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標的]BTI.US英美菸草公司

看板 Foreign_Inv
作者 goldenred (狗狗屁股紅)
時間 2025-01-23 10:25:40
留言 43則留言 (14推 0噓 29→)

投資BTI一年又一個多月過去了 回頭看一年前的股價 現在再想一下 除了運氣 還是運氣 真是手氣有點爽 其實 這一年當中 我努力研究了台灣的菸酒公賣局[以前的名稱]現在應該叫作菸酒公賣公司吧! 這家公司其實有股票代號 但是拍謝 小市民是都沒有資格可以買的 股東都是政府的單位 國家層級的單位 好好笑的國家的菸酒政策啊 不禁危害程度比較高的紙菸 卻禁一些可能對人體危害程度小於紙菸的新型無菸產品 當然 這是國家的政策 小老百姓 沒有甚麼立場 記得曾在一段巴菲特與蒙格被人問到有關於菸草公司的記錄中 有一段描述如果沒有記錯的話 一分錢的成本 賣一元的價格 國家的稅收 地方政府的稅收 就像菸癮一樣 令人上癮呀! 其實對於菸草的最初的印象 來自於國中的時候 公民老師曾說過 抽菸是好公民 因為國家的重要稅收 都靠 抽菸的老百姓 再來就是大學時 有一位同學 當全班的人都只能騎著摩托車 或腳踏車時 只有他開著一輛美國製的雪弗蘭 跑車 當大家都幾個人擠著一間分租的小房子當宿舍時 他老兄的老爸幫他在學校旁買了一幢透天房子 他竟說 他老爸只是一位公賣局的員工而已 羨慕死我們這些被貧窮限制住想法的小小窮學生 然而,這讓我開了眼界,這讓我對這門生意有了興趣 然而 想像很美好生活卻很殘酷 這麼好康的好賺得行業 在我們國家當時卻是政府的專賣 獨賣 特許的行業 大學的時候開始了抽菸 出了社會後 努力戒菸 戒菸 戒菸 戒菸真的很痛苦 上了癮要戒菸真的很痛苦 很難 這門行業 終於發現政府在境外勢力的壓力下 不得不開放歐美菸酒的輸入 甚至在這種情況下 還為政府帶來巨大的稅收 乖乖 難得去年來了史上最大的災難式的減記資產 簡直就是網路上公開報明牌啦 ALL IN 啦 一年多後 爽啦 PS:吸菸有害身體健康 請勿吸菸 吸菸是不好的習慣 請勿吸菸 謝謝合作 -- 當初這些投入的資金大部分都是28元換來的美元 暫泊在美元定存好一陣子後 看到BTI減計史上大量資產後 全部一股腦分三天一股腦全部ALL IN 當時的股息殖利率如果記憶沒有錯[只憑記憶]應該是9.X%年息 接近10% 記得後面還有少量的幾次加碼有逼近10%的殖利率 每三個月領到一次股息[ADR免稅] 又繼續加碼增加持股 雖然持有一年多股價只有約漲了20+%但是實際上恐怕應該更多更多 加上複利上去 其實說真的,應該有稍微略勝大盤吧? 雖然BTI拉長到五年是跌的 但是我進場的地方首次進場到現在 目前都是漲的 別人的跌幾年前的跌 跌到低點時 班傑明.葛拉漢說 任何投資的價值都是必須而且永遠 是根據你買進的價格而定 巴菲特說:先評估投資的內在價值 降低風險 運用安全邊際原則收購 集中投資保持在自己 的能力範圍內 並讓這些投資以利滾利 不斷複合成長 2024年台股的指數年漲5104點年報酬率28.47% 其實我覺得自己股市整體的投資報酬率心理上覺得應該有機會超過這個數字吧 但是如果把債券的債息殖利率加進來 整體來講應該會把整個投資報酬率拉低 不過整體的金融資產的年報酬率應該有20% 這樣子 已經很爽啦 不是單一個股不是單一投資 而是債市+股市 已經很滿意啦 管他甚麼報酬率 資產只要能穩定的成長就爽翻了 加計匯率與股息與債息的再投入 資產膨脹了將近8000萬新台幣[這都是紙上的富貴] 黑貓白貓 會抓老鼠的貓都是好貓 好股爛股 只要會配息 會漲的股票 都是好股票 BTI在不同點進去買 不同的人對這檔股票的看法 幾年前買的人 