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usnavyseal (usmarine2008)
時間 2023-05-08 19:42:38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https://news.pts.org.tw/projects/pedestrian-hell/ 2023/05/08 公視新聞網 監製| 蕭丁毓 卓冠齊 https://i.imgur.com/W5GBjY9.png
台灣路歹行,行人難走、車也難開。 捲動體驗台灣日常 2022年12月CNN travel專題將台灣稱作行人地獄,報導中指出澳洲、加拿大、日本、美國 等國都在官方旅遊建議特別提及台灣的道路狀況,美國國務院更是直指「許多司機不尊重 行人的路權」,CNN travel報導評論,台灣若不改善道安問題,將無法吸引和留住國際旅 客。 2011年營建署統計,全國有人行道的市區道路長度從3246公里增加至9460公里,成長近3 倍,人行道普及率也從15.97%提升至42.49%,但人行道被汽機車占據、民眾陳情要求廢除 人行道的事件仍屢見不鮮。 ---------錯置的車本主義--------- https://i.imgur.com/uqtzftZ.png
早期台灣的發展一直都是跟著美國的思維,就是大車主義。」交通專欄作家林柏勛解釋 , 美國的住宅區與商業區涇渭分明,車庫與出入車道為每個社區或住宅必備的設施,灣都會區住商混和的生活模式,其實並不適合美式車本主義,「台灣的道路環境就像野蠻 的叢林,開車才能夠確保生命安全無虞,糟糕的環境加強了車本主義的思維。」 長年以來車本主義優先與都市計畫開發方式,讓台灣的交通死傷人數居高不下,2022年台 灣 每10萬人交通死亡數 為13.2,近10年的平均死亡人數逾2900人。 危險的交通環境不僅對觀光產業造成影響,也對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2004年,世界衛生 組織將道路事故列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並指出道路事故將對國家造成龐大的疾病負擔 與人力損失。 2019年台灣前3大DALY項目 https://i.imgur.com/zhGYnFa.png
根據Our World in Data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台灣道路事故的 失能調整生命年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簡稱DALY)逾17萬,即該年因交通事故損失的健康年歲共達17萬年,約該年 的佔三分之一。 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2023年3月交通部針對人行空間提出改善方針,將「人車空間分隔 」及「減少路口人車衝突」列為首要措施。 ---------會殺人的路口--------- https://i.imgur.com/P7MVaC4.png
道安資訊查詢網資料統計,有一半的行人事故都發生在路口處,近10年來,每年都有近 8000名行人在路口死傷。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指出,「路口有右轉、左轉還有直行車,加上大車、小車等 各式各樣的車輛,因此空間複雜度很高。」 路口是車流跟人流的交織處,往往也是事故熱區,不良的斑馬線設計更是「會殺人」,行 人卻以為走在斑馬線上很安全。 運輸研究所因此提出了針對路口的改善措施,包含人行道外擴、行穿線退縮3至5公尺、增 設庇護島、加強行穿線照明等。 先前影片 中,若該路段的行穿線退縮,或是增設庇護島應可以避免事故發生。 過往行穿線常緊鄰路口,駕駛若未依正確 角度過彎將產生大片的視覺死角。 https://i.imgur.com/yCdprsa.gif
行穿線遠離路口,可以讓駕駛在轉彎後正 對行穿線,擁有更完整的視野。 https://i.imgur.com/pkIqaVn.gif
庇護島除了能夠保護行人外,也可以避免 駕駛「切西瓜」轉彎。 https://i.imgur.com/3orKkkK.gif
庇護島也能夠提供安全的停等空間,行人 無需一次過完馬路、縮短號誌周期。 https://i.imgur.com/ukiAN5t.gif
---------空白的人行空間---------- https://i.imgur.com/BzLeVy5.png
除了減少路口人車衝突外,「人車空間分隔」也是交通部道路改革的重點之一。 實際措施分為主(次)要道路、服務道路、號誌設計3部分,包含於實體人行道設施帶設 置停車空間、騎樓整平、縮減車道寬度增加人行空間、路口10公尺內禁停等; 服務道路 部分除參考前述設計外,也可設置標線型人行道,並於另一側或人行道旁設置停車空間, 兼顧需求;以行人專用或 特殊時相 ,區隔路口行人及車輛穿越時間。 雖然交通部將設置實體人行道作為主要措施,以標線型人行道為輔,但若都市計畫時未將 實體人行道納入規劃,等房子和大樓蓋好、人搬進來、店家開了,要再增加實體人行道時 ,便容易招致民眾反彈。 「交通單位都是希望做實體人行道。」台北市交通局交通治理科科長林育生表示,但是缺 乏預先規劃也會增加工程難度,難以銜接高低不一的住家騎樓、與原先的道路產生高低落 差,導致排水不易、路燈與變電箱等設施無處遷移等,都是工程單位時常需要面對的問題 。 服務於高雄市交通局交通工程科的莊哲維,也時常面臨類似的困難,加上實體人行道的施 作曠日費時,過長的施工時間與噪音會引來民怨,因此更經濟、快速的方式就是劃設標線 型人行道,透過標線將空間重新分配,「這是台灣現階段要快速解決行人有路走的方法跟 手段之一。」莊哲維說。 https://i.imgur.com/w2zNFer.jpg
