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1年測量製圖高普考雙榜心得

看板 Examination
作者 louis0705 (louis0705)
時間 2022-10-20 12:59:46
留言 7則留言 (6推 0噓 1→)

Ch1.前言 自去年五月開始兼職考生生活,去年底國考初體驗,到今年三月底開始轉全職考生備考, 到近日順利取得公職入場門票,這一路上要感謝的人事物實在太多。 趁自身記憶猶新時,整理並分享備考經驗供大家參考。 開始分享之前,先按應考先後順序附上成績: https://i.imgur.com/XF9c6uI.png
https://i.imgur.com/8lJkA3B.png
https://i.imgur.com/JaWNkY2.png
*備註:111高考測量平差法配分為(25/20/25/30) Ch2.背景與報考動機 東部國立環境相關科系學士畢;北部國立地理相關科系碩士畢。 環境顧問業約2.5年工作經驗 大學期間以工讀身分加入實驗室參與防災調查計畫,累積大量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操作 能力以及野外調查經驗。碩士班期間有幸旁聽測量學、參與指導老師實驗室團隊活動摸索 測量儀器操作,對於測量領域算是有很淺的認識。 畢業且役畢後在因緣際會下進入環境顧問相關企業服務,以自身累積的GIS技術操作能力 解決團隊大小難題。然而服務滿一年後,發現自己對於環境顧問業的工作內容較無興趣, 評估自身工作性向、中長期職涯發展與比較測量製圖在民間和公職之間的職場生態後,在 考量相對生活品質、穩定的前提下,決定投入測量製圖公職。 由於自身僅具備GIS的專業知識,對於測量學、測量平差、大地測量、航遙測及土地法規等 專業知識相當陌生,故報名測量製圖學分班,透過進修補足專業知識及考試所需知識。測 量製圖相關學分班近一兩年有較穩定開班的,已知有桃園的健行科技大學以及國立空中大 學花蓮中心。若考量距離太遠,坊間的補習班/函授亦可參考。 (由於測量製圖有報考學歷限制,若學歷未符合資格,建議透過學分班或是跨校選修學分方 式取得學分後,於考試報名的同時,向考選部申請報考資格審核並通過,以取得應考資格) 個人建議有實體面授課程的可優先考慮。 Ch3.備考歷程 從決定報考到雙榜考取共花16個月(兼職考生10個月,全職考生6個月),期間皆有跟課。 起先適逢COVID-19三級警戒,學分班課程改成遠距教學,工作調整成居家辦公(WFH)模式。 利用省下來的通勤時間以及工作時的零碎空檔念書。在不熬夜的前提下,一天可有二到三 小時讀書,每天一科專業科目按部就班複習。 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因工作團隊承接的專案計畫發生巨變,加上原主責的專案經理(PM) 閃電自請辭職,在地方特考前三個月被迫擔任PM收拾爛攤子。每天瘋狂加班趕工,週末除 了持續進行的學分班課程外,下課回家後還要繼續趕工,想起板上前輩所述:「學分班期 中期末恰逢業務巔峰,樂不思蜀絕頂升天」的狀態。回想起來真是段可怕的日子,但為了 職涯轉換,咬緊牙根也是撐著。 除此之外,兼職期間當時尚有三個專業科目要隔(111)年才會開課,故110年地方特考僅報 考四等,以練筆的心態去應考了。還記得地特放榜當天中午原先不抱持任何期待地打開成 績單,卻意外發現僅差錄取標準兩分多,針對各題得分情形與讀書方式作檢討和評估後, 決定放手一搏,離開職場全力備考七月份的高普考試。 以下說明個人備考期間的一些經驗談與準備技巧: Ch4.備考技巧 4-1 學分班時期 (110.05-111.07,包括跟課旁聽) 在學分班上課期間製作錄音(實體上課)或螢幕錄影(遠距上課)筆記。個人習慣於上課時間 盡可能地記下錄音(影)時間節點以及當下老師講到的重點、解題技巧、考古題解算過程(拍 板書或是截圖)等。若當下記錄不及,至少記下時間節點,並於下課後到下次上課前補完筆 記,避免持續累積增加負擔。 此方法的好處一來方便日後複習時能循著時間節點快速找到重點進行複習,二來透過記下 時間節點,過濾課堂中閒話家常的部分,讓複習更有效率。 筆記的工具依個人習慣手寫或是電腦打字皆可。筆記範例如下: (手寫)https://i.imgur.com/LkKulgT.png
(電腦打字)https://i.imgur.com/sBog1Hg.png
