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IA
標題:
方濟各4/26舉殯 接班人選惹關注
生前任命樞機佔總數八成 票選新教宗料沿襲開明方針
新聞來源:
https://is.gd/Ek2AjV
https://images2.imgbox.com/d6/d9/6BLryXSu_o.jpg

【明報專訊】
梵蒂岡周二宣布,定於當地時間周六(26日)早上10時(香港周六下午4時)在聖伯多祿
廣場為周一(21日)逝世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舉行喪禮。教廷亦已開始遴選新教宗程序,
正式召集樞機選舉人並於周二舉行首次教宗缺位期間樞機團的總會議,為教宗選舉會議(
conclave)之召開作準備。目前呼聲較高的教宗可能繼任人有最少3人,分別是前馬尼拉
總主教塔格萊、教廷國務卿帕羅林和匈牙利首席主教埃爾德。新教宗由符合年齡要求的逾
百名樞機投選,鑑於方濟各生前任命的樞機佔了目前樞機總人數的八成,分析推測樞機團
選出的新教宗很可能沿襲方濟各的較開明方針。
梵蒂岡昨發布照片和片段,顯示已故教宗方濟各身穿紅色長袍,頭戴白色法冠,手握念珠
,躺在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的聖堂內一副敞開的棺木。
特朗普馬克龍澤連斯基出席喪禮
梵蒂岡表示,周一用紅布條封了聖瑪爾大之家2樓、3樓的教宗寓所,晚上在1樓的聖堂宣
讀方濟各的死亡證書及將遺體入殮,供教宗的伙伴告別。周三早上9時移靈入聖伯多祿大
殿開放瞻仰,預定周六早上舉行安息彌撒及送靈柩往梵蒂岡城外、方濟各生前喜歡前往祈
禱的羅馬聖母大殿安葬,接着開始為期9天的哀悼期。美國總統特朗普、法國總統馬克龍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政要已表明將出席教宗喪禮。
陳日君質疑樞機團總會議倉卒召開
60名樞機應梵蒂岡傳召,周二早上9時參與了首場樞機團總會議,確認方濟各的葬禮安排
和教廷日常運作事宜,周三下午將續開第二場會議。至於樞機閉門會議依例須於教宗出缺
後15至20天內舉行,即不遲於5月10日。本身因年齡限制沒資格投票選教宗的香港教區榮
休主教陳日君樞機昨在社交媒體發文,質疑樞機團總會議召開得過於倉卒,令來自邊緣地
區的年長樞機不可能準時抵達出席,變相剝奪了他們的權利。香港教區有資格投票者只有
65歲的現任港區主教周守仁樞機。
目前尚沒明顯的熱門教宗繼任人。但分析估計,新教宗有可能像方濟各般來自歐洲以外地
區,理念較開明,及將跟進方濟各遺下的議程。因為在方濟各自2013年擔任教宗,所任命
的樞機達108人,佔了總數135人的八成,而出身歐洲的樞機由從前的過半數,減至現時的
39%。
「亞洲方濟各」新教宗熱門之一
按西方傳媒推測,暫時呼聲最高的教宗可能人選有3人,分別是前馬尼拉總主教塔格萊(
Luis Tagle)、教廷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和匈牙利首席主教埃爾德(Peter
Erdo)。
有華裔血統的塔格萊來自菲律賓,有數十年牧靈資歷,因致力社會公義,關注發展中國家
貧苦大眾,批評教會對性小眾和離婚社群過於嚴苛,有被稱為「亞洲方濟各」。
帕羅林從2013年就位居教廷第二把交椅,負責內務及外交政策,促成越南批准派駐教宗代
表,又表示希望在中國大陸設立常設辦事處。梵蒂岡專家稱他是謹慎、穩重、溫和的領導
人。
埃爾德是教會法專家,希望教廷回歸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時期的保守主義。他
擅於外交,能與拉美、非洲天主教建立聯繫,也擅長和其他宗教接觸。
另如意大利主教團主席祖皮(Matteo Zuppi)、梵蒂岡教會會議秘書長格雷奇(Mario
Grech)、宗座科學院和宗座社會科學院總監圖爾克森(Peter Turkson)等也是潛在人選