新竹市學府路上裝軟質彈性桿。(來源/Google Map https://i.imgur.com/ptZRPHv.jpg
台北市三民路113巷設置紅色的路緣石與反光裝置。(來源/Google Map) https://i.imgur.com/ckru98W.jpg
日本東京都設白色防撞護欄。(來源/Google Map) 即便標線型人行道因為和道路無分隔,行人仍會暴露於機動車輛的風險中而飽受批評,倡 議人本交通理念的台大土木系教授許添本認為,可以透過增設軟質彈性桿或路緣石來做出 實體分隔,「主要就是要有實體分隔,能避免違規佔用,萬一有車子撞過來也可以當緩衝 」 今年2月,民眾在高雄市鳳山區文德國小後門處,拍下數十名學童手扶童軍繩走在馬路上 的畫面,該照片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 鳳山文德國小實例呈現了標線型人行道的施作速度有多快。 既然施作快速、成本低廉,為什麼仍有許多地方不僅缺乏實體人行道,就連標線型人行道 的蹤跡都見不到,使得行人必須行走在車道上? https://i.imgur.com/KTkqXPa.jpg
https://i.imgur.com/HbyWooM.jpg
----------民意擺第一---------- https://i.imgur.com/6TcKGAv.png
新北市汐止區湖興里的里長郭書成站在路邊,和社區內的兩位長輩聊起社區道路的情況。 湖興里人口老化,平日上午社區內也有許多長者們在散步,伯爵街上雖然前後都有實體人 行道,卻唯獨在45巷至51巷中間缺了一段,停滿了附近居民的汽機車。 「雖然有外勞,但有的老人家個性很急要自己走。」一位長輩站在路邊停放的2台機車間 ,邊說邊示範躲車的樣子,「」 郭書成2018年當選里長後,在里內已推動劃設多條實體與標線型人行道,他也沒漏掉這裡 ,只是短短不到150公尺的道路,卻2度在動工前夕,被里民找來的民意代表阻攔導致失敗 湖興里的構成是多個透天厝組成的小社區,郭書成解釋,該路段附近的社區住戶為了停車 方便,多次向市議員抗議。 「其實之前我已經有跟他們溝通,只是我拿不到會議紀錄。」在第1次工程喊卡後,郭書 成再度和社區管委會協商,卻同樣在第2次動工前被抗議,他帶著無奈語氣描述結果,「 他們一樣打給議員,說不希望有人行道。」 https://i.imgur.com/UrKstoP.jpg
民意還是最困難的,經費就是求嘛,到處去要還是要得到的。」郭書成提到,他在說服 民眾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許多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 但這些多半是民眾為了一己之私所找的藉口,事實上人行道的設置除了提供行人通行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增加行車視距,保障行車安全。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5條明定「路口10公尺內禁止臨時停車」,其目的就是確保 駕駛經過路口時視野不受影響,同樣被交通部列為改革的目標之一。 實務上由於台灣的車道往往建置過寬,民眾常自認不影響通行,而隨意停放在轉彎處。 2020年,新北市蘆洲區環堤大道與永樂街38巷45弄交叉口,發生一起死亡車禍,幹道與支 線車擦撞導波及行人,導致一名10歲女童不治身亡。事發後警方判定幹道車接近路口未減 速,支線車則未禮讓幹道車先行,雙方都有責任。 駕駛人視野變 差,無法在停止線前判斷有沒有來車。 如果路口處有建置實體人行道,能夠強制淨空轉彎處,讓駕駛人有良好的視野,提升路口 會車時的安全性。 https://i.imgur.com/pIy3pWg.gif
無人行道下的行車視距 https://i.imgur.com/XNX6Clv.gif
有人行道的行車視距 ----------停止徒步---------- https://i.imgur.com/hTlGudg.png
人行空間的完善也能夠帶來人流,進而帶動周遭商圈的生意,許多國家甚至會將繁華地段 的車道封閉,改成只允許行人進入的徒步區。 https://i.imgur.com/MpHCeQ7.jpg
美國紐約州。(來源/Google Map) https://i.imgur.com/918MC0e.jpg
巴西聖保羅州。(來源/Google Map) https://i.imgur.com/pxzjt2q.jpg
美國紐約州。(來源/Google Map) https://i.imgur.com/nILLIjN.jpg