備註: *標題可依自己習慣命名,個人習慣用上課日期/科目表示 *(1)表示上課的節數;0:15:40~0:17:40表示錄音(影)的時間節點(時:分:秒)。 *個人習慣整理完後於標題下方總結此次上課的主題關鍵字,方便日後查找。 4-2 複習時期 4-2.1 兼職考生期間 (110.05-111.03) 這個階段仍在上班,每日能讀書的時間僅晚間的二到三小時,僅針對測量學、測量平差、 土地法規進行複習;GIS、地圖學、共同科目(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吃老本。 (航遙測、大地測量因當年度報考地特四等,故未安排複習) 4-2.2 全職考生前期 (111.04-考前45天) 將一天分成早(09:00-12:00)、午(13:30-17:00)、晚(19:30-21:30)三時段,白天複習專業 科目,晚上以共同科目為主。依科目性質、科目熟悉度安排複習一至兩科。 舉例來說: 週一白天:土地法規 週二:早上GIS,下午地圖學 週三白天:測量平差 週四白天:大地測量 週五:早上測量學,下午地籍測量 週六白天:上學分班/複習航遙測 週日白天:上學分班/依複習進度彈性運用 週間晚上寫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的考古題;週末晚上休息 4-2.3 全職考生後期 (考前45天-考前2天) 考前45天開始,白天和上述安排差不多,但轉變成練習歷屆考古題和整理心智圖筆記。考 古題個人安排每一科至少寫近三年份之考古題,包括一般高普考試、地方特考、原住民特 考、身心障礙特考、測量技師考試等),經檢討錯題後製作成考古筆記。每天視科目性質、 科目熟悉度安排一至兩科。 舉例來說: 週一白天:土地法規考古 週二:早上GIS考古,下午地圖學考古 週三白天:測量平差考古 週四白天:大地測量考古 週五:早上測量學考古,下午地籍測量考古 週六白天:航遙測考古 週日白天:上學分班/彈性時間 週間晚上寫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的考古題;週末晚上休息 練考古題個人建議使用藍筆或黑筆試列出要回答的大標題跟概略內容,若真的忘記怎麼答 或是發現有寫錯的地方,經翻閱書本或網路查資料後,以紅筆擬答或是修改,作為考古題 筆記的重點部分標註。以下提供自製之考古題擬答與筆記供大家參考: https://i.imgur.com/eo42Vge.png
除了製作考古筆記外,也一邊將專業科目整理成心智圖筆記,加深該科目的架構感。 以下提供自製之心智圖筆記供大家參考。 https://i.imgur.com/DRbs2PK.png
4-2.4 考試期間 (考前2天-考試結束) 考前兩天以及考試期間個人習慣保持微放空狀態,避免過多的思緒影響考試心情與狀態。 依當日考試科目,僅攜帶自製上課筆記、心智圖筆記及考古筆記,針對弱點部分做最後複 習。 4-3 等待結果期間 (考試結束後-放榜日) 考完給自己放了三天空白假,之後繼續如4-2.2節所述的全職前期作息,然而實際上..維持 了約一個月後,就進入放假耍廢模式等結果了... (如果考完後確定要再努力半年或一年的,適度放假後就要上緊發條了,千萬不要學我Q^Q) Ch5.各科參考書目(教材)及準備方法 專業科目基本上以學分班採用的教材,搭配其他書籍或是線上資源輔助複習,按照學分班 老師課程進度或是書本的編排,每次複習一到兩個主題或是章節。並搭配如Google快訊等 輔助工具協助蒐集各主題或章節衍生之時事、科技、法規議題。 (有時候考試就從時事議題或修法內容出題) 共同科目僅利用阿摩線上測驗勤做考古題,搭配線上資源輔助複習。 以下說明各科準備的細節: 5-1 測量學與地籍測量 *書目/教材: 1.測量學第七版 (何維信、劉啟清 著) 2.學分班自編講義 (地籍測量) 3.測量學題解 (林宏麟 著) 4.YouTube測量學 (頻道:wayne Huang) 5.測量人論壇Facebook粉絲專頁 *準備技巧: 按各類型測量方法:水準、角度、距離、交會、導線、工程、地形、衛星定位等測量、誤 差理論、坐標系統、地籍測量相關法規等主題或章節輪流複習。若數學底子較弱,建議搜 尋「幾何圖形面積、微分」的計算技巧,並多加練習以提升計算解題能力。 由於測量學近幾年計算和問答混合在一題內的比重愈來愈高,此外有時候會發生高考三級 測量學未出任何一題計算題的情況,因此除了練習課本的習題及考古題外,也務必要撥出 時間閱讀各種測量的理論原理、觀測方法、誤差來源、相關應用等,並留意國土測繪中心 公告各測量基準最新成果。 