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九州遊記【十五】水前寺成趣園

看板 Japan_Travel
作者 polesirius (ff)
時間 2023-01-07 11:46:03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造訪日期:2019年四月(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681779 來九州之前,對各景區的鄰近美食不免都作了調查,尤其是茶類甜點,原想著「熊本 」是大城,應該有不少特別的甜點店,結果搜尋了一陣,只看到一家「老舗くさは餅」讓 我比較感興趣。這店挺順路的,所以儘管行程已拖延到閃起警告燈,還是決定下車看看。 循地圖走至街角,「老舗くさは餅」是間被盆栽綠意點綴的町屋,櫥窗可見的擺飾也 趣緻。印象中它家品項分三類,口感極佳的麻糬餅是主打,種類比較多,白玉及消暑冰品 也各有變化,文章介紹的則是附佐紅豆白玉的抹茶冰淇淋。然門口擺出的菜單挺簡略,兩 樣「善哉」、幾種餅,是有列上抹茶套餐,卻沒標清內容物,猶豫幾秒,就決定推門進一 步了解。 一如外觀所見,裡頭格局也是由民宅改裝,可能因生意好,填設了不少座位而顯得侷 促,仍能感覺出老闆有認真不讓擺設走向雜亂。趁著店員被困在廚房無暇顧及,我稍稍往 裡處探,由客廳轉化的多人座席滿吸睛,過往見過的主牆掛畫多半朝風雅靠攏,這兒卻是 幅騎著熊的金太郎,圓滾滾的相當可愛。望出的庭院景緻亦為亮點,有參差林葉襯著石燈 竹籬。 瞄過櫃台的外帶商品,我拿了本詳細菜單快速翻閱,「如何?」旅伴詢問。不可否認 ,在此屋用餐應會是種不錯體驗,但我真的有時間這樣蹉跎嗎?主行程都還沒走耶。我抓 出腦中儲存的文章敘述,裡頭好像沒提到冰淇淋茶味是否濃重,大多是在稱讚麻糬餅,偏 偏店員對餅的連串解說經過翻譯機大人的嘴巴,就變成簡短又平淡無奇,而菜單雖有其他 抹茶品項,沒圖也不知就裡,如果犧牲行程卻沒在茶香獲得滿足,不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算了,走吧。」我牙一咬,把自己雙腳帶出門外。 上了車,「熊本城」其實就在鄰近,但依照規劃,還有個較遠的「水前寺成趣園」想 去見識。轉繞過去,參道兩側已幾乎被紀念品店佔據,最醒目的就是帶點憨態的黑色「熊 本熊」,除了大大小小的布偶,也化形成背包、帽子、各種隨身物,逼人帶它一同回家。 伴手禮盒為另個大宗,雖然一堆口味看不懂,「熊本限定」這幾個字就多了惑力,且包裝 上各家也是費盡心思,華麗的、逗趣的,連蛋黃哥都以他那慵懶臉戴起將軍頭盔,讓人望 之噴笑。由於我們略過午餐,又放棄了餅店,看見店裡的試吃就如久旱逢甘霖,每種都拎 來往嘴裡塞,可惜沒有茶口味啊,不能怪我沒掏錢回饋。 如同墜入罪惡的輪迴,我們一家一家逛著,加上旅伴對「熊本」的景點根本不在乎, 以前來過的他,逛街更有樂趣,淪陷了好一陣,我才突然警醒,催著往街末的「成趣園」 衝。 買了票,門後是個大廣場,側處為園區的社務所,簷線窗格切劃得複雜,若非有地圖 標示,差點以為是哪個大戶人家。賞望幾許,門口欄柵意味它並未開放,但也不重要,因 為廣場正面的景色很快就把目光轉了向。那是個被綠地環繞的大池,也是此園佈局的核心 ,儘管今日陰雨,天空水色皆有些暗濁,仍無損其麗,近處蒼松斜傾,像被幻漾波光招引 ,對側則有丘坡仿著重嶺疊巒,起伏間,鬱林絨草織繪出屬於夏的翠碧。 