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ony α300(a300)簡單試用心得

看板 DSLR
作者 RegChen (Reg Chen)
時間 2008-07-13 19:34:02
留言 35則留言 (23推 0噓 12→)

這篇是關於Sony α300(或稱a300)的「簡單」試用心得,因為詳細的不小心存檔  時移失了 orz......不過還是提供給有興趣的網友參考。這類的心得文總是希望盡量  客觀,但只要是人寫的就難免會納入一些主觀,還望攝友海涵、勿戰。^^"  網址內有詳細照片與實際測試照片:http://www.twblog.cc/?item=sony-a300-a300  也包含了幾張100%大小的原圖以供下載。然而因為是放在個人空間內,流量隨時有可  能會爆,所以原圖有可能隨時會砍檔,有興趣者請盡早下載。^^  ─────────────────────────────────────  以下簡述個人的試用心得:  其實本來打了一篇花費整整一個星期,內容十分詳細的測試文的......用Draft系統  寫,但是最後潤稿完成送出時,Draft系統檔案遺失!(大怒)現在再重寫已經沒有那  種心情了......不過我還是簡單的寫一下,我個人試用α300後(另外我在店中也試了  α200/350/700等機身)對這台機子的個人看法吧!希望對於一些對Sony DSLR有興趣  ,卻苦於找不到比較客觀測試心得的攝友們能有幫助。(為何這樣說?因為很多大站  的官方「測試」文實在「太」不客觀啦!原因在網址內詳述,不列在這的原因是因為 ......我的抱怨實在太多了,可能會模糊了主題。 XD)  以下就開始說說我的Sony α300試用心得吧!^^ 「過去也許有人看輕它,然而現在,它至少已讓我刮目相看!」  是的,這就是我的心聲。其實我從過去就對Sony的DSLR沒有太多好印象,相信也有不  少攝友也是如此,一聽到「Sony」就謝謝不連絡。就算它的身上其實流著傳承自正統  專業相機大廠Minolta的血液,但「Sony」這名字確實就讓它背負了不少的原罪。許多  人想到它,腦中呈現的不外乎「做遊戲機的公司」,「做外觀勝過內在小相機的家電  廠」,「靠外表就賣的比別人貴的$$$$$$ony~~」這些負面印象......由於太多針對  品牌而非內涵的批評,有時候反而會讓人懷疑「裡面究竟有多少是偏見」?然而,在  我實際試用Sony的機子後,我真的對Sony α系統大大改觀。它確實是一台很有誠意,  實力,及「市場競爭力」的DSLR。 以下歸納幾點,我個人感受最深的優點與缺點(或爭議點): ───────────────────────────────────── 我認為的優點:  一‧16:9影像格式非常好用(+10)    其實從很久以前,我就很想要有台有16:9格式的DSLR了。幾年前Panasonic就出    一台L1有,但可惜試用過L1,個人沒有特別喜歡它的機身。16:9的影像格式對於    喜歡創作寬景格式的攝影者實在非常方便,省去了事後裁切的麻煩跟不準確性,    我真的好愛這一點功能。光這點功能,就值得加10分!    除此之外,如果你拍攝的是Raw檔的話,會發現Sony對此格式是採用裁切的方式。    這代表其實你還是可以得到一張完整的3:2原圖喔!這個感覺上應該是誤打誤撞弄    出來的設計,其實還蠻不賴的。  二‧昏暗與雜光下的AWB自動白平衡很優秀(+5)    為什麼自動白平衡很重要?現在的DSLR不是都能指定色溫,或自定白平衡了嗎?    因為,有太多的時候,我們拍照的場合光線並不完美,偏偏我們當時又可能沒時    間(或懶到沒時間)去慢慢調、慢慢拍。或者,有時根本連白平衡工具都沒帶,    然後現場色偏的程度又嚴重到連指定K度都救不回(註二),這時候相信攝影者    就能體會,一台相機的白平衡優秀不優秀有多麼重要了。(註三)    註二:很多相機的等級不夠高,或者原廠故意砍規格,使得其指定色溫K度值不    夠廣(不是每台都像Olympus E-3 那麼強能指定2000K-14000K的),例如Canon    5D的指定色溫範圍最低只到2800K(就是要你買1Ds3才給你到2500K的功能啦!     