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京都大阪櫻花旅拍&旅行該帶哪些焦段?

看板 DSLR
作者 cklppt (穩如ぽい不動如杏)
時間 2024-06-15 22:37:39
留言 57則留言 (27推 1噓 29→)

之前在 M01 發過一篇京都拍櫻花的分享 京都。春色。櫻景 (上) A7II + 55ZA + 85/1.8 + Contax G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5495068 這篇應該算是上次京都櫻花季分享久違的續篇 Orz 如果不想在 PTT 上看,也可以在 01 看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6974817 https://i.imgur.com/mXJphGY.jpg
這次還試著剪了影片,把照片分享跟旅拍器材心得分享放一起看看效果怎樣, 影片會放完整照片(太多了,總共上百張,文章只放了幾十張) 而且每張照片都會附上焦段標註,不嫌棄可以點進去輕鬆看片 : ) https://youtu.be/qD6gwCbHTY8
Youtube頻道: https://t.ly/lG9Gk 以下圖多注意XD https://i.imgur.com/MUObAW7.jpg
今年久違的又去關西拍了櫻花。 因為這次是臨時成行,沒有買托運行李,還要順便買新相機,拍照就比較隨意, 所以只帶了一個 Tamron 28-200 大變焦。 今年天氣不好,幾乎都是陰天,還遇上風雨,旅途中櫻花都落小大半了, 我又想去沒拍過的大阪走走看,所以這次就不強求成果了。 相比上次旅居專門住京都拍櫻花,當時幾乎都用定焦, 手動鏡 Contax G45/2,G90/2.8 SONY 55/1.8,SONY 85/1.8 變焦鏡頭只帶了 SONY 16-35/4 ZA,而且用得很少。 https://i.imgur.com/F63Vwcx.jpg
https://i.imgur.com/93mae9e.jpg
https://i.imgur.com/hfuVO1c.jpg
https://i.imgur.com/6hfHEp6.jpg
https://i.imgur.com/QwubqIh.jpg
所以正好來比較一下,旅拍時兩種極端的配置, 一是定焦組合,大光圈,畫質好,輕便,但是如果什麼都想拍就要一直換鏡頭, 二是旅遊大變焦,一鏡走天下,方便不用換鏡頭, 看看出片的成果會有什麼不同。 (文章前半都是前幾年舊照片,今年用 28-200 拍的後面會標注。) https://i.imgur.com/hfcIqXV.jpg
https://i.imgur.com/VQnKxqx.jpg
https://i.imgur.com/JDZfu26.jpg
https://i.imgur.com/rfMjZtx.jpg
https://i.imgur.com/VNIyokO.jpg
順便跟大家討論一下旅行時攜帶的器材組合。 許多攝影新手或者比較少旅行的朋友會問, 旅行時旅拍街拍,究竟該選擇怎樣的鏡頭與焦段? 這當然要看個人的需求,跟旅行去的地方而定。 https://i.imgur.com/OJUIiKf.jpg
https://i.imgur.com/eryMIEA.jpg
https://i.imgur.com/gGC75PM.jpg
https://i.imgur.com/LFid3vu.jpg
https://i.imgur.com/p26WuMk.jpg
我個人算是比較有經驗的旅行者,走過 30 多個國家, 像我去過歐洲許多地方,歐洲如果要拍各種大教堂, 尤其義大利,建築都不知道在大什麼的, 會需要至少 16-20mm 的超廣角,一般變焦常見的 24mm 基本不夠。 譬如日本我也常去,日本街景街拍我覺得很適合長焦。 各種密集的招牌,鐵路,還有延伸的街景,常常會用到長焦的壓縮感來呈現。 我會覺得 28-200 非常適合。 但如果你要拍室內場景,偶爾拍點建築或者要自拍, 那多半還是需要 20-24 左右的廣角。 https://i.imgur.com/DL8HLrR.jpg
https://i.imgur.com/LQBs2oO.jpg
https://i.imgur.com/k7jkCHf.jpg
https://i.imgur.com/6tLU0Ja.jpg
