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交通安全不能靠運氣!經濟部AI智慧運輸新解方預防事故發生

看板 car
作者 hedgehogs (刺蝟)
時間 2021-10-09 09:03:10
留言 50則留言 (16推 9噓 25→)

原文連結: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5119-moea-ai-transport 原文內容: 【社會數位轉型】交通安全不能靠運氣!經濟部AI智慧運輸新解方預防事故發生 居住在都市的人們,大多早已習慣使用電子票證搭乘大眾運輸,能自然而然透過即時公車 動態資訊掌握交通時間,也多有騎乘共享單車的經驗,旅遊時更享受著機場無人化自動通 關、國道 ETC 電子道路收費的便利。這些畫面也許你不曾留意,但都是智慧運輸科技改 善生活的證明。 疫情衝擊下,結合人工智慧、區塊鏈、加密貨幣、虛擬實境、物聯網等數位科技的創新應 用服務不斷成長,加速產業數位轉型,為經濟帶來正面效益,不知不覺間也成了改變社會 的力量。隨著時代進步,人類的食衣住行越來越離不開數位科技,而交通運輸作為維繫社 會系統運作的關鍵之一,正是臺灣邁向數位國家必須關注的重大議題。 近年特斯拉在全球大賣,經濟部技術處也看準無人載具、自駕車趨勢,推動創新實驗專案 計畫,秉持沙盒精神,授權產學研於北中南各都進行落地實證,促進臺灣智慧運輸科技的 研究發展與創新應用。 串聯法人技術合作 開發 AI 自動煞車系統罩大型車 馬路如虎口,臺灣交通事故多,為提升交通安全,資策會系統所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 的支持下,以自駕感知次系統技術能量於 2021 年發表全球首創的智慧巴士 AI 內輪差自 動剎停技術,結合車輛視野輔助攝影機及 AI 影像辨識技術,陸續在台北市、新北市、桃 園市等交通場域進行系統實證。現已能在預測內輪差區域發生碰撞前 1 公尺在 0.6 秒內 發出預警並自動煞車,降低大型車駕駛盲點車禍事故問題。 https://youtu.be/6SUdWUsgUyg
資策會系統所智慧駕駛組組長張均東表示,臺灣交通環境為二輪與四輪複雜混合車流,車 流密度高,駕駛習慣參差不齊,相較歐美更為複雜,對於發展無人載具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但也充滿機會。臺灣大型車平均一年造成 1,500 件事故,主因就是在混合車流環境下 於視野死角容易發生死傷事故,「最常見就是所謂的 A 柱(註)與內輪差視野盲區,大型 車輛(公車、貨車、聯結車等)轉彎時無法清楚看到機車、行人是否在行駛區域內,於是 在轉彎行進過程來不及反應,造成此類車禍傷亡率很高。」 張均東解釋,目前車輛大多使用毫米波雷達感知周遭環境,但毫米波雷達雖對金屬物件偵 測較敏銳,但無法得知物件類型,「毫米波雷達在偵測行人、兩輪車方面的穩定度沒有很 好且無法辨識其類別。尤其是上下班時間,公車周圍滿滿都是汽機車,很難準確反應 A 柱與內輪差視野盲區內是否有機車、自行車、行人。」 據統計,正常駕駛人行車時,從 目視到緊急情況,到做出反應、踩下煞車,反應時間約 0.6 秒左右。而大型車所需要的 煞車距離又更長,往往駕駛在意識到危險時已來不及因應,生死就在一瞬間。 為此,資策會系統所與巴士業者合作,透過在公車上裝設之 5 顆攝影鏡頭,拍攝車輛行 駛中容易發生碰撞之視野範圍,結合資策會開發的臺灣行車街景深度學習資料庫( Formosa Dataset),以 AI 深度學習辨識技術發展 AI-ADAS(AI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https://www.iii.org.tw/Product/TransferDBDetail.aspx?tdp_sqno=3345&fm_sqno=23 https://youtu.be/tDPe7itFWVI