XD),甚至比α300可指定低至2500K還來的弱......當你使用5D,卻碰到現場黃    色色偏到某種程度的時候,若只用指定色溫K值,是真的救不回的!(這時就要    使用自定白平衡,加色彩偏移才能做好色彩工作,但萬一你必須求快,沒時間一    個場地換一個場地時在那慢慢調呢?......)    註三:也別說「我都拍raw檔不擔心這問題」啊!不是每套raw檔軟體都可指定色    溫至2000K喔......有些raw檔軟體的色溫調控之下限值不夠寬廣(通常上限值不    是問題,有問題的都在下限值),碰到嚴重色偏時最後還是要用指定灰點來救回    ,而救的準不準......就看個人功力了。所以別真的以為拍raw就完美無缺了。    怎樣的自動白平衡才叫優秀?也許對不同人來說定義會有點不一樣,但對大部份    一般人「拍出漂亮的照片」的要求來說,能夠「呈現現場光源,並還原一定的符    合人類視覺主體色彩」的自動白平衡,就是優秀的自動白平衡。(對於很多美眉    的要求則是,不要把她拍成黃臉婆......所以現在有更厲害的廠商如Fujifilm針    對此需求做出像「臉部蘋果光」的色彩調校功能......XD)    舉例來說:在一個昏黃的餐廳的桌上,擺上紅瓜,綠瓜,跟白瓜。一台自動白平    衡不夠好的機子在這種場合,往往很容易的就把所有的瓜都拍黃,管它甚麼瓜,    通通都變成黃瓜!就連站在瓜瓜旁邊的那位皮膚白晰美眉,也拍成像有嚴重黃疸    的肝病患者一般,黃澄澄的!這就是不優秀的白平衡囉!    自動白平衡優秀的機子,應該要表現出現場的昏黃感覺,卻還是適度的還原物件    色彩,讓紅瓜是紅瓜,白瓜是白瓜,拿著瓜瓜的漂亮美眉白裡透紅的膚色,也能    從照片感受的到。(可能有人要問,這樣會不會比較不真實?如果我想忠實呈現    現場的黃呢?這還不簡單,那就用指定色溫 + 白平衡校正啊!相信現在大部份    的機子都有這種功能)除此之外,白平衡優秀的機子應有高度的穩定度,不能同    個場景每次拍攝結果都差很多(確實有這種機子喔 XD),這樣是要叫攝影者何    以適從,怎麼調呢?也許就真的變成只能都拍raw檔慢慢調了吧......    總之Sony α300在「昏黃、雜光」等一般最常見也最難拍的好的室內場合,其    AWB表現十分優秀。不只比我用過其它廠牌的入門機身好而已(雖然Sony α300    不算入門機身,還有更入門的α100/200),也比我手中對照組的5D來的好。5D    要用白平衡校正再加上自設白平衡偏移才能拍的很漂亮的雜光場合,α300 AWB    就幫我做到算的上ok的狀態了,這點讓我十分驚奇!  三‧LiveView很好用(+6)    α300(α350也是一樣的系統)的LiveView堪稱現在市售DSLR中最聰明的即時取    景了。絕不是它牌那種笨的要死的LiveView,Sony的LiveView真的很實用,而且 速度很快。在拍一些特別角度的照片,例如拍向陽的花朵時,攝影者不用再趴在    地上拍或花大錢加垂直觀景器拍;又例如拍床底下的老鼠(如果你家有的話),    或類似「狗眼看世界」這種創作主題的話(以前要這樣拍又沒垂直觀景器的話,    大概就只能蹲到腰發酸),都很方便......總之以前很多覺得難以做到的取景角    度,使用α300的LiveView就可以輕鬆做到,對於生態攝影來說應該是非常實用    的。說真的,沒用過Olympus E-330或Sony α300/350,別說LiveView毫無用處。    到目前為止,DSLR中能跟Sony α300/350的LiveView比實用的大概只有Olympus    E-330。剛好兩者我都有,所以能較量一下:Olympus的即時取景顯像畫質比較優    秀(指的是用LCD代替觀景窗取景時LCD上的即時畫面,非拍攝下來的畫面),    Sony的則是整體反應速度比較優秀。但整體比較起來,我想Sony的LiveView目前    是勝過O家的(比別人晚出兩年,強一些是應該的),畢竟對於DSLR來說,反應速    度是很重要的。  四‧機身防手震很實用(+10)    原廠宣稱的可以補償2.5級到3.5級快門,真的蠻實用的(不過我看到這種有0.5的    宣告,會自動認定其實原廠的信心應該在2-3級之間 XD),至少我自己的測試是    有用的。