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uddhism
補充: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粗分人無我、細分人無我
佛教說無我(空性),無我(空性)說明事物存在的方式,無我(空性)分類:人無我、法無我
人無我又分:粗分人無我、細分人無我。
正觀五蘊無我(正確的思惟觀察五蘊無我的道理),首先,由依賴觀待的緣起義,了解
我是由五蘊依緣假立的存在,沒有不依賴觀待自身五蘊假立而實有存在的我,屬於粗分人
無我的了解。
進一步思惟觀察:既然我是依自身五蘊為安立處而假立名言的存在,那麼,假立我的
所依安立處自身五蘊本身是否自相實有?
由緣起義進一步深入分析思惟觀察,假立名言為我的安立處自身五蘊本身也不具有自
相成立,由此說到法(五蘊)無我,即五蘊無自性。
由緣起義深入分析觀察,了解所依安立處五蘊本身無自性的法無我,因此說到依安立
處自身五蘊而安立的我無自性,這是屬於細分人無我的了解。
佛教由緣起義思惟觀察無我的道理,說到沒有不依賴觀待著自身五蘊安立的我的人無
我,以及五蘊本身無自性並非自相有的法無我。
人無我、法(五蘊)無我,並非說我、五蘊不存在,而是由緣起義的思惟觀察,帶來對
於我及五蘊(法)是如何存在安立的正確觀念的正觀,從而轉變無明的錯誤觀念,由正確觀
念遮除無明我執的顛倒見,帶來內心的平靜、慈悲、智慧乃至解脫。
------------------------------------------------------------------------------
[1] 2019-11-29 尊者達賴喇嘛:佛密(佛教密法)及非佛密(非佛外道密法)的差別
非佛外道轉成本尊時,(外道密法)是以ma(真我)的概念而修,即補特伽羅自相有的概
念而生本尊(非佛外道說自身體內住著一個常一自主不變異可以遠離五蘊的靈魂是真我);
佛教的密法是:「嗡,娑巴瓦旭噠,薩瓦噠嘛,娑巴瓦旭多杭。」此咒說了人無我及
法無我。先深思無我義,後將此空正見轉成(生起)本尊,故稱「空見現本尊」(佛教的
密法是我們第六意識思惟無我空性的道理,由思惟觀察無我道理的第六意識轉成本尊)。
[2] 如尊者說,非佛外道認為有自性成立的我,外道認為的實修,以自性成立的我而修行
外道說五蘊之外有常一自主的真如心是我,甚至有誤解此為如來藏而成為附佛外道。
佛教說的如來藏,是依我們五蘊當中第六意識的心安立,成佛由第六意識的自性性如
來藏(第六意識的自性空)及增長性佛性(第六意識的善心覺知)轉依成就佛果的法報化身。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47804281.A.C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