人生性樂觀,建議他可直接告知病人病情,結果病人卻選擇輕生 。有時被家屬視為個性悲觀,或者軟弱的人,卻在得知病情不可能更壞的情況下,選擇繼 續接受治療,反倒延長一段生命。 萌生尋死的心是一件壞事,現實生活的痛苦,有時確實難受的可怕。我記得第一次失戀, 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好像剩下的人生得在嚼蠟般的滋味中度過。 還記得第一次被黑函攻擊,身邊原本以為親密的朋友紛紛露出另一張面孔,你發現自己的 人際交往竟然是一齣虛情假意的戲。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失去對人的信任,害怕並逃避社 交場合,任何人對我不經意的一瞥,都會讓我覺得自己被鄙視。 死亡曾經是我的選項,但我沒有實踐這個選項,而是選擇依循阿德勒的指引。 我反思我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並一一對照與普遍人性之間的異同。然後我反思那些讓 我痛苦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個別想法、行為和普遍人性之間的異同。 然後我發現大家儘管各有不同,但在人性的部份其實差不多,我們都難免八卦、說他人的 閒話,有時我們以為自己的嘴巴傷害不了人,實際上卻是缺乏同理心,輕忽了人際相處的 分際。 更重要地,我們都希望自己活下去,我們都不想死。通過這一點,我更清楚自己需要的不 是死亡,而是救贖。 這是處理所有絕望的,以及自殺的來談者時,很關鍵的一點。 讓一個人面對人性中的求生本能,清醒的、坦承。軟弱且自卑——而非故作堅強——的承 認:「我不想死,我想好好活著」、「只是我一時想不出辦法」、「幫幫我!」 回頭看電影,克裡斯多夫在死前留下的日記明白表示他不想死,格拉斯也不想死。 堅不受死的本性,即使活下去的過程卑微而狼狽,那還是最切合人性的選擇。 § 比活下去的勇氣更重要的是「活下去的本性」 當死亡成為一個人主要的選項,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現代社會各種道德教條,禁錮了我 們思考延續生命的方式。 人類社會教育我們要體面的活著,但不表示活著非體面不可。 人性包含追求幸福、逃避死亡的本性,但追求幸福與逃避死亡,需要我們對生命更寬廣而 富有彈性的思考。 當我輔導課業壓力極大的學生,與蒙受伴侶外遇之苦的來談者,或是中年失業的長者。他 們都把自己生命的意義建構在別人口中「正確的」價值觀。 當他們打破了自我設限的陳見,死亡的念頭頓時煙消雲散,隨著觀念的拓展,他們生命的 選擇一瞬間豐富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在各方面都比一般人強,卻看不見自己擁有的,進而選擇死亡。 有些人能活得簡簡單單,卻充滿生命的熱情。關鍵不在擁有多少,而是我們能不能夠更清 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又能夠要什麼。聽聞別人告訴我們的好,同時也能看見常人忽視的 好。 電影《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兩個瀕死的老人之所以到處找刺激,也是因 為如此,在拓展了生命視野的寬度後,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渺小,自己的脆弱,卻也從中理 解什麼才是對我們來說真正重要的,以及不重要的。找到我們自己的規則,放下我們聽從 一輩子的,別人的規則。 格拉斯最後沒有手刃仇人,他想起西庫克那句話「復仇是造物主的決定」。生前,沒有人 能夠原諒他,沒有人能要他做不一樣的選擇,但他選擇從過去的規則中解放,拓展了生命 的選項,於是他才能再次看見妻子的微笑。 面對生死,只有我們能夠解放自己。那不是再次告誡自己死亡有多軟弱,或是灌食自己無 數壓根不信的雞湯文。唯有在我們脆弱與卑微的時刻,承認我們就是如此,但這沒有什麼 可羞恥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同樣脆弱與卑微,同樣在生命受考驗之際萌生狗屁倒灶等求 生念頭。 那些念頭連帶的方法可能讓我們變得不夠體面,但當我們看見自身潛藏在陰影中的半身, 我們能夠發現更多想好好活下去的自己,使我們的內心找到真正堅實的夥伴。 正是在陰影中,而不是在常人以為的光明中,生存意志的火炬未曾熄滅。 [解語] 接納自己的卑微,接納人性的軟弱,才有觸底反彈的力量 圖文網誌: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48832434 -- 謝謝你提醒錯字,我趕緊修正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9.59.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57074459.A.D74.html

MasterHsieh: .... 03/04 19:13

sunzoohsieh: 受重身是啥米 03/04 19:15

forbefor: gooooood 03/04 20:27

gakuto: 你說不要強加價值觀在對方身上 那為何又強調尋死是不好的 03/26 17:44

gakuto: 價值觀?你連最基本的生死都幫對方決定好了 03/26 17:45

gakuto: 這不也是一種道德或社會價值加在對方身上? 03/26 17:46

gakuto: 另外你用諮詢師這個名詞 是中國的用法 台灣是稱作諮商師 03/26 17:46

gakuto: 更正式名稱是心理師 03/26 17:47

gakuto: 另外生存是本能沒錯 但有種觀點是:尋死也是本能的一種 03/26 17:48

the4122: 我覺得你根本沒看過這部戲 李奧求生的動力是復仇 05/15 01:26

the4122: 為了復仇他苟活 直到把仇家殲滅才喪失生存目標 05/15 01:28

the4122: 這跟你所稱的厭世者 同樣也是喪失生存目標是一樣的 05/15 01:28

Gloyia: 06/04 01:34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