https://i.imgur.com/w4tkzDl.jpg
廣角來說,我個人認為 20mm 以下的超廣角比較用不上, 拍拍城市室內場景與建築,或者需要一些比較有張力的街拍或者人像, 大多時候 20 就夠了。 超過 20 的廣角拍出來的畫面元素太多太雜,容易抓不到重點, 拍人像時,20 的透視變形也不會太嚴重。 所以我認為一般旅行或城市廣角端到 20 用起來就挺舒服了, 我自己以前拿 16-35 也常常轉到 16 後一看嫌太廣又拉回來構圖。 超廣角的用途主要還是拍風光大景,拍大型建築或者室內的大場景, 這些情況對我平常旅行來說比較少。 所以我會選擇多帶一個輕便的 APSC 鏡 SONY 11/1.8,等效 16.5, 偶爾要超廣角還算夠用,或者用來拍風光延時,正好 APSC 裁切檔案比較小。 https://i.imgur.com/nIhbxdM.jpg
https://i.imgur.com/vg0fexx.jpg
https://i.imgur.com/zHbMGTl.jpg
https://i.imgur.com/GFUmaC5.jpg
https://i.imgur.com/HLVbYv6.jpg
長焦的話,旅行中一個常見用途就是避開人群, 像櫻花季到處人山人海,無非就三個方法, 一避開高峰時段跟熱門景點,二減法用長焦避開雜物人群,三就是耐心等。 一般旅遊來說,長焦到 200 可能就夠了。 但如果說去北海道,新疆,西藏這種攝影師的天堂, 風光遼闊,連綿的雪山,草原沙漠湖泊江河山脈。 這種行程通常專門就是去拍風光,那長焦可能就會是主力。 我會建議長焦至少到 300-400,譬如騰龍的 50-400,或最近出的輕便 50-300, 如果我自己有這種行程,可能會帶一隻輕便的 APSC 鏡 Sony 70-350 G,等效 105-525。 https://i.imgur.com/tmW4kDQ.jpg
https://i.imgur.com/IFyReOf.jpg
https://i.imgur.com/XVba63H.jpg
https://i.imgur.com/nv5Z3fC.jpg
https://i.imgur.com/lw067sc.jpg
除了地點,每個人旅行時對攝影的需求不一樣,器材的選擇也不同, 有些人主要還是跟家人朋友享受旅行,或者要帶小孩的大包小包,或者登山郊遊要減負, 那可能更追求方便,旅行本身的體驗更重要。 那可以一機一鏡,一機兩鏡,甚至不可換鏡的像 GR 系列或 富士X100 系列, 旅行中有閒情逸致再來拍就好。 而有些人旅行就是扛攝影包,變焦定焦腳架甚至燈具都要帶, 什麼都想拍什麼都想帶,知道攝影是減法,出門還是全扛,沒錯我就是。 我如果旅行有要拍照,那就會花時間精力去好好攝影, 不介意犧牲旅行的體驗,行程本身就是為了攝影。 所以我的搭配一定是一機多鏡,看當天行程來組合帶在身上的裝備, 但盡可能追求輕量化,所以大三元基本出局。 https://i.imgur.com/RkOKRIJ.jpg
https://i.imgur.com/cxT5IU4.jpg
https://i.imgur.com/QIBkcBp.jpg
https://i.imgur.com/jIGetnB.jpg
https://i.imgur.com/PLY6pc2.jpg
https://i.imgur.com/jhojIjm.jpg
(以上都是舊照,以下開始為今年用 28-200 拍的) 譬如 20-70 雖然很適合一機一鏡掛機,但因為我喜歡用長焦, 70 即使開 APSC 模式 105mm 對我而言還是太短。 所以我去日本的搭配會是 28-200,再加一顆騰龍 20-40/2.8。 28-200 主力掛機萬用,能應付大部分場景。 剩下的超廣角,弱光,室內場景,甚至加減拍星空,就交給 20-40, 20-40 的 2.8 光圈還夠應付室內弱光與一些夜景,但虛化就不夠了。 所以幾顆大光圈定焦還是必帶的, 不管是拍人像,或者需要呈現背景虛化的畫面,還有拍夜景, 或者有時候想只裝個輕便的定焦隨身出門, 或者像我上次,專程攝影,認真拍慢慢拍,只帶幾顆定焦也不會太重。 https://i.imgur.com/9Ggetrv.jpg
https://i.imgur.com/2rRtMrh.jpg
https://i.imgur.com/WcYSizY.jpg
https://i.imgur.com/fKfl8U7.jpg
