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何新加坡的英語化對新加坡特別重要?

看板 historia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時間 2024-12-21 04:14:18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 我們把先問題焦點限縮到個人: : : 努力學好英文是否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亦即,只要個人英文不好就不 : : 能成功。 : : 努力學好英文是否是一個人成功的充分條件,亦即,只要個人努力學好英文 : : 就能成功。 : : 一、必要條件方面: : : 王永慶、郭台銘、陳水扁等等,英文很好嗎? 他們職涯不成功嗎? : : 二、充分條件方面: : : 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都是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那些國家當中每一個人都職涯 : : 成功? : : 好,努力讓英文程度好,不是個人成功的必要或充分條件,請問如何放大到 : : 國家層級,居然只要全國人民努力學好英文就能讓國家富強? : 你這個是宏觀 和微觀的差別 不只是圍觀和宏觀的差別。 : 我們就講失業率好了 : 你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工作 所以失業率就沒意義了嗎? : 當然不是 我們不能把個例當常態 : 回到當年新加坡的英語問題 會英語的人中的每一個人 職涯都很成功 : 那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但是 你換個方式問 會英語的人大部分過的比多數不會英語的好 ^^^^^^^^^^^^^^^^^^^^^^^^^^^^^^^^^^^^^^^^^^^^^^^ : 我想這就沒什麼爭議吧 你上面的主張,其中之一涉及的是相關性的問題。請看下面例子: 老王養了一隻柴犬名為八公。老王每天溜八公,每天六點會經過 老趙家。八公會在老趙家附近一根電線桿小便。老趙每天六點半出 門上班。 在上面的例子裏,八公在老趙家附近電線桿小便,與老趙出門上 班,在統計學上,其時間有相關性,但是這兩件事情沒有因果關係 。 因此,上面所謂: 會英語的人大部分過的比多數不會英語的好 即使在統計學的某個方面有相關性,到底會英文和過得好否這兩 件事情之間是否具備因果性,需要更進一步檢視。 一個人生活過得好,原因可能是自己工作收入高,也可能是祖產多 。至少對於祖產多的狀況,我們可以排除英文程度和這種人過得好的 因果關係。即使這祖產多的人恰好有興趣且有能力把英文學好,顯然 也不是靠著英文好而生活過得好。 至於靠自己工作收入高而過得好的狀況,首先,不同的工作,有不 同的要件,這點去徵才網站看不同職缺的徵才要求就很明白。另外, 同樣的職位,因為工作地點(如國家),可能又會產生某些不同要求。 例如某之前回文已經舉過的例子︰ 周子瑜到韓國投入歌舞偶像產業,對她而言,更重要的是把韓語 練好還是把英語練好? 當然,有人會爭辯,在我國,把英語練好會有比較多高作機會。姑 且假設這主張為真而不爭辯。請問︰ 當醫師,不管哪種專科,開診所行醫賺錢,是英文好還是醫術好的 那個醫師賺更多錢? 上面那個例子,可適用在很多不同專業。 英文好的某個專業人士,他的本行專業一定比英文不好的同行更 好乃至於賺更多錢? 對此,我們可以再看一個例子: 已故的餐廳秀之王豬哥亮先生。這位演藝人員的收入相當驚人 ,但是他取得這個驚人成就,靠的是…他的英文水準比其他演藝人員 更高明? 還有,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此外精力和財力也都有 限。學英文和學任何其他專業學問,都要花時間精力與金錢等各種成 本。這還不論,每個人學習英語和學習其他專業有天分上的不同。英 語學得好的人,學其他任何專業也都很厲害…嗎? : 但當年 會英語的多數人 生活比多數非英語國家的好 這點 也是肯定的 : 有沒有非英語過得很好的人 有 有沒有會英語過的差的人 也有 : 那就要看和會英語過得好的人 和 不會英語過得差的人 來比 : 至於你說到的菲律賓 當年是亞洲第二富 ^^^^^^^^^^^^^^^ 當年是亞洲二富,「為什麼」後來不是了? 假如認定全國人民英文水準是 讓國家富強的唯一因素,那麼表示: 因為菲律賓人突然不努力學英文了,或者亞洲其他國家更努力鞭策國民 學英文,從而使本國英文程度超過菲律賓,因此導致國家筆菲律賓更富強 。 為何搞明白這點有實際重要性? 因為國家預算有限,投資在錯誤的目標 上面,就是做白工,甚至錯過發展機會--因為別的國家不會因為該國政策 錯誤而停下來等。 以讓國家富強的政策來講,史實上我國政府推出的政策有下面幾個: 第一、亞洲金融中心 第二、亞洲科技創新中心 第三、亞洲醫療健康中心 第四、亞洲物流中心。 上面那些政策,光看其名稱,就可以大致推出該政策對於提升我國經濟 (而策進我國財源)的關係。 但是,提升我國英文水準? 和上面個政策的任一比起來,顯然更加間 接,畢竟,國家英文好,國家金融、科技創新、醫療健康、物流就好? 首先要問,這其間的因果關係在哪裡? : 金三胖 過得很好 所以北韓人民過得很幸福 這也不合理吧 : 宏觀討論宏觀 個人經歷討論個人經歷 拿特例 來否定宏觀 這很奇怪吧 : 當時另一強權 蘇聯的經濟 一直不如英美的 : 當年新加坡 英語來促進自身經濟產業升級 吸引外資 : 沒什麼好去困惑的吧 : 而且我後面想起來 這還是CNA 今年節目裡面說的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93.1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34725660.A.68B.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