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義] 《宗義寶鬘略講》(147) 中觀應成-二諦-2

看板 Buddhism
作者 cool810 (silence)
時間 2025-04-14 16:02:17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教授/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中觀應成派 三、主張 (一)根的主張 (...續前文...) 2.二諦 了解究竟的智慧所獲得的內容就是勝義諦、了解名言的智慧所獲得的內容就是世俗諦 ,基本上這樣定義就可以了,但是牽扯到佛,佛的空正見可以懂世俗的一切,佛的菩提心 可以懂空性,所以就不能說懂空性的智慧了解到的都是勝義諦。 也就是,就以佛以外者來說,只要是觀察勝義的量所獲得的內容都是勝義諦,觀察世 俗的量所獲得的就是世俗諦,但是考慮到佛的話,這個定義就不標準了。 定義說到:「了解究竟的智慧所獲得的內容,而且了解究竟的智慧就是因為了解它而 成為了解究竟的智慧」。 佛的大悲心會不會懂空性?會,所以它是一個懂空性的量。針對空性來說,它(佛的 大悲心)是不是勝義量?就不是,它是世俗量。 這也就是定義說到的,觀察勝義的量所獲得的內容,而且這個勝義量就是因為這個所 獲得的內容而安立它為勝義量。定義後半段的用語就是為了擋住佛陀的情況,佛的菩提心 雖然懂空性,可是它不是勝義量,沒辦法用勝義諦來安立它為勝義量。 同樣地,世俗諦的定義也一樣,是觀察世俗的量所獲得的內容,而且這個世俗量就是 因為這個所獲得的內容而安立它為世俗量。 「然而世間認知認為是正的事物,卻並不一定存在,因為實有的色是正」: 自續派認為有正世俗與倒世俗;應成派認為只要是世俗,都是倒的,因此佛陀才說「 皆虛妄」(觀待聖者勝義理智量而言)。針對凡夫來說就不一樣,針對凡夫而言(觀待世 俗名言量而言)有正與倒。然而凡夫認為是對的,不一定是對的,而且還不一定存在,像 凡夫認為實有法是對的,可是實有法不存在。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4.16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44617739.A.FA2.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