例如今年高考三級「測量學(包括地籍測量)」第一題就考TWD97如何和ITRF聯繫, 並運用ITRF資訊維護其成果。若未瞭解TWD97的理論原理和觀測方式, 就無法回答的很漂亮。此外內政部於民國109年公告[email protected]大地基準成果, 本題算是時事題。 5-2 測量平差法 *書籍/教材: 1.學分班自編講義 2.關鍵測量平差法基礎 (唐城 整理) 3.測量平差法參考解答 (唐城 解算) *準備技巧: 計算比重最大的考科,須瞭解各種平差模式解題步驟、不同測量方法對於權重設定的差異 ,由於此科目大部分時候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因此計算機的操作要很熟悉。熟悉此科後 會是好拿高分的科目之一。 近年同樣有計算題和問答題混合在一題內的情形,故除了熟練計算技巧外,也要稍微閱讀 其理論原理、名詞解釋等。若數學底子比較弱,建議網路搜尋統計學(標準差、變異數、假 設檢定)、矩陣式、微分的計算技巧,並多加練習。 5-3 航空測量學與遙感探測 *書籍/教材: 1.學分班自編講義 2.航空攝影測量學 (何維信 著) 3.攝影測量學-網易公開課 (中國大陸開放課程) *準備技巧: 所有科目中技術門檻最高的科目之一,對於非本科系的學生較為吃力,考試題型有時候出 計算題(航高、航線規劃、精度等),有時則為全申論題。主要重點在於航空測量的原理、 攝影測量類型、共線式、多光譜影像、遙測影像分類方法、影像掃描方法等。建議以多寫 考古題的方式做複習,遇到不會的就翻課本或上網查詢資料,並做成考古筆記。 5-4 大地測量與衛星定位測量 *書籍/教材: 1.學分班自編講義 2.大地測量學基礎 (武漢大學出版社) 3.張嘉強老師大地測量與GPS課程簡報 (Google輸入相關關鍵字可找到) *準備技巧: 所有科目中技術門檻最高的科目之一,對於非本科系的學生較為吃力,歷年考題主要以兩 題大地測量、兩題衛星定位測量為出題方向。大地測量主要考點涵蓋幾何大地(水準網、三 角網、坐標系統)、天文測量、物理大地(重力觀測)等;衛星定位測量重點主要放在GNSS的 類別、特性、誤差來源、觀測方式等。建議利用多寫考古題的方式做複習,遇到不會的就 翻課本或上網查詢資料,並做成考古筆記。 本科和航遙測類似,有時會出計算題,有時則為全申論題。 5-5 土地法規(包括地籍測量法規) *書籍/教材: 1.土地法規 蕭華強 著 2.學分班自編講義 (地籍測量法規) 3.中華民國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法規新訊 4.立法院法律系統 5.YouTube (戴秀雄-政大地政系土地法線上課程) 6.YouTube (J&S-土地法線上課程) 7.YouTube (臺灣通識網-民法總則 Civil Code-general Principles) *準備技巧: 法科個人主觀認為其投資報酬率較低(較不易高分),若對於法科沒什麼把握的話,建議至 少掌握到基本分(視題目難易度,約30到50分左右),設法衝高其他專業科目的分數。 除了閱讀學分班的上課內容外,還另外觀看政大地政系戴秀雄老師放在YouTube上的土地法 錄影課程,並利用法律系統查詢立法意旨等細節內容。 測量製圖的土地法規,較著重於土地法地籍篇、國土測繪法、地籍測量實施規則、基本測 量實施規則等,前述法規必讀、必背(考試至少會出一題,運氣好有時出到三題),土地法 剩餘部分及衍伸之規則、條例並無一定的出題規律,僅知道考試前三個月有公告修正的, 基本上未來三年內都有機會出題。 「法感」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除了閱讀、背誦法條內容外,建議試著從眾多法條中試著 梳理出主題架構,可運用心智圖筆記技巧作整理。 5-6 地圖學 *書籍/教材: 1.學分班自編講義 2.地圖學原理 (潘桂成 著) 3.TGOS地理資訊圖資服務平台 (閱讀網站內容) 4.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多維度服務平台 (閱讀網站內容) 5.地圖會說話 (閱讀網站內容) *準備技巧: 考試與地理資訊系統合併,考題也常混合出題,題型五花八門且會出情境題請你寫出製圖 的步驟、需要哪些資料,地圖的版面如何設計等。其中地圖投影方式、地圖要素、地圖符 號、地圖簡化、數值製圖(Google Maps, OpenStreetMap)超重要。建議除了理解背 景理論外,上網搜尋上述的關鍵字,以文字搭配圖像做記憶。 