老實說,用了Sony這源自Minolta血統的機身防手震後,我真的覺得,    C/N未來新版的防手震鏡頭,如果不能都加到5級以上的快門補償效果(目前Canon    只有極少數鏡頭如EF 200mm F2 IS擁有五級以上光學防手震功能),或者做到能    與未來C/N出的防手震機身(如果有的話)做補償效果加乘的話......Sony這種機    身防手震的機制,在C/P值上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五‧功能簡單易用(+2)    這台大概是我所試用過(C/N/O/P/F/S/M)的DSLR中,最簡單易用的一台了。完    全不用看手冊,就能在幾分鐘內,輕鬆的巡完機身上的所有功能(有些基礎的人    應該都可以),沒有任何找不到或難以理解的地方,設計的不錯!對於一些DSLR    有興趣但擔心苦手的入門者,這台應該算是超好上手的一台機子了。  六‧智慧增距功能有創意(+2)    α300有一個功能叫「智慧增距」,可以讓焦距成為1.4X或2X,效果類似加了1.4X    或2X增距鏡一般,有利於拍望遠畫面時取景用。雖然講白了只是裁切畫面,實拍    出來的照片畫素是比較小的(跟真正裝1.4X/2X倍鏡還是有差),但是由於可從取    景畫面中直接看到焦距1.4或2倍後的效果,我覺得對於拍攝放大特寫的取景上,    還是有很大的幫助。能搞出這麼有創意功能,應該為Sony拍拍手,加分! ─────────────────────────────────────  我覺得的缺點:  一‧機身可以再輕一點(不扣分,但可再加強)    雖然對我個人來說Sony α300的重量算很輕,再加上它其實不算入門機身(有更    入門的Sony α100/200),但因為從其廣告訴求中,有一半以上應該是針對女性    市場而設計,所以我覺得......以它近600克的機身(未加電池與記憶卡時是582    克)實在是有點太重了些(Sony目前最頂級的α700也才690克而已)。就算不跟    最輕的Olympus比,人家Canon 450D 跟Nikon D40X的重量才475克跟495克而已,    α300整整比別人重了約100克......    不過話說回來,人家廣告訴求還是有一半是想吸引男性啊!可看廣告影片就知道    ,你看看,人只要長的帥(再加上拿的是Sony相機),隨便偷拍正妹都不會被罵    呢!(話是這樣講的嗎?─ .─......)所以也沒甚麼好扣分的啦!  二‧DRO可以更好一點(-2)    DRO絕對是個好功能!怎麼沒加分反而放在缺點區?因為......我覺得既然設計了    這個功能,就應該設想的再周到一點,這一點DRO(這是Sony向Apical Imaging    這間英國公司取得的技術)的設計上實在不如Nikon的D-lighting。怎麼說呢?    研究過這些相機廠目前對於創造高動態範圍的原理的人,就會知道DRO這種功能並    不是任何時候都開啟都比較好的(不然就不用設計關閉,永遠開著不就好了?)    DRO在某些時候反而是有負面效果的,而面對這種有可能有負面效果的功能,像    Nikon的D-lighting就設計的比較貼心。D-lighting是設計在拍攝後,可以讓使用    者自由選擇要不要使用的,而且它在使用時還有保護機制,可以複製原檔一份,    這樣的設計確實是比Sony的DRO貼心對吧!建議Sony可以向Nikon學習這一點。雖    然功能有總是比沒有好,但我還是要意思意思小扣兩分的原因是......其實Sony    DRO這設計從α100就有了,到現在α300/350了還沒改進,忍不住讓我想扣兩分。  三‧對焦輔助燈實在不該閹(-5)    Sony α700上是有對焦輔助燈的,而在Sony α300上被閹掉了,剩下以機頂閃燈    作為對焦輔助燈。我強烈認為這種東西實在不用閹掉!會買α700的人基本上是    另一個不同的客層,Sony實在不需要為了怕別人因為α300有對焦輔助燈就不買    α700,而在α300身上閹這功能吧!瞧瞧人家Nikon D40,以入門機身份就有對    焦輔助燈,也沒在怕別人因此就不買D80/D300/D3不是嗎?