資策會系統所團隊現行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實際道路之實證結果已經可以在發生碰 撞前 3 至 5 公尺以語音提醒公車駕駛在警戒區有行駛物件類別,且在發生碰撞前 1 公 尺於 0.6 秒內,若駕駛無進行剎車動作時則由系統自動剎停。「本技術在日夜晴陰雨及 複雜街景中皆能穩定辨識出行人、機車騎士、老人代步車及三角錐等交通物件,都不是問 題。」張均東說,接下來預計技術進程將發展進化到預測大型車輛若要進行轉彎或變換車 道時,系統會主動觀測鄰近車輛、行人行進軌跡並預測未來 3 秒行駛路徑有碰撞風險, 則會主動減速緩剎並打正方向盤等 Level 3 自主駕駛技術,進而發展為智慧駕駛系統關 鍵技術,擴大到不同車種的應用,創造更大市場價值。 著眼我國路上交通特性 全球首創機車車聯網安全應用 而要預防車禍意外,也不能不注意機車。臺灣的機車密度全球第一,平均每 2 人就擁有 1 台機車;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有超過 75% 的車種與傷亡人數都是「肉包鐵」的機車 ,其中死亡人數每年都超過千人,包括因車速過快而自撞、自摔所造成的傷亡。 為此,資策會從機車用路人的角度,針對周遭路況及早反應,提供機車安全防護,除了降 低機車整體藉此事物與傷亡比例,更能藉此改善駕駛行為。智慧機車安全警示系統便是因 此而生,整合智慧型路側設備與機車車上裝置,偵測車速與路線,預測行車風險,再透 過 LED 看板顯示路況警訊,打造低成本、高滲透的安全騎乘環境。2019、2020 年分別獲 資通訊領域最高殊榮全球 ICT 卓越獎(WITSA Global ICT Excellence & Award),以及 美國素有創新界奧斯卡之稱的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肯定,使臺灣成為第一個將車 聯網技術應用在機車的國家。 https://youtu.be/ocYrOV8v7J8
資策會系統所規劃師廖彥程表示,團隊觀察到臺灣機車使用量非常大,而且很難從政策面 減少機車數量,「只能從防止肇事的安全角度著手改善」。為此,資策會系統所在經濟部 與交通部的支持下,攜手臺灣車聯網產業協會,並與擅長交通控制、交通安全的臺大教授 許添本合作,共同研發智慧化解決方案。 「有些都是很早就成熟的技術,關鍵是要怎麼把不同科技串連起來」,廖彥程說明,在經 濟部與交通部的指導下,本系統以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為基礎,並結合 AI 影像辨 識與決策機制進行分析,能提醒駕駛注意來車、減速慢行等,爭取更多反應時間。 經 9,300 輛機車、70 組路測設施大規模實測,收集分析了幾千萬筆的駕駛行為資訊後證 實,機車通過易肇事路段的平均車速可有效降低 12%,減少交通事故比例 50%。同時,畫第二期試驗所選擇校園場域中山大學,粗估平均車速下降 30%、事故數減少 80%,成效 驚人。廖彥程表示,因為和市區相比,校園交通環境較封閉、單純,導入新系統的衝擊較 小;另外,發生機車車禍的年齡層以 18 到 24 歲占絕大多數,「正好趁著年輕學子剛拿 到駕照、血氣方剛的時期,幫助他們及早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 社會發展帶動交通產業轉型 打造智慧科技新舞台 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社會數位轉型,除了在交通運輸上的變革之外,數位科技帶給社會的 影響還有 8 大關鍵問題,包括:資訊中立與數位近用權、數位技能落差與教育、數位專 業之性別權、跨領域鏈結與人才培育、開源協作與開放生態系、去中心化與分散化數位治 理、數位國土與資訊安全、資訊與人工智慧倫理等,都是臺灣發展數位經濟的過程中,必 須時時回頭關注的社會議題。 臺灣的交通環境雖然複雜,但也因此成了智慧運輸科技的絕佳試煉場,形成另一種「臺灣 經驗」。不同於國外汽車產業發展 AI 應用時,大多以房車為出發點,經濟部技術處也重 視臺灣大眾運輸、機車族的需求,希望藉由科技應用實現社會數位轉型,先解決民生交通 問題,再帶動市場,未來在國際發光發熱。 儘管現在臺灣自動駕駛市場還不成熟,這些創新計畫也仍處於試驗階段,尚未正式落地, 但當實證階段完成,掌握差異化優勢,相信從公共領域到產業發展都精彩可期。 註:汽車A柱為擋風玻璃兩側主要結構,為顧及車體強度,設計多半較為粗壯,但也因此 容易產生視覺死角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有新技術是好事,希望這些系統不能給駕駛主動關掉。 不然以臺灣的行車密度說不定開沒幾公尺就剎車一次, 就會有駕駛嫌麻煩關掉,然後照慣例悲劇。 *轉錄新聞/情報,必須附上原文及網址連結心得或意見30字(不含標點符號) --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95.1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33741393.A.BDD.html