。
(梵蒂岡新聞、紐約時報、路透社、彭博社、衛報)
中風心衰竭奪命 教宗昏迷前向護士「告別」
88歲的教宗方濟各周一早上逝世令各界感覺突然,教廷周一晚上(香港周二凌晨)公布其
死因是因為腦中風併發心臟衰竭。《梵蒂岡新聞》昨報道,方濟各周一清晨5時半左右在
居住的聖瑪爾大之家開始覺得不適。他在陷入昏迷之前向私人護士揮手「告別」。周日晚
他臨睡前,則向鼓勵他乘車落到廣場的那名私人護士致謝,說:「多謝你帶我回到廣場去
。」該報道還引述陪伴教宗至最後一刻的人士說:「他沒有受苦。一切都來得很快。」
方濟各周日(20日)儘管看來精神不濟,但仍有出席聖伯多祿廣場的公開活動向信眾送上
復活節的祝福,不料事隔不足24小時就傳出其死訊。梵蒂岡衛生局長阿爾坎杰利周一開立
的教宗死亡證明書和病史報告表示,教宗曾有急性呼吸衰竭,成因是多種微生物感染的雙
側肺炎,他還有多發性支氣管擴張症、高血壓和第二型糖尿病。
未按醫囑休養 頻會客親近人群
方濟各2月14日起因肺炎入院5星期,其間病情數度危急,至3月23日戴着吸氧管出院,他
原應按醫囑至少靜心休養兩個月,「完全休息」。但回溯近兩星期的公告,教宗方濟各起
碼每周都有幾項活動。本月9日,他接見了來訪的英王查理斯三世伉儷;4月12日他特地從
居處前往聖母大殿禱告;4月13日復活日之前的主日由助手推着輪椅去到聖伯多祿廣場接
觸群眾;4月17日,他探訪了羅馬一間監獄會見了約70名囚犯。
在其身故前一天即復活節主日,他更先於近午時分接見了美國副總統萬斯,然後參與復活
節彌撒,發表彌撒講道,接着出現於大殿中央露台,向廣場上仰望的約3.5萬名群眾揮手
和透過擴音器聲音虛弱、呼吸吃力地問候:「親愛的兄弟姊妹們,復活節快樂!」其後他
再次不顧事前的醫生規勸,乘車繞場親近人群和接觸嬰孩,在給民眾舉向他的嬰孩獻上祝
福時,曾握住一個嬰兒的手,或摸了摸嬰兒額頭。
多國為教宗之逝致哀。方濟各祖國阿根廷全國哀悼5天。意大利宣布全國哀悼5天,印度亦
罕有地為異國的宗教領袖逝世,全國哀悼3天。
(路透社、紐約時報、BBC、華盛頓郵報)
───────────────────────────────────────
方濟各遺囑 要求墓穴樸實
https://udn.com/news/story/124460/8692157
聯合報 編譯盧思綸、周辰陽、高詣軒、潘勛/綜合報導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去世,靈柩廿三日移往聖伯多祿大殿供信眾瞻仰,葬禮訂廿
六日舉行。方濟各在遺囑中指定長眠地,表明墓穴要樸實、不加裝飾,銘文只須刻上拉丁
文教宗名「Franciscus」。
根據死亡證明,方濟各於廿一日上午七時卅五分(台灣時間同日下午一時卅五分)因腦中
風陷入昏迷,引發「不可逆的」心臟驟停而逝世。梵蒂岡衛生局副局長阿爾坎吉利表示,
教宗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支氣管擴張症,今年二至三月住院期間曾出現雙肺肺炎引發的
急性呼吸衰竭。
梵蒂岡宣布,方濟各廿一日在住所聖瑪爾大之家的小聖堂入殮,由羅馬聖教會總司庫法瑞
爾樞機主教主持確認死亡與入殮儀式,靈柩廿三日移往聖伯多祿大殿供信眾瞻仰。悼念儀
式預計持續九天,葬禮將於當地時間廿六日上午十時(台灣時間下午四時)於聖伯多祿廣
場舉行。
梵蒂岡公布方濟各躺在靈柩內照片,當時正舉行死亡證明及遺體入棺儀式,教宗遺體殮以
紅衣,他的教冠及披帶放在身側。宗座大樓三樓的教宗寓所用紅色布條封上,方濟各生前
居住的聖瑪爾大之家二樓寓所也上了封條。在教座出缺期間擔任教會臨時領袖的法瑞爾樞
機主教和三名助理將確保方濟各的漁人權戒和鉛璽銷毀,以防被他人使用。
教宗辭世後十五到廿天內,樞機主教團團長巴蒂斯塔.雷會召集各地樞機主教到羅馬舉行
祕密會議,推舉繼任教宗人選。華爾街日報報導,新教宗選舉預料會在五月初舉行。
紐約時報報導,方濟各生前已指定過世後安葬於羅馬四座宗座大殿之一的聖母大殿,他在
