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超高效率!耳聽學習法》讀後心得

看板 book
作者 wackynoteis (Waki瓦基)
時間 2024-05-17 11:59:00
留言 8則留言 (4推 0噓 4→)

《超高效率!耳聽學習法》讀後心得:科學實證的學習妙方 用耳朵讀書,紓解苦讀瓶頸,年閱讀量倍增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y-listening/ 想要提高學習成效嗎?「閱讀文字」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用「耳朵」讀書的時代來臨了 。科學實證發現,「聽書」比「看書」更直覺、理解速度更快、對腦部的負擔更小,吸收 學習的效率加倍!到底背後的原理是什麼?聽書學習有哪些好處和方法? 這本書在說什麼? 《超高效率!耳聽學習法》的作者是上田涉,他是日本專門製作有聲讀物的 Otobank 公 司的創辦人,他也是日本有聲讀物協會的常務理事。他的高中學業成績很不好,考大學也 落榜且重考,但是他透過耳聽學習法,成功逆轉學習困境,考取東京大學。他寫這本書, 主要就是探討如何透過「耳朵」學習,提升學習效率和記憶力。 作者透過個人經歷和科學實證,展示了聽覺學習相較於傳統閱讀的多種優勢,例如理解速 度更快、對腦部負擔更小。書中分享了有聲書、Podcast 等聲音讀物的使用,還提供了專 屬的「耳朵空閒時間日程表」電子模板,幫助讀者規劃和最大化學習時間。 我認為,這本書非常適合那些「對傳統閱讀方式感到困難的讀者」。包括忙碌的職場人士 、準備升學或資格證照考試的學生,以及注重時間管理、希望善用每一分鐘的人。作者的 經驗和方法將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和實用的學習策略。 作者的經歷和方法 書中提到,作者在高中的時候,他的成績是後段班的程度,甚至連老師都放棄他。但是他 在某個契機之下決定發憤圖強要考取大學,後來歷經了兩次重考之後,終於考上了東京大 學。他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背後的秘訣就是他的「耳聽學習法」。 一開始,他因為程度太差,想要認真閱讀文字,卻仍然看不太懂教科書的內容。即使買了 考古題回來,他發現自己連題目都看不懂。後來,他嘗試另外一種閱讀方法,他不是單純 用眼睛看文字,而是把教科書的內容和題目直接「念」出來聲音,突然間,他發現自己比 以前更看得懂了。 接著,他試著不要念出聲音,而是在心中「默念」。奇妙的是,當他透過這種方式閱讀, 發現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閱讀速度變得更快,學習的成效也變得更好了。喜出望外的他 ,這個時候第一次體會到聲音的妙用,無論是有發出聲音或沒發出聲音念,都對他的學習 有幫助。 後來,他做了更大膽的嘗試,在讀書的時候,他把自己唸書的聲音直接「錄」起來。然後 ,在外面走路或搭車通勤的時候,他就用隨身聽播出來複習,如果第一次聽不懂,就繼續 循環播放聽到懂為止。嚐到甜頭的他,所有學科包含文史科、理工科、英語,他全都用這 個方法讀書和複習。 他在書中寫道:「教科書上寫的內容,一直重讀的話很辛苦,但一直重聽就很輕鬆。」學 習沒有那麼辛苦了,心情就會比較放鬆。這段經歷激勵了他,在畢業之後創立 Otobank 這家公司,致力於提供有聲讀物,幫助更多人透過聽覺來學習。 聽覺吸收資訊的原理與好處 為什麼透過「聽覺」學習這麼有效?書中簡單解釋了這個原理。 其實,無論我們是用眼睛看文字,或是用耳朵聽聲音,大腦都必須先透過「聽覺區」把外 來的資訊轉換成聲音,然後聲音才會進入到理解口語意義的「語言區」。 在我們閱讀文字的時候,腦中會有三個步驟:(1) 先在「視覺區」用眼睛讀文字、(2) 在 「聽覺區」在腦中將文字轉換成聲音、(3) 在「語言區」理解意義。 另一方面,在我們聆聽聲音的時候,腦中剩下兩個步驟:(1) 用「聽覺區」用耳朵聽聲音 、(2) 在「語言區」理解意義。 相較之下,閱讀文字需要三個區域同時運作(視覺區、聽覺區、語言區),但是聆聽聲音 只需要兩個區域(聽覺區、語言區)。所以兩者相比起來,用聽覺來吸收資訊,轉換的效 率更好,也降低腦部的負擔,比較不容易感到疲累。 