5-7 地理資訊系統 *書籍/教材: 1.學分班自編講義 2.ArcGIS 地理資訊系統入門與應用(陳錦嫣、黃國展著) 3.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網站 (QGIS操作手冊、QGIS線上教學課程影片等,閱讀網站內容) 4.TGOS地理資訊圖資服務平台(閱讀網站內容) 5.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多維度服務平台(閱讀網站內容) *準備技巧: 考試與地圖學合併,考題也常混合出題。隨著科技發展,GIS的考試題型可說是五花八門。 除了向量與網格資料的差別、空間查詢、空間分析工具、數值地形模型、地圖對位為熱門 主題外,有時會考資訊相關的概念(如資料庫、API、大數據、物聯網等)。建議除了熟悉理 論外,有餘力的話請多閱讀GIS周邊的科技及議題,也建議搭配QGIS或是ArcGIS軟體,參考 網路上的操作教學影片或是圖說進行實際操作練習,搭配書本理論知識加深其印象。 5-8 共同科目(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 *線上資源: 1.阿摩線上測驗 2.國考制霸 (YouTube頻道或是LINE群組-法學知識部分) *準備技巧: 這部分可參考板上其他前輩先進的建議。個人考量備考時間有限,作文、公文吃老本(拜工 作所賜,具大量公文、各期報告撰寫經驗),僅利用阿摩線上測驗作選擇題部分的考古題, 透過大量刷題,檢討錯題的錯點(by熱心網友的題解或是國考制霸的歷年考猜資料),再反 覆刷容易錯的題目,維持一定的得分手感。以避免正式考試時失常影響總成績。(無論高考 、普考皆然,畢竟若有機會上榜,排名差一名有時就會影響單位分發結果。) Ch6.其他建議 1.若是像本人一樣中途轉職報考國考的朋友,若無家裡經濟支持,強烈建議務必事先儲蓄 足夠的存款(須考慮國民年金或公會保險、健保、電話費、伙食、生活開銷、其他…等), 依自己的財力跟狀態設定備考時限(本人設定兩年、共四次考試)。 2.既然決定要投入公職,考試的決心必然要非常堅定。備考過程中難免會有倦怠想放棄或 是體力耗盡的時候,建議要給自己適當的舒壓(看電影、散心、運動、打電動…等皆可), 重新充電再出發。 3.不要有只衝刺特定考試或科目,其他考試或科目隨便考的心態。考試的一切都很難說, 全力以赴衝刺到最後一科結束才是上策。 4.盡量不要熬夜,若是因為解題或是讀書感覺正好偶爾挑燈夜戰,個人認為是可以的,但 不要變成常態,作息盡可能固定。 5.申論題答題沒有一定的標準,但建議問答題善用條列加少許文字說明;比較題善用列表 說明;計算題寫清楚步驟及計算過程;題意允許下可嘗試繪製簡圖,可一定程度提升得分 能力。 6.考試期間若擔心飲食造成身體不適,可自行準備較清淡、易存放的餐點,或是考場代訂 便當選擇素食便當。考前不管是否有想要上廁所,都建議去一趟廁所,以保持最佳考試身 心狀態。 Ch7.結語 先謝謝看到最後的各位。過去總認為自己不太會考試,國家考試進入公職對我而言距離很 遙遠,但是經過這次的考試經驗,只要方法正確、決心堅定,是很有可能可以取得公職入 場門票的,當然進去之後的一切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以上是本人測量製圖的備考經驗與建議,希望自身的經驗能幫到不論本科系與否的朋友早 日上岸,謝謝大家。 -- 我作文是至少寫滿三面,第四面大概只寫了兩、三行的篇幅(約880字上下)。不過明年開始 不考公文,不確定這樣的書寫量是否還能拿到對應的分數。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85.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666241988.A.1F3.html

Sharkqqq: 方便請問作文寫了幾面呢 10/20 13:57

Sharkqqq: 感謝~ 10/20 15:55

twwangwang: 推 測量心得少 10/20 19:23

tamjin: 恭喜 10/21 13:42

bearbig0203: 推推 剛好有朋友要考 10/21 13:44

bearantony: 恭喜~用心分享推 10/23 23:26

wayich: 推 用心分享 恭喜! 10/25 11:31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