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清大、交大分校擬落腳蓮池潭 左營區里長

看板 Geography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時間 2024-05-13 03:32:35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看到有人提到交大原先復校是打算在高雄澄清湖畔的說法 後來找了一下,才從交大自己的網站上找到以下的說法: 7.您知道交大光復校區是如何闢建的嗎? 到過新生館的您,可曾注意到面對大廳正門右側的牆壁上,鐫刻著一篇〈新闢光復校區記〉?可曾駐足細讀過它的全文? 這篇文章不僅文辭典雅優美,而且還翔實敘述了我校闢建光復新校區的艱辛歷程,實在是一篇相當精彩而珍貴的校史文獻!   原來,我校在1958年復校成立電子研究所之初,所座落的博愛街校址,面積只有將近3公頃。後來雖曾陸續增購附近民地,但是到了1973年,全校已有9系2所,規模也擴大了10倍之後,面積卻仍不到11公頃。 當時剛剛自加拿大返國接任校長(時為獨立工學院院長)不久的盛慶琜先生,為了分年擴充系所計畫的需要,於是到處奔走尋覓新的校地。 首先是洽詢鄰近原本有意遷校的省立新竹商職讓地的意願,後因該校校友會反對而終止。 1974年,桃園及高雄市縣先後致意於本校之遷校。前者提供辨天池土地30公頃,後者提供市區土地三處,暨縣轄澄清湖畔良地達50公頃。 高雄王玉雲市長及當地紳商,並且允諾資助遷校費用5千萬元,當時我校師生也表達了遷校高雄的高度意願,此案幾成定局。 可是,遷校一事,所費不貲,而國家十大建設又正起步,財政實有困難,地方人士也交相挽留,遷校高雄之議,因此作罷。 最後洽得陸軍威武營區一處(就是現在的光復校區,其師部就在現在的工程一館),通過新竹縣林保仁縣長、縣議會邱泉華議長暨軍方正式商談,並經時任行政院祕書長的費驊學長居中協助,終於獲得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的同意而告定案。 總計從開始計劃擴校,到各方奔走覓地,以至1978年6月新生館落成,前後歷時已五年有餘。 由於地處高速公路左近的光復路南側,因此命名為光復校區。 1980年9月,行政大樓落成,校本部正式遷入辦公,學校重心從此由博愛校區轉移到了光復校區。 附:〈新闢光復校區記〉原文 傳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是言也,於我校之規復,暨茲新地之增闢而信乎有覘焉。   原夫新竹博愛街校址,初承地方捐贈者,近三公頃。其時雖僅一電子研究所,已云隘矣。 迨大學本科各系所相繼成立,原址所克增購之畸零土地,始為二公頃,繼為四公頃,及一公頃餘。 至民國六十二年九系二所時,組織擴充者十倍,而增地不過三倍,總計不逮十一公頃。 於是向之局狹者益窘促矣。然初時四週民地尚有可資設法者,比鄰之省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且聞有遷讓之計,徐校長天秩曾微露其旨;惜當時置未進行。 至慶 於六十二年返國履任,鄰近民地,固再無隙可容。 首訂之分年擴充系所計劃又不容久俟,於是惄然而憂,悚然以懼。 是年秋,走乞省議員藍榮祥先生轉徵徐天秩校長之意,慨然仍允相助。嗣格於商職校友會之議而中寢。 六十三年間,報章競相報導我校實況,與夫擴校之勢在必行。 桃園及高雄市縣先後致意於交通大學遷校。前者提供辨天池土地三十公頃,後者提供市區土地三處,暨縣轄澄清湖畔良地達五十公頃。 高雄王玉雲市長及當地紳商,且允助遷校費用五千萬元,駸駸漸成定局。 惟新竹地方交相挽留,當軸亦指示就地設法之為得計。 唯是地方機關指撥之新豐松柏嶺一地,非宜遷校,遂不得不多方自覓。 最後洽得陸軍威武營區一處,通過新竹縣林縣長保仁、邱議長泉華暨軍方正式商談,俞允騰讓。 經慶 報可教育部蔣部長彥士先生,並商承行政院費祕書長之驊學長,同為轉陳國防部賴參謀總長名湯,仰獲今總統時攬閣揆蔣公經國之首肯,始告定案。   環顧國內名大學之在台復校者,有政治、清華、中央諸校,清華與本校同時,中央略後於本校。 語校地面積,則皆數倍於本校之舊址。 鄰校清華之得天獨厚固無論矣;中央大學初亦局處苗栗,而戴前院長運軌先生語余當時力排眾議,始獲遷中壢現址。 屋舍儼然,規模大拓。是亦事在人為耳。 且夫事之慮始,若必群論僉同,往往易者亦難,觸處掣肘。 即如本校之始云擴展,同調者蓋鮮。 有云:交通大學前在滬上、在唐山,皆未見其大,重質而不重量,又何必侈言擴展乎? 