根據資料,這池水源自「阿蘇山」伏流,初代藩主「細川忠利」曾在池畔築了一間「 水前寺御茶屋」,而隨著世代經營,週邊林苑也逐漸添闊,聚土為山,散岩成島。由於畫 師「歌川廣重」揣描江戶往京都的各個驛站景色,以「東海道五十三次」這套浮世繪名噪 一時,這兒也受之啟發,形塑了對應山水。所以左側是致敬了「日本橋:朝之景」這幅嗎 ?我不禁這樣聯想,那裡池緣曲折,石橋於其間點躍,當依循走去,不同維度的拋弧化為 輕快曲節,在我腳下串遊成歌。 難以知曉是否五十三景都在園裡有過對應,畢竟星移物換,天災人禍,連「水前寺」 似乎都消失了,造景估計更難全數保存,何況當初很可能只是意象式的取材,不過「原: 朝之富士」還滿好辨認,它以一座形姿勻稱的綠丘在對岸立著,讓環池步道彷似一種朝聖 之路。 在四望中走到池北,這兒立了不少碑石,有的是紀念意義,有的烙印了文人雅士的頌 詞俳句,當中最知名的應屬「夏目漱石」吧,看來他曾在此佇留賞望,留下感嘆。「繩. ..春之水湧」、「鼓擊...能樂堂...秋水」,我盯著當中的漢字,陷入思索,這句子會不 會太短?就算補足平假名部分,真能表達出什麼意境嗎?為了證實,我求助翻譯機大人, 結果他也沒翻出什麼名堂,跟漢字呈現的差不多。「夏目漱石,大文豪耶。」我不死心再 次輸入,卻得到必須消音的評論。好吧,只能自己擴想了。「春天的湧泉,纏繩般於水前 寺潺流。到了秋天,水聲融入能樂堂的鼓擊...」突然覺得我也有資格刻個碑。 有湧泉必有傳說,鄰近的「長壽之水」與池水同一源脈,然多標兩字就吸引一堆遊客 聚擠取引,照旁側的說明,台岩也有名堂,原為朝鮮京城城門的柱石,卻被「細川家」搬 來收藏賞玩。瞄了幾眼看不出那有啥特別的我,覺得隔壁手水舍的石座還比較別緻,它配 襯了竹管,細密葉苔環綴,更像個藝術品。 手水舍的存在是為了不遠處的「出水神社」,看名字似是感念湧泉帶來的生機,讀了 解說才知裡頭祭祀了「細川家」歷代藩主,由於十九世紀「熊本」被戰爭焚為焦土,為祈 求地方復興、人心安定,便砌起類似家廟的神社,不過祖靈的護力也擋不了二戰攜來的災 厄,眼前所見,是五十年前的重建之物。墨簷下,深褐屋廊橫展,居中的千鳥破風挑尖揚 起,幾許燦亮鑲邊點出主人曾經的尊貴。幾步邁近往內望,殿裡空間比初想的大,有參與 儀式的座席,階台上的祭壇也深闊,昏暗中隱約可見壇飾的光爍,讓人不由得推想著實際 輪廓。 主殿往旁串連了未知用途的房閣,廊前點綴了一品五葉松,立牌稱其為初代藩主所植 ,所以已有四百餘歲了,儘管未揚展成神木般的巨偉模樣,斜探的枝臂仍透顯了剛強力度 ,拍了幾張老松姿態,瞥過紀念神社再興的假山碑石、以及沒被前些年地震震倒的兩座石 燈龍,再往北另有間小小的「稻荷神社」,它依循傳統,以艷紅鳥居串出長廊,窺望進去 便如時空切換的入口,能通往昨日去過的「祐德」,也勾勒了仍在我記憶深刻的「伏見稻 荷」。 走到這裡,「富士築山」就近在咫尺了,相比遠觀的意境,有點像被戳破現實,且少 了水岩的襯托,便略顯單調,即使有旁植的松枝作綴,由於比例關係,找了幾個角度仍覺 得怪。好在現在是入夏,有碧草如毯舖蔓,若到秋冬應就是座土丘,更加尷尬吧。 拍了幾張照,視線被附近的兩座文士雕像勾去,好奇讀了立牌,左側為初代藩主「細 川忠利」,右側是他祖父「細川藤孝」。前者曾邀了「宮本武藏」來「熊本」長居,母親 是「明智光秀」之女。後者人際關係更強大,居然是「織田信長」好友,據說他出身京都 書香門第,文武全才,不僅精通和歌、能樂、茶道,還是歌論書「古今傳授」在當時的唯 一傳承。