二○二二年六月廿九日簽署的遺囑中寫道:「我希望我的最後一段塵世旅程,能在這座古
老的聖母聖殿結束。」
方濟各擔任教宗十二年,每次出訪開始與結束都會前往聖母大殿祈禱,二○一三年就任首
日就離開梵蒂岡到聖母大殿祈禱,每次出院返回梵蒂岡也會造訪,包括三月廿三日自羅馬
傑梅利醫院出院時,儘管當時他並未下車。
方濟各在遺囑中明言「墳墓必須葬於地中;簡樸,無特殊裝飾」,並希望設於聖母大殿保
祿禮拜堂旁的走道,那裡供奉重要的聖母像「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選擇該處安葬是為
了感謝聖母「溫順如慈母般的照料」。
他在遺囑中寫道:「我感受到人生的暮光將近,心中懷抱對永生的希望。」還提到「近期
生命旅程中的苦難」,一年多前曾因結腸手術首次住進傑梅利醫院,最後祈求上主「賞賜
那些曾愛我並將持續為我祈禱的人應得的報償」,他在演講中也經常以這句話作結。
───────────────────────────────────────
美法烏元首將赴梵蒂岡 俄無出席計畫
https://udn.com/news/story/124460/8692132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編譯周辰陽、高詣軒、潘勛/綜合報導
https://images2.imgbox.com/c1/63/xkjm6n7a_o.jpg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逝世,美國總統川普廿一日表示,已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全國降半旗悼念
,直到安葬當天落日;川普說,將與第一夫人梅蘭妮亞一同參與葬禮。法國總統馬克宏等
多名元首表示要參加葬禮,俄國總統普亭無出席計畫。
方濟各二○一三年上任,是千年來首位非歐洲籍教宗。方濟各今年二月十四日因呼吸道感
染住院接受治療,三月廿三日出院返回梵蒂岡休養;本月十九日,方濟各與訪問羅馬的美
國副總統范斯會面,廿日公開露面為慶祝復活節的上萬名信眾送上祝福,廿一日因腦中風
陷入昏迷,最後心臟衰竭死亡,梵蒂岡宣布廿六日舉辦葬禮。
川普廿一日在社群網路「真實社群」上表示,願方濟各安息,盼上帝保佑方濟各及所有愛
方濟各的人;川普參加白宮復活節活動時宣布,美國降半旗悼念方濟各,「方濟各是一名
好人、一名勤勞的人,熱愛這個世界」。
方濟各的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二○二二年底辭世,因本篤在二○一三年就以健康因素提前
退位,且吩咐葬禮從簡,只向義大利和德國遞出邀請,美國前總統拜登並未前往弔唁;前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二○○五年四月逝世,時任美國總統布希親自參加其葬禮,前總統柯
林頓也參加。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法國總統馬克宏、巴西總統魯拉也將出席葬禮。法新社引述烏
克蘭總統府消息人士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會出席;澤倫斯基並在社群媒體說,「
我們與天主教徒及所有基督徒同感悲痛」。
方濟各去年二月接受瑞士媒體訪問談到俄烏戰爭曾說,能看清局勢、為民著想,有勇氣舉
「白旗」的人最強大,一度引發各國議論和烏克蘭反彈。教廷澄清「白旗」代表停火和談
判而非投降,也強調俄國是侵略者。
俄國克里姆林宮說,俄國總統普亭並無計畫出席方濟各葬禮。
教宗去世到推選出新教宗期間稱為「宗座出缺期」,期間由樞機主教團打理教會事宜,但
禁止做重大決定。樞機主教將於西斯汀教堂集會,通常會經多輪投票直到選出新教宗。現
有一三五名八十歲以下的樞機主教有投票資格,須取得三分之二票數才能當選。
每次投完票,選票會集中起來投進一個爐子,添加產生顏色的化學物質燒掉。從聖伯多祿
