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未生育是婦癌危險因子? 「這藥」降卵巢

看板 WomenTalk
作者 yokann ( )
時間 2024-03-14 07:36:01
留言 1則留言 (0推 0噓 1→)

新聞標題:未生育是婦癌危險因子? 「這藥」降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發生 新聞內容: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口服避孕藥除了事前避孕外,還能降低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發 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柏廷表示,若是體內有過多雌激素,可能會 讓婦癌發生,因此未生育成了婦癌的危險因子,建議服用口服避孕藥,其含有的荷爾蒙, 可達保護作用,減少癌症發生; 但是曾經得過乳癌、婦癌的族群是不能使用避孕藥,有乳 癌家族病史的族群也建議先諮詢醫師後,再決定是否用藥。 過多雌激素 致婦癌發生 為何未生育是得到婦科癌症的風險因子?陳柏廷在臉書專頁「婦產科醫師 陳柏廷-小樹醫 師的爸媽加油站」發文說明,簡單來說,懷孕產生的荷爾蒙有保護作用,再加上懷孕時沒 有月經,使得卵巢和子宮內膜都能得到休息,因此有生過寶寶,就可以降低卵巢癌及子宮 內膜癌的機會。 口服避孕藥為何能減少未生育婦女得婦科癌症的機率?陳柏廷指出,其原理是利用口服避 孕藥中荷爾蒙,來達到保護作用,更有文獻提到「連續服用5年的口服避孕藥,約可以降 低50%子宮內膜癌及緩巢癌的發生機會,效果可以持續10-15年。」 陳柏廷進一步解釋,常見的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形成的原因是因為暴露過多的「雌激素」 ,而過多的雌激素會刺激卵巢細胞、子宮內膜細胞增生,進而產生癌症;「黃體素」則是 一種可以抑制雌激素作用的荷爾蒙,因此透過該機轉,以減少癌症的發生。 懷孕與婦癌風險間的原因未定論 目前針對「懷孕能降低婦癌風險」的原因尚未定論,因此陳柏廷引述一些文獻提到可能的 3個假說: ●懷孕期間會產生較多的黃體素,能夠抑制雌激素作用。 ●不間斷的月經週期,使得在排卵前卵巢接受高濃度雌激素,排卵後濃度快下降,甚至在 排卵後卵巢表皮細胞受損、發炎、修復,在這些持續反覆的過程,容易誘發卵巢癌發生; 至於對子宮頸的影響,則是月經來潮前高濃度雌激素,刺激內膜增生,反覆且長時間,而 誘發子宮內膜癌發生。 ●研究發現,懷孕7-8週就意外流產的婦女,也會減少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進而 提出「胎兒抗體假說」。該假說認為胎兒/胎盤細胞(fetal/placenta cell)類似腫瘤 細胞,當進入母體時,母體的免疫系統會把這些細胞視為一種抗原,而產生免疫反應,因 此研究顯示,「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竟然能對抗卵巢及子宮內膜癌細胞。」 口服避孕藥與乳癌間關係 使用口服避孕藥是否會提高乳癌風險?陳柏廷提及,研究顯示,近期有服藥的族群的相對 風險為1.2倍,1年內有服藥的族群則相對風險為1.09倍,連續使用5年內,乳癌風險差別 不大;至於服藥超過10年以上的族群,其相對風險為1.38倍,風險些微增加,但增加幅度 還是很小。 陳柏廷提醒,曾罹患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族群,不能使用避孕藥;有乳癌家族病 史的族群,建議先諮詢醫師後,再決定是否用藥 新聞連結: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04216 心得: 口服避孕藥跟婦科癌症的相關性好像一直有在研究,說法也變過好幾輪,實在難有定論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207.2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710372964.A.B57.html

restinpeace : 科學永無止盡,自然不會有定論 59.126.240.82 03/14 09:21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