而且,早在文字發明以前,人類的學習本能仰賴的就不是文字,而是透過聲音傳承的語言 。而文字資訊一旦被轉換為聲音資訊,就會被當成語言資訊處理。因此,人天生就會用「 聽覺」學習。 視覺和聽覺吸收資訊的異同 書中對於這個現象的解釋比較簡化,因此我額外找了更科普一點的資訊來交叉對照,把背 後的腦科學原理解給你聽。以下我引用哈佛大學精神科學專家傑里德(Jared Cooney Horvath)在另外一本書《最高學習法》的解釋,會涉及一些專有術語。 我們先來認識大腦裡面的三個區域。 一、負責視覺區的「視覺皮質」(visual cortex),用來處理眼睛看見的視覺特性,像 是顏色、輪廓與動作。 二、負責聽覺區的「聽覺皮質」(auditory cortex),用來處理聲音的基本特性,像是 音調和音量。 三、負責語言區的「布洛卡/威尼克網絡」(Broca/Wernicke network),用來處理並理 解口說的語言。 科學家觀察到,當我們在「聆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只有「聽覺皮質」和「布洛卡/威尼 克網絡」會被活化,讓聲音進到語言區,被我們理解出意義。這很合理。 另一方面,當我們在「閱讀文字」的時候,大腦的「視覺皮質」最先被活化,這也很合理 。但是,接下來就有趣了!在視覺皮質被活化之後,「聽覺皮質」與「布洛卡/威尼克網 絡」也會跟著同時啟動。 這麼什麼意思?為什麼無聲閱讀文字的時候,大腦處理聲音的區域也會跟著啟動? 答案是:人類從口頭閱讀轉換成無聲閱讀,並不是真正的轉換,而是把「文字轉語言」這 個動作從聲帶移進大腦,在大腦裡面默念。換句話說,你的大腦處理你無聲閱讀的聲音的 方法,跟它處理真正大聲說出來的口語聲音幾乎沒有差別。 回到這本書中,作者提到當我們閱讀到一段文字,心中自言自語出來的現象就叫做「默讀 」或「默念」。文字一旦被轉換成聲音資訊,才會被當成語言資訊來處理。然而,如果只 有文字資訊,是不會成為語言的,必須轉換成聲音,語言才會成立。 根據這個科學現象,我想給「想要」或「正在」培養自己閱讀文字能力的朋友一個提醒。 不要覺得自己現在看文字很慢,也不要覺得自己會把文字念出來、甚至默念在心裡感到很 難為情。相反的,你必須知道這是培養閱讀文字能力的必經之路,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就 像作者一樣,大膽念出來,大膽默念,你會發現越念越順、越念越快。 此外,你可能會感到疑惑:「有很多厲害的讀者,說他們在閱讀的時候不會在心中默念, 就可以一目十行,這怎麼解釋?」這是因為他們腦中「文字轉語言」的能力已經駕輕就熟 ,而且他們知道怎麼樣「挑關鍵字讀」和「跳過廢話」,所以他們在視覺上省了很多功夫 ,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語言轉換。 因此在本質上,無論是新手讀者或老手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聽覺區」和「語言區」都一 樣會被活化起來的,差異只是前面文字轉語言的過程快慢而已。不要害怕念出來被自己聽 到,當你越不敢念出來(無論有聲或無聲),你只會越難理解文字內容而已。 透過聽覺學習的諸多好處 根據前面我提到的腦科學的原理,如果你改成用「耳聽學習法」,就不存在閱讀新手和老 手的能力差異,因為每個人在「聽覺區」和「語言區」的能力是大同小異的,聽懂別人說 話是我們從小到大天天在做的事。這也難怪,利用聽覺學習能夠降低腦部負擔,還能夠提 高理解力。 另一方面,作者也提到聽覺有很大的「彈性」。什麼意思呢?因為聽覺會自動處理進入耳 朵的聲音,讓我們能「被動地」獲取資訊,這跟視覺是很不同的。你有發現嗎?當你在聽 別人說話時候,無論對方說話太快或太慢,或是咬字不夠清楚,不管什麼類型,只要程度 不要太誇張,幾乎都不會有聽不懂的問題。 像是有聲書或 Podcast 以兩倍速播放,人可以自然理解。如果調整到三倍和四倍速度, 只要專注聆聽一陣子也能夠理解。聽覺在語言理解上具有高度的彈性。鍛鍊眼睛速讀文字 很辛苦,但是鍛鍊耳朵聽加速的聲音卻很輕鬆。 除此之外,用聽覺學習還能提升語言能力,特別是在學習外語的時候,不要傻傻只盯著文 字猛背,那像是很難背起來的;相反地,試著模仿正確的唸法把文字念出來,才更容易記 得。