cutsadh : 先把道路設計這種基本的東西做好,比較實在吧? 10/09 09:06

ccc101419 : 我可以想見一台公車停等紅燈時被各種大小車零距離 10/09 09:06

ccc101419 : 四方包圍,直到轉綠燈過20秒前AI完全不准開動的情 10/09 09:06

ccc101419 : 況 10/09 09:06

tonyxfg : 不能主動關掉可能會有問題哦,要是故障就直接整台 10/09 09:07

AustinRivers: 用路人只覺得B I 10/09 09:07

tonyxfg : 堵在路上動彈不得了 10/09 09:07

wondtty : 滿街違停,交通安全? 10/09 09:12

gx9900824 : 喔是喔 10/09 09:15

sa13961387 : 路上都被亂停不靠運氣靠啥 10/09 09:38

kenny888 : 我們政府很有錢嘛,繼續花喔 10/09 09:39

iiiiyouyou : 呵 10/09 09:40

linbryan : 不能主動關掉?你知錯誤煞車也會造成車禍 10/09 09:51

jimmyyang : 運用科技跟基本改善不衝突 10/09 09:55

orzmaster : 改善交通安全(X)促進經濟活動(O) 10/09 10:02

phage1807 : 先把道路設計弄好跟違停處理乾淨再說好嗎 10/09 10:16

v5270 : AI再強,也抵擋不住台灣低能三寶 10/09 10:32

ludoren : 台灣交通連基礎的都做不好還想用科技掩飾 10/09 10:42

cosmite : 不就主被動LV2 有什麼新奇 10/09 10:58

Ultramarine : AI哈哈 真諷刺 10/09 11:17

kps1247 : 看到政府提AI那大概又是一個錢坑了 10/09 11:34

nikesb : 馬路都能亂停,規則沒建立,用啥洨科技都沒用啦。 10/09 12:02

snap007 : 實體分隔人行道、斑馬線退縮、行人庇護島、標線號 10/09 12:16

snap007 : 誌改善、消除路障視覺死角、簡單的基建設計都做不 10/09 12:16

snap007 : 好,整天喊他媽的數位轉型,一群垃圾 10/09 12:16

rainbow321 : 結果限縮檢舉 讓大家違停 可憐哪 10/09 12:58

rainbow321 : 怎樣 不給檢舉數據就變好了吼 10/09 12:59

rainbow321 : 真的把守規矩買車位租車位的當白癡 爛政府 10/09 12:59

libramog : 撒錢講幹話打高空 順便把責任推給用路人 政府好棒棒 10/09 13:07

roseritter : 科技執法認真來就好 不用啥AI 10/09 13:15

timchenpqrs : 這就是放縱違規的外部成本 10/09 13:19

jimmy12332 : 有種就全部都科技執法 現在影像辨識要判斷紅線停車 10/09 13:38

jimmy12332 : 有夠簡單 高中生都做得出來 10/09 13:38

jimmy12332 : 每個路口攝影機拿來接深度學習模型 違規一清二楚 交 10/09 13:39

jimmy12332 : 通部敢嗎 10/09 13:39

leo255112 : 當然不敢啊 選票壓力 中學生都知道 10/09 13:41

leo255112 : 一任拖過一任 沒人會解決啦 你各位好自為之 10/09 13:41

jimmyyang : 台灣本來就跟違規共存很久了 沒那麼誇張 10/09 15:05

hg32658 : 好啦 我看跟區間測速一樣 Ai搞不好還中國設計的 10/09 15:36

sgxm3 : 有錢弄這個不如拿去畫好標線一年可以少死幾百人 10/09 16:38

code666666 : 科技實現和理想會有差距,但也是機會去看看實施後為 10/09 17:42

code666666 : 何有落差,甚至可以改變其他不良的用路環境或法規等 10/09 17:42

code666666 : 等 10/09 17:42

ksk0516 : 神經病 10/09 18:01

astroflyer : 想太多,你最好是把所有遇到的狀況處理好對應的規則 10/09 20:11

astroflyer : ,或者路上全改自駕才有用 10/09 20:11

attila125 : AI再強 也無法預測路邊違規的車子 10/09 22:47

shenkeng : 道路設計跟屎一樣 不先搞好 輕重緩急都不清楚 10/10 10:20

Tass : 用AI抓違規比較實際 不需要靠運氣 10/10 19:54

GingerMeow : AI也是人做的,當寫AI的是馬路三寶時… 10/10 20:03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