還有更多的機身差異    ,就根本不用擔心!(至於Canon喔~它都沒有,不要提了!)至於沒有對焦輔    助燈的影響在哪?當然就是暗處對焦比較差了些囉......所以我覺得,這實在    是個非常不應該的機身等級功能閹割。  四‧快門前轉輪,與AV鍵的位置(-2)    各家DSLR在快門旁邊手指就手的位置,通常都有個轉輪。DSLR大廠中,除了佳能    Canon的DSLR的轉輪位置比較特殊(轉輪在靠近人的那邊)可以排除外,其他各    家的機身這個轉輪位置,大部份都是在靠鏡頭那邊。然而......Sony這點跟其他    家在某個設計上,偏偏就是不一樣!甚麼設計呢?高低設計。(很難理解嗎?可    看前面的機身那張照片)    別家的這個轉輪(再次強調,排除Canon)通常都是設計在比快門低一些的位置,    如果是各家的頂級機身的話,甚至設計的更低!Nikon D3/Olympus E-3/Pentax    K20D等皆然(瞧人家D3擺那位置之順手的,Olympus E-1改革至E-3後也改成這樣    設計了)......偏偏只有Sony跟別人不一樣,把它設計的比較高。其實用過    Minolta DSLR就知道,其實這種設計是從Minolta DSLR時代就如此了,所以我相    信這設計應該是刻意傳承自Minolta的......    這位置的重要性就像鋼琴的腳踏板一樣,設計的太高或太低都不好。實際跟我擁    有過的各家機身比較過後......我真的比較不喜歡Sony這種設計,這讓我在單手    操作時覺得比較不順。其實只要想想,為何其他各家頂級機身都設計的比較低,    就可以知道一定是有原因的,低一點真的比較好用。並不是甚麼都沿襲Minolta    就比較好,至少在這個位置上的「傳承」,我不是很喜歡......    另外就是機身上那個AV鍵的位置了。右手穩穩的握著機身時,那個AV鍵離大姆指    有點太遠了,這樣子對操作的流暢度有小小的扣分。另外當翻轉式LCD升起時,那    裡也會感覺有點小礙事。我覺得AV鍵的位置如果跟Fn鍵對調一下,或者直接做在    Fn鍵旁邊,一定會更好。  五‧鏡頭系統較弱勢(-5)    疑,我有沒有說錯?鏡頭會弱勢嗎?一定有人會質疑我說,難道我是不知道Sony    擁有「足以打敗C家小白實力的70-200 F2.8G」與「135mm焦距鏡頭中光圈值最猛    的T* 135mm F1.8 ZA 」,「夢幻散景界的天王級鏡頭135mm F2.8 [T4.5] STF」    ,與「就是要貴的讓你受不了的T* 24-70mm F2.8 ZA SSM」等神鏡嗎?哪裡弱勢    了?是的,我知道有這些,但是我真的還是認為有弱勢。那些神鏡是很棒沒有錯    ,但是我這個人比較偏重日常實用,至少在APS數位片幅上有顆更重要意義的....    ..涵蓋小廣角至小望遠,好用的要命的......「原廠」(重點是原廠兩字)標準    變焦F2.8恆定大光圈鏡,到現在還沒出!這就是我所謂弱勢的地方。    別說「T* 16-80mm ZA那隻很強,靠它就夠了」啊!那顆是很強沒錯,但是光圈    再怎樣還是只有F3.5-4.5,真的跟C/N的17-55mm F2.8恆定標準變焦PK,還是有    些不足。雖然說Tamron有出17-50mm F2.8,不過這麼重要且具備戰略性地位(好    讓人放心跳進來S家)的鏡頭,最好還是要原廠出一顆鏡頭才是(而且最好要加    SSM)。建議Sony還是快點出了吧,不然光靠16-80 ZA撐場面比較吃力了點....    ..我召喚你,Vario-Sonnar T* 17-55mm F2.8 ZA SSM出來吧!編號都幫你想好    了,就叫SAL1755Z吧! XD    不過我不知道Sony有沒有聽到這心聲就是了,相信不少人可以感覺的到,它的    佈局似乎是在為未來的全幅機種鋪路的,也許它會永遠忘了這回事也說不定..    ....(但是全幅真的不是樣樣好......)    另外,建議Sony也可以出一些定位上比較有創意(雖然不是最高階,但擁有就    算最高階鏡也無法擁有的價格與功能優勢)的鏡頭,例如像O家的ZD 12-60mm    F2.8-4.0這隻就是一個例子。