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台劇打國際盃(上)-通靈之後 台劇還在摸索

看板 TaiwanDrama
作者 pommpomm (澎大海)
時間 2017-10-10 01:01:29
留言 23則留言 (4推 0噓 19→)

(系列報導為中央社新聞專題,一共四篇,以下分為上下篇轉錄) 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924-1/201710090081-1.aspx 通靈之後 台劇還在摸索轉大人 2017/10/09 台劇打國際盃專題系列1(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9日電) 這些年,我們的台劇不一樣了嗎?今年電視金鐘獎甫落幕,「天黑請閉眼」奪下最佳戲劇 節目獎、「通靈少女」拿下最佳迷你劇集;上個月文化部公佈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題材 多以職人、犯罪刑偵、懸疑推理、靈異為主幹。 台灣戲劇的能量從低迷緩滯開始慢慢加速、準備起飛,從過去偶像、愛情戲當道,即將邁 入各型各類都有其可能的百花盛開期。公共電視正計畫推出新台幣1.55億元預算、超高畫 質(UHD)的時代歷史劇「傀儡花」,台劇的重新起飛,似乎指日可待。 其實台劇曾經風光。2000年起始,各家電視台的自製八點檔競爭激烈,廣告主捧著錢搶上 時段廣告,播出的時間長度、集數也不斷增加,下不了檔,各家明星爭搶角色,那時候的 電視台,天天有話題新聞。 加上偶像劇「流星花園」的成功,從海外版權、行銷周邊效益與明星效應,一路引領台灣 偶像劇的發展,形成台劇的勝利方程式,各電視台也爭相競逐拍攝。公廣集團於此同時也 自闢蹊徑,以文學為底蘊發展自製戲劇,包括「人間四月天」、「孽子」、「危險心靈」 、「魯冰花」等,很受矚目。 10多年過去,曾經風光絢麗早歸於平淡,商業電視台不斷複製的劇情模式,讓觀眾疲乏。 加上後來中國劇、韓劇的風潮,加上近2年OTT串流平台的新趨勢,觀眾的口味不再單一, 觀戲的視野與品味早不可同日而語。 過去曾任客家電視台副台長、節目部經理,目前是瀚草影視製作人的湯昇榮,不斷探詢台 劇未來發展的新可能:「過去看偶像劇的人長大了,婆婆媽媽等長輩的看戲習慣也開始被 改變了,那麼,台灣新的戲劇方程式會是什麼?」 湯昇榮說,所謂類型劇,不論懸疑、推理、犯罪或職人等,過去的受眾不那麼明顯,因為 收看方式不多、電視仍綁架著所有人眼球。但在OTT普及後、觀眾收視習慣被改變後,可 能性出現了。 劇作家吳洛纓是今年文化部電視劇本創作獎的評審,她也從一劇之本的劇本創作層面提出 了相關的觀察。 「今年投稿的作品,8成不再是愛情,可以感覺到創作者有意識在迴避,希望能寫不一樣 的東西,我認為OTT是一大刺激點,當大家看到即使是很冷的題材,卻能用拍攝技術與編 劇技巧去加溫、包裝,就開始擺脫過去傳統電視劇的窠臼。」 加上這一年來包括「麻醉風暴2」、「通靈少女」的嶄新製作模式,還有植劇場開創了多 元題材的風潮,吳洛纓說:「這給出了一種可能性。對創作者來說,以前如果寫愛情之外 的不同題材,也不會有人拍,但現在有機會了!」 http://img5.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171009/41527192.jpg
台劇「麻醉風暴2」除了拉長集數,同時壯大演員陣容,透過許多錯綜複雜的案件,繼續 探討台灣醫療現象與困境。(公視提供) 另一方面,對製作公司而言,過去受制電視台的品味與預算,如今不再為單一電視台服務 。湯昇榮說:「平台多元了,製作公司開始主導,要握住自己版權,找資金與資源的管道 就有彈性了,像是『通靈少女』與HBO的合作,而這些跨國國際頻道的反應是快速的。」 與此同時,像是金融、新聞或是醫療等題材,需要前期嚴謹的田野調查,過去編劇的工作 方式多是單打獨鬥,除非是on檔戲,壓力大、急著要本,才會有母雞帶小雞的編劇團規模 ,因此,編劇也開始打起組織戰。 吳洛櫻說:「現在是針對題材的戰略佈局與工作方式,這是好的現象,編劇不會再瞎寫, 也不是電視台要編劇寫什麼就寫。」 台劇的發展,似乎有了還不錯的新開始,但吳洛纓有其擔心。「有沒有未來?到底對所有 編劇友不友善?要看的是量,劇的量、時數的量。」她說,即使這一波有「通靈少女」、 「花甲男孩轉大人」、「麻醉風暴2」,但下一波接得上嗎? 吳洛纓分析:「過去導演蔡岳勳、鈕承澤,都曾經努力過、突破台劇的可能,像是『白色 巨塔』、『痞子英雄』、『我在墾丁天氣晴』,的確都有話題,但沒有接續著的能量,得 有時數上的大幅提升才有力道。」 湯昇榮也認為,台劇要再度起飛,最後還是得回到整體產業提升去思考。說穿了,當源頭 的創作者有意識、製作公司有企圖、國際也有平台與資源時,台灣內部的環境到底能不能 跟著轉好、同步提升,「政府的政策、工作人員的工作權益,都是關鍵。還有,有號召力 的演員們,在哪裡呢?」 此外,電視台的思維模式,是否能與時俱進,也是值得觀察的面向。以公視而言,本來就 有某種指標作用,當他們想著要做什麼,的確會起一些影響,吳洛纓說,「是一些有企圖 心的製作單位會觀察的風向」。 「此外像是今年獲金鐘肯定的『酸甜之味』,會讓人感受到商業電視台在改變,對,他們 還是商業,但開始願意提升質感、成熟作品。可是有一半以上的電視公司或製作公司仍是 舊思維。」吳洛纓在期待中仍有些疑慮。1061009 -- 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924-1/201710090082-1.aspx 通靈少女製片:台劇要習慣打亞洲市場 2017/10/09 http://img5.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171009/45110662.jpg
