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TypeMoon
involver好讀版:
https://involver.tw/Articles/Details?id=21
以前我其實沒有特別喜歡尼祿。
紅王有些笨蛋氣質,白王有些花癡氣質,小獸很自虐。
而靈基三階的終末之火,大概就是尼祿的理想型了。結合了紅王的開朗以及獸化的放浪,
變得十分自信。
整個螺旋證明世界就是獸尼祿的救贖之旅。這邊也很好地展示了榮格的人格融合過程。
在如夢似幻的七大特異點回顧之旅中,尼祿也開始整合自己的各種形象。男性的表面、女
性的側面,暴君的黑暗面,墮落的獸性,以及自己的本質。最後經歷一次死後復活的過程
,終於幡然醒悟。
最後所展示的個性,並不是莫名其妙的自負,而是對於自己的能力有確實的把握。知道自
己強大的地方,也大方地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
「余は今、気分がいい。災難だったなあ!」
「余現在,心情很好。真是災難哪!」
(開始4)
https://i.imgur.com/Mb6BCXq.png
「余、最強すぎない?」
「余,太強了吧?」
(升級2)
https://i.imgur.com/1laORrR.png
「流石に飽きてきたぞ。味変したい。」
「實在是有點膩了。想換個口味。」
(升級3)
https://i.imgur.com/6TeDv6Z.png
「余が偉い。もう一度言う、余が偉い。」
「余很偉大。再說一次,余很偉大。」
(會話2)
https://i.imgur.com/0xvxsbn.png

「好きなもの?勿論、余だ!……などと宣う愚かなる余が、羨ましく思えるな。ま、貴
様ら人間と答えておこう、うふふ。」
「喜歡的東西?當然,就是余!……說什麼好羨慕可以發出這種笨蛋宣言的余。嘛,是你
這個人類要余回答的,呵呵。」
(喜歡的東西)
丹下櫻小姐對於終末之火,這種無限驕傲、卻又不是傲慢的自信,表現得非常棒。
還沒有終尼祿的,推薦火速點開期間限定池抽一隻回迦。沒有看活動劇情的也趕快去看啊
啊啊!
--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榮格的理論,原本想說應該google一下就可查到才對,就沒有多做說明了……
下面請ChatGPT幫忙解釋一下。
§
User
解釋卡爾榮格的人格原型以及人格融合
ChatGPT
卡爾榮格是心理學的先驅之一,他提出了「人格原型」和「人格融合」的概念。
「人格原型」是指人類的心理結構中存在著共通的基本範式或原型,它們是人類普遍存在
的潛在心理結構,能夠影響個體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榮格認為,人格原型是由無數代人類
經驗的積累和內化形成的,是人類心理結構中最基本的成分。
榮格提出的一些人格原型包括「自我」、「陰影」、「原型」、「動力型」等等。每一個
人格原型都代表著一種典型的心理狀態或人格特質,能夠對人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產生深
遠的影響。
「人格融合」是指個體意識中不同的心理成分進行整合和調和,使個體更加完整和和諧。
榮格認為,人格融合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過程,人類的目標就是實現各種心理成分的融合,
成為一個更加完整的人格。
在實際應用中,榮格的人格原型和人格融合理論被廣泛運用於精神療法和人格發展領域,
對於幫助個體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解決問題和提升生命質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這邊我倒是第一次聽到動力型……再請ChatGPT解釋一下。
§
User
動力型是什麼?
ChatGPT
在榮格的人格理論中,「動力型」是指一種具有強烈意志力和冒險精神的人格原型,具有
強烈的動力和行動力,通常具有傑出的成就和領導能力。
動力型人格通常非常積極、勇敢、果斷、有冒險精神,對於達成目標能夠付出極大的努力
。他們喜歡冒險、追求挑戰,不滿足於平庸的生活,喜歡探索和發現新事物。
但是,動力型人格也可能存在一些負面的特點,如過度自信、冒險行為、不顧後果等。當
動力型人格的個體遭遇挫折或失敗時,可能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或失落感,需要尋求支持
和幫助。
需要注意的是,動力型人格只是榮格的人格理論中的一種原型,並不是所有人格的全部特
徵,不同的人格原型之間也可能存在融合和交叉。
§
嗯……我google了一下,沒有找到榮格關於動力型的說明。大概又是ChatGPT在一本正經地唬爛了。
反正文章裏面就試著寫一些AI應該寫不出來的東西。對於榮格的人格理論有興趣,可以去看他的維基頁面。如果非常有興趣,推薦從榮格自傳開始閱讀。
(雖然照Jordan Peterson的說法,很多人讀榮格也只讀過他的自傳,其實有點不可取,但我也沒有深入去研究過榮格的其他論文哈哈……)
感覺有點像。先來看看技能說明:
精通百科:A+
可隨意切換多重人格,自如地運用專業技能。
在戰術、學術、隱秘術、暗殺術、騙術、話術、
以及其他總計32種專業知識方面,均可發揮
B級以上的熟練度。
不過百貌專精的技能其實都有一個方向,那就是間諜需要的能力。
我記得24個比利中,切換人格的時候,甚至會冒出樂器專精這種需要大量時間修習的能力。這是讓我比較懷疑的地方。
其實每個人都有在不同場合使用的人格面具。工作時的自己、與朋友相處的自己、與家人相處的自己。
比較極端的情況,還有在網路上嘴砲的自己XD
也可以參考維基百科Person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sona
以上情況與百貌應該比較接近。但是在這種情形下的人們並不會有人格分裂的不快感。
而24個比利講的就是比較特殊的情況了。每當遭遇重大創傷,他就會自己創造一個被害者人格替他受罪。到最後,有些人格甚至學會本應該需要大量時間修練的各種外語與樂器。正常人應該會想辦法讓自己對抗心理挫折的能力變強,但是比利是透過製造人格替他受罪。
說個題外話,聽說有個方式可以製造腦中的幻想人物,到最後這個形象甚至會開始跟你說話。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例如身處在一個無聊的派對中,腦中的自己一直在叫自己離開之類的。這也許就類似佛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
這樣看來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persona,還有一個叫作Persona的遊戲就是在講這個事情。
就像是榮格說的,persona太多或太少都不太好;太多的人會失去自己的個性,太少的人難以與世界互動。
我沒有心理學專業,上面的話聽一聽參考就好XD
我也想要一個腦粉的persona,不過看起來大家只對扮演解說役的我感興趣。有點小難過w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83.110 (臺灣)※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peMoon/M.1683119067.A.B91.html
推 joe1211: 推 GPT真的很會憑空捏造XD 05/04 13:35
推 ElfFail: 那個理論聽起來跟24個比利中老師的出現很像 05/04 23:30
→ ElfFail: 每個人格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缺陷,最後融合成一個 05/04 23:32
→ Lauyea: 我也看過24個比利 05/05 00:09
→ Lauyea: 不過我很懷疑換個人格真的能讓人展現出特別的技能這點 05/05 00:10
→ Lauyea: 人格其實也有點像是英靈被賦予職階的感覺,都是人物的側面 05/05 00:11
推 SKYhight1201: 樓上 百貌的哈桑算不算換個人格技能就不同 05/05 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