https://i.imgur.com/wJaHyPu.jpg
這樣下來,我的旅拍焦段選擇,以 Sony 系統為例, 機身我會選 A74/A7C II/A7R 系列/A7CR,這些開 APSC 裁切像素也夠用的機器 (A74/A7CII 開 APSC 也還有一千四百萬像素,R 系列更有兩千萬以上。) 兩個變焦鏡: Tamron 28-200,掛機萬能旅遊大變焦 長焦壓縮感,光圈其實也算大能應付一些弱光場景。 Tamron 20-40/2.8,掛機輕便掃街, 廣角,室內,夜拍,甚至加減拍星空。 定焦: SONY 55/1.8,輕便掛機,人像,虛化,夜拍 SONY 85/1.8,長焦,人像,虛化 SONY 11/1.8 APSC,以防萬一需要超廣,建築大景,風光延時,拍星空, 還能開積極防手震錄影跟 vlog 自拍。 總共五顆,視需求定焦可以少帶一兩個,這樣就只有三四顆鏡頭。 (順帶一題,如果要錄影,盡量選 SONY 原廠,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 SONY 開積極防手震副廠鏡頭的效果會比原廠差一截, 可以去找對比影片來看) https://i.imgur.com/rSht1Ar.jpg
https://i.imgur.com/Dik2IlP.jpg
https://i.imgur.com/b8cLUfE.jpg
https://i.imgur.com/hGMm6xs.jpg
https://i.imgur.com/0cyYV4C.jpg
這個搭配的邏輯就是,兩個變焦覆蓋盡可能多的焦段, 滿足旅行中各種你想拍的主題,再配上一兩顆最喜歡的定焦。 因為我更喜歡長焦,而且覺得超廣 20 就夠了所以這樣搭配, 變焦一廣一長還有很多搭配排列組合,Sony 系統好處就是選擇多。 譬如很受歡迎的原廠小三元輕便組合,SONY 16-35/4 G,20-70/4 G, 對我來說這組合主要問題是不好應付弱光,長焦還有虛化也不太夠,就得靠定焦彌補。 或者副廠的騰龍 17-50/4,加上 28-200,這組合焦段覆蓋大, 而且兩隻都能掛機泛用性高,減少換鏡頭的方便懶人組合。 或者 Sony 新出的 24-50/2.8,長焦配原廠 70-200 或騰龍 70-180, 或騰龍新出的 50-300,看追求大光圈或者更長焦段覆蓋。 https://i.imgur.com/OwpElch.jpg
https://i.imgur.com/71Na8Wy.jpg
https://i.imgur.com/FHy3PAJ.jpg
https://i.imgur.com/HauunTy.jpg
https://i.imgur.com/sAL3Sb9.jpg
我兩隻變焦的選擇不會刻意避開焦段重複。 像 28-200 跟 20-40 雖然部分重複,但如果 28-200 可以涵蓋 80% 拍照場合, 而 20-40 加上 APSC 裁切,可能可以應付 4-50% 的場合。 這樣我如果行程預計在戶外就會掛 28-200,在城市內室內室外逛街穿梭,就掛 20-40, 這樣能盡量減少換鏡頭的次數。 如果搭配的是 16-28,可能就只有廣角時得換上,拍完隨時又得換回來, 我寧可兩隻變焦都比較泛用,能在某些場景當掛機頭用。 https://i.imgur.com/veZI1BT.jpg
https://i.imgur.com/h5GfwIt.jpg
https://i.imgur.com/OaU3YRh.jpg
https://i.imgur.com/YHOoVcg.jpg
https://i.imgur.com/IAoMEQN.jpg
如果就是限定一機一鏡,一個變焦掛機, 那 SONY 系統大概就是推薦 20-70/4 G 或 24-105/4 G, 如果算非 SONY,我覺得一機一鏡最佳選擇之一應該是 Nikon 的 24-120/4, 算上 APSC 能到 180,畫質好,虛化也夠。 再帶一顆定焦大光圈,就能輕便覆蓋旅行中大部分的場景了。 https://i.imgur.com/b0vwaSu.jpg
https://i.imgur.com/9FwlnNh.jpg
https://i.imgur.com/cE2jBfI.jpg
https://i.imgur.com/Lk3Iblb.jpg
https://i.imgur.com/r9La3Rg.jpg