目前一定覺得這是檔超級垃圾股票 別人眼中的垃圾股票 我專門搞回收 變成爽股 其實追求獲利百分比 真的只是自己覺得爽 自HIGH而已 絕對的數字 絕對的金額 這種東西 摸的到 花得到 爽得到 以前會覺得自己很厲害 某檔股票賺了很多的百分比 問題是 投入的金額太少 賺到百分比 實質上 沒意義 要敢下重注 絕對的金額獲利 才是王道 現在是否適合進場 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可以進場 但是由於我的最大的部位大部分在29元左右 就像當年我的陽明最大的部位都在8元左右 因為低檔買得夠多 所以我會不斷的加碼 股票大多數的時候 是籌碼面的考量 籌碼在大戶手上 再多的利空都不會跌 籌碼在散戶手上 再多的利多都還是會跌 BTI 依據我的觀察 大多數的籌碼 在低點的時候 被大鯨魚給一口氣吞了進去 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訊號 而且最近許多的籌碼 慢慢地轉移到特定的大股東手上 個人覺得 只要有利空 我都會想要趁勢低接一下 只可惜 我現在只能每三個月將債息與股息不斷地投入 可是每次要買的時候 好像都沒辦法買到當時期的低點 令人懊惱 雖然如此 我還是會繼續持續的買進 想在台灣買台灣國家的菸酒公司的股票 你想都不用想 當然買不到 有BTI這個全球的菸酒公司 而且是英國在美國掛牌的ADR 不用扣股息稅 我當然會繼續加碼 繼續加碼 海外投資無論是債券還是股票,我都使用台灣的複委託。 金錢數字如果太大,流到國外的金融單位,萬一被吃掉,就啞巴吃黃蓮了! 放在國內,所有的金流都是光明正大的來源。 換了個國家,被別人刁難,還要舉證金流,這中間還有許多的不知道的成本 只要金錢都在國內,適用國內的法律,這樣子比較心安 重點在於,放在國內金融體系的每一分每一毫都可以追查到來源都是正大光明的 比較安心啦 純粹大家參考一下 也許我的見解與看法有誤歡迎大家一起分享 其實當我的稅率達到20%之後,就開始想著要如何合法節稅了 所得稅額133~266萬是20% 266~498萬是30% 498萬以上是40% 所以當我的稅率來到20%之後,如果沒有謹慎的投資,其實,稅率一不小心 就會衝到40%以上,投資獲利不簡單,又被扣了那麼多的稅金 國民繳稅是義務,可是如果能夠聰明的投資,是否也可以合法的節稅 當然一切都必須是合法的。不能違法。 因此,當我的年收入來到了266萬的關卡前面,這時如果沒有好好的規畫 30%甚至40%的稅率就如影隨形來到了 前提是分配好資產配置 依照規定繳稅 A如果這時候,你把現金停泊在定存,定存每年的每戶的免稅額只有27萬NT元 而且是整戶[所有成員加總起來]合併起來不能超過27萬NT元 因此,如果你把錢存在台幣的定存,定存的利息比較少 可是當你把錢存在美元的定存上面,這些錢都算是給付當天的匯率 加上最近一二年的美元定存的利息都很高 一不小心,很容易超出27萬NT元的上限 國內銀行的美元定存利息算是國內所得,所有超過27萬NT元利息免稅額的錢 都會合併入你的總收入,推升你的國內所得的扣稅級距 所以,如果現金太多,存在定存,有可能一不小心,會推升你的所得級距 因此存定存時,有時候要算好。沒有算好也可能會搥心肝! 待續.... B 國內的投資被動收入都要審慎評估 仔細想一下 股票 尤其是有豐碩的股息,配息股票,恐怕配了股息,反而推升了自己的所得級距 因此,你可以在配息前賣出股票,除息後再買回來。 規避股息推升你的所得級距 如果你懶得做這個動作,其實,你可能配了息,萬一沒有填息回來, 那個息不僅沒有填息回來,可能又推升了你一級甚至兩級的所得級距 這樣子,真的很不划算。 