雖然光圈不是最大,但以價格(比頂級鏡便宜一    點)與功能性(比較廣角,比頂級鏡廣泛的焦段與不差到哪的畫質,超強的25    cm最近對焦距離,較均衡的重量),一方面補足在鏡頭地圖上缺一塊的缺憾,    另一方面創造另一個難以被憾動的特殊級距。其實T* 16-80mm ZA這隻有點這    種味道,只可惜還是有些隔靴搔癢,稍微少了一點點的感覺......  ─────────────────────────────────────  優缺點總結:  「優多於劣,瑕不掩瑜」,是我的總結評語。  實際使用Sony α300測試後,個人對它的的優缺點評價總合優點加了35分,缺點扣了  15分。在我實際使用、測過的各家DSLR中,我覺得它算是挺不錯的。我相信α300絕  對有那個料,以實力證明它不是一台「只能靠廣告以花拳綉腿銷售」的DSLR。  另外,以目前Sony α300十分合宜的售價(包含一隻Kit鏡、一個實用美觀的相機包  、兩張Sony原廠4G CF卡等十分有誠意的贈品總共只要22980元,比最近在特價的彩虹  公司貨Canon 450D單機身還便宜10元),我個人認為就算在環伺於C/N列強的競爭環境  中,仍然是十分有市場競爭力的。我想,Sony除了可以繼續扮演那個逼迫巨人(指的  是相機廠的巨人Canon與Nikon)挪步前進的角色(指的是α100在2006年時,以入門  DSLR卻擁有千萬畫素、機身防手震、除塵的震撼性,逼使Canon與Nikon兩家在兩個月  內紛紛接招推出新機改朝換代),未來應該還能做的更多。待把鏡頭群補齊、並制定  出讓人肯定的價格與穩定的供貨能力後......也許與巨人華山論劍、正面交鋒的日子  就指日可待了。  ─────────────────────────────────────  娛興節目:殘酷擂台之 Sony α300 (with Kit鏡) vs Canon 5D (with L鏡)   有人也許會抱怨,說稱讚了α300這麼多,怎麼不來個幾張實際較勁的照片?好吧!  就額外加演一場α300 (with Kit鏡) vs Canon 5D (with L鏡) 的捉對廝殺吧!(註  四)(註五)讓我們看看面對強勁對手,α300表現將如何,會不會......直接被打成  小峱峱,哭著回去找媽媽?@@(開玩笑的)  註四:一定會有人覺得「哇咧甚麼鬼?這樣比也太不公平,太殘酷了吧?」就說是娛  興節目了嘛,如果講了這麼多α300的優點,最後發現它對上較強的機種就相形見拙  ,那還有甚麼意思呢?所以我們直接跟強的對打吧!(也別問我那為什麼不用D3/1Ds3  來比,如果有人要送我的話,ok喔......>//<"......)  註五:本次請出與α300做對打的鏡頭是......傳說中買到準焦比XX還要難,素有  移焦鏡皇」的EF 24-70mm F2.8L變焦鏡。不過要說在前,這隻可是很準沒移焦喔!  由於比試幾乎都是照片,BBS上貼不出來,所以要看圖請至以網址觀看:  http://www.twblog.cc/?item=sony-a300-a300  殘酷擂台總合結果:  可以看的出來,就算在這麼殘酷的測試環境下,三項測試下來,α300可說是全身而  退,也沒有被打成小峱峱嘛......至少在縮圖比較下,基本上沒差太多,自動白平衡  一項更是贏的非常漂亮。  然而,雖然看起來只是一般網路縮圖或者洗洗4x6生活照時真的沒差多少,但是也不能  說貴的鏡頭就真的沒用了。如果對「畫質精細度」有很高的要求時(例如要輸出精細  的大尺寸照片時),G鏡/蔡頭等鏡頭就有發揮實力的空間了。不過總而言之,α300+  Kit鏡的表現算的上是可圈可點。  ─────────────────────────────────────  寫完了!謝謝大家的觀看,大家都累了吧?吃飯吧!  總而言之,試用α300後,我對Sony α系統DSLR的感想是:「刮目相看。」 http://www.twblog.cc/?item=sony-a300-a300  謝謝各位~^^ -- 我的攝影生活 - Life's Color http://www.twblog.cc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215948847.A.ADD.html