最後附上這趟關西拍櫻花 28-200 使用焦段的統計圖。 我這次難得只帶一隻大變焦,不會因為帶的定焦集中使用某些焦段, 所以特地找了個程式改了一下程式碼,能統計資料夾內照片的焦段,並產生圖表。 https://i.imgur.com/CJD3Vdo.jpg
可以看到我確實愛用長焦,尤其轉到底的 200mm 比想像的更多。 因為 200mm 太多,其他焦段就看不出差距, 所以這是去除了 200mm 後,其餘焦段的統計。 https://i.imgur.com/9JlswkG.jpg
如果對這程式感興趣,歡迎在 YT 留言,我之後會再出個影片分享跟介紹這個程式。 https://i.imgur.com/qwygWQr.jpg
https://i.imgur.com/TUqzMd7.jpg
https://i.imgur.com/7yLvATW.jpg
https://i.imgur.com/xgATC7z.jpg
https://i.imgur.com/IjFzff9.jpg
以上,感謝閱讀。 希望你喜歡我的照片,也歡迎留言討論, 當你旅行去不同的國家,會搭配怎樣的鏡頭組合呢? 也歡迎追蹤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k.blaueyuri/ 之前沒在分享也沒人看所以都沒在更,現在有想要多更新了 Orz 還有剛開始弄的 youtube,喜歡這類攝影分享內容也歡迎訂閱 Youtube頻道: https://t.ly/lG9Gk https://i.imgur.com/JVWbOme.jpg
機身鏡頭: A7II A7CII Contax G45/2 Contax G90/2.8 SONY 16-35/4 ZA SONY 55/1.8 SONY 85/1.8 Tamron 28-200 技巧解說(如閃燈、修圖)及心得分享: 修多了就有風格了,但也可能形成路徑依賴。 通常拍一組照片腦中一開始就會有一個方向跟基調, 先挑一張照著想法修出來,存成 preset 全部套用。 但後續一個個修的時候又會改來改去。 剛開始還會想統一風格,現在想怎麼修就怎麼修。 -- 偏風光向的旅行很適合XD +1 XD 騰龍全齊了XD 不過35-150噸位我覺得有點超越旅拍範圍了Orz 財力臂力都不簡單@@ 雖然GM2已經是大三元中特別輕量化的 我這篇沒特別提預算跟輕便,但這是我器材的一大考量XD +2 XD 他說的應該是70-200 F4 G2,70-180應該對標GM吧?雖然價位來說應該是跟F4 G2比 這組合比上面暗黑種花大還重量級XD 我帶的雖多但是追求輕便 焦段差異還不小,以用途來說最大差異是28-200可以萬能掛機 50-300,除非你真的很愛長焦,或者是去遼闊戶外旅行,不然掛機拍的題材有限 所以算補充焦段,要看你搭配的鏡頭是啥? 謝謝喜歡QQ 歡迎去看影片,照片更完整,兩三百張,文章裡只有幾十張 +3 lol 各方面因素都有,之前是去旅居專門攝影,櫻花滿開,同個點還會反覆去, 而且認真說,要說櫻花與街拍,京都真的美得令人眩目,大阪我還沒開發出什麼點。 這次行程就如我所說,各種不利因素,拍照結果也就不強求了。 真的感謝 <(= =)> Ins 因為要裁圖,也不適合發多圖,會想想怎麼分享比較好 YT 頻道希望有人看就會繼續經營下去,其實影片純分享照片比較輕鬆@@ 一代稍嫌笨重,二代比較輕量化了 如果你本身愛拍廣角,又會拿35定掛機,那我覺得也是好選擇 我個人不常用廣角,超廣到 20 就夠,掛機也會選 50 而不是 35, 所以 16-35 就還好,因為這個邏輯,我個人會選 20-40 或 24-50/2.8 (更完美當然是 20-50/2.8,但沒有Orz) 我有提 16-28,主要是我不常拍廣角 17-28 對我而言用途單一,只有廣角會拿出來,拍完沒多久又要換鏡頭 不像 20-40 視行程我還能掛機街拍 跟原廠剛出的16-25類似,就補充焦段,都是備用鏡頭 紅葉季我也去過兩次XD 但照片都沒整理Orz 個人更喜歡櫻花季,如夢似幻,像雪花一般卻不感覺畏寒, 滿懷憧憬與希望,跟日本乾淨的街景也很搭配。 我自問自答啥XD 在京都超容易遇到日本修學旅行學生,而且都穿制服,一來就一大群很好認。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155.191.1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718462262.A.B59.html

