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自行車成車製造算是相對容易進入的產業嗎?

看板 bicycle
作者 jj840917 (布魯豬排Ver2.9)
時間 2023-07-28 22:47:51
留言 57則留言 (18推 0噓 39→)

------------------------- 突然想閒聊一下這個話題 有些產業要進入的門檻相當高 舉最近熱門的話題半導體製業來說,光買齊生產設備就知道要多少錢。中國在禁令封鎖下 傾國家之力也發展不起來 汽車領域聽聞也是這樣,幾十年來的引擎專利累積就卡死要進入的門檻。台灣政府扶植汽 車產業的成果大家也是心裡有個底 但自行車產業好像進入就比較容易? 台灣品牌也曾經是有百花齊放的年代,以前除了兩巨頭Giant、Merida外,還有一眾台灣 自行車品牌,如Gusto、AXMAN、Dizo、Taokas、HASA、Performer、KHS、Primavera、 Aster、Dare 其中有站上環法舞台的有Giant、Merida、Dare 另外有鄉民說Kuota、Fuji、Factor其實也是外國皮台灣骨,如果算上這幾家的話就是6家 自行車小牌的車基本上也不太會輸同價位的大牌,我自己就是騎非大廠的公路車。 有些產品性質是小廠在性能上要追上大廠難如登天,晶片業大概就是這樣,但自行車這個 現象好像沒有特別明顯(? 這跟我這個自行車產業外行人的想像有點不同,因為想像上來說會覺得空氣力學設計、材 料科學、工業製造技術這些大廠應該會有和小廠不小的差距。 剛好想到這個話題,來閒聊一下 -- 意思是部分歐美大廠主要是掌握品牌和行銷 真正的研發和設計是代工廠在做嗎? 原來如此@@!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4.58.2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690555675.A.A51.html

z030060374 : 品牌還有贊助都是錢錢錢 反正都是代工代出來的 07/28 22:59

yesno1011 : 組車廠沒有太特別的技術性,車架研發跟碳纖生產其實 07/28 23:14

yesno1011 : 很多歐美品牌也都是找代工 07/28 23:14

rollmonkey : 單論車架的話近年比較像是分品牌商和代工廠,中間 07/28 23:21

rollmonkey : 的研發設計比例看每家的比重不同。當然台灣品牌多 07/28 23:21

rollmonkey : 半是自己有工廠啦 07/28 23:21

rollmonkey : 代工廠也會做很多公模車架出來給品牌商貼logo上去 07/28 23:23

rollmonkey : 變速器大概就像你講的那樣了 07/28 23:42

waterfully : 我第一台車是達生自行車老闆送的 以前他們也贊助過 07/29 00:49

waterfully : 國高中車隊 07/29 00:49

waterfully : 現在不少工廠都轉去電輔車了 07/29 00:52

rity : 應該說這產業剛好適合台灣,量少規格多,對對岸來 07/29 01:39

rity : 說利潤不夠多又麻煩,又不能製造民族優越感,政府 07/29 01:39

rity : 不會丟錢在這上面 07/29 01:39

manorange610: 二線廠商利潤很難撐 07/29 06:21

manorange610: 要想躋身一線就一定要抖內環法 07/29 06:21

manorange610: 太燒錢了 也會侵蝕利潤 07/29 06:21

manorange610: 低階自行車已是夕陽慘業 07/29 06:21

manorange610: 正常人有不會投資自行車成車廠吧 07/29 06:21

manorange610: 另外的重點是Shimano的產能經常沒辦法滿足成車廠的 07/29 06:23

manorange610: 訂單需求 07/29 06:23

manorange610: 所以一旦自行車風潮退燒 廠商手上的庫存等於變呆帳 07/29 06:23

yuio333y : 你提到品牌除了捷安特美利達dare,其他都是找代工廠 07/29 10:33

atlaswhz : 美利達碳車是代工,沒意外是明安做的 07/29 10:40

atlaswhz : 嚴格說起來,捷安特也是代工,是給同集團的巨大機械 07/29 10:43

Niubert : 自行車毛利低到連中國都不屑搞了 07/29 11:40

b520002732 : 行銷能力遠大過於製造能力的產業 07/29 13:33

hancash : 荷蘭那家新成立的電輔車公司不就宣告破產了嘛 07/29 13:45

hancash : 「VanMoof」 07/29 13:46

kiriomaple : 外人進自行車產業常摔跤多半是不懂自行車的需求。 07/29 15:47

kiriomaple : 用工廠思維做自行車也就只能是工廠的角色。 07/29 15:48

playerst : 我去職訓局受訓 他們提到 自行車要的精準程度跟航 07/29 16:35

playerst : 太產業一樣 但是產品售價和薪水……受訓完我就…… 07/29 16:35

playerst : 找到科技業的工作了 07/29 16:35

playerst : 當時來謀合的好像是速聯 直接說開不起那麼高的薪水X 07/29 16:36

playerst : D 07/29 16:36

sn245763 : 跟名牌包包一樣,低階沒賺頭,高階要燒錢行銷搞品牌 07/29 16:55

z030060374 : shimano股價往下噴產能緊縮 也是要控制出貨量 07/29 17:45

kiriomaple : 對於不用自己產品的台灣人說代工還是比較簡單。 07/29 18:36

doro0202 : 朋友有去上職訓局的課,他上完也是去做別的工作。 07/29 19:23

doro0202 : 據他同學說設計部門給的待遇就是三萬出頭 07/29 19:23

z030060374 : 比較多no號在節省瓦數跟空力 這幾天已經有人開發整 07/29 20:23

z030060374 : 流罩了 日本做的過風洞差7%多的風阻值 07/29 20:23

webster1112 : 直接拿F1/子彈列車車架加外型裝兩輪就好 是這樣嗎? 07/29 20:35

fhill12 : 台灣也還在代工 07/29 21:55

z030060374 : https://youtu.be/8TuX-6kYWJU 07/29 22:06

z030060374 : 雖然很搞笑 但不是鬧著玩的 不過uci連海底雞的新空 07/29 22:07

z030060374 : 力車都不給比賽了 07/29 22:07

uranusjr : VanMoof 的問題倒不是車本身而是服務的問題, 他們賣 07/29 22:37

uranusjr : 的其實是防盜保險服務, 比較像是買保險送車 07/29 22:38

Simonfenix : 自行車我只有聽過零件製造和成車組立。 07/29 23:19

Simonfenix : 成車製造是啥? 07/29 23:19

fish005 : 容易進入,不容易賺錢。主要是口袋要深要能賠得起 07/30 13:35

darkMood : 多數產業都是砸錢就能夠進入啊!!!!!!!!!!!!!!!!!!!! 07/31 01:13

abcd11001100: 泡麵小開:加油好嗎 (挖鼻) 07/31 22:21

Benefits : 疫情那段期間打趴不少品牌 08/01 15:25

heinzblack : https://youtu.be/vfgTXFx4Ins 08/04 21:39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