這樣的人照道理應該英姿勃發或氣質飄逸,但也不知是工匠敷衍,還是其人真的 喜歡低調,相較孫子的一臉難相處,台座上的他就是個慈祥老爺爺。 從這兒往南逛,照園區佈局,該是以櫻為主題的散步道,可惜春季早過,很自然便被 忽略,抓縛視線的依舊是池岸水色。稍早人在對處,望見的是起伏疊巒,此刻則成了誤入 小人國的格列佛在谷中穿遊。儘管有著錯詭,風景著實不錯,矮松姿態沉凝,如修練仙人 化納著天露,散石於水中串點,像隱龍脊鱗,形塑通往秘境的步徑。而視野裡的主景是被 林樹簇擁的厚簷茶屋,縮擬了凡俗,收置著曾經清朗的絮語。 很直覺地,會以為那是初代藩主蓋的那間,但其實它來自「京都御苑」,為「八條宮 智仁親王」的學問所,由於「細川藤孝」曾在那幫親王講授「古今和歌集」,便與此地有 了淵源,百年前,經過謹慎的拆解及重組,它以「古今傳授之間」之名,在眼前池畔有了 新的生命。 隨路續走,池區的南端相對空蕩,只設了一座「能樂堂」,資料上說每年的春秋大祭 會在這兒舉辦舞樂,八月則有「御薪能」,以夜晚的篝火點燃氣氛,舞姿流轉間,火星蹦 爍、鼓擊點躍。然此時草坪空寂,火劫後由他處移築的堂閣雖保有古趣,既把殿口封掩, 就令人少了進前一探的興致,直接繞往池西。 池西鄰近出入口,很合理又串了一列賣店,走著瞄著,就不自覺歪進與其相連的休憩 所。由於外頭陰雨,這裡聚集不少尋找乾暖處歇腿的遊客,勞碌命的我本想直接走出,卻 被牆上掛畫拉住腳步。那是十九世紀的「成趣園」,以兩種不同視角描繪,左圖為「熊本 城」俯瞰,能見「古今傳授之間」的前身「醉月亭」坐倚池畔,即使周邊原野茫緲,與現 今的高樓聚密兩個世界,從「富士築山」循岸勾勒,便能依稀對應方才走望之景。右圖則 由東側的「阿蘇山」遠眺,茂林間幾許雪櫻點綴,水藍池境與遠方霧靄同化,又表達了另 種清冷意象。 研究欣賞完,發現旅伴已一臉悠閒坐著滑手機,「腳酸要休息啊。」他回得理所當然 。我眼一瞪打算鞭策他起身,想到他來「熊本」只是友情相陪,就還是把話大幅刪改:「 那你在這等。」 走出休憩所,對面是「古今傳授之間」,密葉攀附的矮籬後,茅葺頂的樸拙與林色和 融,折轉簷線則交錯出視覺上的豐盛,不愧是王家之物。由於翻譯機罷工休眠中,我只能 盯著解說板的密密麻麻文字,自己推想拼組,看起來應是交代了「細川藤孝」於「織田信 長」死後的隱居,及在偏向「德川家康」後與「石田三成」的對戰,且就差那麼一點,「 古今傳授」便要在圍城中斷絕。 穿過籬門,屋閣在此並非僅為點綴,除了販售看似高檔的茶具、長得像太鼓的甜點禮 盒,也是供人賞景的茶屋,有室外席,也能加價坐在廳內,享受以和菓子相佐的抹茶,而 這天氣,廳內自然幾乎滿了。不得不說在這樣的地方飲茶望景很有惑力,但理智在腦內不 斷提醒,還有「熊本城」要去啊。於是只能拋去多餘雜念,匿在院角樹下,盡可能以相機 、以雙眼留印此刻的池光林色。 一步一山水,一眼一世界,入園時曾在相近處佇望,現在茶屋只不過幾尺之遙,感覺 便有了差分,雖仍是同一座勻稱綠丘在遠方偉立,經過身旁枝叢的勾框,岸際石帶的迂迴 流轉,便呈現了不同表情。這應該也算種旅途的意外邂逅吧,初望定了目,隨著相處又被 一顰一笑抓縛,卻終究僅是短暫緣分,想到轉身便是再見無期,就慨歎湧升,感傷滿懷。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673063165.A.D01.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