ithing:個人對SONY的閃燈系統 還滿好奇的... 07/13 19:43

rush007:大推 07/13 19:46

volcom:原po好像賣D40X換A300的這位? 07/13 19:46

chchan:A700也是有 16:9影像格式的喔~ 07/13 20:01

greenpeace21:寫得不錯,但是a700也有16:9模式可選擇,更正一下吧] 07/13 20:02

Chioushiyan:SONY都有16:9格式...a200也有 07/13 20:15

bibby:專業的分析.推 07/13 20:22

derson:大推~~~~~minolta魂~~~~ 07/13 21:22

PassinBy:Reg大神來推Sony了~! 感動...大家一起來sony吧 07/13 21:39

RegChen:thx α700的16:9 是我忘了測到,已更正^^" 07/13 21:40

easlite:L鏡不是這樣測就可以測出他的價值 出去拍看看就知道 07/13 22:26

easlite:如果只是要放縮圖 用350D加 KIT鏡 也不會輸A300很多~~~ 07/13 22:27

LagioTan:燦金接黑鏡頭還好啦,看久了就不會奇怪,燦金kit鏡我第二天 07/13 22:32

LagioTan:就直接收起來拿A16當鏡頭蓋了XD 07/13 22:33

aling1982:R大用心 推一個! 07/13 22:36

RegChen:easlite兄: 我應該沒有貶低L鏡的價值啦^^" 畢竟我自己有 07/13 22:43

RegChen:的L鏡就遠多過Sony鏡頭,真的沒必要貶低自己的東西。 ^^" 07/13 22:43

RegChen:L鏡的價值,相信打開100%原圖就可以看的出來了,我也有說明 07/13 22:44

jokey014:這種文不推,就沒什麼好推的了... 07/13 22:44

RegChen:若一定要看100%原圖時也許就要請出G鏡或菜頭來接。請查收^^ 07/13 22:45

WMQ:大推Reg大的文章~~~ 希望板上能夠有更多Sony心得分享:) 07/13 22:57

RD:Canon 1000D + 18-55mm IS 也可以利得很殺呀 XD 07/13 23:07

terago:這篇該推 :) 07/14 00:02

takumi412:大推~ 07/14 00:23

jokey014:===以下開放芙拉拉用過的舊機競標(D40x+18~200os)===(誤) 07/14 01:08

htc812:推 07/14 01:20

ikki44:我覺得a100以定位來說高於a200/300/350 D5D->a100是做改進 07/14 01:44

ikki44:a100->200/300/350除了新功能以外都是拿掉原有的好用功能 07/14 01:44

ikki44:學別家做分級...這一點就我自己後來用350來說是很不爽的 07/14 01:45

RegChen:orz......她的舊機已出清完畢了 XDDD 07/14 01:53

pessimism:看完這篇本來想敗A700都開始動搖了,A300也是不錯的 07/14 11:09

darker:糟糕,升火了= =+ 07/14 14:59

chihho32:嗚~~怎麼辦~~我升火了啦~~ 07/22 00:03

GUNDAMGOGOGO:受用無窮ˊˋ 01/10 09:47

cominglee :推阿 XD 04/09 05:38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