台劇「通靈少女」結合在地宮廟文化並首創台劇與國際合作模式,成功將本土題材推至國 際舞台,陸續在許多國家播出,今年電視金鐘獎還抱回2項獎座肯定,證明「叫好又叫座 」的實力。 (公視提供) 台劇打國際盃專題系列2(中央社記者江佩凌台北9日電) 台灣電視戲劇在「通靈少女」、「花甲男孩轉大人」、「麻醉風暴2」等作品接力推出後接 連掀起熱潮,除演員表現受到關注,捧紅台劇的導演、幕後製作人及製作團隊也扮演關鍵 角色。 「通靈少女」攜手國際品牌HBO Asia,成為首次與台灣公共電視國際合製的戲劇,該劇不 僅締造公視超高收視率,在電視金鐘獎也抱回2項獎座肯定,證明「叫好又叫座」的實力 。 身為「通靈少女」製片的劉瑜萱,對於作品成功首創台劇與國際合作模式,她日前接受中 央社專訪表示,當初就是希望藉由國際平台的力量,看看台灣原創戲劇能走到哪裡去,「 我們應該把市場看大,試試看在亞洲市場上大家的反應是什麼」。 劉瑜萱提到,由於台灣市場較小,要嘗試擴大製作台劇,就要想「我的亞洲市場在哪裡」 ,如此一來便能結合不同地方的資金和資源,「台灣應該要更習慣這樣的合作模式」。 陪伴「通靈少女」一路成長的劉瑜萱,不走傳統台劇製作方式,除了從創作期討論劇本、 田野調查、實際深入廟宇訪談,在選角、故事方向都會和導演陳和榆一同討論,甚至進入 拍攝階段、後期製作也會給予許多創作上的建議。 劉瑜萱指出,有的製片重視市場導向,她則扮演類似美國創意製作人(Creative Producer)角色,進一步理解故事鋪陳、瞭解戲劇內容最重要的精神。她提及,由於她和 陳和榆從「通靈少女」前身短片「神算」就展開合作、討論,「所以我們對戲的想像是一 致的,知道最重要的核心和模樣」。 「通靈少女」的成功並非偶然,得以將本土題材推至國際,身為導演的陳和榆日前受訪時 分析,戲劇除了需具備「獨特性」,還要兼顧「普遍性」,應從本土獨特文化和大眾都能 普遍接受的題材間「找到一個平衡」,除了吸引不同國家地區的觀眾,也要讓大家都看得 懂。 陳和榆進一步說明,「通靈少女」僅凸顯宮廟文化的特色仍不足以推廣到國際,其核心是 在講述一名少女青春期的成長經歷,「這是全世界都能理解的,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的煩 惱」,都是大家會經歷到的情感。 在「通靈少女」誕生前,牽涉台灣醫療環境議題的「麻醉風暴」於2015年推出不僅佳評如 潮,更為台劇打開新的風格與方向,並在第50屆電視金鐘獎奪下4座獎項,成為大贏家。 今年則推出續作「麻醉風暴2」,由第一季導演蕭力修與另一名導演洪柏豪協力拍攝。蕭 力修日前接受訪問,談及台劇跨出海外市場現象表示,作品要跨出國家,就必須讓別人更 容易瞭解和閱讀,而不是只是台灣人自己看得懂的題材或情感。 對於台灣戲劇發展變化,蕭力修認為,台灣市場規模小,加上美劇、韓劇大舉進攻,「其 實觀眾是直接比較的」。他指出,在市場不大的狀態下,要做的方法,「就是讓更多台灣 以外的人看到我們的劇」。 洪柏豪日前受訪則提到台劇不同面向,他表示,一種是去掉部分在地化內容,保留讓外國 人看得懂的東西;另一種反而是讓在地化的東西連外國人都看得懂,「雖然他們不懂精隨 ,但至少接觸到原本國家看不到的東西」,他認為,「通靈少女」就有做到這件事情。 洪柏豪提到,過去台灣不斷產出各種類型的戲劇,但聲量無法被聚集起來,「以前大多受 控於掌握所有資源的電視台,但現在網路興起,電視台也開始崩毀,所以現在商業模式也 在調整和改變」,收視率已不再是台劇唯一的參考標準,還有網路聲量和點擊率等其他標 準得以加入。 http://img5.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171009/3167260.jpg
公視一路以來支持與推動「通靈少女」與「麻醉風暴」,公視總經理曹文傑(圖)認為, 當不以收視率為唯一指標的公視,願意給出相對好的資金,從事創作的人就會把每一分錢 盡力發揮運用。中央社記者江佩凌攝  公視一路以來支持與推動「通靈少女」與「麻醉風暴」,公視總經理曹文傑日前接受中央 社訪問,談及戲劇製作模式,她認為,有些模式可以參考,但如大數據下所提供的資訊就 僅止於資訊,「最後讓觀眾喜歡的東西,一定是所有人想像不到的東西」。 對於現今許多製作面的運作,曹文傑認為,許多創作者由於沒有固定收入來源,每天都在 掙扎奮鬥、沒有下一秒鐘,因此「有案子想辦法做創作,沒案子就要想盡辦法找資源」。 曹文傑提到,對於很多創作者來說,只要有足夠的機會和資金,就會努力完成一生想要追 求的東西,當不以收視率為唯一指標的公視,願意給出相對好的資金,從事創作的人就會 把每一分錢盡力發揮運用。1061009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77.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07568493.A.06E.html