sandwichpope: 推推 現在又有T 50-300 真的很燒QQ 06/15 22:52

crazycarter: 20的話帶20G如何? 06/15 23:21

cklppt: 個人愛用定焦中沒有廣角XD 20G適合喜歡廣角街拍+星空吧 06/15 23:25

josecc: 推 06/15 23:40

imhideji: 推 06/16 00:07

cyclonejoker: 我剛湊齊一樣的變焦配置!20-40+28-200+55 1.8,構 06/16 00:32

cyclonejoker: 築思路幾乎一樣XD 06/16 00:32

cklppt: 如果愛用長焦主力幾乎必選28-200XD 不要求長焦可以20-70 06/16 00:42

cklppt: 廣角選擇就比較多 20-40除了光圈 我還少寫了個預算考量XD 06/16 00:43

kanokazurin: 想法跟我很像 變焦鏡就是要盡可能覆蓋廣一點的焦段範 06/16 02:38

kanokazurin: 圍 所以我2040 1750 28200 35150都買了 基本以至少要 06/16 02:38

kanokazurin: 有一支最大光圈2.8的兩鏡組合為主 兩鏡都要覆蓋到標 06/16 02:38

kanokazurin: 準焦段 這樣的出片率會高很多 而且重量適中 06/16 02:38

diablohinet: 24-70 GMII + 70-200 GMII (ㄟ 06/16 02:48

stmi: 想請問使用Sony 系統已經有20-70 f4 g ,長焦段原廠70-200 f 06/16 09:40

stmi: 4 g2 與 騰龍新出的50-300該如何選擇? 06/16 09:40

David2018: 推28-200(戶外)/20-40(室內),我旅行也是這樣配置! 06/16 10:03

David2018: 這配置適合喜歡長焦淺景深,廣角用不太到,輕鬆全焦段 06/16 10:05

cklppt: @stmi 這兩隻都有防手震跟微距 焦段光圈還是最大差異 06/16 11:29

cklppt: 720光圈大 全焦段微距 畫質好 稍重 530焦段可掛機 輕便 06/16 11:31

cklppt: 次要考量 530便宜XD 然後要錄影的話原廠積極防手震更好 06/16 11:32

cklppt: 光圈/焦段/價格/重量差距還不小 看看你看中哪些吧XD 06/16 11:34

cklppt: @David 長焦有但28200虛化真的不太好看XD 拍拍景還沒問題 06/16 11:35

Tosca: 推推~~ 06/16 11:38

kanokazurin: @stmi 如果是原廠70200g2那騰龍70180g2會更有可比性 06/16 13:20

Sunal: 以前都講散景...到底什麼時候流行虛化的??! 06/16 14:28

Tosca: 其實在lightroom後製你背景想多虛化都可以啦.... 06/16 14:29

cklppt: 散景 淺景深 虛化 三個詞都能用@@ 真要細究也有點差異 06/16 14:32

cklppt: @Tosca 我也挺期待AI算力的各種新功能 最近也有嘗試 但LR 06/16 14:37

cklppt: 散景我認為目前還不太堪用 這組照片有幾張很想做後期虛化 06/16 14:37

cklppt: 但LR的效果都差強人意 目前算可以玩玩但無法依賴 06/16 14:37

cklppt: 修正一下 還不太堪用->還算勉強堪用吧 那幾張都有開了 因 06/16 14:53

cklppt: 為效果不太好只小開一點 不說的話大概也看不出來破綻 06/16 14:53

ws1204: 我自己是16-35GM2 + 35-150 06/16 16:06

gerojeng: 新出的50-300(有防手震)和28-200改選哪一個呢? 06/16 16:08

aszx4510: 推 文字很用心 照片超級漂亮 色調很讚 06/16 19:48

Zeika: 看你需求廣角多一點還是要更長焦吧,28-50還是差蠻多 06/16 19:52

cobras638: 讚 06/16 22:22

a894392000: 28200愛好者+1 他厲害的還有28端放大倍率拍食物有夠 06/16 23:32

a894392000: 好用 06/16 23:32

waa006: 嗯~覺得之前的照片比較美 06/17 00:46

kiduu: 很美 追蹤了 06/17 04:42

Zhang274: 不知道如果是16-35 gm (i / ii) 是否會考慮呢 06/17 09:32

peugeotsport: T17-28+T28-200會不會是比20-40+28-200優? 06/17 09:55

Zhang274: T17-28 有點同感,廣角 / 或是拍影片會用 06/17 13:52

Zhang274: 因為少了28-35讓他不能常常掛在機上可惜 06/17 13:52

waa006: 看你的櫻花像是背割堤跟醍醐寺,覺得京都最美的是 06/17 14:50

waa006: 紅葉季節,美麗與淒涼,期待你下次的分享 06/17 14:50

sincocosin: 可以不要自問自答嗎 06/17 15:31

Tosca: 紅葉季的時候喔 京都熱門景點的車站從早到晚都是人 06/17 15:41

Tosca: 因為不是只有外國遊客而已 京都也是日本人的觀光勝地 06/17 15:42

Tosca: 連柯南有一集修業旅行也是去京都 跟小蘭在清水寺拍照XD 06/17 15:42

kax0205: 謝謝分享 有時候24-105到底也不錯 06/17 16:25

kalmia: 白天變焦旅遊鏡 晚上大光圈定焦鏡 兩顆足矣 06/17 18:05

cklppt: 如果單變焦就選20-70 可惜24-105可能不更新了 Nikon的 06/17 19:27

cklppt: 24-120我真的覺得很香 可惜E鏡狂出重複卻沒廠商出24120... 06/17 19:29

cklppt: 坐等今晚Z63開牌XD 06/17 19:29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