大殿可以看到煙囪,冒黑煙代表投票還沒結果,選出新教宗,煙囪就會冒白煙。
───────────────────────────────────────
天主教的十字路口:方濟各走後,改革也將終止?為何說下一任教宗難以延續自由派路線
https://www.storm.mg/article/5361251
作者:李岱青(風傳媒)
梵蒂岡21日宣布,羅馬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病逝,享壽88歲。在
這國際局勢動盪的時刻,外界原先預期方濟各會發揮重要的影響力,畢竟全球有14億名天
主教徒,雖然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在政治上完全聽從宗教領袖的指引,但即使是那些強烈
反對教宗立場的人,也難以無視他的意見;方濟各的離世,等於讓世界在最混亂的時刻失
去了一位擁有強大「軟實力」的領袖。
本名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的方濟各,1936年出生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
斯;回顧其教宗生涯,方濟各開創了諸多「第一」:他是第一位來自美洲,同時也是第一
位來自南半球的教宗;在敘利亞出生的額我略三世(Gregory III)於西元741年逝世後,
羅馬主教一直由歐洲人擔任。方濟各也是第一位出身耶穌會(Jesuits)的教宗;根據英
國廣播公司(BBC),耶穌會在歷史上曾受到羅馬的防備和猜疑。
他也是第一位以「方濟各」為名的教宗,《華爾街日報》指出,方濟各之所以選擇這個名
字,是為了紀念聖方濟各(Saint Francis of Assisi),這位中世紀的聖人已放棄財富
、過貧困生活而聞名;這也是教宗方濟各在開始他的教宗生涯時,希望傳達的訊息,而他
也將此一理念貫穿他的整個任期。成為教宗後,方濟各選擇搭乘一台簡單的福特Focus、
不住在豪華的宗座宮,而是住在梵蒂岡的簡樸賓館。他經常與貧民、遊民,甚至囚犯共處
。
方濟各將他的個人信念帶入了教會,他批評梵蒂岡銀行長年的腐敗、致力於提高財務透明
並防止洗錢;他的進步理念也體現在對許多天主教會長期持反對態度的議題上,像是在同
性戀、避孕和離婚等議題上採取更寬容的態度。當被問到關於同性戀神父的問題時,方濟
各曾說過:「如果一個人是同性戀並尋求上帝的善意,那麼我有什麼權利去評判他呢?」
方濟各從未停止推動天主教會的改革;2013年,在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辭職後,方濟各繼承了一個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嚴重分裂的教會。方濟各是天主
教中的自由派人物,回顧其一生,他的所作所為大多與歐洲左派政黨的主張類似,像是生
活簡樸、厭惡鋪張浪費,對LGBTQ+族群相對寬容、允許婦女和穆斯林參加先前僅限天主教
男性參加的聖週四儀式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政治立場上,方濟各大抵與美國總統川
普(Donald Trump)對立。
方濟各曾對川普政府要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一事表達明確不滿,更在1月19日時稱這種行
為宛如「災難」。《經濟學人》指出,事實上,方濟各本就不太欣賞美國,對放任的資本
主義更是不以為然。作為來自拉丁美洲的阿根廷人,方濟各親眼見過美國外交史上不怎麼
光彩的一面。
比起歷任教宗,方濟各更強調天主教的社會教義不只反對馬克思主義,以反對失控的經濟
自由主義。他在就任教宗不到一年,就出版《福音的喜樂》(Evangelii Gaudium)一書
,批評「排外與不平等的經濟」,更直言:「這樣的經濟會殺人。」方濟各對氣候變遷的