pommpomm : 也推薦點網頁版閱讀,給好新聞點閱率的回饋 10/10 01:29

may6033 : 有感受台劇創作正在轉型~期待能量可以持續 10/10 07:27

whyy : 重要是資金,對境外頻道,文化部應要求不製作就要 10/10 12:17

whyy : 繳“廣電基金”ncc 應要求那些偽境內頻道,不提高 10/10 12:17

whyy : 自製就要砍,才能更快改善,不然到時就是想救都沒 10/10 12:17

whyy : 得救 10/10 12:17

pommpomm : 其實要治本就是砍台數呀,但誰敢 XD 10/10 12:44

pommpomm : 電視台的本錢就是自己產製內容,但現在都OTT時代了 10/10 12:46

pommpomm : ,這招OTT平台也會,而且更加不受限,優勢不再就得 10/10 12:46

pommpomm : 集中資源,而不是弱弱相殘、再轉為壓榨底下基層呀 10/10 12:47

scottayu : 說真的 之前台劇會爛 很大原因就是觀眾愛看爛戲 三 10/10 17:23

scottayu : 立曾經跟台視合作過精緻的周五十點檔 最後還不是被 10/10 17:24

scottayu : 新兵日記這種感覺倒退20年的軍教喜劇打趴 很多大受 10/10 17:25

scottayu : 的八點檔 收視完全比不過狗血鄉土劇 不完全走愛情劇 10/10 17:26

scottayu : 效法歐美日韓較清新的偶像劇或職場劇 又有幾個面對 10/10 17:27

scottayu : 三立偶像劇時能端出好的成績 有時也不是電視台真的 10/10 17:29

scottayu : 想做爛戲 因為之前好戲實在沒收視啊 10/10 17:29

book8685 : 跟好跟爛 無關啦 話題性 快速上手也是 10/10 17:44

book8685 : 還有之前想做好戲的時候 人才都流失阿 10/10 17:45

book8685 : 沒看好幾家電視台內部派系鬥爭 遞案都這樣 10/10 17:46

book8685 : 何況是電視台自有單位 如果沒有好的經營者... 10/10 17:46

elainakuo : 砍台數超難 電視台背後都是 那群人 怎麼會自廢武功 10/10 19:43

elainakuo : 呢 就跟天然氣瓦斯第四台是一樣的 背後勢力不容挑戰 10/10 19:43

您可能感興趣