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區。(來源/Google Map) https://i.imgur.com/67riy7E.jpg
法國諾爾省。(來源/Google Map) 除了台北市香堤大道廣場、高雄市愛河親水徒步區外,台灣大學附近的公館商圈也曾試辦 過一段時間的假日徒步區計畫。 台北市政府《公館慢行徒步區試辦成效》報告提到,原先公館商圈假日時每小時的人流量 約為1100人左右,設置徒步區後,增加至每小時1900多人, 「車道就是快速經過,行人路過的店會比較多一點,而且行人慢慢走、慢慢逛還會想要吃 東西。」林育生說,「可是店家覺得他們業績一直變少。」 2014年8月開始的公館慢行徒步區計畫,卻在2015年因為商家和當地居民的反對下終止, 僅執行5個月。 類似公館慢行徒步區的規劃,卻遭周遭店家抗議的案例並不少,另一個案例發生在高雄市 德祥路商圈。我大學在附近讀,所以也蠻常騎車來這邊,但下車之後都沒有地方走路。」「標線改造 台灣路」的主編劉冠頡說。 是劉冠頡與莊哲維在社群平台共同創辦的討論空間,致力於溝通人本道路 設計理念。在他知道有民眾陳情增設德祥路的人行空間後,便以陳情的方式向公家單位遞 交規劃草圖。 劉冠頡提出的設計,除了在道路兩側畫設標線型人行道外,比較特殊的是人行道外側也有 劃設路面邊線,供車輛停放,「這是變相的設施帶,其實就是讓路邊停車去保護行人。」 https://i.imgur.com/ohJNVgh.jpg
但實地走訪德祥路,仍有店家和外送騎士對店門外的標線型人行道感到不滿,覺得人行道 使得民眾無法停車而降低消費意願,或是抱怨15米寬的德祥路已經夠窄了,為什麼還要劃 設人行道? 該處居民和店家也曾和民意代表陳情,希望將人行道塗銷。不過劉冠頡說,因為也有許多 人反映劃設人行道後「覺得更安全了」、「很好走」,在雙方聲量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德 祥路目前仍維持改造後的樣子。 高雄市前鎮區的佛德街則是「標線改造台灣路」預計推動的下一個路段。由於該路段曾發 生過事故,里長林泓澤便請交通單位前來會勘改善措施,因而和莊哲維認識,兩人一拍即 合,對道路設計的重要性有著相同的想法。 該路段是附近小學的通學道路之一,但由於鄰近漁港,營業車輛出入頻繁,兩側攤商也多 為勞工階級,因此比起取締,林泓澤更希望透過標線重劃的方式,改善駕駛與居民的用路 習慣,進而讓民眾擁有安全的行人空間,「取締對於他們生活會造成額外的負擔,也會造 成他們跟市政府之間的不信任。」 https://i.imgur.com/yLTdgBB.jpg
由於里長和民眾的生活相當貼近,他也會利用這份優勢,趁里民到里辦公室來泡茶聊天的 時間聊聊未來的規劃,並展示規劃圖輔以解釋,「里民可以協助我鼓勵隔壁住戶,告訴他 們這樣設計的優點在哪裡,降低民眾的疑慮。」 ----------步行者天國--------- https://i.imgur.com/o1bkXx8.png
大部分人討厭爭執,覺得鄰居以和為貴,所以公共的利益就沒有人想要討論,只有那些 反對的聲音會出的來。」郭書成說。 「我們都覺得怎麼可以為了自己的私利這樣子,可是我們沒有讓國家有一把劍或盾牌,去 保護想保護的人。」平安走路許願帳戶的發起人韓中梅認為,導致台灣行人環境停滯不前 的主因在——當有人尋求變革時,總會有利益受到侵害的人出來大聲反對,卻沒有人出聲 支持變革。 這也是韓中梅發想平安走路許願帳戶的動機,她希望,這份資料最終能成為里民對里長、民意代表對政府單 位提出行人環境的相關建議時的工具,「你給的盾牌越多,顯然可以做的事情就越多。」 即使有議員支持並想要推動人本交通,「他們沒有辦法去說服選民『人行道比車子、摩托 車重要』,這種狀況下很多人行道沒有辦法改善。」林柏勛說。 因此他認為,比起等英雄出來做事,更應該從制度面上改善問題。林柏勛也點出一個問題 ,現今的交通法規是以處罰為主,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要建立以交通安全思維為主的法律 ,如1960年日本政府以《道路交通法》取代處罰導向的《道路交通取締法》,「這個制度 更多的是如何保護用路人,這才是更平權的方向。」 2022年,交通部長王國材在全國交通安全月活動上表示,要改善交通問題,工程占1成、 執法2成、教育7成。但許添本認為,這並不是比例的問題,而是先後順序。 第一個先把工程做好,環境是最好的教育。他以環境整潔為例,有乾淨的環境才能讓 民眾保持乾淨交通方面亦然,只有工程面完善,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教育與執法。 無完善法規保障人行建設的情況下,更需要民眾擺脫車本主義思維,自願退讓一定程度 的駕駛人權益,政府單位才能更容易推動人本的社會和交通環境,讓台灣從行人地獄走向 徒步者天堂。 備註 好文 動畫做的很用心 再次謝謝CNN 和各國外交部的旅遊指南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133.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83546160.A.117.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