看法也與川普陣營相左,他曾說:「我們必須承諾保護自然,改變個人與社群的習慣。」
這些言論讓美國保守派極為不滿,從失望到憤怒都有。諷刺的是,在方濟各去世前最後一
位會晤的國際人物,是現任美國副總統、極右翼的代表人物范斯(JD Vance)。
儘管如此,方濟各與川普在某些議題上仍有共識,例如反墮胎,還有呼籲烏克蘭與哈瑪斯
停火,不過這些共識並未彌合他們在價值觀上的對立。《經濟學人》指出,實際上,川普
在去年12月20日任命了公開反對方濟各的柏奇(Brian Burch)出任駐教廷代表;而方濟
各責則任命力挺移民的樞機主教麥克勞(Robert McElroy)為華盛頓教區總主教。雙方似
乎已經準備開戰。
不過,這場對抗現在不會發生了,除非樞機主教們選出一位延續方濟各風格的新教宗。《
經濟學人》指出,從外人的角度來看,這似乎很有可能,因為在有資格投票的135位樞機
主教中,有108位是方濟各任命的。然而,教宗選舉總是充滿驚喜;2013年選出方濟各的
樞機主教們,大多是由他的前任、保守派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Saint John Paul II)本
篤十六世任命的。
新教宗不一定會是自由派,為什麼?
《經濟學人》指出3個原因。首先是人脈問題。方濟各當初稱自已來自「世界的盡頭」,
而他也偏好從地處偏遠的地方挑選樞機主教,例如。在這次的選舉中,就包括來自蒙古首
都烏蘭巴托的主教。這導致很多樞機彼此並不熟悉,因此選舉結果更容易被組織良好的團
體影響,而在教會高層中,沒有哪一股勢力比美國保守派更擅長組織動員了。
其次,方濟各任命的樞機並不全是自由派,尤其在非洲,自由派主教少之又少,因此他只
能任命那些能力強但立場傳統的人。順帶一提,非洲在教宗選舉的代表性往往偏低,以此
次選舉為例,非洲天主教徒佔全球約20%,但擁有投票權的非洲樞機只有不到12.5%。
還有另一個因素是教宗選舉的流程。在秘密會議前,樞機們會先舉行幾天的非正式會議,
彼此認識,並討論誰具備成為教宗的潛力。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試圖達成共識:教會當前
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然後根據這點來選出合適的領導人。
《經濟學人》舉例道,假使2005年時,大家認為教會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伊斯蘭教擴張,那
可能就會選出奈及利亞的樞機主教阿林澤(Francis Arinze);但最後大家認為歐洲世俗
化才是最大威脅,於是選出德國籍的本篤十六世。
方濟各當初被選中,是為了整頓教廷,讓梵蒂岡更能回應全球教會的需求;他在2022年完
成了這項改革,頒布一部新的教廷憲章,這是由樞機委員會耗時9年編纂的成果。不過另
一項目標——強化主教會議(Synod of Bisjops)對教宗決策的影響——仍未實現,因為
方濟各不認同會議結論。
《經濟學人》指出,是否該賦予主教會議更多權力,可能成為此次選舉的關鍵議題。但也
有可能出現其他主軸,例如西方與拉美大量流失天主教徒、信仰日趨世俗化等,又或是中
國的崛起使選出一位亞洲教宗變成合理的選擇。無論選擇何種共識做為選舉新教宗的準則
,或許某位保守派的人物,反而比所有自由派更有能力因應這些挑戰。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現代】李叔同《送別》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74.68.56 (馬來西亞)※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745366080.A.C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