因此,在選擇國內的股票的選擇上,就與一般人的想法會截然不同 專門喜歡找那種不配息的股票。 因此當年我為何會選擇上陽明這檔股票 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只有八元,而且淨值還沒滿10元。 所以我沒有融資,也從來沒有開槓桿! 等到200元的時候,一次全部清光。 從買進到賣出,完全沒有參與過配息。 因為看到配息我會害怕,要被扣更多的所得稅 這樣子就可以合法的節稅。賺資本利得 台灣的股票沒有資本利得的所得稅。如果你能資本利得賺到盆滿缽滿 真的完全不會推升你的所得級距 只有證交稅而已。 對於那些不斷配很多息的股票,如果你長期持有,配了太多息,你可能也要注意一下 是否會推升自己的所得級距。 所以那些高配息的ETF或是高配息的基金 都可能要避之唯恐不及 待續.... C 善用海外所得基本免稅額度 112年是670萬NT元 113年度已經調高至750萬NT元 113年度已經過去了 去年的750萬NT元的海外所得基本免稅額 如果你有把其完整的事前規劃好 今年114年報113年稅的時候就可以用到了 而且[海外所得基本所得額-750萬NT元]X20%-->基本稅額 因此當你的投資資產的配置 被動所得的來源 放置在海外所得 與國內所得 這兩者的配置組成不同 必然影響到了你的最終的稅賦 每年的至少750萬NT元 我的想法是努力拿到 然後讓剩下的被動收入 都只適用20%的所得稅率 這樣子應該會比讓資產配置在國內產生的被動收入推升所得級距到達40%以上 這樣子一來一往 多年下來 兩者間的差距就會愈拉愈大 每年先把750萬NT元的免稅額度拿到 [這不是很爽嗎] 然後用20%的稅率 而不是莫名其妙地被推到了40%的稅率 只要規劃得當 把不容易賺到的錢 盡量用合法的誠實申報的方法留在身邊不是很好嗎? 其實,這是很合理的基本思考 只要你的所得稅率已經達到了20%,正在往邁進30%的級距前進時 你應該多想想一想 無妨先把海外所得的免稅額750萬拿到滿滿 如果滿出來的話 還有20%的稅率可以追尋 別讓自己因為不經意的配置資產 產生的被動收入 推升了自己的所得級距到30% 甚至40% 這真的是不划算啦 當然 如果你就是喜歡繳比別人多點稅 那就為國家民族感謝你啦 這樣的做法 其實自己可以在今年度都好好規劃明年度的所得稅 提前完成 投資金融市場 想賺錢不容易 賺了錢 又要被扣重稅 那是好公民 但是合法的誠實的納稅 智慧的繳稅 也可以自己事先的想好與規畫 我本身非稅務人員 與金融相關人員 但是我很努力的研究這些資訊 如果有錯誤 歡迎專家指正 我會虛心受教 謝謝 D 知識就是力量 如果你對台灣的股票就是情有獨鍾 就是不想把錢拿去投資海外市場 還有另外一種方式 就是成立投資公司 並且用來控股 你在台灣持有的股票 成立控股公司的細節 最好還是請教會計專家 成立控股公司有好處也有壞處 1 好處之一 是可以將每年從股票所得之股息 置於所成立的控股公司 也就是保留盈餘 並且再度將盈餘投入股市 並且依據公司營運 而產生的費用 可以報銷費用 並且延遲將投資股市的股息 併入每年度的所得 也因此 可以控制自己的所得級距 2 壞處之一 就是公司的資本利得 也變成必須要報稅 金融市場裡面 金錢與時間之間都有很密切的關連 時間對於金錢的影響力 與稅務的影響力 其實都有很深的連結 成立控股公司,有時候也是因為股息太多,或是國內的被動收入太多 不得不的另外一種選擇方式 當然 我不是專家 請詢問專業的人員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102.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737599142.A.BCC.html