然當時滬校學生不過數百,新竹今校則逾二千,地狹人稠,又何以語其遠圖? 有云:校地本小,亦不足為病,何必與鄰校清華較其短長耶? 按大學之氣象,攸關師生之志者,有非淺 ,古所謂「居移氣,養移體」,更何況今日之大學,此不待深論也。 亦有云:美國若干大學,有高空立體伸展者,盍倣而行之? 姑不論中西之情有異,即揆諸新竹地區,幾無高空建築,若本校巍巍孤峙於風城,又奚足以語景觀耶? 凡以上歧見,不一而足。當之者若稍辟易,勢必縮手裹足而未知圖成何日耳。 茲者幸觀厥成;然以覓地籌款之艱,案凡五易,時歷四年。 管子有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衡諸百年大計,數載之慘澹經營,又奚足以道哉!   我校淵源既遠,作育久宏。歷鼎革、北伐、抗戰、剿匪諸期,路政、國防、軍需、民用,莫不有校友前輩之心血灌注。 至今中樞分主交通要政者,多出身我校。九逵載頌,遠近有聲。 然薪火相傳,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是新生館之築,當凜於尼山後生可畏之訓,諸生其知所勉乎! 余於是重有感焉:我校新竹舊址,後臨學府路,前對博愛街,而埔頂新校區則原為陸軍威武營區。 蓄學所以增智,博愛所以行仁,威武所象勇,智仁勇是謂三達德。 孔子不亦云乎:「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曰近而不謂即臻極詣,聖人之垂訓可知矣。 前校長淩竹銘先生手訂校訓為「知新致遠,崇實篤行」八字,括其大要,非知新無以致遠,好學則為其契機;非崇實難語篤行,知恥亦所以知病。 凡吾人所以躬行未逮者,固不敢盡責諸來軫,然不可不知所勉而志乎其大也。 慶 不敏,追陪諸君子之後,黽勉惕勵於校務者,於茲六稔。 語云「三年有成」者,亦泛略言之耳。 若云大學教育之關乎為人治學,則學記所云「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其庶乎近之。 雖然,言之易而圖之實難也。若昔賢今哲之遺大投艱,則吾豈敢! 際此光復校區首期建築落成有日,用誌所感於心者,詔茲來學,共續前修;至於踵事增華,是有望於賢者。 中華民國六十七年六月穀旦 盛慶琜 敬誌 如果再對照維基百科上對於交大博愛校區的介紹 應該算不上被台北(中央)的政治勢力擋掉 而是出於新竹地方勢力的挽留,加上高雄畢竟離新竹蠻遠的,應該有蠻多的教職員工都不想搬家,所以... 至於台北(中央)的政治勢力到底有沒有介入? 也只有蔣經國當初在跟陸軍喬威武營區作為交大光復校區的校地時 撂了一句狠話:科學也是國防 其他包括為何新竹能一次擁有兩間頂級學府乃至於工研院 很大一部份可能都是當時的新竹縣政治勢力的運作 以配合科學園區建設為由,把這些學術機構全部圈在一起... (如果是台北為中心的中央介入,那為何最後選擇的並不是離台北更近的桃園後站一帶?) 至於當初原高市提出的那三塊地,又是哪三塊我就不知道了 倒是意外查到當年輔大1961年在台復校,也是選項多到誇張,甚至還有校區極其分散之議... 這就包括了: 1.當時的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圓山地區(懷疑是筆誤,實際上應為圓山,但圓山一般來說在中山區,難道指的是圓山飯店或銘傳大學一帶?) 2.當時的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外雙溪的近百公頃山坡地 3.當時的台北縣永和鎮 4.當時的台北縣新店鎮 5.中國文化大學現址 6.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現址(不知是否為選項2?) 7.龍華科技大學現址 8.分散全台南北,校本部在士林內雙溪(明德樂園或更裡面?),醫學護理相關的在台南縣,剩餘理工商外語則在高雄澄清湖畔(是否就是後來交大復校一度鎖定的那塊地?) 但以上方案最終都被否決,而是在當時屬於台北縣新莊鎮營盤里的地方設校... 至於選項8所提到的澄清湖畔,不知是否後來拿去蓋高雄長庚了? -- 諸神已離開 鬼在狂歡 而人們在糾纏 誰生錯血脈 誰長錯色彩 誰夢錯了期待? 《少年他的奇幻漂流/五月天》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248.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715542362.A.545.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