別忘了前面我提到的,大腦是透過聲音去理解語言的。任何沒有聲音的文字,在大腦 看來只是沒有意義的輪廓而已。 當然,很多人都知道的,聽覺學習可以有效利用空閒的時間、空出雙手也能聽。聽覺還能 促進我們與書本的對話,因為聽覺吸收資訊對大腦的負擔比較小,所以更有餘力邊聽邊思 考,就很像是跟書本在直接對話。 最後,透過聽覺吸收資訊的時候,由於缺少了視覺的刺激和影響,此時大腦為了補充不足 ,就會自然而然的激發我們的想像。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透過聽覺吸收資訊,是更容易激 發我們的想像力的。 瓦基的個人做法 書中有提到,我們可以善用零碎時間收聽有聲內容,也教你怎樣盤點這些零碎時間。我個 人的建議是,善用零碎時間很好,可是你也不要忘了休息。曾經有些讀者跟我說,他把每 天的每分每秒都拿來聽東西,最後卻覺得很累,好像往大腦塞太多東西了。 說真的,不要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而是融合到自己的生活節奏裡面。我分享一下我個 人的做法是這樣。 我每週一到兩次的慢跑時段,每一次 30 分鐘的時間我會用來聽英文有聲書。但我有時候 早上出門散步的時候,雖然也是 20 分鐘,可是我就不會聽任何東西,讓自己腦袋完全放 空。開車外出的時候,如果是短程 10 ~ 20 分鐘的,我只聽流行音樂和鄉村音樂放鬆心 情。如果是開長途一小時以上的,我才會聽 Podcast 或有聲說書。 原則就是讓自己偶爾學習,偶爾放鬆,保持適度的彈性,才不會過度導致疲乏。 作者認為,他最有成效的收聽時段是「運動」的時候,他寫說:「運動時與沒有運動時, 兩者比起來,運動的時候形成長期記憶的機率比較高,也比較能深入思考。可能是因為運 動時腦部的血液流動量增加的影響。」雖然他沒有提供什麼科學證據,但我個人的體驗是 跟他一樣的。 另外,我有些讀過的書籍,都是先聽了 Audible 英文版有聲書,然後等中文版推出之後 ,我又重新閱讀一次中文的紙本或電子書。對我來說,等於我先透過了聽覺去體驗和理解 過一次,再透過熟悉的中文字閱讀第二次,所以自然而然會更容易抓到重點,然後再分享 給大家。像是之前我推薦過的書籍《我,刀槍不入》、《綠燈》、《以母之名》…等等, 都是先聽英文、再讀中文。 後記:善用資源提高學習成效 總結來說,《超高效率!耳聽學習法》透過簡單的說明,告訴我們聽覺學習的好處,並且 提供了很多種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的指引。看完之後,你會知道聽覺和視覺學習並沒有高低 之分,而是更知道哪些場景更適合聽覺吸收,哪些場景適合視覺閱讀。如此一來,你就更 能夠利用各種手邊的資源,發揮更好的學習成效。 如果你也想聽有聲書,中文的話可以到 Kobo 和讀墨尋找。但我必須老實講,中文和英文 的有聲書資源實在是相差太懸殊了。我用 Audible 英文有聲書可以聽到大部分的暢銷書 籍,但是中文的有聲資源就非常稀少。這也是我建議大家要學好英文的原因,就像是耳聽 學習法這麼好的方法,如果你聽不懂英文,就等於少了一大半的資源可以使用,真的會非 常可惜。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67.1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15918344.A.79E.html

hwider: 謝謝分享 05/17 12:17

dogbydog: 日本人出的書,內容最好要查查看相關研究跟論文 05/18 08:36

lesbw: 自己心中默念這個有感,從小就是用這個方式看書,覺得這樣 05/18 15:43

lesbw: 讀出來比光用看的更記得住 05/18 15:43

GameTheory9: 謝謝分享。現在可以把任何語言的文字貼到AI網站,自 05/19 23:19

GameTheory9: 己選各種聲音唸給你聽,小孩子版本的唸起來非常可愛 05/19 23:19

GameTheory9: ,還可以選英國腔、美國腔、臺灣腔、北京腔,練習外 05/19 23:19

GameTheory9: 語口說也非常好用。 05/19 23:19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