boombastick: BTI去年整年上漲20+%但是拉長到五年是跌的,你預計 01/23 11:12

boombastick: 持有到什麼時候呢?你的部位不小,這樣要調整會不會 01/23 11:12

boombastick: 大船很難掉頭啊(稅務、匯款…) 01/23 11:12

dapple: 去年整年20%是輸大盤的耶 這有什麼好高興的 01/23 12:40

vacuity: 真的超爽的!股息落袋為安不扣稅,股價也漲了快30%,當 01/23 14:29

vacuity: 初美金換29塊,BTI買到均價29塊實在太巧了! 01/23 14:29

boombastick: 輸大盤也不會怎麼樣,你沒有100% all in,就一定不 01/23 15:27

boombastick: 會是大盤報酬(未必輸),更別說你要拿哪個大盤來當 01/23 15:27

boombastick: 基準?標普500、全美國大盤還是全世界大盤還是台灣 01/23 15:27

boombastick: 大盤?買 VT去年被0050屌打,所以全世界的投資人都 01/23 15:27

boombastick: 該買0050/006208? 01/23 15:27

chichenchu: 買BTI就是尋求穩定股息收益,會去看股價漲跌會失焦。 01/23 16:01

chichenchu: 真的要看漲跌,應該投資高科技股票。 01/23 16:01

woshiyisheng: 人類存續時間是不可能有任何國家股市超越美國的 買 01/23 16:04

woshiyisheng: 非美根本腦子浸水 01/23 16:04

ffaarr: 就算美股很強的近十年,績效也不是世界第一啊。台股第一, 01/23 17:08

ffaarr: 羅馬尼亞第2,美股排第3。投資比的是報酬率又不是總市值 01/23 17:08

ffaarr: 啊剛漏掉,第二名是匈牙利才對,美國是第四。 01/23 17:14

woshiyisheng: 要投那些懶趴國我是沒意見啦 呵 01/23 17:48

pwseki206: 100元投資VT,其中3元還會落入敵國變成殺死你的武器。 01/23 18:48

pwseki206: 投資唯一解。VT。讚啦~~~~ 01/23 18:48

ffaarr: 又在幻想別人說什麼唯一解,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怎麼避開投資 01/23 20:08

ffaarr: 中國市場一樣能分散全球的文章 https://reurl.cc/KdR98j 01/23 20:09

ffaarr: 倒是很多人不知道買bnd或qqq也會投資中國。 01/23 20:17

domyutmost: 請問現在適合進場嗎?穩定股息有點心動 01/23 21:19

kuan870704: 現在都全球企業美股丟一丟就好,根本沒差,再分散也只 01/24 04:33

kuan870704: 是心裡安慰罷了,投資非美麻煩,手續費還更高真的沒必 01/24 04:33

kuan870704: 要 01/24 04:33

lockbolt: 報酬率自己滿意就好 特別是大部位考量點更多 求穩 01/24 17:33

lockbolt: 如果真要跟XX比報酬率 世界上飆股一堆 難不成沒追到都要 01/24 17:34

lockbolt: 被影響自己的操作? 01/24 17:34

lockbolt: 因為比較 搞到心態崩操作亂才是得不償失 01/24 17:38

lockbolt: 個人覺得這隻這樣去年很讚了 01/24 17:39

StarYao: 自己喜歡且安心的投資就是好投資 01/24 20:00

domyutmost: 感謝狗大分享,請問您是用海外券商還是台灣複委託買呢 01/25 10:46

domyutmost: ? 01/25 10:46

yallmustkidd: 推研究稅法,不過我是美國人主要研究美國稅法,但 01/26 03:50

yallmustkidd: 不管是台灣還是美國,最辛苦還是上班族,合法節稅 01/26 03:50

yallmustkidd: 的方法比較少,我辭掉工作之後,已經好幾年沒有繳 01/26 03:50

yallmustkidd: 稅了,金融/資本市場可以玩的花樣比薪資收入多太多 01/26 03:50

yallmustkidd: 了 01/26 03:50

domyutmost: 感謝狗大熱心分享,ABC都很有幫助!D離我有點遠XDD 祝 01/28 19:08

domyutmost: 新年發大財~ 01/28 19:08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